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網絡—節點式”新聞生態系統的生成邏輯與運行機制

2023-11-04 15:32:11陳立敏
編輯之友 2023年3期
關鍵詞:運行機制網絡

陳立敏

【摘要】隨著多元新聞主體的不斷涌現,新聞業的產制規則和傳播邏輯均發生了重大變化,新聞生態系統成為理解當下新聞業變遷的一個有效概念。但這一概念還具有一定的籠統性、模糊性,結合此概念及行動者網絡理論的啟發,文章擬提出“網絡—節點式”新聞生態系統概念,以進一步描摹多元新聞主體涌現后新聞業發生的根本性變化。其生成邏輯與新的新聞行動主體生態位不斷提升及職業行動者的中心地位被解構密切相關。在這一系統中,多元新聞主體主要通過協作機制、制衡機制、構造機制、創新機制發生相互作用。“網絡—節點式”新聞生態系統對新聞的定義、新聞行業結構、新聞文化均產生了重要影響。

【關鍵詞】多元新聞主體 “網絡—節點式”新聞生態系統 生成邏輯 運行機制

【中圖分類號】G2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6687(2023)3-084-07

【DOI】 10.13786/j.cnki.cn14-1066/g2.2023.3.012

一、新聞生態系統:一個解釋當下新聞業變遷的有效概念

隨著新技術的賦權,當下新聞業最顯著的變化之一就是多元新聞行動主體的涌現,使得“新聞業正在由一種內在協調的產業轉變為一整套豐富多樣、異質性強的實踐集合”。[1]不同性質的新聞主體相互作用、相互影響,驅動“新聞實踐正從一種相對封閉的新聞生產體系向一種更加開放的體系轉變”。[2]該從何種角度更深入地審視這一變化?生態視角或許是一條有效的進路,尤其是新聞生態系統這一概念可以成為理解當下新聞業核心邏輯變遷的一個統攝性名詞。之所以如此,是由其內涵和方法論功能所決定的。

新聞生態系統是在近年數字新聞學崛起之際,由學術界提出并產生了一定影響力的概念。安德森是新聞生態系統的提出者和倡導者,他把新聞生態系統定義為“在某一特定地理社區內或圍繞某一特定問題,從事新聞生產和新聞消費的個人、組織和技術的整體”。[3](412)維克多·沃德認為,對其含義的理解,可在與新聞生態概念的區別中厘定。新聞生態主要指的是與媒體理論相關的研究,而新聞生態系統則涉及新聞生產中有關異質內容與行動者多樣性的研究。[4]具體而言,新聞生態主要用于理解和描述媒介技術對新聞本身及新聞用戶產生的影響,是一種靜態的決定論。而新聞生態系統則更多被用來描述特定情境下新聞是如何由多元行動者生產和傳播的,側重描述新聞的動態建構過程。

與新聞生態概念相比,新聞生態系統更準確地描摹了當下新聞業因行動主體日漸多元而發生的根本性變化。于是,這一概念逐漸被視為數字時代有效解釋新聞生產、傳播、接受變化的方法論。安德森把這種方法論形象地比喻為根莖式方法,以有別于傳統的由波茲曼、麥克盧漢等開創的媒介生態學方法論。二者的隱喻存在著明顯差別,舊有的媒介生態學方法以自然世界為指導隱喻,將不同形式的媒體視為個體物種,認為這些物種之間的主要互動模式是控制論(其終極目的是達到某種平衡),并將人類主體置于整個自然生態系統的中心。而根莖式方法論則認為,自然世界和技術世界之間沒有明顯的區別,人類也并非任何媒體系統的中心。[3](410,416)

二、“網絡—節點式”新聞生態系統的內涵

新聞生態系統雖是對數字時代新聞業發生變化的理論抽象,但這一概念尚存在不足。一是概念本身具有一定的籠統性,尚無法直觀地反映出當下數字新聞業發生的核心變化——參與主體的日益多元與復雜互動;二是概念存在一定的模糊性,導致其經常與新聞生態概念發生混淆,尤其在具體的應用過程中,二者經常被不加辨別地運用。國內目前相關研究也處于介紹性階段,多把其視為一種研究進路或研究范式,并沒有對其展開更細致的研究,尤其是對新聞生態系統中的多元主體究竟如何發生相互作用缺乏深入分析,對其運行機制缺乏系統的研究。

基于以上現狀,可在此概念的基礎上更進一步,突破職業視角,從更宏闊的網絡社會視角出發看問題,即“從人類傳播實踐的平臺范疇來觀照新聞業及其實踐,把新聞實踐與其他的傳播并置,從而討論其可能具有的特殊性及其實踐規范,而不是像以往那樣,將新聞傳播作為一種職業,與其他的傳播相剝離”。[5]這種視角可以讓我們看見更多新聞傳播主體作用的發揮。可借由行動者網絡理論的啟發,把不同性質的新聞傳播主體視為具有能動性的行動者,觀察他們在整個傳播網絡中如何行動、如何相互作用。隨著行動者行動能力的提升,各新聞傳播主體開始逐步演化為社會傳播網絡中的節點——即“互聯網中的內容主導者、分享者和價值創造者”,[6]各節點不斷發生相互作用,形成了更廣闊的傳播網絡。

基于以上理解,本文擬提出“網絡—節點式”新聞生態系統概念,其理論內涵主要是隨著媒介技術的演進,新聞的生產與傳播不再是單向封閉的職業場域,而變為動態開放的社會網絡空間。每一類活躍的新聞行動主體都由其中的節點構成,各節點通過不同的行動策略,在網絡中尋找著合適的行動空間,逐步建構起各自的行動邏輯與行動文化。各節點之間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共筑新聞的意義生產。

三、“網絡—節點式”新聞生態系統的生成邏輯

“網絡—節點式”新聞生態系統的生成與新的新聞行動主體的生態位不斷提升及職業行動者中心地位被解構息息相關。隨著各類新聞主體的不斷涌現以及其行動主體性不斷增強,職業新聞機構(從業者)的地位開始不斷遭到消解和降維,由傳統的居于中心的位置逐漸演化為新聞生產網絡中的一個節點,這使得“新聞業并非因為是職業新聞制作者就有何先天優勢,或者占據什么高地。相反,各節點通過更多地吸收信息并有效地處理這些信息來增強自己在網絡中的地位”。[5]以下三類代表性節點的崛起對這一生態系統的生成起到了關鍵作用。

1. 垂直類自媒體的崛起:專業發揮解構權威

所謂垂直類自媒體,主要是指在各細分領域有一定專業發言權的自媒體,包括機構自媒體、個人自媒體。垂直類機構自媒體主要包括各類政務機構、商業機構、社會服務機構等,它們通過較為專業的傳播不斷構筑著影響力。如公眾號“丁香醫生”在健康傳播領域的影響力,“大米與小米”在自閉癥領域的影響力等。尤其“伴隨著微博、微信、客戶端等社交媒體平臺及資訊聚合平臺的崛起,政府、企業、社會組織等機構紛紛進駐并相匯于數字化新聞場域中。如機構微信公眾號‘中國循環雜志’等專業知識生產者介入新聞場域,因其對專業知識領域的優勢占有成為新聞的首發者”。[7]這就解構了專業媒體機構對于新聞的發現權,使其議題設置能力被進一步降維。除此之外,垂直類個人自媒體也呈現出了專業化傳播趨勢,即有專業能力的個體通過自媒體平臺進行自主傳播,不斷成為有影響力的傳播節點。如B站的UP主“何同學”,因其數碼測評能力、傳播能力俱佳,已經成長為具有相當影響力的個人自媒體,曾視頻連線蘋果公司CEO蒂姆·庫克,成功地實現了影響力的出圈。因渠道便利,垂直類自媒體開始積極參與到當下新聞場域中并發揮影響力,成為當下新聞生產、傳播網絡中的重要角色和重要節點,傳統媒體的議題設置能力、專業權威開始被降維。

2. 用戶的崛起:情感傳播影響權威

這里的用戶更多指的是普通公眾,即以往大眾傳播時代的受眾。相對于垂直類自媒體而言,用戶在組織結構上更為松散,傳播的主動性也沒那么強。但在某些新聞熱點時刻以及關涉自身利益的新聞事件中,用戶的力量會被迅速地放大、集納、匯流。無論是個體力量還是群體力量都不容小覷,如用戶個體以爆料者身份引發輿論狂歡早已不鮮見。正如克萊·舍基所言:“從現在開始,新聞可以不借助專業媒體而闖入公眾意識。專業媒體反而可能因為某件事已經通過其他途徑闖入公眾意識,結果只好報道它了。”[8]這種強大的議程設置能力以往在用戶個體身上是很難實現的。

此外,用戶群體在新聞熱點時刻的參與匯流起來,也能匯聚起強大的力量,形成協作生產景觀。基于此,有學者提出“用戶新聞學”[9]概念,正是對用戶群體作為新聞生產力量崛起的重視。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用戶群體的情感參與力量在當下日益彰顯。研究發現,與書寫媒介相比,互聯網、手機等新媒介技術更容易產生情感公眾,網民會借助自己的情感參與到網絡事件的敘述之中,情感連接了公眾,塑造了彼此之間的關系和認同。憤怒是當代中國情感公眾的重要特質,是推動公眾參與的重要力量。[10]用戶群體的情感力量會通過輿論生成的方式直接影響新聞的生產、傳播結構,甚至倒逼生產者順應其情感結構進行內容生產,以獲取認同。這就使得生產者尤其是職業生產者的主體性被進一步消解。用戶群體通過情感傳播影響權威的另一重要表現是對新聞意義的多維解讀,對同一個文本而言,由于用戶立場、利益的多元,新聞文本不再擁有固定意義,用戶會通過跟帖、評論、點贊、轉發等方式進一步拓展、豐富其意義,職業生產者的新聞生產開始被置于全景監控中,甚至稍有不慎就會成為輿論討伐對象,這無疑會進一步影響其權威。

3. 非人類行動主體的崛起:流量邏輯牽制權威

按照行動者網絡理論的觀點,行動者遠不止人類主體,還有各種非人類主體。如研究者所言,在未來新聞生產系統的各個環節,參與主體都將不僅是人,機器及萬物都可能成為信息的采集者。[11]當下,有兩類重要的非人類行動主體的崛起,日益影響著新聞生產、傳播網絡的結構、規則。其一是以各大頭部互聯網公司為代表的平臺媒體;其二是不斷出現的新技術、新媒介形式如大數據、虛擬現實、短視頻等。平臺媒體通過新的生產機制迅速吸納海量優質生產主體,并利用算法機制匹配內容供需,使得新聞的流通機制發生重大變化,流量成為當下新聞最重要的通行法則。使得“每篇報道、每段視頻要獨自面對用戶的檢閱,在這種情況下,不難理解為什么‘10萬+’成了對記者編輯最大的褒賞”。[9]職業行動者的內容生產也得受此法則牽制,從標題擬定到內容敘事,都受此規則影響。平臺媒體的生態位不斷上升,其整體運行規則逐步成為當下新聞生產的主體規則。除此之外,各種新技術、新媒介不斷涌現,雖然技術很難直接左右新聞網絡運行規則,但作為非人類行動者,它要尋覓代理人彰顯力量。如短視頻技術,自其出現至今,就不斷尋找著合適的代理人,逐漸嵌入整個新聞生產網絡中,逐步成為當下主流的新聞表達手段,不斷彰顯著影響力。當其影響力足夠強大時,新聞生產者就要受到牽制,必須順應短視頻化這一潮流,否則就會被視為落伍。而其運行邏輯也是流量至上,生產主體要不斷適應這一規則。

隨著這些有影響力的新聞行動主體的崛起,以傳統媒體為代表的職業生產者的中心地位開始不斷被解構。由此,以職業記者為主體,通過把關將新聞呈獻給受眾的單向傳播鏈,開始被移動互聯網多節點互動取代了。新聞生產過程因此體現為多主體、多中心的動態實踐。[12]即新聞不再是以傳統媒體為中心的“獨奏”,而是由基于不同立場、代表不同利益節點的“共鳴”,眾節點相互作用,共同編織起動態的新聞互動網絡。新聞的基模由此發生根本性變化,“網絡—節點式”新聞生態系統由此而生。

四、“網絡—節點式”新聞生態系統的運行機制

“網絡—節點式”新聞生態系統的具體運行機制有哪些?網絡中的重要節點到底是如何發生相互作用的?對此問題的探究,可進一步回答“網絡—節點式”新聞生態系統究竟如何被型構,因為若各行動主體是松散的、較少進行互動的,所謂的網絡就很難被編織起來。另外,各節點間的互動質量也關系到新聞業的未來走向,如研究者所言:“互聯網傳播技術并不能單方面決定新聞報道的業務特征或新聞業的未來走向,各相關社會群體和個體作為行動者,彼此聯結、互動、協商溝通,共同塑造了互聯網傳播技術本身及其應用特征,并最終塑造了新聞業的未來。”[13]結合近年來多起典型案例進行綜合分析,“網絡—節點式”新聞生態系統主要通過如下四種機制運行。

1. 協作機制

所謂協作機制,主要指的是新聞網絡中不同節點之間進行積極互動與良性合作,共同推進新聞生產、傳播網絡的建構與意義的達成。這一機制主要體現在如下主體間的互動:一是新聞行動個體對隨機事件的共構;二是垂直機構媒體與專業機構媒體間的短期互動;三是不同新聞行動主體之間的長期合作。

隨著技術的賦權,當下新聞生產網絡中出現了諸多個體隨機新聞行動者,他們可能是新聞的當事人、利益相關者,也可能是普通民眾,在新聞線索出現后,這些隨機新聞行動者會通過多側面的線索補充、解讀、評判等方式不斷完成對信息的補充、對真相的挖掘,共同完成對新聞意義的建構,使得新聞由以往的文本完成時變為多元主體共構的動態文本。如2021年7月鄭州遭遇暴雨襲擊之際,一份名為《待救援人員信息》的騰訊文檔在社交網絡上迅速擴散,眾多個體在不同時空不斷接入在線文檔,通過在線連接形成了救援信息協同生產網絡,被稱為“救命文檔”,這種由多元主體共構有價值新聞信息的協作方式極大地改變了傳統的新聞生產方式。

隨著內容創業大潮的來臨,當下出現了諸多垂直機構媒體,這類媒體在當下的新聞議程設置過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其中有部分垂直機構媒體是由離職后的媒體人組成的小型創業團隊,他們具備良好的內容生產能力,在選擇內容創業后,一般專注于垂直領域的泛內容生產,極易捕捉到相關行業領域中的敏感問題,并將其建構為社會性議題引發輿論關注,進而引發專業機構媒體的跟進。目前來看,垂直機構媒體與專業機構媒體存在兩種主要的互動方式。一種是議題由垂直機構媒體首發,專業機構媒體隨后跟進。因議題本身與當下社會治理、民眾權利、企業倫理等內容相關,一經發出,就會引發輿論熱議,因輿論影響較大及議題的公共性指向,專業機構媒體就會及時進行報道接力,利用專業媒體優勢對議題進行進一步調查,推動真相的深度呈現。另一種則是專業機構媒體已經有所報道但并未形成較為廣泛的影響力,垂直機構媒體則利用更契合互聯網傳播的敘事進行整合,引發進一步關注,與專業機構媒體報道形成呼應,直至相關管理部門真正介入其中進行治理。這種雙方的接力式報道在近年屢見不鮮,學者張志安在分析相關議題時曾列舉了四個典型案例,包括《16歲自閉兒子深圳失蹤,118天后死于韶關新豐福利院》《求職少年李文星之死》《疫苗之王》《百億保健帝國權健,和它陰影下的中國家庭》,發現這些報道之所以能引發公眾高度關注,均是垂直機構媒體與專業機構媒體能形成有效互動,進而實現網絡輿論監督之效。[14]

不同節點間的互動與合作不僅體現在隨機性新聞報道中,還體現為基于各自優勢、利益的長期互動與合作。主要包括平臺媒體與傳統媒體、垂直機構媒體、個人自媒體之間的長期合作。不同行動主體利用優勢資源實現內容生產互補。尤其是平臺媒體,通過各種內容聚合激勵機制以鼓勵多元行動者進行內容生產,以鏈接不同的行動者,如“短視頻公司通過利益均沾機制吸引更多的用戶入駐”。[15]另外,在UGC成為當下流行的內容生產機制之際,專業機構媒體亦開始了平臺化轉型,也會通過各種合作機制聚合創作者,以激發多元新聞生產主體的能動性,“XX號”幾乎成為專業機構媒體融合轉型的標配,其目的也是希望通過聚合更多的生產主體進行互動與合作,以彰顯其生產機制的創新。正如皮卡德所預測的,相比過去,我們會看到新聞供給者之間更加廣泛的合作、互聯和結盟。[2]

2. 制衡機制

多元行動主體之間除了協作外,由于各自立場、利益不同,也會互相制衡。即每一類新聞生產主體的文本呈現、生產過程、生產倫理等經常會受到其他主體的關注、評判、糾偏,使得新聞生產變為一種協商過程。這一機制典型體現在如下兩類主體的互動中:一是專業機構媒體的內容生產受到其他行動者的制衡;二是恰恰相反,非職業生產者受到職業生產者的制衡。

傳統媒體時代,專業機構媒體生產的內容普遍具有一定的權威性,博得了受眾的普遍信任,但在數字環境中卻不盡然,任何生產中的瑕疵、不足都會受到評判。新聞文本本身并不代表對事實的終極建構,而成為被多方解讀的開放文本。專業媒體機構生產的文本開始置身于多元節點的評判中,使得專業記者的職業管轄權受到了極大挑戰。研究者以澎湃新聞“東方之星”長江沉船事故報道為個案,對專業媒體機構在數字環境下新聞生產受到外部力量的監督與制衡進行了詳細分析,發現在整個新聞生產過程中,雖然有傳統專業把關人進行內容把關、審核,但在多元開放的輿論環境中,依然會出現各種對專業內容生產進行批判、質疑的聲音,使得“該報道所引發的公眾批評甚至被部分澎湃記者認為是澎湃成立以來最大的危機”,“給其帶來了‘巨大的無可挽回的負面后果’”。[12]這就倒逼傳統媒體機構作為生產者必須時刻小心,以免成為輿論討論對象,甚至使其不斷調整生產策略以減少風險。對于傳統媒體機構而言,以往總是扮演著把關人角色,發揮著議程設置功能,但在當下,有時自身就成為輿論風口浪尖上被討伐的對象,不得不隨時進行輿情回應,否則就會面臨更多的輿論質疑,使得自身形象受到損害。

而另一種情況是非職業行動者受到職業行動者的監督和制衡,尤其是當職業行動者的管轄權受到挑戰之時。近年來,諸多職業新聞從業者離開傳統媒體,成為泛內容領域的創業者。其生產的內容由于部分話題涉及公共利益,加上其敘事風格更適合互聯網傳播,通常會獲得不錯的流量獎賞。這使得職業生產者的職業邊界日益受到威脅,他們可能會采取多種策略對非職業生產者進行指摘,從話語上對其進行制衡,或指責其不奉守傳統新聞規則、或認為其受商業驅動失去價值堅守等,進而維護自身的職業邊界。如《財新》與自媒體“呦呦鹿鳴”就《甘柴劣火》一文的爭論可謂非職業行動者受到職業行動者制衡的典型表現。而不同主體間互相制衡的過程,事實上也是其相互協商的過程,以往的新聞生產規則開始逐步被打破,而新的生產規則、倫理規范在協商中不斷生成。

3. 構造機制

由于地位、資源不同,多元新聞行動主體在整個網絡中所處的生態位也不同,當某個行動主體逐漸具備某方面的影響力,其行動規則會逐漸成為其他行動者的行動參照,甚至其他行動者競相仿效的一般規則,對其他行動者的行動也起到了構造作用。這一機制主要體現在如下兩類行動主體之間:自媒體行動者與專業媒體機構行動者之間、借互聯網技術崛起的非人類行動者與人類行動主體之間。

近年來,隨著技術的賦權,自媒體行動者大量涌現,這些多以個體行動者、小型機構行動者為主的行動主體為爭奪信息世界的注意力,逐漸形成了一套行動規則,典型體現在其文本呈現上,通常會以夸張標題、簡短結構、情感敘事、信息整合為顯著特征,在獲得流量獎賞的同時,開始逐漸成為互聯網情境下內容創作的主導性法則,對專業媒體機構行動者也開始發揮規訓作用,部分專業媒體機構開始逐漸放棄專業調查、嚴謹表述、奉客觀為圭臬的行動法則,而去相繼模仿自媒體行動者的主導規則,希望能在流量世界獲得關注度。當下專業機構媒體行動者面臨的行動悖論是,如果按傳統新聞報道操作規則,是很難獲得流量青睞的,這就導致傳統媒體機構行動者開始不斷被自媒體行動者的規則所構造。甚至包括主流媒體在內的行動者,也會自覺不自覺地被這種由自媒體形塑的互聯網內容生產規則所構造,經常在情感傳播方面發力。如有研究者通過對@人民日報和“俠客島”的研究發現,其傳播范式很大程度上背離了傳統宣傳主義,建構了一種吸納專業主義、煽情主義等不同范式元素的雜糅化形態。[16]而自媒體事實上也會被專業機構媒體所構造,因為自媒體從業者有很多是從傳統媒體機構轉場而來的,其從業理念、行為方式也會隨角色流動而流動,如部分自媒體也會標榜真實、客觀、平衡等規則,以強化自身行動的專業性、合法性。

除了自媒體與專業媒體機構之間的互構外,近年崛起的非人類行動者的行動規則對人類行動者也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如以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短視頻、元宇宙等技術為代表的非人類行動者,都要尋找代理人彰顯其影響力,如短視頻平臺通過設立一系列生產、激勵機制對人類行動者進行生產規則的引導、規范,使人類主體不斷適應其行動規則,短視頻作為一種人人可用的表達技術不斷“登堂入室”,逐漸成為人類主流的表達形式和載體,包括主流媒體在內的機構行動者也不得不順應這一行動潮流,進行視頻化生產轉向,傳統的長篇文字化表達越來越讓位于短視頻化表達,后者甚至成為傳統媒體進行融合轉型的重要手段和途徑。這也是人類主體臣服于技術主體的一種表現,技術主體在某種程度上對人類主體實現了強大的構造功能。

4. 創新機制

多元行動主體若想在新聞生態系統中保持競爭力,維持一定的生態位,就需要不斷創新,才能維持或升級自身的競爭力,這是多元行動節點互動的效應之一,也是保持整個新聞生態系統活力的動力機制。其中,專業媒體機構、自媒體、平臺媒體是其中較為重要的創新主體。

隨著多元主體的不斷涌現及影響力的提升,專業媒體機構在當下新聞生態系統中面臨的壓力與日俱增,以往居于網絡中心的地位受到了極大挑戰,使得其必須不斷創新才有可能繼續保持影響力。無論是官方媒體機構還是市場化媒體機構,都在持續地進行創新。例如新華社的“剛剛體”,被視為在放飛自我中創新網絡表達的典型案例,活潑中不失嚴肅,以接地氣的風格適應了網絡傳播語境,打開了社交平臺新聞報道的新方向。[17]此外各種新技術與新聞的融合形式,如數據新聞、算法新聞也時常被視為創新。對專業媒體機構而言,創新遠不止于業務層面,而是涵蓋了文本創新、語態創新、技術創新、組織創新、制度創新、文化創新等不同維度的實踐。尤其近年以媒體融合為名號的轟轟烈烈的傳統媒體革新運動,雖不乏國家力量的推動,但也可視為專業媒體機構基于自身生存發展困境而進行的創新行動,從渠道延展到體制機制的變革,再到當下更進一步的深度融合,都顯示了專業媒體機構創新行為不斷深入的趨勢。

自媒體行動者也是創新主體之一,其創新動力既有市場壓力,也有生產倫理壓力。在經歷了早期自媒體跑馬圈地式發展后,諸多自媒體行動者開始以更高標準進行內容輸出,雖然時而被詬病,但并不能否認此類主體不斷適應環境的創新。尤其當自媒體逐漸成長為具有一定規模的內容機構甚至平臺后,除了在內容、組織、制度等方面展開創新行動外,也開始了自身的創新擴散行動,即開始為其他行動者制定行動標準。如自媒體羅輯思維,在逐漸成長為內容平臺后,開始進行內容的標準化生產體系輸出,每年無償發布自媒體內容質量評價體系,開始以自己較為規范的內容生產標準吸納多元行動者關注,不斷進行自媒體內容標準體系的輸出,通過這種創新擴散,其內容生產規則開始成為其他行動者進行創新的模仿對象,自媒體行動者也借此不斷提升自身的影響力。

與其他兩類主體相比,平臺媒體更需要不斷創新迭代,才能保持競爭力。對于平臺媒體而言,要不斷通過對自身運行規則合法性的演繹來保持其通行規則的有效性,如算法能在當下新聞生產傳播過程中大行其道,與平臺媒體的規則成為通行規則不無關系。但平臺媒體亦有其自身短板,經常會面臨輿論壓力,所以就要不斷通過創新性行為補齊短板,以保持自身行動規則的有效。如今日頭條的信息推薦算法,被認為是國內乃至全球最具代表性的信息推薦算法,從2012年9月第一版開發運行至今,已經經過四次大的調整和修改。研究表明,算法推薦不是一成不變的,算法型信息分發在不斷迭代中提升著有邊界的調適,并增強了其社會的適應度與合法性。如其價值邏輯的調整,在歷次迭代中,就完成了從“算法沒有立場和價值觀”到“技術必須充滿責任感和充滿善意”的升級。[18]再如平臺媒體也會通過與專業媒體機構合作、不斷嵌入社會性議題以彰顯自身的責任感,借此提升合法性,這些行動都需要創新性思維的支撐。由此可見,多元行動主體通過創新機制不斷構筑實力,以在競爭激烈的網絡生產中保持影響力。

五、“網絡—節點式”新聞生態系統的影響與展望

以多個節點主體相互作用、共構新聞意義生產為主要特征的“網絡—節點式”新聞生態系統,對新聞的定義、新聞的行業結構、新聞文化都將產生深遠影響。

對于新聞的定義而言,傳統的報道論(如陸定一對新聞的定義:新聞是對新近發生事實的報道)面臨極大挑戰。當前,由于越來越多的物質、信息和能量的介入,新聞生態系統會變得愈發復雜,而人們對它的認識還缺乏充分的實踐經驗和理論思考。在此背景下,對新內涵和新形態的新聞重新下一個科學合理的定義,為時尚早,但人們至少可以將新聞理解為事實的傳播及其意義的互動。[19]“網絡—節點式”新聞生態系統中日益多元的主體構成及相互作用機制提醒我們應突破傳統的報道論視角去定義新聞,可嘗試從互動論視角定義新聞,這種視角暗含的新聞行動主體不再只有職業主體,新聞不再是封閉的文本概念,而是多元行動主體相互作用、協商的動態呈現。

對新聞行業結構而言,隨著更多有影響力節點的出現,新聞行業的網狀供給結構逐漸取代了過去以傳統媒體為中心的傘狀供給結構,新聞行業的市場供給模式發生了根本變化。新聞生產的手工模式已經出現。盡管這是一種歷史悠久的方式,但是它對于當代的新聞生產來說卻是嶄新的。新的供給模式出現,打破了以往單一的供給模式,這場新聞供給生態變革的核心是新聞和新聞職業本身的去制度化,[2]這就使得新聞行業打破了長期以來制度化、工業化的供給局面,也克服了某些以專業媒體機構供給為主的結構弊端。

對新聞文化而言,新聞的生產、傳播、接受由以前封閉的、單向式的文化開始變為開放的、協商式的文化。生產主體都要適應這種深層的結構性變化,在新聞生產、傳播過程中運用參與式思維進行變革。只有激發起相關節點的互動與充分參與,形成一種同頻共振的協商文化,才有可能在當下的新聞生態中獲得真正的影響力,尤其對于習慣了封閉生產的媒體機構而言更應如此。另外,多元行動主體的出現解構了傳統機構媒體的文化權威,進一步推高了新聞文化權威的標準。新聞業文化權威的建構需要在不同行動者間的協商中完成。專業新聞從業者只是各類形塑新聞文化權威的行動者之一,所有的行動主體都通過公共表達參與了新聞權威的塑造。

對“網絡—節點式”新聞生態系統而言,最重要的并不是因行動主體的多元帶來的傳播民主化,而是其中的行動主體之間能否在實踐中形成較為良性的互動機制。多元行動者之間的互動質量是這一生態系統維持活力的根本,而其互動質量既取決于其中不同節點力量的對比,又會受到政治、經濟、技術等宏觀因素的影響和制約。雖然其運行機制已被初步勾勒出來,但其中還存在著諸多變數,使得整個“網絡—節點式”新聞生態系統還將處于變動之中,所以,這一新聞生態系統的發展走向還需要研究者做進一步觀察。

參考文獻:

[1] 常江,田浩. 馬克·杜茲:新聞學研究應當“超越新聞”——后工業新聞的轉型、動態與理論化[J]. 新聞界,2020(7):4-11,40.

[2] 李莉,胡馮彬. 新聞業的黃昏還是黎明?——羅伯特·皮卡德談變化中的新聞生態系統[J]. 新聞記者,2015(3):13-19.

[3] Anderson·C. W. News ecosystems[M]//T. Witschge, C. Anderson, D. Domingo. The SAGE Handbook of digital Journalism. London: Sage Publications Ltd, 2016.

[4] Wiard V.News Ecology and News Ecosystems[EB/OL].[2022-10-20].Oxford Research Encyclopedia of Communication,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ublication/331400264_News_Ecology_and_News_Ecosystems.

[5] 黃旦. 重造新聞學——網絡化關系的視角[J]. 國際新聞界,2015(1):75-88.

[6] 喻國明,張超,李珊,等. “個人被激活”的時代:互聯網邏輯下傳播生態的重構——關于“互聯網是一種高維媒介”觀點的延伸探討[J]. 現代傳播,2015(5):1-4.

[7] 蔡雯,凌昱. 從“新冠肺炎”熱點傳播看新聞邊界的顛覆與重構[J]. 新聞與傳播研究,2020(7):5-20,126.

[8] 克萊·舍基:人人時代:無組織的組織力量[M]. 胡泳,沈滿琳,譯. 北京: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5:54.

[9] 劉鵬. 用戶新聞學:新傳播格局下新聞學開啟的另一扇門[J]. 新聞與傳播研究,2019(2):5-18,126.

[10] 袁光鋒. “眾怒”的年代:新媒介、情感規則與“憤怒”的政治[J]. 國際新聞界,2020(9):6-22.

[11] 彭蘭. 未來傳媒生態:消失的邊界與重構的版圖[J]. 現代傳播,2017(1):8-14,29.

[12] 陸曄,周睿鳴. “液態”的新聞業:新傳播形態與新聞專業主義再思考——以澎湃新聞“東方之星”長江沉船事故報道為個案[J]. 新聞與傳播研究,2016(7):24-46,126-127.

[13] 陳紅梅. 社會與技術共構:美國新聞業的十年危機與轉型[J]. 新聞記者,2018(4):43-62.

[14] 張志安,王惠玲. 機構媒體、隨機新聞行動與新聞業的角色流動[J]. 新聞與寫作,2019(5):64-73.

[15] 潘祥輝.“無名者”的出場:短視頻媒介的歷史社會學考察[J]. 國際新聞界,2020(6):40-54.

[16] 龍強,李艷紅. 從宣傳到霸權:社交媒體時代“新黨媒”的傳播模式[J]. 國際新聞界,2017(2):52-65.

[17] 趙新寧. 從“剛剛體”看中央級媒體話語體系轉變[J]. 青年記者,2018(9):44-45.

[18] 喻國明,杜楠楠. 智能型算法分發的價值迭代:“邊界調適”與合法性的提升——以“今日頭條”的四次升級迭代為例[J]. 新聞記者,2019(11):15-20.

[19] 雷躍捷,王娜. 媒體融合時代新聞定義問題的再思考[J]. 新聞大學,2020(8):31-40,127.

The Generation Logic and Operating Mechanism of? "Network Node" News Ecosystem

CHEN Li-min(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Communication, Shandong Business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 Yantai 264005,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emergence of multiple news subjects, the production rules and communication logic of the current news industry have undergone major changes, and the news ecosystem has become an effective concept to understand the changes of the current news industry. However, this concept is also general and vague. Inspired by this concept and the theory of actor network, this paper proposes the concept of "network-node" news ecosystem to further describe the fundamental changes in the news industry after the emergence of multiple news subjects. Its generation logic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the new news action subject niche and the deconstruction of the central position of professional actors. In this system, multiple news subjects interact mainly through cooperation mechanism, check and balance mechanism, construction mechanism and innovation mechanism. The "network node" news ecosystem has had an important impact on the definition of news, the industry structure of news and news culture.

Key words: multiple news subjects; "network node" news ecosystem; generation logic; operating mechanism

猜你喜歡
運行機制網絡
網上公共服務平臺運行機制評析
農村醫養結合運行機制構建研究
減刑、假釋工作運行機制之重構
檢察機關業務運行機制面臨的難題及解決之道
校企合作運行機制初探
新課程研究(2016年1期)2016-12-01 05:52:15
計算機網絡管理技術探析
芻議計算機網絡信息化管理
油氣集輸系統信息化發展形勢展望
基于網絡的信息資源組織與評價現狀及發展趨勢研究
基于網絡的中學閱讀指導
考試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 21:50:36
主站蜘蛛池模板: 色噜噜狠狠狠综合曰曰曰| 欧美色图久久| 久久综合色天堂av| 日韩黄色精品| 国产日韩欧美视频| 日本国产在线| 无码中文字幕乱码免费2| 国产69囗曝护士吞精在线视频| 亚洲人精品亚洲人成在线| 狂欢视频在线观看不卡| 亚洲精品无码在线播放网站| 99无码熟妇丰满人妻啪啪| 这里只有精品在线| 九九九九热精品视频| 亚洲系列无码专区偷窥无码| 国产亚洲现在一区二区中文| 欧美精品亚洲精品日韩专区|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午夜一级毛片| 玩两个丰满老熟女久久网| 亚洲av无码人妻| 日韩av高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尤物在线| 精品人妻无码中字系列| 亚洲欧美成人综合|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古装片| 欧美福利在线观看| 欧美激情第一欧美在线| 最新加勒比隔壁人妻| 高清色本在线www| 成人日韩精品| 国产波多野结衣中文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亚洲专区一区| 国产爽爽视频| www.99在线观看| 91蜜芽尤物福利在线观看| 日韩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露脸国产精品自产在线播| 欧美性爱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国产成人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天天综合网亚洲网站| 美女无遮挡免费视频网站| 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 欧美www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久久无遮挡|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 午夜不卡视频| 日韩福利在线视频|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爽电影蜜月| 国产精品一老牛影视频| 国产精品999在线| 日韩视频福利| 91精品情国产情侣高潮对白蜜| 中文毛片无遮挡播放免费| 女人18一级毛片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亚洲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毛片最新网址| 亚洲天堂在线免费| 午夜日本永久乱码免费播放片| 五月丁香在线视频| 国产午夜看片|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在线线| 欧美黄色网站在线看| 少妇高潮惨叫久久久久久| 四虎永久在线视频| 久久综合九色综合97婷婷| 国产精品网曝门免费视频| 久久久久国产一级毛片高清板| 亚洲无线观看| 国产精品30p| 国产一线在线| 亚洲成a人在线播放www| 中文字幕色在线| 看av免费毛片手机播放| 午夜激情婷婷| 久久无码免费束人妻| 免费人成在线观看视频色| 98超碰在线观看| 午夜精品区| aaa国产一级毛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