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文娟/文

對于段銳意來說,成功之路是追求職業技能的完美和極致,靠著傳承和鉆研,憑著專注和堅守,成為一個領域不可或缺的人才。今年38歲的段銳意,單從職業技能來說,可謂榮譽加身:全國技術能手、全國青年崗位能手、中央企業技術能手、中央企業青年崗位能手、中國兵器裝備集團有限公司技能帶頭人、陜西省首席技師、陜西省國防科技工業十大技術能手、陜西省最美青工、陜西省好青年、陜西省國防科技工業勞動模范……在央視《礪劍》欄目的專訪中,還稱他是專啃硬骨頭的“攻堅專業戶”。近日,他又獲評為兵器裝備集團首屆“勞動模范”。
從走上崗位那天起,段銳意就立志要成為用滿腔熱情讓冰冷的鋼鐵在祖國需要的地方發出“咆哮”吼聲的軍工戰士,把工作從“完成”做到“完美”。
十五年來,他手中的那柄銼刀在毫厘間修銼精度,以手感裝配產品,經他神奇的雙手雕琢出了最精準的國防利器。他說:“我們必須練就一流技藝,樹立一流標準,這樣才能鑄造大國重器。”
成百上千的零件,都需要一點一點修挫裝配,零件雖然加工精度要求極高,但是產品即使合格,本身還會存在微小的公差,成百上千個零件組合在一起,就會產生公差累計。為了盡量減少公差累積,不出現失誤,他日復一日地加強銼削訓練,在長期修銼時,他一個肩膀始終保持一定的傾斜度,時間長了,慢慢就形成這個習慣,他坦言很難糾正過來,但這微微傾斜的肩膀,正是他多年來高強度訓練所留下的痕跡,成為不可消失的肌肉記憶。
段銳意憑借一把銼刀,運用僅需兩分鐘就能將一個鋼球的平面精度控制在5微米以內的高超功夫,解決了上千個零件的公差累積問題,使裝配精度達到了0.005 mm 以內。某科研產品開展關鍵技術研究,研制出原理樣機,他突破關鍵技術——該型號核心控制裝置裝配技術探索無修挫裝配減少人為對裝配影響,為該型產品順利進行各種試驗奠定堅實基礎。
作為專啃硬骨頭的“攻堅專業戶”,為解決某型產品出現的問題,段銳意和同事通宵達旦進行各種試驗、分析現象,解決關鍵技術“瓶頸”問題6項,獲公司技術革新項目一等獎和二等獎。
在公司舉辦勞動競賽、揭榜掛帥等重點產品裝配任務中,他充分發揚“敢為人先,爭創一流”的執行理念,優化作業前準備工作、作業中細節把控、作業后產品功能、指標符合程度,確保科研、生產產品以最佳狀態試驗順利進行,并且針對此問題進行舉一反三解剖式復盤,總結問題現象、解決方法。
某產品關重零件生產加工難度高、風險大,尺寸一旦超差,直接影響產品性能。為提高產品裝配精度,他堅持對技能要求更加全面,操作更加精準。由于此關重件是一種新型合金材料,鉗工修銼尺寸、拋光部位非常多,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都是公司生產中的瓶頸問題。段銳意反復試驗,先是改善了冷卻液的方法,再設計出專用鉸刀及專用拋光裝置,解決了熱處理后清鉸孔易超差、拋光效率低的難題,促使零件合格率達到98%以上,僅這一項技術改進,就使產品加工效率提升了近3倍,創造經濟效益累計300萬元。
“省下的就是掙下的,每當問題解決的時候就會發現,辦法總比困難多,只要愿意多想一步,多試幾次,問題總能解決的。”段銳意常說。
作為兵器裝備集團勞動模范、陜西省國防勞動模范,他深知責任在肩、使命重大。在工作中,段銳意也看到了我國在裝備制造行業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和國內高技術技能人才的緊缺現狀。
為了讓關鍵技術得以傳承,他以(勞模)創新工作室為平臺,進一步推動“雙創”實踐,更好地發揮團隊合力優勢,將自己多年的加工技術進行了總結,提煉成一套套便于學習和操作的方法,在公司內部宣講推廣,打造了數個覆蓋鉗工、裝試工的精品技能培訓課程。在導師帶徒過程中,為徒弟量身打造個性化學習方案,制定考題,每季度進行一次技能提升考試訓練,徒弟在各類比武中均取得優異成績。
一項項榮譽沒有讓段銳意產生絲毫的自滿和懈怠,他努力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得更多、更完美,演繹了當代普通工人的精彩,體現了新時期高技能人才的價值風范,彰顯了當代軍工戰線上的工人風采,成為國防事業發展中公司高技能工人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