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素琴,郭婷婷,李一鑫,柯 霞*,薛亞平
1.杭州環境集團,浙江 杭州 310022;2.浙江工業大學生物工程學院,浙江 杭州 310014
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地下水和地表水受到來自多種途徑的氮污染[1]。含有高濃度氮的廢水排放到水體中,包括湖泊和河流在內,造成了嚴重的環境問題[2]。生物法是一種高效、經濟的脫氮方法,已廣泛應用于實際的污水處理中[3]。微生物技術本質上是借助微生物的代謝過程,強化對有機物質的高效率分解,促使其轉變為無機物,提高污水處理的質量和效率[4]。
作為首個被鑒定的同步硝化反硝化(Simultaneous nitrification aerobic denitrification,SND)細菌,Thiosphaera pantotropha(現命名為Paracoccus denitricans),為微生物連續脫氮工藝提供了新思路[5]。研究表明,隨著時間推移,反硝化菌在好氧培養中會失去反硝化能力,異養硝化-反硝化組合是不同氧可利用度下的適應機制[6]。目前已經分離出大量能夠進行SND 的細菌種屬,如Acinetobacter sp.[7-8],Aeromonas sp.[9],Pseudomonas sp.[10-12],Bacillus sp.[13-15],Halomonas sp.[16-17],Ochrobactrum anthropi[18],Rhodococcus sp.[19]等。
高通量測序技術能夠客觀揭示環境微生物的群落結構、多樣性及其進化關系。隨著技術日趨成熟,利用該技術可以探索出污水處理系統覆蓋功能菌篩選的新方法,極大地拓展功能微生物工程的應用前景[20]。
本研究基于高通量測序技術,分析了某污水廠處理系統不同工段物種豐富度和微生物多樣性,為研究污水系統功能菌群提供了理論基礎。從活性污泥中篩選得到一株具有同步硝化反硝化功能的菌株,命名為康德拉氏副球菌并對該菌株進行16S rDNA 分析、系統發育樹分類鑒定和脫氮功能表征,最后將菌株應用于污水并驗證實際污水處理效果。本研究的開展豐富了微生物菌種資源,為含氮廢水的高效生物脫氮提供了思路借鑒和參考。
1.1.1 樣品來源及培養基制備
樣品取自杭州某污水處理場,保存于-80 ℃冰箱。污水處理工段取樣及其編號見下表1。
表1 污水處理工段取樣及其編號
培養基的制備:
篩選分離培養基:(NH4)2SO40.47 g,K2HPO4·3H2O 6.5 g,NaH2PO41.5 g,MnSO4·4H2O 0.01 g,CaCO35 g,MgSO4·7H2O 0.03 g,H2O 1 000 mL;
同步硝化反硝化培養基(Simultaneous nitrification aerobic denitrification medium,SND):(NH4)2SO42.35 g,C4H4Na2O433.76 g,MgSO40.1 g,KH2PO41.5 g,K2HPO4·3H2O 6.5 g,微量元素溶液20 mL,H2O 1 000 mL;
LB 培養基:酵母提取物5 g,蛋白胨10 g,NaCl 10 g,H2O 1 000 mL。
其中微量元素溶液包括:EDTA 50 g,ZnSO44.4 g,CaCl25.0 g,MnCl2·4H2O 10.2 g,FeSO4·7H2O 10.0 g,(NH4)6Mo7O24·4H2O 2.2 g,CuSO4·5H2O 3.2 g,CoCl2·6H2O 3.2 g,H2O 1 000 mL。
上述兩種培養基的固體培養基需加入20 g 瓊脂粉,H2O 1 000 mL,pH 為7.0。所有培養基均121℃,20 min 滅菌后備用。
1.2.1 菌株的分離與篩選
從杭州某污水處理廠的活性污泥中取樣,用倍比稀釋法制成濃度梯度分別為10-1,10-2,10-3,10-4,10-5,10-6的混合液;取不同濃度梯度的混合液100 μL 通過涂布棒接種在篩選培養基平板上,30 ℃培養數天;通過菌落顏色、大小、形狀來判斷并進行單菌劃線分離,平板劃線3 次以獲得純種菌落;將菌液接入到甘油管,-80 ℃保藏。
1.2.2 Illumina Hiseq DNA 測序
對不同工段污水全基因DNA 進行提取。PCR反應體系50 μL:25 μL 采用的高保真酶為Phusion High-Fidelity PCR Master Mix with HF Buffer。各3 μL(10 μM)前后F/R 引物。10 μL DNA 模板6μL ddH2O 。配置好的PCR 體系按照如下反應條件進行PCR 擴增:預變性98 °C 30s,進行25 個循環:變性98 °C 15 s 退火58 °C 15 s 延伸72 °C 15 s。終延伸72 °C 1 min。PCR 產物用AMPure XP Beads(Beckman Coulter,Indianapolis,IN)純化,并且使用PicoGreen dsDNAAssay Kit (Invitrogen,Carlsbad,CA,USA)進行量化。
在Illumina HiSeq 2500 上進行測序,對兩端測序進行組合,利用Overlap 將數據進行質控、嵌合體過濾,獲得高質量的Clean Data。構建類OTU(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并進行分類注釋。利用QIIME2 軟件計算物種豐富度指數(Chao1)和多樣性指數(Shannon 和Simpson)。測序由杭州擎科生物公司進行。
1.2.3 菌株的形態和生理生化鑒定
SEM 觀察:將菌株在LB 培養基中擴大培養36 h,取1.5 mL 菌液,于6 000 r/min 離心5 min,倒掉上清液。加入2 mL 在4 ℃下預冷的2.5%戊二醛溶液,固定24 h 之后通過掃描電鏡(HATACHI SU 8010,Japan)觀察菌株細胞形態。
1.2.4 16S rDNA 同源性比較
采用常規細菌總DNA 提取法,以基因組DNA為模板擴增16S rDNA,擴增采用的引物為通用引物。正向引物27F 5’-AGAGTTTGATCCTGGCTCAG-3’,反向引物1492R 5’-GGTTACCTTGTTACGACTT-3’,引物由北京擎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杭州)提供。采用50 μL 反應體系,程序如下:94 ℃5 min,94 ℃1 min,55 ℃40 s,72 ℃2 min,循環35 次;72 ℃15 min。測序由北京擎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杭州)完成,測序結果提交NCBI,并進行BLAST 分析。
1.2.5 菌株ZJB21134 的脫氮曲線及生長趨勢測定
將菌株以10%的接種量分別接種于裝有100 mL 液體異養硝化培養基和同步硝化好氧反硝化培養基的250 mL 錐形瓶中,設置初始氨氮質量濃度為500 mg/L,30 ℃,160 r/min 恒溫搖床培養,每隔一定時間取樣,檢測培養液中氨氮、亞硝氮、硝氮的含量及菌體細胞密度(OD600),得到菌株脫氮曲線和細菌濃度隨時間變化的趨勢圖。
1.2.6 菌株在實際污水中的應用
為了檢測菌株的實際脫氮應用效果,從杭州某污水處理廠采集污水水樣作為供試水樣,污水相關指標如表2 所示。將采集的污水水樣離心后采用絮凝沉淀法進行水樣預處理,具體步驟為向水樣中加入適量硫酸鋅并加入氫氧化鈉,生成氫氧化鋅,過濾去除顏色和渾濁。按照接種量為2%,碳源為蔗糖,C/N 為15,pH 為7.0 的條件于30 ℃,160 r/min 搖床震蕩培養,測定不同時間段氨氮、硝氮、亞硝氮、總氮的含量。取不加菌株的污水樣品為對照組。
表2 污水相關指標
1.2.7 分析方法及計算
圖形的繪制使用GraphPad Prism 8.0。
硝酸鹽測定:鹽酸紫外分光光度法[21]。
亞硝酸鹽測定:N-(1-萘基)-乙二胺光度法[22]。
氨氮測定:水楊酸-次氯酸鹽分光光度法[23-24]。
pH:用pH 計(梅特勒托利多,中國)測定。
2.1.1 所有樣本細菌多樣性測序分析
經過16s rDNA 擴增子焦磷酸測序,10 個樣本共獲得1 271 782 個有效序列,各樣本分析結果見表3。不同樣品測序結果存在差異:序列數量最大值為A 樣品(132 316 條),最小值為F 樣品(119 224條)。Ace 指數、Chao 指數用來估計群落中含OTU 數目的指數,常用以估計物種總數。Shannon 指數和Simpson 指數用來估算樣品中微生物的多樣性指數。Alpha 分析結果顯示,ATBC 生物轉盤相比曝氣池和沉淀池具有較高水平的OTUs、Ace 指數、Chao1指數和Shannon 指數,表明其群落豐富度較高。
表3 不同處理工段微生物細菌群落Alpha 分析結果表
2.2.2 不同處理工段樣本門水平菌群結構分析
如圖1 所示,所有樣本門水平菌群結構中,變形桿菌門(Proteobacteria)相對豐度最高,其次為厚壁門(Firmicutes),擬桿菌門(Bacteroidetes)和暖發菌門(Caldithrix), 此外還有少量浮霉菌門(Planctomycetes),放線菌門(Actinobacteria),綠彎菌門(Chloroflexi)和疣微菌門(Verrucomicrobia)。
圖1 所有樣本門水平菌群構成比例
一期ATBC 出水、ATBC/B 和D 轉樣品門水平菌群比例見圖2,其中均含有較高水平的變形桿菌門。此外,一期ATBC 出水樣品具有少量的綠彎菌門;ATBC/B 區樣品中具有少量擬桿菌門;D 轉樣品中具有少量的暖發菌門及綠彎菌門,還存在極少量厚壁門。一期進水樣品中,厚壁門相對豐度最高,擬桿菌門次之,此外還有部分變形桿菌門;曝氣池和沉淀池樣品門水平菌群比例見圖3、圖4,其中都具有較高豐度的變形桿菌門。處理系統從進水的優勢菌門厚壁門轉變為變形桿菌門,從進水到出水,厚壁門的相對豐度降低了31.3%。變形桿菌門在污水處理系統中最為常見,一些能夠降解有機物、氮和芳香烴的功能屬于變形菌門[25]。擬桿菌門參與聚合物和復雜有機物質的降解,可以將包含多糖和蛋白質的死細胞分解為簡單的有機分子(如乙醇和乳酸),這些簡單的分子可以被其他物種代謝。綠彎菌門可以合成胞外多糖,對污泥團聚體的形成起著重要作用,并可通過絲狀網絡增強生物膜的結構[26]。
圖2 ATBC 生物轉盤樣品門水平菌群比例
圖3 生化曝氣池樣品門水平菌群比例
圖4 沉淀池樣品門水平菌群比例
2.2.3 不同工段屬水平菌群組成
不同工段屬水平菌群相對豐度圖見圖5 所示,可見ATBC 生物轉盤、生化曝氣池、沉淀池處理工段的優勢菌屬為陶厄氏菌屬(Thauera sp.),說明陶厄氏菌屬更容易在高氨氮體系中生存并富集。陶厄氏菌屬是污水處理系統中檢測到的主要反硝化細菌。有學者發現,Thauera aminoaromatica 是消耗乙酸鹽、積累聚羥基丁酸酯和硝酸鹽還原的主要菌株,通過三羧酸循環產生的能量,主要用于內源聚β-羥基丁酸酯合成和硝酸鹽還原[27]。
圖5 不同工段屬水平菌群相對豐度圖
2.2.4 菌株的篩選
分離得到35 株菌株,經脫氮培養基進行功能表征后,確定菌株ZJB21134 為本研究篩選出的高效反硝化菌株。
2.2.5 菌株的形態鑒定和生理生化鑒定
菌株ZJB21134 的菌落(見圖6)形態特征為圓形、粉紅色、較小、表面濕潤光滑、邊緣整齊、緊貼在培養基表面、易挑取,且該菌株為橢圓棒狀細菌,無鞭毛和芽孢。通過稀釋涂布法得知,菌株在對數增長期的菌落數為7.5×108CFU(Colony-Forming Unit),表明菌株生長狀態良好,生物活性高。
圖6 菌株ZJB21134 的培養皿照片(a)、掃描電鏡(SEM)照片(b)
將測得菌株ZJB21134 的16S rDNA 序列在NCBI-nucleotide 數據庫中進行比對,發現菌株ZJB21134 與康德拉氏副球菌(Paracoccus kondratievae)的同源性為99%。采用MEGA7.0 軟件進行多重序列比對后,構建鄰接法(N-J 法)系統發育樹,Bootstrap 自展檢測1000,構建出的系統發育樹如圖7 所示,菌株ZJB21134 與康德拉氏副球菌(Paracoccus kondratievae)的親緣關系最為接近,推測菌株ZJB21134 屬于副球菌屬(Paracoccus sp.),為康德拉氏副球菌(Paracoccus kondratievae)。
圖7 利用Neighbor-Joining 構建的16S rDNA 系統發育進化樹
2.2.6 菌株ZJB21134 異養硝化好氧反硝化試驗
在好氧條件下,以丁二酸鈉為唯一碳源,C/N=10,菌液初始投加量為10%(V/V),初始氨氮質量濃度為500 mg/L 時,培養液中氨氮、硝氮、亞硝氮的含量變化及菌株在培養條件下的生長情況,如圖8 顯示。隨著菌株生長量的增加,24 h 內氨氮基本降解,終質量濃度為20.38 mg/L,脫除率達到99.91%;同時未產生硝氮和亞硝氮積累,可以看到,整個脫氮過程處于菌體生長的對數增長期,說明菌體是在自身生長和代謝的過程中脫除氮素,不產生二次污染。總氮在24 h 時降到最低值,為63.32mg/L,總氮去除率為86.74%。
圖8 脫氮處理進程菌株ZJB21134 生長量(OD600)、氨氮濃度、硝氮濃度和亞硝氮濃度的變化
2.2.7 菌株ZJB21134 對實際污水的處理效果
圖9 為菌株ZJB21134 實際污水的處理效果,對照組為不加菌液的污水水樣,在整個過程中,總氮、氨氮的含量都略有降低,但是降解效果不明顯。期間具有一定的降解效果,可能是由于污水本身自帶的菌能夠進行同化作用去除氮素。添加了菌ZJB21134 的實驗組處理后氨氮質量濃度從226.50 mg/L 降低到25.44 mg/L,氮的去除率為88.77%;硝氮質量濃度從78.35 mg/L 降低到10.70 mg/L,氮的去除率為86.35%;總氮質量濃度從565.12 mg/L 降低到222.04 mg/L,氮的去除率為60.70%;且未生成亞硝酸鹽的積累。實驗結果說明,菌株ZJB21134 的添加(2%接種量)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污水中的氮素降解效果。
圖9 菌株ZJB21134 在實際污水中的脫氮效果
本研究基于高通量測序技術分析了污水處理系統中的微生物多樣性,對未來進一步探討脫氮機理有很大的參考價值。結果顯示,脫氮系統具有豐富的群落多樣性,污水處理系統從進水的優勢菌門厚壁門(Firmicutes)轉變為變形桿菌門(Proteobacteria),主要優勢菌屬為陶厄氏菌屬(Thauera)。變形桿菌門是污水處理廠中最主要的微生物群,對于高氮含量的垃圾滲濾液來說,該菌門在碳氮去除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28]。
本文從活性污泥中篩選得到1 株同步硝化好氧反硝化細菌ZJB21134,對其進行系統表征,鑒定為康德拉氏副球菌(Paracoccus kondratievae)。該菌株具有較強的脫氮能力,24 h 內對初始質量濃度為500 mg/L 氨氮的去除率為99.91%,且未產生硝氮和亞硝氮的積累。利用菌株處理氨氮質量濃度為100 mg/L 的實際污水,總氮、氨氮、硝氮脫除率分別為60.70%,88.77%和86.35%。以上結果表明,菌株ZJB21134 是一種高效的同步硝化反硝化細菌,在城市高氨氮廢水生物處理工藝中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