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玲,王 巍
(1.中國安全生產科學研究院《勞動保護》雜志社有限公司 北京100012;2.中國石油集團工程技術研究有限公司 天津 300451)
近年來,我國在科學技術、經濟與文化等各個領域的發展極其迅速,人民群眾的生活條件得到了明顯的改善,生產方式也與以往有顯著差異,尤其是各種新媒體平臺的出現,使人們獲得資訊的途徑變得越來越便捷、多樣。作為傳播媒體的科技期刊要想充分滿足讀者的多樣化需求,就需要期刊編輯工作人員加快自身角色的轉型與升級,才能夠在融媒體時代實現期刊持續發展的目標。
融媒體時代,對于期刊編輯帶來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2個方面。一是編輯工作更加智能化。期刊編輯在長期工作實踐的過程中,與讀者、作者和審稿人之間的合作相對穩定,容易在一定程度上產生思維固化。而新媒體技術的應用、智能化手段的采用給期刊編輯的傳統思維帶來了一定的挑戰,也打破了原有的工作模式,這就意味著期刊編輯必須要通過學習新媒體技術來順應融媒體時代的發展[1]。二是對編輯的策劃能力要求日益嚴格。現階段,在龐大的數據庫和信息流中,讀者普遍會選擇有觀點、有見解、有明顯品牌特征的出版物,這就對期刊編輯自身的策劃能力提出了嚴格的要求,而且需要在此基礎上綜合考慮新媒體營銷策略,在保障期刊社會效益的基礎上實現期刊經濟效益的最大化。
融媒體時代,一方面,要求期刊編輯掌握融媒體編輯出版能力。現階段,大多數學術期刊都已經在編輯工作中廣泛應用了融媒體技術,大多數學術編輯部已經將網絡采編平臺應用于日常辦公中,在對學術期刊進行經營管理的過程中,積極運用微信、抖音、微博等新興傳媒渠道加以宣傳,并通過QQ、郵箱等網絡平臺與用戶、作者和審稿人等主體進行及時溝通和交流,意味著期刊編輯必須要熟練地掌握融媒體編輯出版能力。另一方面,要求期刊編輯具備較強的信息整合能力。網絡技術和通信技術快速發展,信息數據更新速度較快,各種信息在新媒體平臺魚龍混雜,存在較強的復雜性和多樣性。為此,期刊編輯只有具備較強的信息整合能力,才能夠對相關信息進行有效的收集與篩選,才能充分挖掘信息數據中的價值,從而更好地為學術期刊出版服務。
一方面,期刊編輯無法對自身的角色定位、職業任務和發展形成明確的認知,影響了自身的工作積極性和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在互聯網技術廣泛應用的時代背景下,各種大數據技術、新媒體平臺的出現也進一步模糊了期刊編輯的角色定位。
融媒體時代背景下,人們的閱讀變得日益便捷,且信息的呈現方式越來越多樣化,大多數讀者更愿意通過電子產品來獲取所需知識和進行數字閱讀。這也意味著期刊編輯應轉變傳統的思維方式,在文章的編輯與呈現方面重點把握人們的閱讀喜好、關注點和體驗感,尤其是對讀者的思維模式需要優先考慮,以此來提高期刊的服務水平與讀者的閱讀體驗感[2]。
品牌影響力目前已成為人民大眾選擇產品的重要參考。品牌影響力是指開拓市場和獲取利潤的能力,期刊要想讓受眾群體產生深刻的記憶,就需要編輯樹立正確的品牌形象意識,進而打造知名的學術期刊。
期刊編輯應提升自身的融合創新意識,不但要更新自身的傳統思想,還需要提高對期刊編輯工作的重視程度。在開展期刊編輯工作過程中,需要從各個角度強化自身創新意識,除了要精通編輯、綜合分析和文化交流等能力外,還需要充分考慮市場的需求,并以此為依據進行前沿學術辨別與文化創新。如在期刊的推廣與傳播方面,期刊編輯人員可以利用數字化、信息化技術使期刊的傳播范圍得以擴大,保證更多的用戶在短時間內獲取相關內容,主動承擔起期刊指導與教育的社會責任,引導廣大受眾群體樹立正確的信息交流方式[3]。期刊編輯應主動轉變傳統的認知,學習網絡新技能、接受互聯網新知識,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主動了解、接觸各種新媒體技術與平臺,試圖從讀者的角度進行思考,用敏銳的眼光發現生活中的熱點話題,不斷提升自身的知識與能力,促進期刊質量水平的提升。
期刊編輯需要了解數字融媒體的特點和要求。在媒體融合的時代背景下,要求期刊編輯能夠熟練運用各種媒體技術,以保證期刊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最大化。融媒體的傳播工具和表現形式存在多樣化特點,并且同一媒體中還包含不同的媒體組合,只有熟悉各種媒體的特點,才能夠充分利用傳播優勢,使期刊內容的傳播產生疊加、交叉的作用,避免資源浪費,同時有利于實現融媒體環境下期刊出版的最終目標。期刊編輯需要強化自身的融媒體思維,以促進期刊品質與出版效率的提升。不但要掌握營銷理論、提升營銷意識,還需要具備敏銳的眼光,能夠在各種媒介信息繁雜的情況中抓住熱點和重點,并以此為依據挖掘專題元素。加強與約稿人之間的交流和聯系,促進期刊出版質量與效率的提高。
期刊編輯作為現代期刊出版的核心因素,無論是在傳統媒體背景下,還是在融媒體時代背景下,他們都是期刊“內容”的把關者,而“內容”始終都是期刊編輯工作者的工作重心。傳統媒體時代,期刊出版社對于人才引進并沒有較為嚴格的要求,只要是具備相關出版知識、專業編輯技能,或是具備企業管理經驗的人才,都可以進入到出版行業中。但是在媒體融合的背景下,各國讀者之間的交流渠道進一步拓寬,尤其是在科學技術發展日益迅速的情況下,期刊編輯只有具備一定的技術能力,才能夠使期刊得以持續發展。一方面,期刊編輯應不斷夯實基礎知識,在開展編輯工作中能夠準確地發現文字和語法方面的錯誤,嚴格把關稿件的質量,自覺抵制媚俗、庸俗類稿件,認真做好編輯工作。另一方面,復合型編輯人才應站在網絡化、數字化的角度來不斷提高自身的工作質量,積極參與到期刊出版的各個環節中,尤其是要具備較強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通過信息技術的應用自主安排稿件排版、稿件編校工作,以此來提高工作效率與工作自主性。
融媒體時代背景下,期刊編輯只有具備很強的品牌意識,才可以為期刊的未來發展尋找方向,提升期刊本身的權威性和競爭力。一方面,期刊編輯應在強化自身專業理論知識的基礎上積極利用大數據、互聯網等技術探索期刊中的內在價值,以此形成期刊的市場優勢與品牌優勢,精心策劃并打造具有影響力的期刊品牌。另一方面,期刊編輯需要通過融媒體來打造期刊的品牌效應[4]。對準備出版的內容進行重新編輯、排版,使其形成符合新媒體傳播特點的模式,重新在各種期刊官網等平臺中刊載,以方便作者和廣大讀者轉發、閱讀;同時,利用新媒體平臺進行推廣與傳播,以實現期刊品牌的縱向發展,使其產生良好的社會和經濟效益。這樣不但可以進一步擴大出版物的影響力,還能夠有效實現品牌效應與產生良好的口碑。
綜上所述,在媒體融合的時代背景下,傳統媒體在市場中的地位受到了沖擊。為保證期刊能夠在融媒體環境下得以持續發展,作為期刊主要“制作者”的編輯不但要提高創新意識,還要在此基礎上強化對各種媒體技術的運用,突破傳統思維模式,熟練掌握融媒體與大數據技術的應用,實現自身思維與能力的轉型升級,從而推動期刊行業有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