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紅超
哈爾濱市鐵嶺小學語文團隊在姚穎校長提出的“讓映山紅精神看見每個學生生命的成長”這一辦學理念的引領下,以提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為目標,堅持“以文化人,格物立人”,以項目化研修構建語文教師專業化成長新樣態。團隊成員結合各自的年級特點和興趣愛好,分別致力于多元微課研究與實踐、整本書閱讀教學研究、信息技術支持下的識字寫字教學研究等。在深入開展項目研究過程中,團隊成員在向新而行中砥礪奮進,在精細打磨中共研共進,形成了“樂學敏思、敢為人先、智慧共生”的團隊文化。
鐵嶺小學語文團隊,樂于分享,互助共進。常規課堂,勇于實踐,敢于創新,積極探索多元微課支撐下的“三階五學”教學模式。教學中,他們發現教師單方面講授識字方法,學生理解起來效果并不理想。于是,團隊中的李媛媛老師率先為大家建模打樣,邀請團隊教師走進她的課堂,觀看她指導學生錄制的《我們會識字》微課。學生在微課中饒有興致地講解著自己感興趣的生字,所用到的識字寫字方法遠遠超出了老師的想象。班級學生也全情投入到微課的觀看中。在這樣的展示交流中,每一個學生都躍躍欲試,想要成為語文課堂上的識字寫字小主播。與此同時,語文團隊的葉曉倩老師發現學生的批注能力存在著很大的差異。于是,她鼓勵班級批注能力比較強的學生采用微課的形式,把自己拿到一篇課文后進行逐層深入的批注過程一步一步呈現在微課中。這一創造性的做法規避了以往教師僅僅通過大屏呈現好的批注范例,而無法呈現批注過程的問題,實現了將隱性的學習過程顯性化的創造性轉變。這一方法也很快被推廣到語文團隊中,各個班級的學生不僅學會了如何批注,更重要的是促發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這將成為他們一生受用的好習慣!
除此之外,語文團隊中還活躍著整本書閱讀的研究小團隊。苗璐、馬暉兩位主任領銜,并帶動鐵嶺教育集團語文工作室成員積極開展系列研究活動。每年的讀書節,團隊一定要隆重推出三種形式的讀書課,即導讀課、推進課、匯報課,這一項目研究還成功申請為省教育學會課題。截止目前,先后有葉曉倩老師、吳瓊老師的整本書導讀課在國家級平臺進行展示交流,有近百位學生的整本書閱讀交流作品獲得不同層級的獎項。這也是語文團隊對2022版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的語文學習任務群中的“拓展型學習任務群”的有效落實。
語文團隊成員深知,語文不僅僅是一門技能,而是一門富有思考與人文關懷,充盈智慧與熱情的學科。團隊更知語文課程不僅應著眼于幫助學生從容應對檢測、提高學習成績,更應該關注“語言、思維、審美、文化”四個核心維度,立足學生的全面發展。如何將這樣的思想在課堂教學中落地,需要團隊成員周而復始的合力打磨。
在團隊建設上,學校實行“青藍工程”,語文團隊堅持“發現每一個老師”,充分利用團隊老中青教師梯隊分布特點,以“師徒結對”的方式合理架構,分層培養,發揮各個年齡層次教師的優勢,以老帶新,起到快速傳幫帶的作用。
針對新上崗的語文教師,團隊開展“每日一備”“每周一課”“每月一匯報”“每學期一賽”活動。在這樣的進階式研修中,青年教師迅速成長。清晨,教師早早來到學校,匯聚在一個辦公室、一間教室,交流當天的語文教學;課后服務的興趣課時間,語文教師又常常不約而同濟濟一堂,聊起當天的語文課,哪里上得如魚得水,哪里上得寸步難行。每每此時,總會有經驗豐富的老教師、學術精湛的骨干教師成為破解難題的導師。他們毫無保留地分享策略,讓青年教師體悟到何謂“柳暗花明又一村”,教材中那密密麻麻而又型款整齊的紅色筆記,留下了每一位青年語文教師的成長印記。
完善的教學研究活動需要所有人的共同努力,并且每個人都應該具備良好的自我反思、團隊協作和寬容的態度。正所謂:“坐而論道,不如起而行之。”只有當每個人都發揮自己的才能,共同努力,才能形成強大的團隊合力,才能打造出更加優秀的集體。只有當每個人都發揮自己的優勢,共同努力,才能實現共同的目標,獲取共同的成功。
語文團隊每周都要進行教學基本功的操練。閱讀《人是怎樣學習的》,在不斷地學習中,提升自己的理論水平,并努力實現課堂教學中的學以致用。此外,團隊在每周一進行粉筆字展示,在骨干教師建模打樣的基礎上,青年語文教師堅持每日一板粉筆字,不斷夯實自身的教學基本功。每周二的集體備課,要進行課文朗讀的展示,并結合2022版課程標準的要求,開展一系列的基本功能力水平測試。團隊成員在一次次的研修活動中,互相交流、互相切磋,強優勢、補短板,共研共進共提升。
除了現場集中研討外,團隊還嘗試以網絡教研作為補充。相關活動中教師利用微信隨時進行交流學習。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時間,機動參與活動,突破了時間和地點的限制,進而提高了教研的靈活性、針對性。
團隊的成功在于能夠激勵每一位成員,使他們變得更加出色。學校每年為全體教師搭建課堂教學展示的平臺,全員參與的“致遠杯”教學大賽,已然成為鐵嶺教學的一張名片。這項賽事每年都有不同的側重點,比如去年針對線上教學,開展了無生課堂的教學大賽。在校級層面比賽的基礎上推選出優秀選手,參加省市區教學比賽。
“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為了幫助參賽選手做足做好充分的賽前準備,語文團隊教師積極參與,以線上教研的方式實現以賽促教、以賽促能、以賽促學。每天上午十點半,團隊教師線上聚首,即使缺少了與學生的交流,他們也會全情投入,深度探究,讓此時“無生”勝“有生”。一課一課地打磨,一字一句地斟酌,為了某一個教學環節的設計,大家常常要搜集海量的教學資源,加班加點是常態,夜不能寐無怨言。無論是精讀課、略讀課,還是口語交際課、習作課,他們都能娓娓道來,每個人的表現都讓人驚嘆。每節課后,語文團隊的領導和導師都會對上課教師的展示交流進行點評,并結合自身的教學經歷,傾囊相授,和教師暢談“模擬上課那些事兒”。這樣的研磨,不僅給教師帶來了全新的教育教學理念,還使教師對“無生課堂”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也為省市級教學技能大練兵做了充分的準備,實現了團隊托舉,攜手共贏。
今年恢復線下教學,“致遠杯”大賽分為了達標賽和挑戰賽兩個類別。語文團隊的導師們要求自己的徒弟不僅僅能按照學校“三階五學”教學模式開展教學,還要有自己的創新思考,尤其要凸顯出信息技術支撐下如何促進語文教學提質增效,突出對于新課程方案、新課程標準的創新落實。語文團隊逐漸形成“骨干指導引領,一人上課成長,全員互助共磨”的常態化教研模式,實現了骨干引領、師傅指導、青年練兵、同伴互助的協同發展新樣態。
杜威曾經指出:“給孩子提供什么樣的教育,就意味著給他們提供什么樣的生活環境?!蔽覀兿M芴峁┤宋年P懷的課堂,更好地實現教育目標,促進學生的積極思考、自主學習和創新發展。
語文團隊在姚穎校長的高位引領下,在“以文化人,格物立人”的團隊理念感召下,在反反復復磨課研課的積淀中,團隊伙伴攜手互助,共贏共生,在各類教研活動與大賽中嶄露頭角。
今年三月,在南崗區教師進修學校的指導下,語文團隊南博老師進行了在新課標視域下“有效落實語文要素,探索單元整體教學”的備課交流,得到兄弟學校的一致認可。今年四月,語文團隊苗璐老師歷經全國范圍內的群文閱讀教學設計海選,終于憑借優異的成績,走上了數千人矚目的群文閱讀講壇,憑借著出色的教育理念、精湛的教學技藝獲得了本屆群文閱讀現場授課比賽中的特等獎。苗璐老師帶著重慶市人和街小學五年級一班的學生,一起走進《古詩中的“滿面春風”》。她以清代袁枚的《春風》和唐代白居易的《春風》為例,與學生一起徜徉在春風帶來的美好意境中,進而又在十首古詩的統整誦讀中,引導他們逐層深入地領略古詩中的“春風”。今年五月,語文團隊葉曉倩老師參加全國“創新教育大課堂”的“同課異構”交流展示研討活動,獲得語文會場兩萬余人的點贊。
學習、教學、研究永無止境,只有勇敢地探索,才能在語文教育的海洋中掀起一陣陣絢爛的浪潮!“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將帶給我們多樣的聲音,多樣的風格,讓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為最好的自己。我們希望每個語文團隊的伙伴,每個教育戰線的同仁,都能在行走中變得更加優秀,更加自信。我們希望,我們因為在團隊中改變了自己,我們的課堂得到了改變;我們希望,我們因為在團隊中修煉了自己,我們的學生得到了改變;我們希望,我們因為與團隊攜手共行,我們和語文得以彼此成全。讓我們在語文教學的百花園里勤耕不輟,勇毅前行,滿懷一顆“赤子之心”,向語文更青處漫溯。
編輯/趙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