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斯穎,梁 浩,黃代政*
(1.廣西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 廣西 南寧 530021;2.廣西醫科大學生命科學院 廣西 南寧 530021)
生物醫學工程專業是多學科交叉融合的專業[1],廣西醫科大學緊扣廣西生物醫藥產業發展需求,發揮多學科交叉和地方生物資源優勢,于2006 年設置了生物醫學工程學科。同年獲批一級學位碩士授予權,2017 年入選廣西一流學科(培育),2019 年本科專業入選廣西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2022 年入選廣西一流學科(B 類)。廣西醫科大學生物醫學工程本科專業自開辦以來,制訂了“以社會需求為導向,卓越工程師培養為目標,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有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實踐能力的高素質應用型生物醫學工程人才”的人才總目標。“新工科”建設要求“面向未來”,是人與技術和諧共處的可持續發展的美好未來[2]。以新工科建設的“三部曲”——復旦共識、天大行動和北京指南為指導,奏響了人才培養主旋律,開拓了廣西醫科大學工科專業教育改革的新路徑。
在生物醫學工程專業建設過程中,廣西醫科大學以課程教學團隊建設為抓手,打造一流師資隊伍;以課程教學條件建設為基礎,打造一流實踐育人平臺;以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改革為核心,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以學生實踐創新能力培養為落腳點,全面提升卓越工程師培養的達成度。
以教書育人、服務育人和管理育人為宗旨,采取措施,分層次、分階段地大力推進師德師風建設。履行立德樹人職責,樹立向師德要質量的意識,通過多種形式和途徑提高教師的思想素質和敬業精神,增強教師的教學質量榮辱感和培養人才的責任感、使命感。
以系統化教師培養和常態化培訓為基礎,以教研教改為抓手,以教學競賽為載體提升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落實學校中青年教師教學能力提升計劃和骨干教師培養工程,引導青年教師做好職業生涯規劃,培養青年教師基本的教學素質和教學技能。開展專業教學聽課評議,推薦教師參加學院和學校的各類教學比賽。
完善激勵機制,鼓勵科研反哺教學,加大教師教學獎勵力度,并將教學質量和成果與職稱評聘、績效考核和津貼分配等掛鉤。除了學校的教學獎勵、績效工資等激勵政策外,還對獲得各類教學獎、學生評價高、指導各類學科競賽的教師在評優評先、各類培訓上優先考慮,充分調動和激發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創造性。
本專業近三年引進博士4 人,在職攻讀博士學位2 人。師資隊伍總量穩步增長,高職稱、高學歷和高水平教師的數量持續增加,師資結構不斷優化,碩士及以上學歷教師占專任教師的95.0%。
師德教育與業務培訓結合,大力引進高層次、高技能人才,加大教師培養力度,優化體制機制,加強工科師資建設,形成一支結構合理、教學科研綜合水平高、適應高技能人才培養的雙師型師資隊伍。
充分利用新校區的場地優勢,新增教學實驗室和學生創新開放實驗室;完善實驗實踐教學條件,加強實踐教學質量,整合實驗課程內容;增加設計性、綜合性、創新性實驗的比例,以多種形式向學生開放實驗室,建設課堂內外結合的實踐教學體系。新建教學實驗室6 間,改建教學實驗室12 間,新建實訓基地3 間(金工實訓教學實驗室、嵌入式系統實驗室、常見醫療儀器實驗室),改建實訓基地3間(電子設計實驗室、生物醫學工程創新設計實驗室、腦電采集室);增加實驗教學設備163 件,設備價值由原來本部的550 萬元提高到1274 萬元。提高實踐教學質量,整合實驗課程內容,實驗實訓項目由原來90 個提高到152 個,提高了67%。
以校內外實習實訓基地為依托,與醫院醫療設備科(室)、醫療器械企業(公司)建立協同育人長效機制。與附屬醫院建立穩定的協作關系,實現師資雙向交流,依托17所附屬醫院實踐教學平臺,培養學生過硬的實踐應用能力;依托醫學工程與再生醫學產業學院,定期邀請著名醫療器械研發和銷售機構的專家來校講學,與多家醫療器械公司共建實踐實習基地,校企雙方共同參與育人過程:共同制訂教學培養計劃,擔任課程任課教師,指導學生實習、完成畢業論文(畢業設計),指導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通過搭建良好的創新平臺,學生在各類學科(科技)競賽和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績。專業獲得教育部高教司校企協作育人項目立項1 項,與5 家企業簽訂了合作協議。
第一,構建合理有效的創新創業教育為重點的實踐教學體系和相應的實踐課程體系——由四個模塊(共1800 學時)組成:人文社會實踐(100 學時)、基礎與專業基本實驗(700 學時)、綜合設計與實訓(200 學時)、應用創新實踐(800 學時)。四大模塊相互銜接,相互補充,貫穿本科四年學習全過程,形成理論課程體系和實踐課程體系既統一,又相對獨立的全程教學體系。根據創新創業教育目標要求,教師配合這些模塊教學,編寫了創新創業實踐教育教材,逐步建成了實踐教學體系與創新創業教育體系有機結合的教學平臺。
第二,以高素質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為宗旨,以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為主線,以創新實踐能力培養為核心推進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改革。圍繞培養卓越工程師的目標,課程設置凸顯實踐動手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將專業知識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相結合,培養具有較強崗位需求勝任力的應用型新工科人才。以工程項目為引導,構建課程培養體系;以“綜合設計與實訓模塊”和“應用創新實踐模塊”為抓手,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以學科競賽為導向,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為依托,培養學生的知識轉化能力。工程教育認證是工程師資格國際互認的重要基礎[3-4],對加強高等工程教育與工業界的聯系及促進其國際交流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價值。工程教育認證也是衡量卓越工程師培養質量的重要標準,對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5]。
在現有數學建模創新基地和電子技術創新實訓基地的基礎上,建立生物醫學工程創新實訓基地,以生物醫學工程專業競賽、電子設計競賽和數學建模競賽為依托,將教師科研融入學生創新創業實踐活動全過程,提高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水平。通過大賽項目的開展實施來訓練本專業學生將自己所學的專業基礎理論知識與崗位需求的專業技能融合起來[6]。將綜合素質與創新創業能力培養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打造特色鮮明的大學生創新創業體系,培養出的學生具有很強的實踐應用技能和創新創業能力,在國家、自治區級等創新創業活動中取得優異成績,為2017年廣西醫科大學進入首批全國高校創新創業50 強做出應有的貢獻。
在課堂外,專業教師指導學生積極開展各級“大創”活動。充分利用本專業的兩個創新創業實踐實訓基地(大學生數學建模創新基地、生物醫學工程電子技術創新實訓基地),開展專業學科競賽(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電子設計競賽);指導學生參加“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未來學術之星”以及“挑戰杯”等。近年來,本專業的創新創業教育成績顯著,如:2015 年,指導學生科研項目“智能生理參數檢測平臺”在中國首屆“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廣西選拔大賽中獲得銀獎;2016 年,學生科研項目“激發兒童智力潛能——專注度檢測益智儀”在第二屆“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廣西選拔大賽中獲得銅獎,同年學生科研項目“智能健康診”獲得第十屆“挑戰杯”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廣西賽區金獎,在第二屆廣西大學生創新創業優秀成果展示會上,本專業有三個學生科研項目參展(“腦電控制智能小車系統”“便攜式生理參數檢測系統”“便攜式睡眠監測系統”),這些高科技醫療儀器得到與會者的好評;2017年,學生科研項目“眨眼控制智能小車系統”在第八屆“挑戰杯”廣西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中獲得廣西賽區二等獎;2018 年,學生設計作品“藍牙數控直流電壓源”獲得第五屆廣西高校大學生創新設計與制作大賽機電結合類優秀獎一項。
雖然廣西醫科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專業在培養卓越工程師課程建設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仍有不足之處:如畢業生繼續深造人數占比較低,專業本碩博一體化建設有待加強。由于生物醫學工程是一門涉及面廣、對于理論與工程實際和倫理道德修養等多方面要求十分高的學科,因此,僅僅具有本科學歷與基礎是不夠的,必須至少拓展到碩士階段,與工程碩士培養相銜接[7]。國家級教學成果獎和“金課”缺乏;對外交流尤其是與國內外知名大學的交流,有待進一步加大力度。
廣西醫科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專業學科建設以培養卓越工程師為目標,建立以創新創業教育為重點的實踐課程體系,積極拓展校內外實訓基地。積極思考現階段辦學各方面的不足,整合梳理現有資源與特殊優勢,充分發揮當前政策和區域的優勢,把握發展機遇,快速實現培養卓越工程師這一目標。在學校黨委的領導下,爭取獲得生物醫學工程博士點授權,實現本碩博一體化建設,為學生提供進一步深造的機會;引進國內外優質教育資源,與國外高水平大學合作編寫英文教材,借鑒國外高校先進的教育理念、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提高年輕教師、學生國內外訪學、交流的積極性;積極探索線上線下教學相結合的個性化、智能化、泛在化實驗教學新模式,進一步加大力度推進金課建設、教學成果申報,實現在線開放課程建設并供區內外高校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