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 燕,曠凌寒*
1.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醫學檢驗科,四川 成都 610041;2.婦兒疾病與出生缺陷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四川 成都 610041
檢驗專業規范化教學培訓是畢業后的一個重要教育內容,其主要是對有志于投身臨床檢驗診斷學工作的畢業生進行更貼合臨床和實際工作的培訓。作為高校附屬醫院,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承擔了醫療、教學、科研等工作任務,其中規范化培訓是教學的重要工作之一。而“臨床微生物學檢驗技術”作為一門重要課程,由于知識含量較大,學科對人員技術的依賴性強,更需要規范化培訓工作,提高就業人員的技術水平和工作質量。從事臨床微生物學工作的人員不僅需要掌握傳統的微生物學方法,而且需要了解正在不斷發展的病原體抗原抗體測試和聚合酶鏈式反應(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術,這對于檢驗專業醫學生來說是不小的挑戰。近年微生物實驗室條件逐步邁入了自動化發展階段,對檢驗規范化培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要開展基礎的微生物檢驗知識之外,還需要熟練使用新型儀器和設備,并能夠分析與解決臨床的各種微生物咨詢。本文結合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引進的BD Kiestra 全面實驗室自動化(Total Lab Automation,TLA)系統探討微生物實驗室自動化背景下檢驗規培生帶教方式。
傳統的微生物規范化培訓通常以掌握、熟悉、了解三級目標為培訓標準,三級目標要求按照一定比例分布,從工作的難易程度來要求學生的學習。掌握通常占比最高,包含微生物規章制度、工作流程等基礎知識,要求學生對其中的理論知識和手工操作都做到知曉其原理并熟練運用。熟悉是主干部分的分支,包括儀器使用維護、質控處理程序等,微生物日常工作涉及較少,應盡可能讓規培生知道其與主干知識之間的聯系并知悉其中的主要內容。了解的項目通常在規培短程輪轉中接觸較少,主要包括一些特殊病原體的培養、報告出具等,學生進行簡單的體會和了解即可。
微生物檢驗技術出現于20 世紀,社會的發展和技術的進步使其工作重心發生了轉移:其建立最初是為了應對高發高危傳染病,現在變成為臨床提供快速準確病原學診斷、揭示感染性疾病病原體特征、指導臨床合理使用抗菌藥物、參與醫院感染防控等多方面的重要任務的學科[1]。這對于微生物檢驗人才隊伍提出了更高要求。
傳統的微生物帶教方法存在許多不足。首先,學生難以融會貫通掌握全流程知識;其次,對規培生缺乏有針對性的培訓方案。面對多學科融合的現狀,規培生所需學習的知識繁雜,力小任重;另外,帶教老師和學生都缺乏系統的培訓時間;標本量巨大的現狀將規培生束縛在前處理崗位,完成重復性的錄入、接種、劃線操作,對于后續培養鑒定操作、報告審核等工作接觸甚少;微生物報告通常涉及大量臨床的溝通,而規培學生難以接觸該工作。最后,各級別實驗室儀器設備水平不一,學生難以與各層醫院的實際工作進行銜接。
微生物全自動流水線BD Kiestra TLA 系統讓微生物檢驗首次邁入了自動化時代。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作為全國首批投入使用的教學醫院,為順應工作流程的變化,對規范化培訓的目標進行了修改,變更為分析前、分析中、分析后三個步驟進行設計(見表1)。

表1 與流水線結合使用的規范化培訓計劃
分析前對標本的合格率及最終培養結果影響巨大,學生要對其進行充分掌握。分析中對微生物的培養主要涉及標本接種、分離培養、菌種鑒定、藥敏試驗及相關抗原抗體的檢查等,流水線在此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學生不僅要掌握手工操作,而且應該熟練使用流水線。國內外學者認為分析后在微生物檢驗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報告出具是最基礎的內容,同時學生應該學習如何作臨床解釋,了解前沿知識以及文章的撰寫等。新的培訓方案更加貼合工作實際,也包含了更多的專業和科研知識。
BD Kiestra TLA 系統可以通過集成、連接將各個模塊融合,從樣本處理、平板運輸和孵育、數字成像等層面實現微生物實驗室的自動化,結合以下優點獲得更好的檢測結果:具有高通量、標準化、可追溯、可重復的優點,提高培養結果的準確性;檢驗流程得到優化,縮短了報告時間;強大的信息控制系統,可以提高工作人員效率;全密閉操作保障操作人員的生命安全。微生物實驗室的自動化提出了更明確的培訓目標,留出了更多的培訓時間,同時讓實驗室獲得更好的規范化培訓成果。
前處理是對培養結果具有重要影響的一個環節,BD Kiestra InoqulA 前處理系統可以根據標本類型分配對應培養基并貼條碼標注,學生配合儀器可以掌握更加正確的培養基選用標準及原理,在將學生從重復操作的崗位解脫出來的同時避免了人為選擇的錯誤。系統利用磁珠劃線具有優秀的單菌落分離能力,便于學生更好地觀察單個菌落形態。帶教老師可以結合自動與人工、操作與理論知識開展同步教學。
傳統微生物實驗室的工作幾乎都依賴于手工操作,這種模式實驗室效率低,不僅會耽誤患者的診治,而且檢驗人員自身的發展也受到了極大限制。對此,四川大學華西第二醫院新增了流水線使用的培訓,例如實驗原理、實驗流程、參數設置、維護保養、故障處理等知識。規培生接受了兼顧流水線和傳統手工操作的教學,未來工作適應性更強。
BD Kiestra TLA 系統除了能完成標本的自動接種之外,還擁有強大的培養結果成像功能。運用高分辨成像系統進行多時段、多方向的圖像采集,系統中儲存了大量的菌落圖像,包括常見菌落和少見菌落,如奴卡菌、鮑特菌等[2]。規培生可隨時通過軟件查看已采集圖像,觀察同一標本在不同培養基中的菌種生長特點及形態變化,深化對菌落的認識。同時,帶教老師可通過軟件系統在菌落圖像上進行標注,或下達下一步操作命令,利于加強規培生對意義菌的認識和學習,并且后續操作中仍可溯源原標本培養情況。數字化成像功能可以幫助學生了解多種病原體的生長情況,對菌落形態知識進行更全面深入的把握。
BD Kiestra TLA 系統的引進將工作人員從重復性的勞動中解脫出來,檢驗人員可以騰出更多的時間進行微生物前沿知識的學習并專注于臨床的報告解讀。流水線雙屏幕的配置便于同時查看病歷及培養結果,有利于學生研究經典病例,參與科學研究。新型的教學模式也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真實的案例使學生對于微生物知識的記憶更加牢固,結合圖像使知識更立體形象,進而讓學生對微生物的學習有更加深入的思考。
流水線的使用將規培生的教學重點從分析前調整到了分析中和分析后,更便于規培生進行微生物全流程工作的銜接。優化的檢驗流程為學生留出更多自由的學習時間,也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臨床溝通經驗。雖然現在國內使用微生物流水線的醫院尚少,但不可否認的是微生物實驗室的自動化是必然趨勢。用新的知識和更高的標準去培訓規培學生,讓他們適應不同工作單位的需要,能夠滿足臨床工作需求[3]。盡早地培訓微生物流水線相關應用人才有助于微生物自動化的推廣和應用,同時能促進微生物檢驗學科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