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強 高權紅/文

汽車空調系統性能測試臺
重慶建設汽車系統股份有限公司于1995年在深交所上市,專注于車用空調壓縮機及其零部件的研發、制造、銷售,獲得國家知識產權優勢企業、高新技術企業、重慶市智能工廠、重慶市數字化車間等多項殊榮。近年來,建設股份始終把科技創新擺在企業改革發展的核心位置,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現了科技創新環境不斷優化、科技創新活力競相迸發、科技創新實力加速提升,全面塑造了發展新優勢。
健全科技創新體系,提升創新能力。召開科技大會,發布“科技創新266”實施方案。成立汽車熱管理系統研究院,構建以核心技術為主體、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技術發展為驅動、產學研相結合的全生命周期研發管理體系,進一步提高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水平。建立“目標管理+項目管理”產品研發管理模式,創建基于項目管理、突出敏捷性的產品開發運行模式,實現產品開發、工程開發、工程制造、實驗檢測、市場技術支持等完整的工程化實踐鏈條。
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激發創新活力。建立科技創新工作從頂層設計到具體業務運行的全流程、全鏈條考核評價體系,修訂完善科技成果管理、專利管理等制度,建立需求導向和問題導向項目管理機制。建立“科技創新激勵九條”機制,設立公司科技創新成果專項獎勵金,建立科研團隊新產品成果轉化收益的崗位分紅機制,推進實施項目跟投激勵,加大VA/VE 成果、專利等獎勵力度,選派優秀科技人才到高校、科研院所開展學歷提升或科研能力提升培訓。
打造高水平創新平臺,催生發展內生動力。圍繞汽車熱管理系統產業布局,形成“1+3+1”科技創新平臺,成立“汽車空調壓縮機重慶市工業和信息化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協同長安新能源、重慶郵電大學等五家單位聯合開發項目“智能化高效車輛熱管理系統控制器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獲重慶市技術創新與應用發展項目立項,分別與重慶交通大學、中國汽車工程研究院在產品性能提升、噪音改善等核心技術深入合作;與重慶交通大學開展渦旋式壓縮機關鍵技術產學研究。
建設優秀科技人才隊伍,夯實人才基礎。持續加大具有行業競爭力的“2841”人才體系建設力度,不斷完善人才戰略布局,國家博士后工作站在站博士后12人。堅持引進和培養相結合,構建完備的人才梯次。引進新能源電動壓縮機領域21名專業人才、摩托車電噴系統領域1名博士后。設立空調壓縮機基礎研究、試驗技術研究等4個技能工作室,用好用活各類人才,培養一批德才兼備的高素質技術人才。
加大科技投入,科技創新成果競相涌現。不斷加大科技投入強度,2021年研發投入占收入比重4.38%,新產品貢獻率59%;2022年研發投入占收入比重6.05%,新產品貢獻率67%;2023年(截至8月)研發投入占收入比重4.06%,新產品貢獻率54.64%。在產品成果方面,8個產品通過重慶市新產品鑒定,3個產品被評為重慶市重大新產品,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獎2項。現有渦旋式電動壓縮機27cc、中大排量等市場化應用產品,摩托車標準電噴系統實現批量銷售。在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方面,開展動靜盤、驅動電機、控制器等專項攻關。在知識產權方面,參與制定行業標準3項,近三年(截至2023年8月)累計專利受理88項,其中發明專利48項,先后獲評國家知識產權優勢企業、工信部企業知識產權運用試點企業。
推進創新文化建設,營造良好環境。堅持以人為本,培植大膽創新、勇于創新、包容創新的沃土。充分尊重廣大員工創新主體地位和主人翁意識,鼓勵發揚嚴謹求實、勇于創新的科學精神,不畏艱險、勇攀高峰的探索精神,團結協作、淡泊名利的團隊精神。鼓勵和支持各種新想法、新嘗試、新發現、新發明,增強包容心、寬容度和承受力,營造敢于承擔創新風險和責任的氛圍。

壓縮機耐久性試驗A 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