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老年群體的媒介化生存現狀與行為模式解析

2023-11-04 15:32:11楊暖暖呂逸新
編輯之友 2023年3期

楊暖暖 呂逸新

【摘要】新媒介持續發展推動了我國信息化社會的加速轉型,作為社會成員,老年群體同樣面臨著以新媒介為中心的媒介化生存的考驗。由于媒介素養的層次差異,老年群體在處理人與新媒介的關系方面,呈現出不同的認知與行為模式。按照新媒介對其生活的滲透程度進行劃分,目前我國老年群體的媒介化生存模式可歸于旁觀型、親近型、淺嘗型、沉迷型以及善用型五種類型。不同模式均有著較為典型的媒介行為特征,這就需要有針對性地對其進行模式優化,最終實現老年群體媒介化生存品質的整體提升。

【關鍵詞】新媒介 老年群體 媒介化生存

【中圖分類號】G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6687(2023)3-071-06

【DOI】 10.13786/j.cnki.cn14-1066/g2.2023.3.010

目前,我國正處于從工業社會向信息社會的加速轉型期。隨著新經濟發展與信息化系統的持續建設,信息技術產業與信息服務應用不斷發展優化,推動著我國信息化發展向更高質量邁進。[1]與此同時,我國老齡化社會進程也在不斷加快,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截至2021年5月,全國60周歲及以上人口已超過2.6億,占總人口的18.7%。[2]《中國發展報告2020:中國人口老齡化的發展趨勢和政策》指出,2050年老齡人口數將接近5億。[3]我國正在迅速進入中度老齡化社會,信息化轉型與人口老齡化共同構成了我國社會發展的兩大態勢。

社會媒介化反映著媒介邏輯的社會植入,[4]新媒介的持續發展宏觀上促成了人們對于媒介環境觀的普遍認同,即媒介是一種環境而非僅僅是一種工具,微觀上則直接改變了該環境下人們的認知行為,形成了以新媒介為中心的媒介化的生存模式。按照Kruistum和Claudia Van的觀點,青年人的媒介生活方式可分為四種,分別是多種媒介并用型、網絡使用者、沉溺于虛擬社會的游戲玩家、不將線下活動和人際關系與線上聯系的低頻用戶。[5]同樣以新媒介視角對我國老年群體的媒介化生存現狀加以審視,本研究發現,按照新媒介對于生活滲透程度的不同,目前我國老年群體的媒介化生存模式主要呈現五種類型:一是處于隔絕窘境的旁觀型,二是對新媒介持積極態度的親近型,三是媒介素養效能偏低的淺嘗型,四是過度消費形成新媒介依賴的沉迷型,五是充分發揮新媒介積極作用的善用型。

一、旁觀型:邊緣化的媒介生存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2022年8月發布的《第50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2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51億,其中60歲及以上群體占網民總數的11.3%。[6]雖然老年網民規模超過1.18億,但僅占老年人口總數的45%左右,半數以上的老年人仍為“脫網族”。在新媒介滲透越來越全面、數字化生活越來越便捷的今天,為何仍有這樣高比例的老人被隔絕于新媒介和網絡社會之外?主要原因體現在兩個方面。

其一,認識偏差形成主觀抗拒。不同于作為“網絡原住民”的青年人,老年群體大多已形成了相對固定的生活模式和生活空間,相較于虛擬世界的人機互動,老年人更習慣和傾向于人與人之間的現實交流,并將其視作個人社會交際的一部分,因此對新媒介仍持有保守態度。部分老年人將與新媒介有關的事物自動認作年輕人專屬,缺乏對新鮮事物和陌生領域進行探索的勇氣,且對自身學習和接受能力的自我評價較低,形成了畏難心理。此外,在網絡詐騙、銀行卡盜刷等負面新聞中,老年人往往被界定為最容易受傷的群體,這無疑加深了老年群體對于新媒介的認知偏見,對新媒介事物產生恐懼心理和逃避意識,繼而為規避風險而放棄使用新媒介資源。部分子女因持有相同或相近觀點而代替父母進行網絡購物、網絡支付等涉及財務功能的新媒介應用操作,也在一定程度上剝奪了老年群體進行新媒介實踐的權利和機會。

其二,客觀阻力導致被動隔離。一方面,老年群體本身知識儲備相對陳舊,缺少新媒介使用必要的基礎知識,因此對新媒介產品存在認知困難。身體機能的下降,尤其是視聽覺退化、手指不靈活導致其新媒介產品使用困難。記憶力、理解力減退,遭遇新媒介學習障礙。另一方面,對老年群體而言,新媒介產品的操作流程過于煩瑣,產品升級過于頻繁,其程序化設置以及錯誤操作可能引發的保護性反應甚至財產損失,使得部分嘗試使用新媒體的老年人體驗不佳,產生如操作倒計時的緊迫感及吞卡、鎖屏或者錯點產生流量費用的無助感等。新媒介產品多以青年人為主要目標受眾,忽視了老年人的使用需求,以智能手機為例,待機時間短、下載要求多、聲音小、機型大等也成為部分老年人拒絕使用的主要理由。[7]就目前的社會現實來看,人們很難做到自發脫離由新媒介打造的生活網絡,老年群體更多的是被動“脫網”,即客觀因素占據主導地位。缺乏引導是造成老年群體與新媒介社會脫節的主要原因,這也促成了處于旁觀者地位的老年人向親近者轉型,學習和掌握新媒介技能已成為老年群體的普遍訴求。

二、親近型:多樣化的媒介需求

近年來,我國50歲及以上網民群體占比持續提升,反映了互聯網向中高齡群體滲透的趨勢。老年群體對新媒介的接受和親近態度,激發了其新媒介學習的主動性,積極向新媒介生活靠攏和轉型成為當前最主要的媒介化生存景觀。根據使用與滿足理論,大眾媒介的閱聽人均出于特定需求和動機,對媒介進行選擇、接觸和使用以尋求滿足。[8]Katz、Blumler和Gurevitch將媒介需求進一步歸納為認知需求、情感需求、個人整合需求、社會整合需求以及紓解壓力需求五大類。[9]親近型老年群體的媒介需求多訴諸于新媒介學習的意向目標,其中,以豐富個人生活、增強社會聯系最為主要。隨著智能手機和社交網絡的普及,又以社會整合需求尤其是代際溝通需求表現最為突出。

1. 個人因素的主導作用

認知需求方面,老年群體已不滿足于通過電視、廣播、報紙等傳統媒介獲取信息,轉而期望利用互聯網來獲取更加及時、全面、立體化的新聞資訊。瀏覽新聞、通信交流、關注微信和微博資訊、搜索信息和娛樂構成了老年人使用新媒介的主要目的。[10]老年群體通過掌握文字輸入、搜索查詢等實用性操作技能,獲取個體感興趣或對自身有價值的信息資源。相較2021年,2022年春季中國移動互聯網月活躍用戶增加了2 091萬,中老年群體成為用戶增長的主要來源。[11]互聯網已成為老年消費者獲取消費信息的主要渠道,其對于老年消費者消費觀念的影響將隨著老年人對互聯網需求和使用程度的不斷加深而進一步加強。

情感需求方面,在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同時,老年群體的精神文化生活相對匱乏。一方面,老年人有著大量的空閑時間,另一方面,其又對時間缺少有效規劃。現實生活的單調和休閑方式的單一,促使老年群體對網絡世界的精彩生活心生向往。從文化娛樂的形式來看,老年群體會將個人的生活習慣延續至新媒介平臺,通過在線閱讀、網絡游戲、網絡購物以及享受音視頻資源等多種方式,實現豐富自身精神文化生活的目的。

個人整合需求方面,能否與新媒介接軌,已成為衡量老年人是否落后于時代的重要標準。老年群體主動要求并積極參與新媒介學習,其背后不僅飽含著與社會脫節的失落、恐為人棄的焦慮和對高科技產品的好奇,更彰顯了老年人不甘落后的進取精神、與時俱進的態度以及跟上潮流的決心。打開新媒介世界的大門,能夠幫助老年人開闊視野、更新知識儲備、提升自信、保持煥新面貌與年輕心態,收獲更加積極的自我認知,最終實現健康老齡化。

2. 社會因素的外在驅動

社會整合需求方面,從來沒有一個時代個體對群體的歸屬感、公眾對社會事務的參與度受媒介影響如此直接。就家庭角度而言,隨著人口結構、家庭結構以及勞動力結構的變化,我國老年群體的空巢、獨居趨勢日漸突出,老年人由此面臨更為深刻的孤獨與情感疏離。作為信息化社會家庭陪伴的主要形態,通過即時通信軟件進行親情互動,能夠有效地促進代際溝通,拉近代際間距離。這也解釋了為什么老年群體的智能手機使用率越來越高,而其中微信的使用多于微博。從社會視角來看,我國老年人退休后賦閑在家的比例較高,再就業意識淡薄、難度也大,對于社會事務的融入及參與能力普遍較低。新媒介能夠為老年群體提供思想交流的工具,搭建文化交流的平臺,幫助老年人建立現代生活社交圈。通過虛擬社交圈的擴大,進一步關聯和豐富線下生活,讓老年人更深入地參與到社會生活中。根據周裕瓊的研究,維系和加強與親人朋友等社會關系的溝通聯絡是老年群體使用社交網絡的最主要目的。[12]社交網絡使得非面對面的人際交往得以加強,同時也顯著提高了老年群體的生活滿意度。

紓解壓力需求方面,在互聯網深刻嵌入日常生活的今天,智能化的公共設施及網絡化的公共服務給人們帶來快捷與便利的同時,帶給老年群體的體驗卻較多體現為困難和障礙。那些未能及時與信息化社會同步的老年人,往往要面對更多的生存困境,承受更大的生存壓力。無論是購物購票、預約掛號,還是生活繳費、打車出行,不懂網絡意味著要花費更多的時間、精力和金錢。2003年日內瓦信息社會世界峰會發表的《日內瓦原則宣言》指出,信息社會應該是一個以人為本、具有包容性和全面發展的社會。根據這一界定,我國信息社會的構建同樣應突出人性化,幫助處于信息弱勢的老年群體充分發揮自身潛能,爭取享用新媒介資源的同等機會,從而實現生活品質的進一步提升。

2020年以來,國務院、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先后印發了《關于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的實施方案》《互聯網應用適老化及無障礙改造專項行動方案》等,明確了網站、APP的適老化通用設計規范,從技術和政策層面推動了老年友好型數字化社會建設,進而改善老年人的數字生活狀況。

三、淺嘗型:缺失性的媒介素養

媒介素養最早由Leavis和Thompson在《文化與環境:批判意識的培養》一書中提出,[13]隨著傳播技術、媒介文化和社會思潮的發展,媒介素養經歷了保護主義、培養辨別力、批判性解讀和參與式文化的范式變遷。目前學界認可度最高的是1992年美國媒介素養研究中心給出的定義,媒介素養即人們面對媒體各種信息時的選擇能力、理解能力、質疑能力、評估能力、創造和生產能力,以及思辨的反應能力。[14]相對傳統媒介素養而言,新媒介素養的內涵以及理論范疇尚處于探討階段。新媒介素養一方面仍涵蓋傳統媒介素養所要求的媒介使用和批判能力,另一方面更強調參與式文化范式下的社區互動和交往能力。按照彭蘭和曾凡斌的觀點,社會化媒體時代公眾的媒介素養,主要體現在媒介使用素養、信息消費素養、信息生產素養、社會交往素養、社會協作素養和社會參與素養六個方面。[15]據此考察,老年群體普遍有著新媒介素養缺失的弱點,雖然個體之間尚存有差異,但本質上均反映了該部分老年人對新媒介認知的表層化和片面化。

首先,基礎能力掌握不足。老年群體對新媒介的使用大多還停留在初級階段,缺乏正確的軟硬件認知,初次接觸電腦或智能手機時一般懷有畏懼心理,認為操作不當即會損壞甚至造成重大損失。大部分老年人新媒介知識和操作能力有限,媒介用途較為單一,媒介資源的開發利用不足。對于簡單操作以外的媒介領域,部分老年人無力甚至不愿觸及,造成許多媒介功能閑置,電腦等同于電視者有之,智能手機淪為游戲機者有之。在媒介使用過程中,老年群體遭遇操作難題的概率較高。一方面,老年人對科技設備應用不熟練;另一方面,市面上仍缺少符合老年人身心特征的媒介產品。[16]

其次,互動能力素養缺失。智能手機與微信使用的普及,使得老年群體的人際互動能力顯著提升,然而過分關注子女生活以及對其生活空間的過多侵入,也給代際溝通帶來了極大困擾。較之人際互動,老年群體互動能力的素養缺失突出表現在信息互動方面。由于長期處于傳統媒介環境之下,習慣了對于信息的被動接收,老年群體媒介消費的主動性、創造性明顯不足,信息生產以及媒介互動能力整體偏低。在多種媒介并存的今天,傳統媒介依然是我國老年群體進行信息獲取的主渠道,對于網絡信息老年群體主要暴露出批判性思維不足的弱點,具體表現為:缺少安全常識,對網絡詐騙缺乏防范意識,甚至身陷網絡傳銷騙局;隱私保護缺失,于微信朋友圈輕易泄露個人或家庭信息;辨識能力較弱,輕信網絡虛假宣傳,對一些所謂養生類、揭秘類文章難以正確判斷信息背后的利益和價值導向;缺少質疑精神和探究意識,隨意轉發未經核實的信息,客觀上成為一些網絡謠言和垃圾信息的散布者等。

最后,社會干預效能低下。作為國家的基本責任主體,我國公民享有通過媒介自由表達個體意志的權利,同時有義務參與社會公共事務的討論和決策。[17]當社交平臺用戶達到一定的規模,自然會被賦予公共信息傳播的功能和屬性。[18]然而一段時期以來,老年群體在我國社會生產生活中一直處于弱勢地位,這一形勢在新媒介環境下仍然延續。盡管網絡賦能用戶參與信息生產和傳播的權利,老年群體卻因認知結構和能力水平不足導致權利受限,加之媒介消費能動性較弱,從而降低了其利用新媒介資源參與社會發展的行動力。在新媒介這一更具開放性的信息平臺上,很少聽到老年人以主體身份發出符合自身價值及利益訴求的聲音。于網絡社會缺席,不僅意味著網絡話語權的缺失,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社會對于老年群體的刻板印象和負面評價,諸如可怕難纏、為老不尊等個體形象掩蓋了群體的慈祥寬厚、可信可親,在新媒介文化語境下,這些都是亟待破除的。

四、沉迷型:病態化的媒介依賴

按照世界衛生組織的定義,依賴綜合癥指的是“對特定個體而言,優先使用某種或某類物質勝于一切而產生的生理行為和認知現象”。[19]其行為表現包括難以控制對于該物質的使用渴望和使用行為,停止或減少使用該物質就會出現生理反應等。新媒介依賴綜合癥在人與媒介的相互依存方面,顯現為主體與客體關系錯位、認知與行為表現失衡、虛擬與現實混淆不清。

一旦對新媒介的工具效能或社會屬性缺乏理性掌控,老年群體也會陷入病態性的媒介依賴。在如今的“手機控”“低頭族”當中,出現了越來越多老年人的身影,其行為特征包括:終日人不離機、機不離手,網絡使用時間越來越長,睡前最后一件事和醒來第一件事都與手機有關,出門忘帶手機就會有焦慮感,電腦或手機沒網時會感到無所適從等。20世紀70年代,美國傳播學者DeFleur和Ball-Rokeach共同提出了媒介依賴理論,該理論認為理解、定向和娛樂動機促使個人形成了對于媒介的依賴關系。[20]老年群體的新媒介依賴突出表現在娛樂依賴和社交依賴兩方面,或者沉迷于網絡游戲無法自拔,或者深陷于微信朋友圈不贊不休。這部分老人大多是出于內心孤獨,為尋求精神慰藉而接觸新媒介,而由此獲得的樂趣和精神寄托讓他們對新媒介產品越來越難以割舍。

無節制的媒介消費甚至媒介成癮,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均造成了不良影響,原有的生活節奏和作息規律被打破,忽略了現實中的外出活動和人際交往。由于網絡社交缺乏親身性體驗,沉迷型的老年群體的人格發展會更加傾向于孤立,導致與他人、社會甚至家庭成員的情感疏離,從而背離了其接觸新媒介的初衷。所幸與網癮少年不同的是,老年群體由于自身的生活閱歷,普遍有著較強的自制能力和健康意識,相對固定的生活習慣或是明確的家庭分工使得老年群體的新媒介沉迷現象并不顯著,網癮老人在整個群體當中尚屬少數。

五、善用型:融合式的媒介主張

福柯的生存美學認為,人具有自我塑造、自我改變和自我完善的潛力。[21]應用新媒介進行自我服務和社會融入已成為現代社會生存的基本技能之一,與新媒介相隔絕,不僅意味著無法享受科技的便捷福利,同時也會遭遇更多的生活難題,有著被進一步邊緣化的風險。多項研究表明,善用新媒介能夠給老年人帶來諸多益處,包括降低抑郁風險、增加溝通交流、少患認知障礙以及保持年輕心態等。[22]值得欣喜的是,越來越多的媒介善用型老人見諸報端,或是直接出現在我們身邊。在獲取知識以外,新媒介技術多維度賦權老年人的日常生活,[23]新媒介所開拓的網絡空間,幫助這部分老年群體更全面地融入媒介化社會,通過自我服務及社會奉獻,完成了老年人自我價值的提升與實現。

1. 個性化的自我服務

新媒介善用型老人多由親近型發展轉變而來,他們有著較高的媒介操作悟性、較強的自我服務意識以及正確的媒介認知評價。通過將新媒介與自身狀況相融合,形成了與己相契的媒介消費模式,新媒介由此扮演著多樣的生活角色:作為工具,閱讀寫作、記錄游跡、制作電子相冊、剪輯生活視頻;作為伙伴,學跳舞練太極、下棋聽戲、旅游導航等必備左右;作為渠道,獲取專業知識、交流人生感悟與養生經驗;作為紐帶,重建或擴大社交圈、增進情感溝通;作為平臺,進行網絡K歌、分享書法和展示攝影作品;作為技術手段,成都老人俞性佑把自家族譜搬上了阿里云,甚至有老年人以新媒介為跳板,開網店嘗試二次創業等。河南一位賣烤紅薯的老人因創建紅薯粉絲微信群,提出“互聯網+烤紅薯”概念,成為網絡紅人。此外,網上文明祭祀、網絡相親促成黃昏戀等老年群體特有的媒介消費形態,也體現了新時代老年人的環保意識和時尚生活理念。

可以看到,善用新媒介的老年群體大多實現了從現實生活到虛擬網絡的自我延伸,將個人既有的認知結構、興趣愛好等有效轉嫁至新媒介的生活空間,實現了積極的自我建構與身份認同。

2. 主動性的社會延伸

善用新媒介,一方面將媒介融入生活,通過媒介資源的充分調用實現高效能的自我服務;另一方面借助媒介實現個人與社會的積極融合,正向發掘老年人的自身優勢,發揮能動效應,對家庭、社會產生積極影響。落實到具體的媒介行為,主要包括:撰寫博文,記錄身邊的好人好事,傳遞溫暖和正能量;分享個人網絡生活,示范引導正確的生活態度和價值觀;通過網絡進行自我學習,參加力所能及的社會公益活動;拍網劇、記錄英雄、記錄歷史,組織線下活動傳承中華文明;成為社區志愿者,分享媒介學習經歷,向同齡人傳授媒介知識和經驗,幫助解決媒介問題;自編講義,撰寫新媒介學習工具書,甚至自創中文輸入法,開發漢字工具軟件包,為零基礎老人提供技術支持;承包網吧,創建電腦教室,為老年人提供教學與實踐同步的學習空間;自發組建科技助老服務團隊和網絡互助群組,帶領更多老年人融入新媒介社會,幫助老年人尤其是空巢老人享受網絡社區的溫暖;通過互聯網,協助農村留守老人遠銷土產,開辟增收新路等。

有研究發現,網絡表現活躍的老年人,在現實生活中同樣屬于活躍的群體。他們往往被冠以“手機達人”“網絡潮人”“社區明星”等贊譽型稱號,在激勵同齡人形成更積極自我認知的同時,也為迷茫的青年人、焦慮的中年人樹立終身學習的典范,成為社會變遷和國家進步的一個縮影。

結語

信息化社會轉型過程中,由于信息接受程度、社會適應能力的不同,老年群體的媒介素養水平呈現出層次差異,也由此導致了其媒介化生存形態的模式分化。對于旁觀型,應大力推廣和普及新媒介知識,積極幫助其改變傳統觀念,破除對于新媒介的錯誤認知和媒介偏見。與此同時,針對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點,推出技術適應性更強的媒介產品,打造老年友好型的媒介環境。對于親近型,全面了解其媒介需求,引導其通過正確認識和使用新媒介達到滿足自身需要的目的,提供必要的媒介教育和資源支持,創造更多進行新媒介學習和實踐的機會。對于淺嘗型,提倡將新媒介素養教育納入正規的老年人教育體系當中,結合不斷演進的媒介生態,提升其新媒介使用能力,并以此為基礎培養其信息互動和參與式社交技能,強化媒介賦權和社會共建意識。對于沉迷型,從家庭和社區角度給予更多的精神關懷,幫助其轉移注意力,扭轉失衡的認知行為模式,樹立正確的媒介觀、人生觀。對于善用型,應鼓勵并支持其繼續拓展新媒介空間,充分發揮其于虛擬世界和現實世界的積極影響和能動效應,同時從政府、媒介的角度對其行為事跡進行宣傳推廣,形成引領和激勵更多老年人融入新媒介生活的輿論導向。

老年群體的媒介化生存形態并非一成不變的,模式之間亦不存在必然的先后順序或邏輯漸進關系。要充分發揮老年群體的主觀能動性,家庭與社會多方支持,促成更多不同生存形態的老年人完成向媒介善用型的積極轉變,讓老年人的信息化生活逐漸常態化,最終實現老年群體媒介化生存品質的整體提升。

參考文獻:

[1] 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 數字中國發展報告(2020年)[EB/OL].[2021-06-28].http://www.cac.gov.cn/2021-06/28/c_1626464503226700.htm.

[2] 國家統計局.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第五號)[EB/OL]. [2021-06-28].http://www.stats.gov.cn/tjsj/tjgb/rkpcgb/qgrkpcgb/202106/t20210628_1818824.html.

[3] 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 中國發展報告2020:中國人口老齡化的發展趨勢和政策[EB/OL].[2021-01-21].https://www.cdrf.org.cn/zgfzbg/5586.htm.

[4] 李明德,馬驍. 嵌入與連接:新媒介技術對現實世界的影響——黨的十九大以來新媒體研究的十大觀點[J]. 編輯之友,2022(4):63-71.

[5] Kruistum·C. V, Leseman·P. P, Haan·M. D. Youth Media Lifestyles[J].Human Communication Research, 2014, 40(4): 508-529.

[6]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 第50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EB/OL].[2022-09-28].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0105580.

[7] 楊一帆,潘君豪. 老年群體的數字融入困境及應對路徑[J]. 新聞與寫作,2021(3):22-29.

[8] Katz E. Mass Communication Research and the Study of Popular Culture: An Editorial Note on A Possible Future for This Journal[J]. Studies in Public Communication, 1959(2): 1-6.

[9] Katz E, Blumler·J. G, Gurevitch M. Mass Communication Research: Major Issues and Future Directions[M]. New York: Praeger, 1974: 275-278.

[10] 中國社科院國情調查與大數據研究中心. 中老年互聯網生活研

究報告[EB/OL].[2018-03-26].http://cass.cssn.cn/baokanchuban/201803/t20180326_3887425.html.

[11] QuestMobile. 2022中國移動互聯網春季大報告[EB/OL].[2022-04-26].https://www.questmobile.com.cn/research/report-new/233.

[12] 周裕瓊. 數字弱勢群體的崛起:老年人微信采納與使用影響因素研究[J]. 新聞與傳播研究,2018(7):66-86,127-128.

[13] Potter·W. J. Argument for the Need for a Cognitive Theory of Media Literature[J]. American Behavioral Scientist, 2004(48): 266-272.

[14] Thoman E. Skills and Strategies for Media Education[J]. Educational Leadership,1999, 56(5): 50-54.

[15] 彭蘭,曾凡斌. 社會化媒體下公眾新媒介素養的調查分析[R]. 2014:172-186.

[16]《現代廣告》雜志社. APP適老化改造調研出爐 長輩喜歡的App有五大特征[EB/OL].[2021-10-29].https://zhuanlan.zhihu.com/p/427037057.

[17] 金兼斌,李晨暉. 社會化媒體時代的“公民編輯”:概念與形態[J]. 編輯之友,2018(1):69-74,80.

[18] 彭蘭. 我們需要建構什么樣的公共信息傳播?——對新冠疫情期間新媒體傳播的反思[J]. 新聞界,2020(5):36-43.

[19]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Dependence syndrome[EB/OL]. [2016-06-15].http://www.who.int/substance_abuse/terminology/definition1/en/.

[20] 梅爾文·德弗勒,桑德拉·鮑爾-洛基奇. 大眾傳播學諸論[M]. 杜力平,譯. 北京:新華出版社,1990:333-365.

[21] 盧懿,尤瀟文. 美育視閾下新媒介素養教育提升路徑策略研究[J]. 浙江傳媒學院學報,2017(2):20-24.

[22] 孫鵑娟. 互聯網時代新老年群體的新型社會網絡[J]. 人民論壇,2021(33):76-79.

[23] 蔣俏蕾,劉入豪,邱乾. 技術賦權下老年人媒介生活的新特征——以老年人智能手機使用為例[J]. 新聞與寫作,2021(3):5-13.

An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Behavior Patterns of the Mediated Survival of the Elderly

YANG Nuan-nuan, LV Yi-xin(School of Literature and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Shan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Zibo 255000, China)

Abstract: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new media has promoted the accelerated transformation of our country's information society, in which the elderly are also facing the test of mediated survival centered on new media. Due to the different levels of media literacy, the elderly group presents different cognitive and behavioral patterns in dealing 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eople and new media. According to the degree of penetration of the new media in their lives, the current media-based survival modes of the elderly in our country can be classified into five types: bystander type, close type, shallow taste type, addicted type and well handling type. Different modes have typical characteristics of media behavior, which requires targeted mode optimization to ultimately achieve the overall improvement of the quality of mediation of the elderly.

Key words: new media; elderly group; mediated survival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青青草国产精品久久久久| 亚洲区欧美区| 在线观看91精品国产剧情免费| 天天躁狠狠躁| 午夜在线不卡| a在线观看免费| 日韩av在线直播| 国产精品福利尤物youwu| 99热亚洲精品6码| 97久久免费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小说| 国产精品微拍| av天堂最新版在线|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不卞| a毛片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无码一二三视频| 四虎国产精品永久一区| 狠狠五月天中文字幕|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高清无码久久| 天天色天天综合| 日韩美毛片| 正在播放久久| 亚洲色图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国产成人一区在线播放| 玖玖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999大香线焦| 国产天天色| 欧美一道本| 成人精品在线观看| 欧美三级视频在线播放| 免费啪啪网址| 国产高清色视频免费看的网址| 99视频在线免费| 国产真实自在自线免费精品| 伊人精品成人久久综合| 国产在线观看人成激情视频| 国产一级在线观看www色| 成人午夜网址| 91视频99| 国产XXXX做受性欧美88| 欧美日韩国产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 操美女免费网站| 色综合中文| 日韩欧美中文| 国产亚洲欧美日韩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第一页在线观看| 亚洲综合二区| 亚洲欧美日韩另类在线一| 国产在线小视频| 无码免费视频| 蜜桃视频一区二区| 亚洲欧美综合精品久久成人网| 国产成人做受免费视频| 色哟哟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91在线视频福利| 亚洲女同一区二区| 四虎影视库国产精品一区| 日韩123欧美字幕| 成人91在线| 日韩天堂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免费网站| 久久情精品国产品免费| 欧美高清三区| 久久伊人色| 欧美A级V片在线观看| 在线播放精品一区二区啪视频| 精品99在线观看| 国内精品视频| 欧美另类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97| 国产在线观看成人91| 精品無碼一區在線觀看 | 97se亚洲综合在线韩国专区福利| 日本福利视频网站| 欧美国产日韩在线| 国产99精品视频| 在线一级毛片| 久久青青草原亚洲av无码| 四虎精品黑人视频| 毛片一区二区在线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