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作為中國式現代化介質的出版物:演進、功能與價值

2023-11-04 11:25:11崔波黃智尚
出版廣角 2023年17期
關鍵詞:現代化文化

崔波?黃智尚

【摘要】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中國出版物邁向中國式現代化的發展道路指明方向。在思想與技術的共同作用下,中國式現代化出版物應根據不同的歷史需求不斷演進。從摸索、萌芽、發展到形成,新時代出版物的功能愈發明晰。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出版物應總結發展演進經驗,充分發揮知識傳播與教化育人、文化傳承與歷史記憶、社會信息傳播與公共參與、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相統一的功能作用,在自我革新中打造有中國特色的精神家園,在建構與完善世界觀與價值觀的同時,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成為推動建設文化強國和構建新發展格局、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生力軍。

【關? 鍵? 詞】中國式現代化;出版物;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神家園

【作者單位】崔波,浙江傳媒學院新聞與傳播學院;黃智尚,浙江傳媒學院新聞與傳播學院。

【基金項目】國家社科基金重大課題“‘雙循環新格局下中國數字版權貿易國際競爭力研究”(21&ZD322)階段性成果。

【中圖分類號】G239.2【文獻標識碼】A【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23.17.003

出版及其具體活動的實現離不開出版的主客體——出版人與出版物。作為客體的出版物是出版人的直接作用對象,同時也是出版精神資產得以傳遞的基礎。學者肖東發曾將出版釋義為把人類的精神產品物質化、載體化、社會化,使知識信息由內到外、由隱性到顯性、由個體到群體傳播開來的生產活動[1]。而其中所言的物質化、載體化、社會化的結果就是出版物。此外,從創作、生產到出版、流通、閱讀,出版物貫穿出版活動的始終,成為出版人與社會、作者、讀者之間的橋梁,也是承載出版價值的重要介質。如果說,出版活動在層層把關中對先進文化、優秀文化、高雅文化、知識文化進行篩選和傳播,那么出版物就是聯結上述文化價值與社會大眾的“紐帶”,從而推動社會發展。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出版物以“紐帶”的作用實現文化價值,助推中國式現代化,在創新發展自身功能的同時不斷演進。

一、中國式出版物的歷史邏輯:思想與技術雙重變奏

眾多學者從不同的角度討論出版物在人類歷史進程中的作用。比如英國學者雷蒙·威廉斯在研究西方現代化歷史進程時,指出出版物對政治上從專制走向民主的革命、經濟上的工業革命、文化上知識與信息傳播的革命影響巨大。同時,他特別指出了出版物對其中的知識與信息傳播革命產生的深遠影響。伊麗莎白·愛森斯坦在她撰寫的《作為變革動因的印刷機:早期近代歐洲的傳播與文化變革》中指出,印刷術的應用在宗教改革、科學革命、文藝復興的變遷中處于關鍵地位,并稱之為“印刷革命”。本尼迪克特·安德森在其力作《想象的共同體》中指出,以印刷語言為媒介想象出的有邊界的共同體,就是現代民族的雛形。在資本主義、印刷技術與多樣化語言的碰撞、交融下,想象的共同體形式的革新可能性大大提升,現代民族登場的舞臺也在這種新共同體出現時被搭建起來。在西方的歷史演變邏輯之下,出版物的內容在影響大眾思想的同時,也在不同技術的影響下重構大眾的思維邏輯。在中國社會發展的過程中,出版物發揮了非同小可的作用。作為一種文化商品和內容產品,出版物的核心價值是由知識、信息構筑的。與一般商品不同的是,出版物內含的知識、信息具有不可分割、可共享和重復使用的特點[2]。在知識信息內核與不斷革新發展的技術的交織變奏下,技術助推思想傳播,而思想又引領技術的發展方向,中國出版物結合自身演變邏輯,譜寫獨屬中國出版物的發展樂章。

1.1921—1949年:出版物肩負救亡圖存使命

這個時期是中國式出版物現代化的摸索期。在這個時期,中國歷史上最具革命精神的政黨——中國共產黨登上歷史舞臺,肩負起中華民族抵御外侮、自立自強的使命,出版業也隨之開啟了中國式現代化的初步摸索[3]。民族危機存亡之下的中國出版物,以肩負救亡圖存的國家使命來推動中國式現代化。

在波譎云詭的歷史環境下,技術發展十分緩慢,甚至停滯不前,引進西方先進技術成為當時提高出版效率的主要方法。商務印書館于1922年置辦的滾筒印刷機每小時能印出8000張雙面成品,相較于傳統的出版印刷提高了數千倍的效率[4]。印刷速度的提升擴大了出版物傳播的范圍,現代化的機器生產讓先進思想得以廣泛傳播。

《新青年》《每周評論》《湘江評論》等一批帶有先進文化基因的出版物沖破了歷史的禁錮,在思想啟蒙之下催生了中國共產黨。中國共產黨成立后,《向導》《先驅》圍繞具體時事政治開展輿論斗爭,傳播“打倒封建帝國主義”和“國民革命”的思想口號,《中國青年》《勞動周刊》《工人周刊》《中國軍人》等出版物針對青年、工農階級、軍人等不同的閱讀人群展開思想啟蒙,擴大社會主義思想的傳播力與影響力。國共十年對峙時期,為建設和鞏固工農民主政權、宣揚抗日救國精神、促進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紅色中華》《紅星》《青年實話》等出版物積極開展思想宣傳,配合革命戰爭?!吨袊奈鞅苯恰贰度闲小贰段餍新洝贰秱ゴ蟮牡缆贰返瘸霭嫖锿ㄟ^對陜北革命根據地以及中國工農紅軍的具體紀實,向民眾呈現其主張與信念,以贏得民眾的理解和支持??谷諔馉帟r期的出版物則更多聚焦于對戰績的宣傳和對抗日救亡運動的鼓舞。此外,延安整風運動與《解放日報》的改版促使出版內容更貼合主旋律,也標志著現代出版物的風格論調與作用目的,以及報紙類出版物的出版模式初具雛形,初步展示符合中國實際的出版形式。盡管在不同的歷史時期下,出版物的任務使命會有所不同,但救亡圖存始終是這一時代下的主線。

2.1949—1978年:出版物促進社會主義建設

這個時期是中國式出版物現代化的萌芽期。相較于初步摸索階段,在新中國成立之初,百廢待興,社會主義革命尚未完成,在這一歷史背景之下,中國出版物更多地圍繞“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這一主旋律,以政權鞏固與國家富強為底色探索現代化發展道路。

這個時期的出版物主要呈波浪式前進。新中國成立初期,政府出臺和實施的一系列方針政策基本構筑起新中國的出版體系,在社會主義革命任務的驅使下,中國出版物的品種和數量都大幅上升。起初,我國大部分出版物選題仍以西方或是蘇聯等世界先進國家的思想文化和技術為主,并且將蘇聯經驗視作中國現代化建設的參照樣板。但事實證明照搬他國經驗到本國只會“水土不服”,因此自《論十大關系》發表后,中國出版物的現代化建設開始從“以蘇為師”轉向“以蘇為鑒”。這一時期可視作中國本土現代化選題增長速度加快的開始。尤其是在1956年社會主義改造完成后,“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方針更是促使一大批優秀出版物蓬勃而生。《社會發展簡史》《馬克思恩格斯全集》《毛澤東選集》等社會主義經典著作的出版為宣揚社會主義思想、鞏固社會主義政權服務;《暴風驟雨》《太陽照在桑干河上》《白毛女》《誰是最可愛的人》等一系列優秀的中國文學出版物反映了中國在新民主主義革命與社會主義革命時期下的時代精神和革命力量。此外,《紅巖》《紅日》《紅旗譜》等經典紅色作品產生了巨大的社會影響力。

1957年起,在主觀上的意識形態斗爭與客觀上的自然災害的共同影響下,中國出版物面臨巨大的坎坷和挫折,中國出版物的增長數量開始萎縮。但就整體而言,在這一階段下中國出版物促進國家發展、實現國家富強、推動現代化進程的基調依舊沒有改變。

3.1978—2012年:出版物與改革開放相輔相成

這個時期是中國式出版物現代化的發展期。1978年中國開啟了以改革開放為主題的現代化道路探索的歷程,如果說1978年發表在《光明日報》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開啟了解放思想的大門,那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則為出版業推出反映人類現代化道路探索成果的出版物創造了極為寬松的社會環境。

與此同時,改革開放激發了人民群眾長期被壓抑的精神文化需求,一時間出現了出書難、買書難的現象。為了改變這種現象,在國家扶持下,王選團隊經過4年的努力成功研發出漢字激光照排系統,使我國的出版生產告別“鉛與火”時代,大大提高了出版物的生產效率。在這個時期,出版業優先生產廣大人民群眾需求量大的中外文學名著、工具書和偉人著作。1978年3月初,中國重印35種中外文學名著。20世紀90年代,一批代表國家水準的圖書出版,如《中國青年百科全書》《中國大百科全書》等百科全書、《中醫文獻學》《機械工程手冊》《曲面動力系統》等科技類圖書,以及《茅盾全集》《郭沫若全集》等名人全集。

在出版物流通環節,圖書二級批發權的出現標志著新華書店一枝獨秀的狀況被打破,同時數千家民營書店也至此萌發。到2007年,50%左右的發行渠道已經被民營發行機構占據,其中一些頗具規模的民營發行商已經與出版社達成合作[5]。與此同時,國有和民營出版商也將出版物的銷售渠道逐漸從線下轉移至線上。

在出版物消費環節,一批現象級暢銷書涌現,如20世紀80年代港臺作家金庸、瓊瑤、三毛等的武俠小說、愛情小說,外國的哲學美學著作,《曾國藩》《雍正王朝》《張居正》等歷史小說。21世紀初,《杰克韋爾奇自傳》等管理類圖書,以及以韓寒、郭敬明等為代表的作家撰寫的青春文學圖書登上中國圖書暢銷榜。

4.2012年至今:出版物充分發揮思想引領作用

這個時期是中國式出版物現代化的形成期。一方面,出版物充分發揮思想引領作用,一系列主題出版物的推出,彰顯了出版物的價值引領功能。另一方面,出版技術發生深刻革命,云計算、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新技術賦能出版物生產,元宇宙、數字藏品、數字人文延伸至出版活動,出版物的生產、分配、流通、消費方式加速演進,眾籌出版、直播售書、付費閱讀的出版傳播新模式也登臺亮相,出版業的格局生態加速重構。

政府對出版物的引領作用,主要體現在黨和國家領導人在多次出版工作會議的講話和批示上。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出版物的策劃、生產、傳播等方面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論述,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如:部署謀劃國家版本館建設,指導“復興文庫”和中國百科全書第三版的編撰出版;考察《讀者》出版集團,叮囑編輯“為人民提供更多優秀精神文化產品”;主持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會議,審議通過關于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見;在《大辭?!烦霭骠摺掇o海》第一版面世80周年之際,提出“打造傳世精品”的要求;在《求是》及《紅旗》雜志創刊60周年之際,勉勵工作人員“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全黨、教育人民、指導實踐作出了重要貢獻”;在人民出版社創立100周年之際,鼓勵工作人員要堅持“賡續紅色血脈”;致賀信首屆全民閱讀大會,提出建設“書香社會”的要求。

在這個時期,為了有效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我國還推出《永樂大典》和敦煌文獻系統性整理出版等多個國家級出版工程,讓經典說話,讓歷史說話,讓文化說話。

二、出版物在中國式現代化過程中的功能

1.知識傳播與教化育人

出版物中蘊含的文化價值賦予其在中國式現代化進展中知識傳播和教化育人的智力支持功能。

一方面,出版物作為知識文化傳播的重要載體,以書籍、教科書等形式發揮知識科普、啟迪民智、教化育人的作用。如果說出版是我國意識形態建設的重要陣地,那么出版物就是堅守這一陣地的重要武器。層層把關后形成的出版物能夠發揮意識形態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受人民群眾文化素質高低的影響[6]。因此,通過出版物知識傳播和教化育人的功能來提升人民群眾的文化素質是十分必要的。據統計,2013—2022年間,國內學術專著以65.14萬種的出版量占據我國各類圖書出版高地,中小學教材與教輔資料占出版總數的11.1%,僅次于文藝作品,排名第三[7]。高比例的專業性圖書和教材的出版反映出版物在知識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另一方面,經過近30余年的發展,信息技術革命性的進步為出版業提升出版水平提供了空前的機遇。數字技術的廣泛應用促使出版內部的理念、結構、流程、載體發生變化,催生了出版的生產、傳播、經營、服務、管理方式的變革,其服務于政治、經濟、科技、文化教育和人民生活的水平也在不斷提高。如兒童科普讀物創新采用繪本、立體書等形式,教輔書、學術專著以及各類大眾科普讀物通過“短視頻+”等形式豐富傳播場景、提升傳播效果,將晦澀難懂的知識內容以讀者易于接受的形式傳遞給讀者。此外,出版業積極應用新技術提升水平,通過對出版物的優化改造,更加精準、高效地傳播知識,傳遞信息,提升傳播到達率。在應對不同的時代環境和社會需求時,出版業能更快地適應其中的變化發展。疫情期間,廣東科技出版社出版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防護》僅用48小時完成立項到發行的全過程[7]。《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防護》除紙質書、電子書外,還形成了有聲書、視頻等多媒體形式。廣東科學技術出版社針對不同的讀者群體形成不同的內容傳播形式,在大數據的作用下實現精準投放,并按照不同地區語言、民族特性形成不同的圖書版本,為民眾科普防疫知識,減緩社會焦慮情緒,受益人群超億人[7]。

2.文化傳承與歷史記憶

中國式出版物承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和歷史記憶,保留了社會發展的痕跡,為后代提供了重要的文化遺產,是賡續中華文脈的重要載體。

修史立典,存史啟智,以文化人,這是中華民族延續幾千年的傳統[8],中國出版物自誕生起就被賦予文化傳承的使命。這種文化代際傳播的歷史記錄是出版活動得以產生的動機[4]。因此,從陶器款識、甲骨銘文時代到竹木簡牘、帛書玉石時代,到紙本時代,再到目前的互聯網時代,文化縱向傳播的觀念一以貫之,延續至今。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把出版工作放在思想領航、培根鑄魂的高度來認識,始終把出版工作放在賡續文脈、傳承文明的高度來把握。中南出版集團的“湖湘文庫”、山東出版集團的“齊魯文庫”、貴州出版集團的“陽明文庫”、安徽出版集團的“安徽文庫”等一批大型文化叢書出版項目通過對地域范圍內傳統文化的研究,呈現具有地方特色的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紅色文化。“中國歷代繪畫大系”也是典型的中華文化基因傳承的例子,這套叢書歷時10余年的編輯工作才得以出版,千年歷史得以重現。

對歷史最好的繼承,就是創造新的歷史;對人類文明最大的禮敬,就是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9]。在文化傳承的過程中,我們需要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加拿大經濟史學家哈羅德·亞當斯·英尼斯將傳播媒介劃分為偏倚時間和偏倚空間的媒介。在信息技術高度發展的當下,作為所有補救性媒介的補救媒介,互聯網以及當前的融合出版思想使出版物無論是在縱向的文化代際傳承,還是在橫向的文化交流互鑒中都具有可操作性。技術的加持豐富了傳統文化的傳播形式,促使傳統文化與歷史記憶“活”起來。如北京磨鐵文化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漢字為靈感來源,以漫畫的形式展現漢字精妙的系統。其線上漫畫《中華字庫》在多個平臺發布后,還匹配各式玩法和衍生品發布渠道,不斷提升這一文化IP的影響力。

3.社會信息傳播與公共參與

社會信息傳播是出版物的基本職能之一,隨著媒介技術的發展,各式新型電子出版物進一步豐富了讀者獲取信息的平臺。同時,現代出版物通過設置傳播議題和輿論引導,兼具引導公眾參與社會事務、發表觀點、促進民主參與的功能。

在這一功能下,出版物最主要的表現形式為主題出版。中國特色的主題出版是對黨和國家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這一歷史進程的折射,反映了中國社會主義建設各個階段政治、技術、社會共同作用于主題出版的歷史事實。現代化背景下的主題出版在傳遞現代化建設與新時代背景的同時,發揮了引導主流輿論的作用。2021年,圍繞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一大批優秀出版物如《中國共產黨的一百年》《改革開放簡史》《社會主義發展簡史》《小家與大黨》等不斷涌現,報紙、雜志等其他形式的出版物也都貼合主旋律。在這一時期,出版業通過主題出版進行議程設置,順應時代發展背景與社會需求,展現黨的光輝歷程和現代化發展方向。

隨著數字技術與信息產業的發展,微信公眾號、知乎、豆瓣、抖音、快手等一系列內容生產發布平臺的出現進一步豐富了出版物的宣傳渠道。此類平臺基于高達10.79億的網民規模,使得信息與民眾接觸的頻次大幅提升,并依托其載體和形式呈現短、頻、快的特征,在極大程度上拓寬了出版物的傳播渠道。此外,出版社依托互聯網技術,能更迅速地接收和回復讀者的反饋,并按照讀者的反饋對出版物予以適時調整,加強出版物的傳播力、影響力和引導力。

中國式現代化出版物在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時并不只是滿足絕大多數民眾,長期被忽視的邊緣群體和弱勢群體的精神需求也是現代化出版物的服務范圍。一方面,技術的革新使得出版物的形式不再局限于文字,短視頻、音頻等多樣化的形式加強了出版物的可讀性和易讀性,將閱讀的受眾擴展至弱勢群體。另一方面,實現全民閱讀的出版意識促使出版物的“長尾”得到重視,滿足農村閱讀需求開展的“農家書屋”工程,針對盲人群體出版的盲文圖書、有聲讀物等都是具體表現。

4.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相統一

出版物的商品屬性注定其能夠產生經濟效益,其價格是出版物經濟價值的體現,對中國宏觀經濟發展具有推動作用。尤其是“十二五”以來,在互聯網的沖擊下,新聞出版體制深化改革,出版行業發展方式結合市場運作規律轉型升級,出版物的經濟效益穩步提升。據統計,2020年全國出版、印刷和發行服務營收超1.6萬億元,資產總額超2.2萬億元、凈資產超1.1萬億元,版權輸出1.38萬項,預計在“十四五”時期末實現2萬億元左右的年營收[10]。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下,出版社重視出版物的商品屬性,將有利于宣傳文化事業的發展[6]。新時代,出版事業在黨的領導下取得了快速發展,不僅成為GDP萬億產值的大行業,而且在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推進文明互鑒等方面都作出了重要貢獻。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出版水平與世界先進國家相比,差距依舊明顯。整體上看,中國出版規模雖大但影響力不強,整體質量雖有高原但無高峰。從版權貿易上看,2021年全國音像、圖書、報刊及電子出版物的出口總額僅10522.95萬美元,進口總額達80546.85萬美元,仍存在較大的貿易逆差。以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為方向的出版物亟待提升效益,把握經濟價值與文化價值的統一關系。除了通過全程營銷提升銷售額,出版社還可結合先進數字技術,在形式、內容、渠道上多維度推進融合出版,延長出版產業鏈,提升品牌效應。近年來,業界不乏融合出版推進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雙豐收的例子,如電視劇《覺醒年代》爆火后,其同名圖書、音頻數字藏品也相繼出版。安徽人民出版社構建出版傳播矩陣推廣文化IP,擴大其影響力,同時通過與北京大學聯名開發文具、手辦、服飾等文創產品,在延長產業鏈的同時進一步挖掘其中的價值。

三、作為精神家園的出版物的價值

古今中外歷史上出現的文化繁榮現象,無不伴隨著出版物的創新發展。出版物促使歷史長河中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瑰寶綻放光芒,代代相傳。一個民族的文化能得到世界各民族的理解與尊重,出版物的存續功不可沒。中國式現代化出版物在確保當今中國文化精華和中華文明內核的同時,也在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走向現代、走向世界、走向未來。

1.個人層面:建構世界觀的出版物

作為精神家園的出版物經過生產、流通環節,最終抵達消費者手中。一旦進入讀者視野,出版物就在影響和塑造讀者的世界觀。這一塑造作用主要體現在提升讀者的工具理性和價值理性兩個方面。

前者的“工具”即讀者的基礎需求。課本、科普讀物或是音像出版物能直接滿足讀者對基礎技術層面等的需求。20世紀50年代初,新中國開展的掃盲運動,用出版物“掃”去了愚昧,為民眾提供了認識世界的新角度,同時也促使婦女等各群體的意識覺醒?!吨袊y計年鑒》數據顯示,2021年課本出版種數為90143種,新出版課本種數為20075種,同比增長1200種,為讀者認識世界、探索世界提供了工具基礎。

后者的“價值”則是偏向于讀者看待世界的方法論層面的內容。現代化首先是人的現代化,服務于人的現代化是出版的根本使命[11]。出版物能夠傳達出版人的思想,影響和引導讀者價值觀與世界觀的形成。朱永新教授在《夢想因閱讀而生》一書中表示:“讀書會讓人知道世界的深奧,會讓人明白自己的無知與渺小,會讓人產生敬畏之心。而敬畏之心是建立信仰的重要基礎。閱讀不是為了幫助我們逃避生活,逃避與人打交道,而是為了幫助我們更積極地面對生活,擁有更和諧的人際關系。共讀共行,才能同心同行。”[12]出版物,尤其是優秀的人文藝術作品之所以能被稱為精神家園,是因為其中蘊含具有相當深度的思想觀念,讀者在閱讀過程中進行的深刻思考和獲得的心靈慰藉是出版物作為精神家園的最大價值。毫不夸張地說,出版物能把讀者托舉得多高,取決于讀者觸摸過多少文字;出版物能把讀者帶向多遠,取決于讀者品味過多少書香。

2.民族層面:凝聚共同體意識的出版物

社會的運轉需要核心價值體系和共同思想基礎。閱讀是建設人們精神家園的基礎,是把人們凝聚成一個共同體的民族精魂。文化素質高的民族是酷愛讀書的民族[12]。作為滋養精神的文化產品,出版物擁具有不可估量的精神力量。陸費逵先生曾說:“我們希望國家社會進步,不能不希望教育進步,我們希望教育進步,不能不希望書業進步?!保?3]出版業與國家社會有著緊密的聯系。縱觀中外出版活動,出版物在民族文化的形成、國家血脈的延續中發揮了非同小可、不容替代的地位。在出版、流通、消費的具體過程中,出版人以主流意識形態為基底對出版內容進行把關生產,讀者通過閱讀領會出版物蘊含的優秀文化思想。閱讀是增強中華文化認同的重要路徑,同時也是增進共同性的主要方式之一。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統編教材建設和通用文字教育對提高中華民族共同意識的重要性,并在2019年9月27日的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提出:“全面加強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教育,不斷提高各族群眾科學文化素質。”此外,他還在參加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認真做好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工作,全面推行使用國家統編教材?!?/p>

出版活動本身是一種共享與互動式的文化傳播。美國學者杜威認為,傳播的意義在于大家共享并認同一些東西。出版物傳播除了簡單的信息傳遞,還讓讀者有機會與作者進行互動交流,形成對現實世界的共同理解。此外,出版物的文化傳承和歷史記憶功能,使得讀者共享同樣的歷史與文化,從而進一步提升人民群眾的民族歸屬感與認同感,凝聚共同體意識。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道路上,中國式出版物現代化發展的影響作用得到進一步凸顯?,F代思想的傳播往往與現代出版發展相伴相生,其速度、廣度、深度都離不開出版物的生產、流通。

四、結語

從遠古文明到封建社會,再到發展至今的現代化國家,中國的文明從未中斷,這得益于從未停歇的出版活動與代代相傳的出版物。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民族思想文化在出版物的承載下踏浪而來,在出版技術的層層加持下歷久彌新,并在中國式現代化的出版場域下與新時代的思想文化交融、碰撞,迸發新的火花。在時代的洗禮下,中國式現代化出版物不斷自我革新,明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使命與任務,為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社會主義提供精神動力與物質支持。

|參考文獻|

[1]肖東發. 出版是永遠的朝陽產業現代出版人:肖東發[J]. 現代出版,2012(5):81.

[2]吳赟. 出版經濟學的核心:基于市場機制的出版物價格問題研究[M]. 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14.

[3]崔波. 出版業中國式現代化的意蘊、歷程和未來使命[J]. 編輯之友,2023(2):15-21+37.

[4]劉蘭肖. 中國出版史論[M]. 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2015.

[5]肖東發,等. 中國出版業十年觀察[M]. 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17.

[6]周蔚華. 出版產業研究[M]. 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

[7]中國出版年鑒[M]. 北京:《中國出版年鑒》雜志社,2022.

[8]習近平. 在復興之路上堅定前行:《復興文庫》序言[J].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報,2022(29):5.

[9]張曉松,林暉,杜尚澤,等. 賡續歷史文脈譜寫當代華章[N]. 人民日報,2023-06-04.

[10]國家新聞出版署. 出版業“十四五”時期發展規劃[J]. 中國出版,2022(3):8-20.

[11]于殿利. 中國式現代化的出版使命:從人口規模巨大的特色談起[J]. 中國編輯,2023(4):4-10.

[12]朱永新. 夢想因閱讀而生[M]. 北京:商務印書館,2017.

[13]陸費逵. 陸費逵自述[M]. 濟南:泰山出版社,2022.

猜你喜歡
現代化文化
文化與人
中國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 06:16:18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邊疆治理現代化
年味里的“虎文化”
金橋(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0
“國潮熱”下的文化自信
金橋(2022年1期)2022-02-12 01:37:04
誰遠誰近?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現代化詮釋
工業設計(2016年5期)2016-05-04 04:00:35
現代化
國內某1 700 mm熱軋廠現代化改造
上海金屬(2014年4期)2014-12-15 10:40:43
中國新現代化論
主站蜘蛛池模板: 毛片一区二区在线看| 久久综合结合久久狠狠狠97色| 日韩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亚洲热线99精品视频| 欧美日韩亚洲国产| 欧美专区日韩专区| 欧美三级自拍| 一区二区三区国产| 99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 免费一级成人毛片| 国产人人射| 九九九九热精品视频| 五月婷婷中文字幕| 精品国产欧美精品v| a级毛片在线免费观看| 2021国产精品自拍| 一本色道久久88综合日韩精品| 91年精品国产福利线观看久久 | 爽爽影院十八禁在线观看| 男女精品视频| 亚洲国产成人在线| 亚洲精品制服丝袜二区| 动漫精品啪啪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无码黄色| 中文字幕资源站| 国产精品免费电影| 欧美三级日韩三级| 国产精品视频a| 99视频在线免费| 青青草国产在线视频| 欧洲av毛片| 日日拍夜夜操| 毛片久久久| 国产精品美女网站| 午夜a视频| 色婷婷亚洲十月十月色天| 国产欧美精品一区二区| 992Tv视频国产精品| 国产成人免费手机在线观看视频| 婷婷中文在线| 福利片91| 欧美福利在线播放| 丁香五月婷婷激情基地| 伊人精品视频免费在线| 福利小视频在线播放| 97色伦色在线综合视频| 国产精品短篇二区| 无码专区国产精品第一页| 成人伊人色一区二区三区| 国模沟沟一区二区三区| 三上悠亚精品二区在线观看| 亚洲欧洲免费视频| 青青网在线国产| 91福利在线看| 白浆免费视频国产精品视频| 免费一级毛片| 免费无码网站| 亚洲欧美日韩精品专区| 2021国产精品自拍| 欧美激情伊人| 国产第二十一页| 国产成人h在线观看网站站| 国产高清不卡视频| 亚洲人成网站色7777| 国产99欧美精品久久精品久久| 91无码人妻精品一区二区蜜桃| 99re热精品视频国产免费| 日本不卡在线| 国产男人天堂| 国产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网站| 98精品全国免费观看视频| 人妻免费无码不卡视频| 国产欧美日韩专区发布| 美女国产在线| 欧美成人综合在线| 无码'专区第一页| 多人乱p欧美在线观看| 四虎国产精品永久一区|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小蝌蚪亚洲精品国产| 伊人激情久久综合中文字幕| 亚洲成人精品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