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堯睿
優秀傳統文化是歷史的見證。苗族文化記錄并延續著這一民族的歷史、文化、習俗,同時也向外界展示了其豐富的內涵。如今,苗族文化面臨著消失的危險,急需對其進行傳承,而記錄苗族歷史發展脈絡以及苗族原生態文化的重要方式就是利用新興媒體。現探索貴州苗族文化傳承與傳播的問題以及其創新途徑,以期為苗族文化發展提供新思路。
貴州苗族文化的內涵解釋
貴州苗族文化源遠流長,其受到地形地貌、氣候條件等各種自然條件的影響,并不斷發展壯大,形成了具有深意的文化特征。
民俗特色體現族群棲息地的自然條件
根據貴州最大的苗寨——西江千戶苗寨的地理位置,可以推斷出苗族聚居地多在群山之中,在這樣的生活環境中苗族人可獲取的資源十分有限。苗族先民由于受氣候、地形等的制約,只能通過開梯田、種水稻、采食山里的植物和捕食山里的動物來生存。貴州天氣炎熱潮濕,宜食辛辣的食物,不僅可以改善口味,還能祛除體內濕氣。為避免木質結構建筑被雨水長期浸泡和遭受昆蟲的啃噬,往往會在建筑表層涂上一層桐油,這些都是在當地自然基礎上逐漸形成的民俗特色。
民俗特色體現族群的精神信仰
苗族的精神內涵與民族信仰主要通過苗族服裝來體現。苗族的民族服裝以蠟染、刺繡等方式鐫刻著形式多樣的圖案,蘊含著苗族特有的巫術文化和圖騰文化。因為苗族沒有自己的文字,所以服裝上的圖案多以植物與獸形圖案為主。例如,苗族服飾紋樣中的“石榴”寓意著“多子多福”。苗族服裝也是苗族人民不拘泥于陳規、勇于創新的體現。
優秀民俗文化與我國社會發展與時俱進
隨著時代的發展,尤其是互聯網技術的發展,貴州苗族優秀的民俗文化在發展過程中逐漸具備更大的文化包容性與適應性。“和而不同”的理念是苗族優秀民俗文化傳承與發展的基礎。當今世界各國的文明都在不斷地交融、發展,面對新的發展潮流,我們要保持一種積極的心態,要學會接受新事物,要善于分辨各種文化并不斷進行調整。隨著融媒體的快速發展,貴州苗族文化的傳播與傳承也受到現代媒體的沖擊,其發展與傳播方式也發生了一定的變化。
融媒體時代概述
融媒體概念
融媒體是充分利用媒介載體,把廣播、電視、報紙等既有共同點,又存在互補性的不同媒體,在人力、內容、宣傳等方面進行全面整合,實現“資源通融、內容兼融、宣傳互融、利益共融”的新型媒體。
融媒體的特征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數字技術得到了很大的發展,融媒體作為一種新型傳播形態,可以在任何一個有無線網絡的區域進行信息傳播,這使其傳播具有廣泛性。不論身處鄉村還是大都市,都可以通過任意媒介來了解全球范圍內的信息。隨著融媒體的不斷發展,人們可以隨時隨地獲取各種形式的資訊,這些也為我國民族文化的傳承奠定了基石。例如,觀眾可以通過電視、手機、平板等媒介來了解民俗文化,更加深刻地理解民俗的內涵和歷史。
貴州苗族文化傳播與傳承面臨的主要問題
傳播范圍狹窄
在過去,苗族人只能通過口耳相傳的方式來傳播自己的文化,這種方式的傳播范圍很有限。而廣播和電視的出現大大改變了這一狀況,不僅讓苗族人能接收到外界的信息,也讓外界有機會了解苗族的文化。然而,這種傳播方式仍然存在一些缺陷,比如受眾的選擇權受限,受眾范圍有限,無法讓大部分人真正接觸到苗族文化,這對苗族文化的傳承提出了挑戰。以貴州紫云縣“亞魯王”文化為例,它是苗族的一種口頭文化遺產,包含著豐富的歷史、宗教、哲學、文化和風俗禮儀等內容,具有重要的文化傳承意義,但其傳播方式仍然以人際傳播,口口相傳為主,傳播范圍和傳播受眾都很有限,又因文化差異與語言的限制,導致其文化內涵并未為更多人所知。
漢化趨勢明顯
隨著社交媒體的推廣與普及,人們通過互聯網接觸到的信息越來越多,這些信息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人們的認知。在接觸新的信息之前,人們都有自己的主觀認知,即原有的觀念和理解。但是當接觸到大量的信息后,這些原有的觀念和理解可能會被新的信息所影響,從而發生改變。這種改變并非短期內突然產生的,而是在長期接觸和熏陶下逐漸形成的。融媒體傳播形式下的信息性質會影響人們的主觀認知。正如,如果一個人長期接觸的是積極、正面的信息,那他的思維和觀念可能也會更為積極樂觀;反之,則可能會產生消極、悲觀的思想。因此,融媒體在人們生活中起到了“伴隨”的作用,其傳播的信息不斷影響和塑造著人們的主觀認知。
這種變化并不全是積極的。融媒體的發展雖然加速了現代化進程,但在這個過程中,苗族的傳統文化正在逐漸被漢化,即逐漸被主流(漢族)文化所取代,導致苗族的本民族特色正在逐漸消失。這種文化的相互影響和交融,使得苗族文化在進步的同時也面臨著漢化的趨勢。比如,苗族山歌曾經是苗族人民的精神寄托,但現在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新的娛樂方式的出現,外界的事物分散了人們的注意力,人們對傳統民族歌曲的依賴和興趣逐漸減少,甚至有些苗族人已經不再掌握基本的苗族語言,也不了解自己的歷史文化。在這種情況下,苗族文化面臨著無人傳承而逐漸消亡的風險。
誤讀扭曲苗族文化
融媒體時代下,大眾獲取信息的渠道更加多元化、便利化,同時,“消費主義”的文化潮流也愈加凸顯。在新媒體時代下,人人都能成為傳播和批評的對象,在這種情況下,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往往會歪曲、誤讀苗族的傳統文化來滿足受眾的獵奇心理,例如為苗族文化貼上“下蠱”“巫術”等標簽,忽略了苗族文化真正的核心與內涵。
網絡管制不足
網絡信息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在新媒體信息管理中造成了很大的漏洞。一些不法分子利用這些漏洞,通過不正當手段惡意傳播苗族文化(例如“下蠱”),導致一些人對苗族文化產生了恐懼心理。這種行為對苗族文化的傳播產生了不利影響,阻礙了苗族文化的傳播。
融媒體時代下貴州苗族文化傳承與傳播的途徑
利用互聯網大力宣傳苗族文化的必要性
隨著互聯網的廣泛普及,中國網民數量逐漸居全球之首。隨著這一數字的不斷增長,互聯網為苗族文化的傳播帶來了新的機遇。可以通過建立一個專門宣傳苗族文化的平臺,發布苗族民俗風情、人文精神的文字或圖片進行文化傳播。此外,這個平臺還可以為廣大網民提供一個快速通道,讓他們能夠廣泛了解苗族文化,為關注苗族文化的人提供便利,從而達到宣傳苗族文化的目的。
充分利用社交媒體平臺
微信、微博、抖音作為目前國內三大社交媒體平臺,通常以“傳播速度快”“形成輿論強”“受眾范圍廣”“使用人數多”為主要特點,在國內外都具有一定的影響力。
微信平臺。目前,微信軟件官方后臺數據顯示,全球微信用戶共計12.6億(截至2023年5月11日),具有覆蓋率最廣、使用人數最多等特點,不受空間、語言等限制,網民們可以通過微信進行網絡聊天,方便快捷。不論是否為同一民族都可以流暢地進行交流。同時,微信還嵌入了“微信公眾號”“視頻號”等功能,可以在微信公眾號上定時發表推文,這樣可以大大增加受眾。此外,微信視頻號的傳播范圍不僅局限于微信好友本身,其傳播范圍也可以通過轉發、好友點贊推廣等功能實現進一步擴大。
微博平臺。以往,苗族文化主要依賴口口相傳或者文化活動等方式進行傳播,在傳播范圍和速度上有一定的局限性。然而,微博平臺憑借其海量用戶和快速傳播的特性,讓更多的人有機會接觸并了解苗族文化,從而大大提高了苗族文化的影響力。微博平臺提供了苗族文化交流和學習的新平臺。在微博上,用戶可以根據關鍵詞搜索、超話、討論組、話題標簽等方式便捷地分享和獲取關于苗族文化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音樂、藝術、服飾、習俗等各個方面。這種互動性使苗族文化得以更好地傳承和發展。
抖音平臺。隨著人們生活節奏的加快,抖音等短視頻平臺得到了迅猛發展,并且占據了人們主要的休閑娛樂時間,目前,抖音的用戶數量已達到8.09億(截至2023年1月),可見其受眾十分廣泛。同時,抖音的操作簡單,使用門檻也較低。用戶可以制作和發布高質量的苗族文化相關視頻,包括苗族的音樂、舞蹈、傳統藝術、手工藝品、建筑風格、節日慶典等來吸引觀眾的注意力并引發他們對苗族文化的興趣。同時,抖音平臺提供了多種推廣工具,如熱門話題、挑戰賽、直播等,可以通過這些工具來增加視頻的曝光率和影響力。與知名抖音用戶合作也是目前的宣傳推廣手段之一,通過與具有高人氣的抖音用戶合作,可以讓更多人接觸到關于苗族文化的內容,并通過他們的推廣和分享進一步擴大影響范圍。官方還可以創建一個專門的苗族文化賬號,在這個賬號上定期發布關于苗族文化的視頻和信息,并通過持續更新與維護,積累關注者,發展形成穩定的觀眾群。
構建苗族文化傳播產業鏈
苗族文化的長遠發展離不開完善的苗族文化傳播產業鏈。首先,需要專家確定苗族文化的發展方向,可以對苗族文化進行創意設計,也可以將苗族文化消費和苗族文化節目進行有效融合,這些都是發展產業鏈的關鍵步驟。其次,要保證苗族的傳統文化能夠得以延續,對相關方面要開展相應的調研,全面剖析目前人們對苗族文化的需求,將苗族文化的有關信息通過電視、微信、微博等方式精準地呈現在公眾面前,這樣才能在苗族的傳承道路上進行革新,提高苗族文化傳播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最后,相關單位要通過網絡、數字技術等現代科技手段來充分挖掘苗族的優秀傳統文化,拓寬民族和民族之間的交往,增強苗族文化的話題度,擴大苗族文化的影響力。
融媒體時代下苗族文化傳播與傳承模式的意義
苗族文化要抓住新興媒體傳播速度快、傳播范圍廣的優點,充分利用抖音、微信、微博等平臺的優勢,打破原有傳播壁壘,構建多元化和多層次的文化傳播機制,提高傳播效率、擴大傳播范圍、降低傳播門檻,形成媒體新格局。
擴大了受眾范圍
進入融媒體時代,大眾交流的途徑大大拓寬,也推動了傳統文化的傳播。苗族文化在新興的融媒體平臺上的受眾越來越廣泛,并且有了青年化的傾向。隨著新媒體的發展,這種影響得到了極大的改善;更多年輕人樂于通過融媒體平臺了解苗族文化,進而促進苗族文化的傳播和發展。比如,目前在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上就出現了不少傳播苗族文化的博主,他們充分發揮了融媒體的力量,通過新的途徑把傳統的苗族文化帶到普通民眾中去,讓更多的青年人喜歡上苗族文化,加深他們對苗族文化的認識,從而為繼承和弘揚苗族的優秀傳統提供了很好的契機。
擴大了貴州苗族民族文化傳播的廣度
隨著社交媒體的普及,如微博、微信和抖音等平臺的發展,苗族文化的受眾變得更加廣泛,人們對苗族文化的了解也更加深入。以貴州為例,貴州目前正全力打造“世界級旅游目的地”,很多國內外的游客會被社交媒體上的信息所吸引前來參觀。這里獨特的民俗、視覺效果和新鮮的傳播手法會給游客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們通過自己的社交媒體賬號再次傳播和推廣苗族文化,這種方式不受地理位置的限制,可以隨時隨地進行。
打破貴州苗族文化刻板印象
研究民族文化的專家或組織也會開設微博賬號、抖音賬號等,以及官方組織的微信公眾號,來傳播他們最新、最權威的研究成果。這不僅滿足了公眾對民族文化了解的需求,也讓更多人看到了他們的研究成果,使得社交媒體在傳播中有了更權威的聲音,同時也可以讓受眾不再受到所謂“標題黨”對于苗族文化歪曲宣傳的影響,打破了苗族文化在很多人心中的刻板印象。
實現了苗族文化傳播的互動性
在傳統媒體中,傳播者往往會假設受眾對某種文化的理解和預知,并以此為基礎進行傳播。這種傳播方式忽視了受眾對文化的不同需求和理解,可能導致對信息的誤讀或忽視。
然而,在融媒體環境下,傳播方式發生了改變。融媒體強調互動性,讓受眾能夠更直接地接觸和了解苗族文化。隨著人們對原生態文明好奇心的增強,他們對苗族文化的興趣也隨之增加。通過微博、微信等社交媒體平臺,大大增進了人們對苗族文化的了解,使苗族文化得到普及。
現今新興媒體不斷涌現,新的文化元素也不斷產生,這些都讓我們的文明更為多樣化,同時也為苗族文化的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會,帶來了難度極大的挑戰。在繼承和發展苗族文化的過程中,要懂得辨別這些新媒體的優勢與劣勢,尤其要對苗族文化在新媒介時代下面臨的困境進行深入剖析,通過對苗族民族文化的繼承和發展促進我國苗族文化的創新性發展。
(作者單位:安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