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艷碧,馮 磊,李麗芳,仇精華,葉 霞,張 麗
1.紅河衛生職業學院,云南 紅河 661100;2.昆明醫科大學第六附屬醫院,云南 昆明 650500
近年來,伴隨著職業教育的轉型升級[1],在新時代、新醫科教育和醫療變革大背景下[2],精準醫療與診斷技術得到廣泛應用,培養多學科交叉的復合型醫學檢驗人才的重要性日益凸顯,標志著高職檢驗技術專業的就業市場已進入多元化發展階段。基于此,國內外提出了通過“精準教學”[3]來“提質培優”[4-5],以此來增強職業崗位教育的主動適應性,使畢業生能更好地應對就業崗位的新變化,促進教育鏈、人才鏈、產業鏈、創新鏈的精準對接,從而真正實現“精準育人”。這既是提升教育含金量的根本保證,也是教育發展的必經階段。
《微生物學檢驗》是高職醫學檢驗技術專業的一門核心專業課程,其發揮著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主要任務是利用微生物學的基礎理論和技能,及時準確地對臨床標本作出病原學診斷并得到抗菌藥物敏感性報告,為臨床感染性疾病的預防、診斷和治療提供科學依據。目前,分子生物學檢驗[6]及宏基因組測序[7]興起并被廣泛應用于不同的就業崗位,不同診斷方法具有各自的優缺點和適應性,這就要求教師將傳統的培養鑒定法與新技術相結合,打造一專多能的專業人才,以促進學生的就業和發展。本文通過分析目前臨床微生物學檢驗技術專業的就業現狀,結合學生的學情分析與教學現狀[8],針對教學內容和方法改革提出了改進措施,以期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互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技術在醫學檢驗領域的深入應用使紅河衛生職業學院畢業生呈現出多元化的就業態勢[9]。據統計,除傳統的醫院檢驗科、病理科、血庫、臨檢中心外,第三方實驗室及與醫學檢驗密切相關的工作崗位也呈增加趨勢,如生產銷售人員、市場專員、實驗室檢驗員、IVD 企業、檢驗操作員、駐場工程師、倉儲質檢員、銷售及售后服務人員等。目前自主創業和專升本的人數也在不斷上升。但部分學生及其父母的就業觀固化,對就業形勢缺乏全面了解。
當前高職醫學檢驗專業招生規模不斷擴大,學生生源參差不齊(普高生、單招、三校生、五年制3+2),學情基礎薄弱,在校學時較短。《微生物學檢驗》課程內容零碎、復雜,容易混淆,傳統教學模式的教學目標不清晰、課程體系不合理、教學手段陳舊、課程評價單一、缺乏專業性和個性化,導致學生學習興趣較低、效果較差,用人單位反饋不滿意。調查顯示[10-11],檢驗技術熟練的復合型、一專多能型人才更受用人單位青睞。
根據學生學情和個性化調查特點,反思問題、凝練總結,優化課程標準和考試大綱,按照崗位需求進行課程體系、教學資源和實訓SOP 的制作。“微生物學檢驗”的崗位流程主要分為四個模塊,即基礎模塊(驗證性基礎理論和實踐)、專業模塊(綜合性設計理論和實驗)、崗位模塊(開放創新性培養理論和臨床技能)、素質(思政)模塊,具體如表1 所示。教師按照模塊來制作高質量的教學設計、教案、PPT、測試題庫、案例庫、視頻庫、資源庫等。
組建優秀的課程負責團隊,定期調研醫院、企業、公司等相關領域的新技術、新方法及近年來全國臨床醫學檢驗技術(士)專業資格考試大綱和真題,把控《微生物學檢驗》課程的正確發展方向。將課程設置為136 個學時(理論68+實踐68),梳理知識點,不斷鉆研專業學識,積極開展集體備課,統一標準,將課程內容專業化、標準化、規范化、前沿化,注重新理論、新知識與新方法的結合。通過問卷調查和會議等形式提高學生的知識水平、認知能力與學習能力,定期籌劃組織開展與課程有關且讓學生感興趣的專業競賽[12]、講座和活動,增強學生的崗位認同感,使其更加注重自身的文化修養與素質提升,展現出昂揚的精神風貌和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
將教學內容和考評以視頻、PPT、案例、討論、思維導圖、熱點分析、故事、表格、圖片、動畫等形式制成多元化、立體化的系列教材[13],按照內容深淺,分類上傳到超星學習通、雨課堂或微信公眾號上。實訓前,教師提前將錄制好的視頻發送給學生,避免實訓過程中因人多看不見教師演示而耽誤學生操作。把握好課前、課中、課后安排,實施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既滿足低層次學生的基礎學習,使其不至于因跟不上進度而氣餒,又滿足高層次學生拓寬、加深知識面的需求,使其不必因重復已知內容而感到無聊,分層次提質培優,多元化達到精傳、精教、精思。
將學生按照不同層次分為5 人一個團隊,并選出組長。學生需要正確認識自身優勢與短板,進行職業規劃,并保持飽滿的學習熱情。利用信息化平臺對課前、課中、課后教師發布的任務、視頻、試驗、案例、故事、熱點等,進行線上+線下混合式精學、精做、精用。鞏固課程知識,查閱數據庫對比論文,將易混淆點與難點記錄下來,發現問題后由組長收集起來及時與教師聯系,精準干預,解決問題,完成任務。按量完成組間考核和教師考核,使職業技能和思政元素完美融入學習過程。
“項目導向”育人模式[14]。理論講授主要采用CBL(以案例為導向的教學法)結合PBL(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法)開展教學。按照微生物檢驗的臨床工作過程,將模塊內容分為總論和各論兩學期學習,并細分出不同的子項目。如上學期總共包括18 個子項目:1.常用微生物儀器設備使用與維護;2.培養基的制備;3.微生物的分布和消毒滅菌;4.微生物常見接種技術、培養技術、生長現象觀察;5.常見臨床標本鑒定流程和方法;6.形態學檢驗——革蘭染色;7.特殊染色及結構觀察;8.抗酸染色及分枝桿菌鑒定;9.標準實驗室生物安全操作技術規范;10.革蘭陽性菌傳統鑒定;11.臨床其他常用細菌鑒定技術;12.革蘭陰性細菌鑒定;13.細菌血清學鑒定;14.混合性細菌鑒定;15.革蘭陽性菌藥敏試驗;16.革蘭陰性菌藥敏試驗;17.真菌鑒定技術;18.病毒鑒定技術。
下學期在保持原有模式的基礎上減少相同性實驗操作,將獨立的實驗技能整合為連續性的綜合與創新性實驗。學生根據標本類型或案例自主設計,按照ISO 15189 要求進行實訓。融合臨床思維,貼近臨床崗位實際操作,使學生真正參與微生物鑒定的過程及各種鑒定方法的綜合應用中,鍛煉學生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實驗過程和結果均由學生使用錄像和照相進行記錄,裁剪成作品上交并點評。
近年來,第三方醫學檢驗中心因受到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而迅速發展。基于此,紅河衛生職業學院開設了云康現代學徒制拓展班,根據就業崗位對人才的要求,在“微生物學檢驗”課程中重點拓展新的模塊,如病原微生物形態學檢驗、微生物檢驗儀器營銷、保養與維修、基因測序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等;編寫特色的專業立體化教材,拓寬學生視野,使其適應未來檢驗醫學快速發展的崗位需要。
利用學習通、職教云、雨課堂、微信群等平臺,應用大數據采集學生學習軌跡,對學生作業完成質量進行匯總和分析,與學習存在困難的學生進行溝通,找出問題癥結并及時進行干預,發出預警信息,小組團隊輔助并監督,形成“教師—學習小組—個人”三層精準干預機制。成績的占比為:平時成績(10%)+階段性考核1(10%)+階段性考核2(10%)+期末考試(70%)。精準的考評機制有助于學生及時、準確地找到問題所在,在后續明確、高效、個性化的學習過程中獲得成功體驗,激發學習興趣,不至于在期末因來不及調整錯誤的學習方法而影響學業。
經過對紅河衛生職業學院2018 級“微生物學檢驗”課程授課的問題進行反思,并通過2019 級的探索,在2020 級逐漸形成了混合式育人模式,統計分析發現這屆學生的成績得到了明顯提升。詳見表2和圖1。對畢業生質量進行追蹤調查,發現目前畢業生均表現優異,獲得了用人單位的一致認可。
圖1 醫學檢驗技術2018—2020 級成績折線圖
表2 醫學檢驗技術2018—2020 級課程成績統計
在大數據新時代和新醫科要求下,開展精準教學,提質培優,要求教師具有較強的綜合能力,愿意花精力真正走進學生的心靈深處。利用多元化、多層次、多渠道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方法,將相應的知識、能力和素質要求化繁為簡、化簡為精,充分發揮“微生物學檢驗”課程的交叉學科內在屬性優勢,真正體現“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引導”,實現知識形象化和精準化、流程條理化、操作標準化、考核可量化,以此促進學生培養質量的優化與提升,從而滿足復合型臨床微生物檢驗人才的培養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