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經過初中的英語學習,高中生已經積累了一定數量的英語單詞,但不少學生依然深感自己的英語語言能力不高,主要表現為聽、說、讀、看、寫的能力不強。語塊教學能夠改變以單詞為主、為單位的初中詞匯教學模式,通過有意識地組織觀察、理解和運用等活動,引領高中生掌握融合了語法、語義和語境形式的固定語塊,幫助學生聚焦積累語塊能力,訓練語篇整合能力。在高中英語教學進行語塊教學時應注意不要增加學生負擔,不要以師教代替生學,也不要糾結教學過程。
關鍵詞 語塊教學;高中生;英語語言能力
中圖分類號 G633.4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5995(2023)04-0049-03
目前英語學習中的記憶單詞(詞匯)困難,詞匯量不足等問題導致學生聽、說、讀、看、寫的能力不高,學習成績不佳,學習興趣低迷。實際上,無論人們使用哪種語言,他們都會自覺或不自覺地使用儲存在大腦記憶中的、同種語言的為人們熟知的同種語言的語塊。心理語言學和認知語言學都認可語塊在第二語言習得中作用重要。實踐中,第二語言習得的研究發現“語塊能力是二語綜合能力的一個重要指標”[1]。因此,客觀現實和教學實踐都呼吁,語塊教學應該成為高中英語教師在英語教學中積極探索研究的重要內容。
一、語塊教學法理論
語塊的語言特征引起了語言學術界的廣泛關注和研究,特別是在非母語習得的研究領域已成為研究的焦點。研究表明,約70%的自然話語都是由預制語塊構成的,可見語塊在語言中的重要地位。[2]
(一)何謂語塊
語塊在19世紀中葉已經引起西方語言學家的關注,但對其定義卻不盡相同。美國心理學家、認知學家George Miller于1956年提出了記憶的“組塊”,語言學家后來將其移植至語言領域,于是產生了語塊。[3]后來Saussure提出了“ready-made phrases”(現成短語)[4],而Pawley和Syder則提出了“lexicalized sentence stems”(詞匯化的句干)[5]。語塊理論創始人Alison Wray認為:“語塊是一個存儲在大腦中的整體預制塊,在使用時從記憶中被整塊調用,而不是按照語法規則產出或分析的連續或非連續的由詞匯構成的語串。”[6]而Nattinger和Decarrico將語塊定義為:“存在于傳統的詞匯和句法兩極之間的多詞詞匯現象,常規化的形式/功能組合,比每次拼湊的語言更頻繁地出現,并具有更多的意識形態上的意義”[7]。
綜上所述,語塊是預制的連續或非連續的語串,主要包括數量龐大的詞塊和一些不連續的句子框架,融合了語法、語義和語境多種因素。語塊在習得之后,各自整體儲存于人的大腦中,使用時不需要語法生成或分析,而是條件反射或直接提取。這對外語教學具有重要意義,因為語塊的語法、語義和語境的自然融合優勢,可以有效遏制“中式英語”這種因母語負遷移而造成的不地道英語表達,提高學生英語聽、讀、看和語篇的理解準確性,以及說、寫的得體性,最終達成培養學生“語言能力”這個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目標。
(二)何謂語塊教學法
語塊教學法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運用語塊理論,對目標語中的語塊加大教學力度,使學生掌握其語法、語境和語篇意義,通過對大量語塊的有效理解和練習,充分調動學生已有的語言知識和認知能力,把詞匯學習和語法學習結合起來,從而提高他們的語言運用能力的一種教學方法。[8]可見,語塊教學法是一種將語法教學法和交際教學法有機結合起來的教學方法,既可以強化學生的詞匯掌握能力,又可以提高學生的語法、語用能力,從而促進學生聽、說、讀、看和寫能力的提升。
二、語塊教學法在高中英語教學的應用
(一)聚焦積累語塊能力
積累固定語塊是語塊教學的中心或重點。“詞匯短語(lexical phrases)是語言教學的理性單位。”[9]例如,在人教版新教材《(普通高中教材)英語( 必修)第一冊》Unit3的Reading for Writing中,學生在閱讀GOING POSITIVE這篇文章時,很多同學無法準確理解“I tried no-fat,low-fat,5:2,only bananas,no bananas — I almost went bananas,too”[10]這句話的意思。其原因并不是不認識單詞,而是不熟悉“go bananas”這個語塊。其實,在人教版新教材第一冊結束前,學生就應該由所學單詞熟練掌握眾多語塊。
例如,在Unit1中教師以“Seeing is believing”來教會學生使用“動名詞”來做“主語”和“表語”;在unit2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尋找與other than意思相近的單詞與語塊,如except (for),besides,apart from和but (for)等,并舉例比較它們的異同;在Unit3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I want to be able to do 30 push-ups”這個句子中,學會push-up(俯臥撐)是由push、up兩個單詞轉化而成的名詞,并教會學生sit-up(仰臥起來)、clean-up(大掃除)以及check-up (checkup)(體檢)等;在Unit4中,教師可以在講解“Nearly one third of the whole nation felt it”時,教會學生one third(三分之一),以及由此推出的two thirds(三分之二)、three fourths(四分之三)和two and five sixths(二又六分之五)等;在Unit5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從“……so I only need a few words to bridge the gap between us”[11]這個句子中,學會bridge the gap(differences)這樣地道的英語表達。
(二)訓練語篇整合能力
二語習得研究發現,語塊能力是目標語綜合能力的一個重要指標[12],其目的就是提高學習者的語言輸出能力,因而有整合成語篇的能力就成了語塊教學追求的結果或最終目標。學生掌握的(半)固定語塊,是理解、生成語篇的基礎或材料。為了理解和生成語篇,學生必須學會將語言的(半)固定語塊等相關預制結構與其他詞匯有機地融合,形成得體、通順甚至流暢的不同場域的話語,這樣才能高質量地進行口頭、書面表達。
例如,使用上述提及的人教版舊教材在高一英語上學期結束前,學生由初中或高一課本應該掌握的語塊包括:in addition,last but not least,be delighted to do sth,ask for ones advice on sth,would like to do sth,to begin with,build up ones confidence to do sth,arouse your interest in (doing) sth,as the old saying goes,spend time doing sth和get involved in (doing) sth等等。通過使用這些語塊,學生可以訓練整合出如下語篇。
Dear Peter,
Delighted to receive your letter asking for my advice on how to learn Chinese well, Id like to offer the following suggestions.
To begin with, you had better spend more time practicing listening and speaking. As the old saying goes, “Practice makes perfect.” In addition, watch as many Chinese films or TV series as you can, which can arouse your interest in Chinese learning. Besides, reading Chinese novels is also a good idea. Last but not least, you can get actively involved in some contests so that you can build up your confidence to learn it.
I hope you will find my suggestions beneficial and make great progress in Chinese.
Yours,
Li Hua
通過這樣的訓練,語塊教學就可以把學生積累的語塊轉移到語篇結構中。經過長期、循序漸進、有意識的甚至有針對性的訓練,學生運用英語的能力自然會得到提高。這樣語篇整合的訓練方式,既見樹木又見森林,最大限度地避免用詞不準、搭配不當等錯誤,提高學生語篇生成的感性認識,也是非常有利于學生英語語感的培養。[13]
“聚焦積累語塊能力”和“訓練語篇整合能力”這兩個語塊教學途徑可以極大地提高高中生的英語語感,從而綜合促進學生聽、說、讀、看、寫的能力,而這五個方面的能力正是英語這門語言的“理解性技能”和“表達性技能”,因此,這些途徑也促進了高中生英語語言能力的提升。
三、語塊教學法在高中英語教學應注意的問題
(一)不要增加學生負擔
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實施語塊教學法時,需要注意高中英語教學與初中英語教學的承轉,以及高中英語教學與高校英語教學的銜接。在這過程中,特別注意學生的年齡特征和高中教學目標要求,不能照搬高校的語塊教學法,更不能因此增加教學的難度,導致增加學生負擔。教師應該在切合學生實際情況的高中英語教學目標的指引下,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語塊教學中來,高效地擴大學生的詞匯量,提高學生理解、生成語篇等英語語言能力,從而減輕學生學業壓力,而不是相反。
(二)不要以師教代替生學
英語語塊成千上萬,教師重在引領學生學會使用語塊教學法,讓學生自己主動去探索、積累語塊。Lewis早在1993年就主張“觀察—假設—驗證”的學習模式。Lewis認為,學習者把輸入的語言變成吸收的語言的必要條件是注意到詞塊和搭配[14],并提出:“語言不是由傳統的語法和詞匯組成,而是由多個預制塊組成。”[15]高中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的學習能力,因此在語塊教學中,教師重在引導,學生貴在自主探索,即學生掌握方法之后,教師就應該鼓勵、放手讓學生去體驗、感悟、總結,形成自己的高效學習方法。教師在必要時,給予適當提示、點撥即可,切忌包辦代替。
(三)不要糾結教學過程
語塊教學的目的是為高中學生學習提供了新的、高效的途徑。至于是否適合每個學生,還得尊重個體學生應用的實際效果、意愿。因此,在教學過程中,不需要也沒有必要要求每一節課、每一個學生或每一個語塊都采取語塊教學法。當然,要實施任何一種教學法,都必須有一定量的時段作保障,才能產生效果。因此,既可以采取語塊“專題”教學,也可以將語塊教學零散滲透在聽、說、讀、看、寫等各種不同類型的教學之中。在這樣的理念指導的前提下,需要用則用,能應用則用,用多用少因地制宜,應該是語塊教學應用過程需要把握的原則。
“高中階段的詞匯教學除了引導學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更廣泛地運用已學詞匯外,重點是在語境中培養學生的詞塊意識,并通過廣泛閱讀,進一步擴大詞匯量,提高運用詞匯準確理解和確切表達意義的能力。”[16]語塊教學法既能有效地幫助學生積累并長久存儲詞匯,又能使他們在遠離英語實際語境的前提下,準確把握源于英語國家的語篇,做到英語語言輸出更地道、得體、準確與流暢,從而提高學生聽、說、讀、看、寫能力,增強學生繼續學習英語的成就感。教師可將語塊教學法作為破解高中學生英語學習“瓶頸”難題的有效方法。
(藍日模,南寧市第三十三中學,南寧 530001)
參考文獻:
[1] 段士平.國內二語語塊教學研究述評[J].中國外語,2008(4):63.
[2] ALTENBERG B,GRANGER S.The Grammatical and Lexical Patterning of “Make” in Native and Nonnative Student Writing[J].Applied Linguistics,2001(2):173-194.
[3] 李繼民.國內外語塊研究述評[J].山東外語教學,2011(5):17.
[4][6] WRAY A.Formulaic Language and the Lexicon[M].Cambridge:Cambridhe University Press,2002:7,9.
[5] PAWLEY A,SYDER F.Two puzzles for linguistic theory:Native-like fluency[A].Richards J,Schmidt R.Language and Communication[C].London:Longman,1983(191):225.
[7] NATTINGER J,DECARRICO J.Lexical Phrases and Language Teaching[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2:1.
[8] 亓文香.語塊理論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應用[J].語言教學與研究,2008(4):55.
[9] 嚴維華.語塊對基本詞匯習得的作用[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03(6):59.
[10][11] 人民教育出版社,課程教材研究所英語課程教材研究開發中心,美國圣智學習集團.高中英語必修第一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42,101-107.
[12] 黃燕,王海嘯.二語語塊研究的“中國圖景”:語塊研究的現狀與前瞻.外語界,2011(3):74-81.
[13] 李太志.詞塊在外貿英語寫作教學中的優勢及產出性訓練法[J].外語界,2006(1):38.
[14] LEWIS M.Language in the Lexical Approach[A].LEWIS M.Teaching Collocation:Further development in the Lexical Approach[M].Hove:Language Teaching Publications,2000:126-154.
[15] LEWIS M.Second Language Vocabulary Acquisition[M].Cambridge Universty Press,1997:89.
[16]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21.
責任編輯:劉 源
讀者熱線:027-67863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