孫 哲
(東北大學,遼寧 沈陽 110819)
隨著我國籃球職業化進程逐漸加快,職業籃球的核心產品——職業聯賽,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職業籃球教練員作為運動訓練和比賽的指導者,其執教能力直接關系運動隊的競技水平和比賽的精彩程度,甚至影響職業聯賽的發展。研究[1]表明,目前我國競技籃球教練員人才數量短缺,整體專業素質和執教能力與世界先進水平存在差距,這成為我國職業籃球水平提升的障礙之一。因此,對新時代背景下我國職業籃球教練員崗位的核心特征進行重新解讀,不僅能夠使教練員的執教能力與職業籃球快速發展的需求進行有效匹配,同時對培養更多優秀的職業籃球教練員具有理論和現實意義。
勝任特征是指能將某一工作(或組織、文化)中的表現優異者與表現平平者區分開來的個人潛在的、深層次的特征,它能更直接地關注使個體產生優秀工作績效的行為表現,其在國內外諸多行業均已得到印證。本研究選取具有較高研究價值的優秀職業籃球教練員群體作為研究對象,以勝任特征理論為支撐,借鑒其科學研究范式,構建我國職業籃球教練員的勝任特征模型,并對模型進行闡釋,為提升我國職業籃球教練員執教能力提供理論依據。
梳理近十年有關教練員執教能力、綜合能力、素質要求等方面的文獻,根據勝任特征的內涵,對文獻中與體育教練員素質、行為、態度等有關的詞條進行搜集,總共得到相關指標39項,經過總結歸納篩選后保留22項指標,初步形成我國職業籃球教練員勝任特征詞典的主要內容,同時為下一步關鍵事件訪談文本的編碼工作提供依據。
關鍵事件技術[2](Critical incidents technique,簡稱CIT)是Flangan在《人事評價的一種新途徑》中提出的一種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方法,常被用來研究勝任特征。運用關鍵事件技術,結合職業籃球教練員職業特征,選取在CBA、WCBA中任職的優秀職業籃球教練員(均為高級及以上資格)共10名,對其工作中的關鍵事件進行回顧式的探查和分析,獲取樣本與勝任特征有關的重要信息。然后,依據文獻分析提取所得的初始勝任特征詞典,對能夠反映教練員勝任特征的訪談文本進行標識與編碼,編碼結果顯示文獻分析所得的22項初始指標均在訪談文本中有所體現。此外根據教練員對成功事件過程的描述,歸納出4項新增勝任特征指標,分別是統籌協調、引導球員、組建球隊、解決問題。由此得出初始職業籃球教練員勝任特征備選指標庫(表1)。

表1 職業籃球教練員勝任特征備選指標庫
為了獲取準確的勝任特征調查數據,需要結合職業籃球教練員的工作特點編制相應的勝任特征測評量表。采用德爾菲(Delphi)法一般需要經過3~4輪專家意見征詢,而通過實踐研究總結,只要調研過程中專家意見趨于一致即可根據專家征詢的實際情況確定咨詢輪次[3]。通過18位業內專家對測評量表中相關指標和測量題目重要性的篩選及數據處理,將不能較好反映教練員勝任特征的指標及測量題目進行刪除,即得到優化后的勝任特征測評量表。
指標的篩選是根據專家意見集中程度和專家意見協調程度[4]并結合專家具體意見進行的。專家意見集中程度即各指標的評分均值(Mi),根據專家的意見將小于4.0的指標進行刪除或修改。專家意見協調程度(變異系數Vi)即一致性程度,如果變異系數大于0.25,則認為該指標專家一致性的程度不夠,結合專家意見對該指標進行刪除或修改。設Xki表示第k個專家對第i個指標的評分,共有m個專家、n個指標,第i個指標的平均值為第i個指標的標準差為第i個指標的變異系數為
將26項勝任特征備選指標編制成問卷,請專家對指標的重要程度進行評價,由第1輪專家意見征詢結果分析可知: 26項勝任特征指標中有8項指標的數據達不到提取的標準(Mi≥4且Vi<0.25)。專家們討論后基本認為這些指標既是籃球教練員應必備的能力特征,也是大部分教練員普遍共有的,比如“團隊意識”“公平公正”“靈活性”“人際理解”等,不具備鑒別優秀與一般職業籃球教練員的功能。還有部分專家根據自身經驗認為有些指標比較相似,比如“責任心”與“成就動機”、“權威”與“影響力”,經過研討,最后一致認為“成就動機”更能體現優秀教練員的主觀能動性,“影響力”也更能反映教練員高超的執教藝術所產生的良好效果;而“收集信息能力”在職業籃球教練員的工作內容中體現得相對較少,收集信息這部分工作通常主要由助理教練員承擔,因此將這些勝任特征指標予以剔除。
Hinkin[5]認為,“量表的開發設計所需要的測量指標題目可從相應經歷和經驗的行為主體或相關文獻2個方面獲取”,遵循這一重要原則,對前文中保留的勝任特征指標,一方面結合職業籃球教練員的工作實際選取能夠反映勝任特征指標的具體執教行為進行描述另一方面借鑒前人研究中經過論證的測評量表對引入的題目進行相應調整,共得到75道測量題目。經3輪專家征詢調查,初始勝任特征指標中有8項指標予以刪除,24道測量題目進行合并、修改、刪除處理,修改后的職業籃球教練員勝任特征測評量表得到專家小組較高的認同,量表中包含54項測量題目,共反映18項勝任特征指標,如表2所示。

表2 職業籃球教練員勝任特征模型指標內容
采用常用的臨界比值法對問卷測量題目的區分度進行判定,計算出18項勝任特征指標的決斷值(CR值),如果CR值達到顯著性水平(即P<0.05),予以保留,反之則說明勝任特征指標的區分度較小,應予以刪除[6]。對問卷中的測量題目進行匯整分析,進一步統計得出各勝任特征指標評分結果及總分,由高至低依次排序,其中,得分靠前的27%作為高階項目組,得分靠后的27%作為低階項目組,最后得出高低階組在每一項勝任特征指標的得分統計情況,如表3所示。

表3 高、低階組測量題目描述性統計結果
為準確判定每項勝任特征指標的CR值,將高、低階組的指標數據導入SPSS18.0進行數據分析,通過獨立樣本t檢驗并計算高、低階組在各項指標上的顯著性水平。統計結果顯示,在18項指標中僅有2項未達到顯著性水平(P>0.05),分別是“A4 專業經驗”和“A18 競爭性”,說明高、低階組在這兩項勝任特征指標上表現差異較小,因此予以剔除,剩余16項勝任特征指標均達到顯著性水平,予以保留。
結合項目分析結果,對剩余16項勝任特征指標按照問卷所設題目的先后順序重新編號,并進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在此之前,對16項勝任特征指標進行KMO和Bartlett檢驗,得出樣本的KMO值為0.966,Bartlett’s球形檢驗卡方值為1468.867,顯著性水平小于0.001,達到非常顯著的水平,說明樣本非常適合做探索性因子分析。根據主成分分析結果,抽取特征根值大于等于1的因子[7],得出4個維度,其可解釋總變異的84.122%,探索性因子分析結果顯示該結構是一個比較理想的因素結構。通過正交旋轉后,16項勝任特征指標的載荷矩陣如表4所示。

表4 勝任特征結構因子分析結果
由表4可知,以各變量在因子上的載荷量大于0.5作為探索性因子分析的歸類標準: 因子1反映執教理念、洞察力、分析與總結、善于學習等4項勝任特征指標,這4項屬于職業籃球教練員認知思維能力特征,因此可將維度一命名為“認知能力”;因子2反映制定訓練計劃、臨場指揮、組建球隊、引導球員、激勵等5項勝任特征指標,是與職業籃球教練員專業高度相關的技能,教練員的這些能力特征將對比賽和訓練效果產生直接影響,因此將維度二命名為“專業技能”;因子3包含溝通能力、影響力、統籌協調、解決問題等4項勝任特征指標,教練員作為球隊的統帥,不僅要做好訓練和競賽工作,還要善于管理,這是運動訓練發展的必然趨勢,故將維度三命名為“管理能力”;因子4反映成就動機、創新、情緒控制等3項勝任特征指標,成就動機屬于教練員不斷追求成功的一種內在動機,創新、情緒控制體現的是教練員的心理品質和行為習慣,可將它們歸為教練員的心理品質,故將維度四命名為“個人特質”。模型如圖1所示。

圖1 我國職業籃球教練員勝任特征模型
通過上述研究可知,現階段所構建的我國職業籃球教練員勝任特征四維度結構模型得到觀測數據的較好保障,需要采用AMOS15.0對測量指標等數據進一步作驗證性因子分析,若模型擬合度良好,則能夠說明模型的結構是合理的。
2.3.1 模型的識別
在模型識別過程中,首先對驗證前的模型進行識別檢驗。將數據與觀測變量對應導入,采用最大似然法進一步觀測認知能力、專業技能、管理能力及個人特質等4個維度與所屬變量之間的關系。其次對各項參數指標進行估計并確認模型擬合情況。參照Bogozzi和Yi提出的標準[8]進行估計,結果顯示模型擬合度較為適中,可進一步驗證。
模型路徑圖顯示,各公因子觀測變量的標準化回歸系數均處于可接受的范圍內,從模型中可看出,認知能力公因子與專業技能、管理能力兩個公因子之間的聯系最為密切,相關系數分別為0.71和0.69,且專業技能和管理能力兩個公因子之間的相關系數也比較高,達到了0.63。這說明職業籃球教練員的認知能力與專業技能和管理能力聯系緊密,教練員通過自己的認知能力得出結論進而影響其在實際中的執教行為,且專業技能與管理能力在教練員的執教過程中起著相互促進的作用。
對相關數據進行判斷與標準[9]類比,值得注意的是t值的顯著性,P<0.01,表明各公因子之間分別獨立,各項指標具有較高的區別效度,測量效度進一步得到驗證。
2.3.2 模型的評價
驗證性因子分析有很多檢驗指標,選取卡方檢驗(X2)、卡方檢驗值與自由度比值(X2/df)、修正擬合優度指數(AGFI)、擬合優度指數(GFI)、增值擬合指數(IFI)、Tucker-Lewis指數(TLI)、比較擬合優度指數(CFI)、近似誤差均方根估計(RMSEA)等指標作為檢驗標準。
經過驗證性因子分析檢驗,上述各項指標均在合理區間值,說明我國職業籃球教練員勝任特征四維度模型的各項指標均達到了較好水平,模型結構擬合度較為理想。綜上,所構建的勝任特征模型得到了驗證。
根據冰山模型理論,有學者[9]將勝任特征模型形象地比作是一座漂浮在水面上的冰山,根據個體特征的不同表現形式,將其分為冰山以上(表象)部分和冰山以下(潛藏)部分。表象部分是比較容易了解和測量的,且通過培訓較易改變和提升,例如基本知識和技能;潛藏部分則相反,是個體內在的且難以測量、不容易改變的,但對個體行為起著關鍵性作用,例如社會角色、自我形象、特質、動機等,勝任特征是因,績效是果,績效是由表象與潛藏特征共同創造的 。在職業籃球教練員勝任特征模型中,專業技能和管理能力主要體現在教練員工作過程中的具體執教行為。是外在表象的個體特征;個人特質維度主要反映的是優秀職業籃球教練員的心理品質,是內在潛藏特征;認知能力是指教練員利用已有的知識體系對某一項運動的本質特征和發展趨勢進行深層次的剖析,以系統的邏輯思維對執教過程中所產生的問題進行分析的一種能力,因而認知能力維度屬于內在潛藏特征。外在表象的特征容易被觀測,能夠直接影響教練員的執教績效,而內在潛藏特征對外在表象特征有關鍵性的影響作用,進而對職業籃球教練員的績效有重要作用。在前文模型構建過程中的因子分析部分,也證實4個維度之間存在緊密的相互聯系。模型的內部結構如圖2所示。

圖2 職業籃球教練員勝任特征模型演繹
由前文因子分析結果可知,認知能力、專業技能、管理能力三者的關系系數都在0.60以上,個人特質維度與其他三者的關系系數在0.42~0.51,相比于三者的關系緊密程度,個人特質與其關系系數相對較低,但仍存在一定的聯系。個人特質可謂是職業籃球教練員勝任特征的重要基礎,是教練員獲取成功的必要前提。若教練員始終能夠保持較高的成就動機,以高標準嚴格要求自己,保持穩定健康的情緒,在執教過程中勇于探索創新,自然能使執教能力不斷提升,增加成功的概率。認知能力是教練員執教行為產生的內在動因之一,教練員通過觀察、分析、判斷進而做出決策,展現在專業技能和管理能力等外顯表象行為中,通過反饋、總結和學習進一步提升自身認知能力。專業技能和管理能力在職業籃球教練員執教過程中形成相互促進、相互配合的緊密關系,共同產生執教績效,二者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