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敬波 任怡
(天津市海河醫院 天津市呼吸疾病研究所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防治傳染病重點研究室,天津 300350)
結核病是嚴重影響人類健康的一種慢性呼吸道傳染性疾病。2021 年WHO 結核病報告顯示,估計2020 年全世界新發感染結核病患者987 萬,因結核病死亡的人數約128 萬[1]。近30 年我國結核病負擔雖有所下降,但仍是全球30 個結核病高負擔國家之一,患病率較高,與發達國家存在差距[2]。由于強化治療期的結核病患者多剛剛開始接受治療或因前次治療失敗而重新開始治療,需多種藥物聯合應用。很多患者共患軀體疾病、營養狀況差,身心方面都受到了極大的困擾[3]。因此,強化治療期患者的身心狀態對結核病患者的轉歸、減少獲得性耐藥的發生起著重要的作用。掌控感是指個體是否有能力對自己的生活和周圍環境施加影響和控制的程度,是個體情緒管理和壓力應對的重要心理資源,是一種正面的認知體驗,可影響患者健康促進行為、心理韌性等,促使個體在負性事件中采取積極的應對措施,降低不良刺激帶來的影響,從而更好的管理健康[4]。掌控感水平高的患者更可能在其能力范圍內調節心理壓力,并在需要時尋求支持[5],以達到心理健康的狀態。國外對掌控感的研究起步早且內容較為豐富,涉及多種人群、多種疾病護理領域[5-8]。國內研究起步較晚,且主要涉及慢性非傳染性疾病護理領域的調查性研究[9-11],其影響因素包括:文化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疾病病程、焦慮、抑郁、自我效能、希望水平、疲乏、自尊和領悟社會支持。目前尚缺少關于結核病患者個人掌控感的相關研究。因此本研究旨在調查強化治療期結核病患者個人掌控感現狀,并從個體、家庭、社會等方面入手,分析其影響因素,以期為強化治療期結核病患者心理康復干預提供參考。
采用便利抽樣的方法,選取2021 年1 月至5 月在天津市某三級甲等醫院結核科就診的強化治療期的結核病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行業標準WS288-2017 肺結核診斷》標準[12];②正處于強化治療階段;③自愿參加本研究;④有一定閱讀理解能力且無聽力障礙。排除標準:①病情危重者;②精神異常或不能正常溝通交流者;③藥物、酒精濫用者。本研究通過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查,倫理號:2021HHKT-001。
根據多因素分析的要求,樣本量應為自變量的5~10 倍。本研究共納入23 個影響變量,同時考慮20%的脫落率,得到樣本量應為138~276。
1.3.1 一般資料和疾病相關資料調查表
研究小組經查閱文獻,并咨詢結核病護理專家后,討論設計一般資料和疾病相關資料調查表,包括性別、年齡、文化程度、病程、經濟負擔、是否規律鍛煉、合并癥情況等。
1.3.2 個人掌控感量表(Personal Mastery Scale,PMS)
用于測量個體對生活事件結果掌控的感受。該量表由PEARLIN 等[4]于1978 年基于應對機制編制,余益兵等[13]進行漢化。量表為單一維度,共包含7 個條目,采用Likert 5 級評分法,從“完全不符合”到“非常符合”依次計1~5 分,其中條目2~6 為反向計分。量表總分7~35 分,得分越高預示個人掌控感越強。本研究中該量表Cronbach's α 系數為0.643。
1.3.3 疾病接受度量表(Acceptance of Illness Scale,AIS)
主要用于測量成人對疾病的接受程度,由FELTON 等[14]編制,趙雯雯[15]漢化。該量表共8 個條目,采用Likert 5 級評分法,總分8~40 分。得分越高越能接受自身疾病。<20 分代表患者對疾病不能接受或接受程度較低;20~30 分為對疾病中等程度接受;>30 分對疾病接受程度較高或完全接受。本研究中該量表的Cronbach's α 系數為0.852。
1.3.4 家庭關懷度指數問卷(Family Adaptation,Partnership,Growth,Affection and Resolve,APGAR)
該問卷由SMILKSTEIN[16]編制,包括家庭適應度、合作度、成長度、情感度、親密度5 個條目,采用Likert 3 級評分法,“幾乎很少”“有時這樣”“經常這樣”分別計0 分、1 分、2 分。得分越高表示家庭關懷度越好。總分0~3 分表示家庭功能嚴重障礙,4~6 分表示家庭功能中度障礙,7~10 分表示家庭功能良好。本研究中該量表Cronbach's α 系數為0.701。
調查前,由研究者對2 名科研護士進行統一培訓,確保其掌握本研究的目的、方法、問卷內容及填寫中的注意事項,并以統一的指導語,以不記名的方式發放問卷星二維碼。科研護士在研究對象答題過程中隨時解答疑問,確保研究對象正確理解題項。
使用Excel 2010 建立數據庫,采用SPSS 22.0 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本研究中的定量資料均不滿足正態分布,使用M(P25,P75)進行描述。計數資料采用頻數進行統計描述。采用非參數檢驗Mann-Whitney U 檢驗和Kruskal Wallis 多樣本秩和檢驗進行不同特征強化治療期結核病患者個人掌控感的單因素分析,采用多元線性回歸分析強化治療期結核病患者個人掌控感的影響因素。檢驗標準為α=0.05(雙側)。
本研究共發放并回收問卷201 份,剔除答題時間過短或規律性作答等無效問卷11 份,有效問卷190 份,有效率94.5%。患者年齡15~93 歲,中位數為49.5(31.8,65.0)歲,男性患者121 例,占63.68%。強化治療期結核病患者個人掌控感得分為20.0(18.0,21.0)分,疾病接受度得分為24.0(22.0,26.0)分,家庭關懷度指數為6.0(5.0,6.0)分。不同經濟負擔、是否規律鍛煉、是否合并其他慢性病的結核病患者其個人掌控感得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不同特征結核病患者PMS 得分比較(n=190)
因殘差符合正態分布,因此采用多元線性回歸探討結核病患者個人掌控感的影響因素。以PMS 得分為因變量,以單因素分析中有統計學意義的變量及疾病接受度和家庭關懷度得分作為自變量,進行多元線性回歸分析。自變量賦值見表2。結果顯示,疾病接受度、家庭關懷度、合并癥、規律鍛煉、經濟負擔是結核病患者個人掌控感的影響因素(P<0.05),共解釋總體69.0%的變異程度。見表3。

表2 自變量賦值表

表3 結核病患者個人掌控感影響因素的多元線性回歸分析(n=190)
本研究結果顯示,強化治療期結核病患者個人掌控感在國內同類研究[9-11,17]中處于中等偏下水平,得分為20.0(18.0,21.0)分,低于彭心雨等[17]研究中社區老年人的個人掌控感得分(24.57±7.14)分。分析原因,其研究人群雖整體年齡偏高,但健康狀況一般以上的占90%以上。而本研究中,研究人群整體雖較年輕,但結核病為一種呼吸道傳染性疾病,位列單一致死性傳染病之首。而強化治療期的患者多為初患或再患病,使得患者會因其傳染特性而產生心理困擾,從而影響患者的個人掌控感。因此,醫護人員應關注結核病患者的心理問題,通過宣教、科普等方式,提高其疾病認知,從而提高其個人掌控感。
3.2.1 疾病接受度是強化治療期結核病患者個人掌控感的主要影響因素
目前,疾病接受度尚無統一概念,本研究中將其定義為患者對自身所患疾病的接受程度[18],是一種積極的心理過程,強調減少疾病的負面后果,并產生疾病獲益度。本研究假設疾病接受度為個人掌控感的個體影響因素,并得到了驗證。研究表明[19],疾病接受度與患者的心理狀況相關,較低的疾病接受度將會導致患者的心理痛苦,從而影響患者健康狀況以及生活質量。而較高的疾病接受度,使得患者對于疾病的心理反應更加平穩,應對方式更加溫和,具有更高的個人掌控感。因此,醫護人員應關注患者疾病接受程度,采取認知、行為、靈性照護等多維度的干預措施,提高患者疾病接受度,從而促進其個人掌控感,提高生活質量。
3.2.2 家庭關懷度是強化治療期結核病患者個人掌控感的重要影響因素
家庭是家庭成員共同生活的場所,家庭成員之間的生活方式、心理、行為對患者的生理、心理、社會、疾病癥狀等起著重要的作用。較好的家庭支持能夠緩解患者的心理負擔,促進良好的應激反應[20]。本研究假設家庭關懷度是影響個人掌控感的家庭社會因素,并得到了驗證。CHEN 等[21]對包含1 623 名老年人的6 項橫斷面研究進行系統綜述和Meta 分析發現,在傳統的家庭支持模式下,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社會關系等均優于居住在老年院的老年人。說明家庭關懷對于個體的身心健康具有積極的作用。本研究結果顯示,家庭關懷指數高的患者,其個人掌控感也越好。因此,護理人員不僅要關注患者的身心癥狀,也要重視其家庭功能,鼓勵家屬參與到診療護理、康復活動中,鼓勵其提供必要的支持與關懷,從而提高患者個人掌控感。
3.2.3 合并其他慢性疾病的強化治療期結核病患者,個人掌控感更低
本研究發現,合并其他慢性疾病的患者,個人掌控感水平較低。有合并癥的患者,不僅生理上承受多種疾病引起的痛苦,心理上擔心疾病之間相互沖突,影響后續治療,甚至引起病情惡化,累及其他系統、器官,會加劇患者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導致其對個人的掌控感知失去信心。因此,醫護人員應關注患多種慢性疾病的患者,通過開展具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活動,幫助患者提高對疾病的認識,掌握配合治療護理的方法,從而幫助其增加個人掌控感。
3.2.4 規律鍛煉的強化治療期結核病患者個人掌控感水平更高
運動和鍛煉通過神經-內分泌-免疫網絡[22],促進血液循環、加快新陳代謝、提高機體能力,從而對機體健康產生積極影響,同時鍛煉可以提高患者的自信,具有較強的心理適應能力。本研究結果顯示,不規律鍛煉的結核病患者比規律鍛煉的患者其個人掌控感降低0.897 倍。因此,在患者身體狀況和病情允許的前提下,醫護人員應當鼓勵患者參加力所能及的體育鍛煉,以增強消化系統功能,促進營養吸收和代謝,進而達到提高機體整體機能、個人掌控感的目的。
3.2.5 經濟負擔是強化治療期結核病患者個人掌控感不可忽視的影響因素
本研究發現,經濟負擔是患者個人掌控感的影響因素,與此前的研究結果一致[10-11]。分析原因為結核病患者需接受長期的抗結核藥物化療,短則6 個月,長則2~3 年,家庭收入多半用于患者的治療中,一部分患者還面臨失業的風險。對于普通家庭來說,日常開支、子女教育、贍養老人等正常生活都受到了嚴重的影響,使得患者喪失了戰勝疾病的信心、失去了掌控生活的能力。因此,建立健全醫保制度,疾控部門和醫療機構應當定期提供義診活動和健康咨詢服務,以降低患者經濟負擔、心理負擔,提高其個人掌控感。
強化治療期結核病患者的個人掌控感亟待提高,疾病接受度、家庭關懷指數、是否合并其他慢性疾病、是否規律鍛煉和經濟負擔是個人掌控感的影響因素。醫護人員在制定護理干預措施時應關注相關影響因素,開展多種形式的健康活動,增加疾病相關知識,提高患者對疾病接受度,適當進行規律鍛煉,降低其經濟負擔。調動家屬、朋友、同事等家庭社會支持資源,予以心理支持和關懷,以緩解其負性情緒,提高個人掌控感。本研究僅選取了一家醫院就診的強化治療期患者,樣本量較小,代表性有限,未來應進行大樣本的,開展強化治療期和鞏固期的縱向研究,為未來干預性研究提高患者心理康復提供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