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心敏
齊魯醫藥學院,山東 淄博 255300
蘋果是一種廣泛分布于四川、云南、甘肅、陜西等地的水果,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同時,蘋果具有較為穩定的生長周期和生態系統,導致其容易周年性地發生多種病蟲害,會對蘋果生長造成巨大的影響,給蘋果產業帶來巨大的損失[1]。目前,我國主要通過使用化學農藥來防治蘋果病蟲害,化學農藥對病蟲害的防控效果較為穩定[2]。但在防控的過程中仍存在農藥使用不規范的情況,導致病蟲害的抗藥性能不斷增強、造成了蘋果農藥殘留超標及蘋果園生態環境被破壞等問題,嚴重影響了蘋果的質量和蘋果園的生態環境。隨著生物技術的快速發展,生物農藥的出現為蘋果病蟲害防治提供了新的選擇[3]。生物農藥是通過生物活體或生物代謝物來防治病蟲害的,具有較高的環境兼容性,且不會使病蟲害產生抗藥性,對于病蟲害防治和生態環境保護具有重要意義。文章將對生物農藥防控蘋果主要病蟲害的效果進行研究,現報道如下。
將50×667 m2的紅富士蘋果園隨機平均分為生物防治區、化學防治區和空白對照區,每個區域分成3 個小區域,每個小區域的面積控制為5×667 m2,區域隨機排列。蘋果原樹齡為20 a,平均高度為2.6 m,蘋果樹株行距為3×6 m,中等管理水平,三個區域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生物防治區和化學防治區的病蟲害防治措施如表1 所示。生物防治區的農藥配置為:45%石硫合劑的50 倍液;28%波爾多液SC、99%礦物油的150 倍液;3%中生菌素AS 的300 倍液;0.5%大黃素甲醚AS 的500 倍液;7.5%魚藤酮EC、1 000 億個芽孢/g枯草芽孢桿菌WP 的600 倍液;10%多抗生素WP、0.6%苦參堿AS、100 億個芽孢/g 蘇云金芽孢桿菌WP 的1 000 倍液?;瘜W防治區的農藥配置為:70%代森錳鋅WP 的800 倍液;50%甲基硫菌靈WP 的1 000 倍液;25%三唑錫WP 的1 500 倍液;1.4%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ME、10%阿偉噠螨靈、25%滅幼脲SC、40%毒死蜱EC 的2 000 倍液;430 g/L 戊唑醇SC、10%聯苯菊酯EC、2.5%高效氯氟氰菊酯EW 的3 000 倍液;350 g/L 吡蟲啉SC 的3 500 倍液;240 g/L 螺螨酯SC 的4 000 倍液;2%阿維菌素ME 的20 000 倍液[4]。

表1 生物防治區和化學防治區病蟲害防治方案
本次實驗所用的藥液均采用二次稀釋法配制,并使用機動噴霧器噴灑,噴灑過程中要確保果樹樹冠全部著藥,到藥液下滴為止,在空白對照區噴灑等量的清水。同時,生物防治區需要在3 月上旬在樹干剪鋸口和腐爛病的疤痕位置涂抹腐殖酸銅進行防護;4 月下旬將150×109孢子/g 球孢白僵菌的3 000倍液噴灑在距離樹干1.5 m 以內的地面上,防治桃小食心蟲,完成藥物噴灑之后還需要翻整地面,使藥物與泥土充分混合;3 月下旬~11 月下旬,將誘捕蘋果小葉卷蛾、金紋細蛾及桃小食心蟲等的誘捕器懸掛在距離地面1.5 m 高的果樹背陰面或樹冠外圍,每667 m2進行等距懸掛,懸掛6 個,且每30 d 更換一次誘芯。
本研究采用抽樣調查的方式評估病蟲害防治效果。采用五點抽樣法從各個小區域取樣,每點選1株蘋果樹,隨機選取長勢基本一致的蘋果樹,通過定點調查的方式調查蘋果斑點落葉病。調查褐斑病、蘋果黃蚜及蘋果小葉卷蛾的發生情況。具體調查方式為在6 月份施藥5 次后的7 d、10 d 對蘋果斑點落葉病和褐斑病進行調查,并根據《農藥田間藥效試驗準則(二)》的標準進行病葉分級和病情指數計算;在5 月施藥后的1 d、3 d、10 d 對蘋果黃蚜進行調查,在兩次防治后的7 d、14 d、21 d 對蘋果小葉卷蛾進行調查,并采用《農藥田間藥效試驗(一)》的標準進行調查與清算。
本次研究采用one-way ANOVA 對三個區域中斑點落葉病和褐斑病的病情指數、蘋果黃蚜蟲口的減退率及蘋果小卷葉蛾對枝條損害率的差異進行調查。然后運用Duncan 氏新復極差法進行多重比較,使用SAS8.2 和DPS7.05 數據處理統計軟件,并用t進行檢驗。
生物農藥防治區施藥7 d、10 d 后蘋果斑點落葉病的病情指數和防治效果與化學農藥防治區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不同防治區蘋果斑點落葉病防治效果比較表
生物農藥區施藥7 d、14 d、21 d 后蘋果小葉卷蛾的防治效果與化學農藥防治區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不同防治區蘋果小葉卷蛾防治效果比較表
蘋果作為一種經濟作物廣泛種植于我國許多地區,我國蘋果的種植面積和產量均居世界第一[5]。但是在種植蘋果的過程中,病蟲害會影響蘋果的產量和質量,會影響種植蘋果的經濟效益[6],所以采用合理的病蟲害防治措施是保障蘋果產量和質量的關鍵?,F階段,針對我國蘋果種植的病蟲害主要采用化學農藥進行防治,但化學農藥會對蘋果種植環境產生影響,同時化學農藥殘留也會影響蘋果的質量。所以采用更健康環保的病蟲害防治措施是保證蘋果種植生態環境和蘋果質量的關鍵。隨著生物技術的快速發展,生物農藥的出現為蘋果病蟲害防治帶來了新的途徑,應用生物農藥能有效降低農藥對環境的影響,同時還能減少蘋果中的農藥殘留,提升蘋果的質量[7]。
本次研究針對蘋果樹病蟲害的發生規律及病蟲害的種類采用了不同的防治措施。實驗中將蘋果園分為生物農藥防治區、化學農藥防治區和空白對照區,在生物農藥防治區采用生物農藥進行病蟲害防治,在化學農藥防治區采用常規化學農藥進行防治,在空白對照區則直接噴灑清水,不采取其他防治措施。研究結果表明,生物農藥防治區蘋果斑點落葉病的最低防治效果為82.14%、蘋果小葉卷蛾的最低防治效果為86.25%;這一結果與化學農藥防治區84.25%、88.45%的防治效果相近。說明采用生物農藥進行蘋果病蟲害防治具有與化學農藥相近的防治效果。采用生物農藥進行蘋果病蟲害防治,能充分借助生物農藥的安全性、環保性和及其綠色無公害的優勢來提升蘋果的質量、降低蘋果中的農藥殘留。但生物農藥的主要成分是微生物,環境因素會對其活性產生較大的影響,導致其穩定性較差,從而影響生物農藥的病蟲害防治效果。所以在病蟲害防治過程中可以通過增大用藥量、增加防治次數等措施來提升病蟲害的防治效果。同時由于生物農藥是根據病蟲害的特點來進行針對性防治的,蘋果一旦發生突發性和毀滅性的病蟲害,生物農藥就無法對其進行有效防治了。所以在后續生物農藥的研制過程中還需要提升生物農藥的病蟲害防治效率和安全性,也需要開發更多能夠應對突發性疾病和毀滅性病蟲害的生物農藥。
綜上所述,使用生物農藥進行蘋果樹病蟲害防治具有與化學農藥相同的病蟲害防治效果,且生物農藥對環境的污染程度較低,還能有效減少蘋果中的農藥殘留,從而提升蘋果的質量。所以生物農藥作為蘋果樹全過程的病蟲害防治措施值得大力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