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雪瑩
摘要:《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簡稱新課標)提出了三層六類的學習任務群,其中基礎型學習任務群是很重要的一環,其不但導向于教學,更服務于學業考試的選拔,同時對命題方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2023年各省市中考試題為切入點,通過統一與分散,對語文基礎題型的設計路徑進行探析。
關鍵詞:初中語文;中考試題;基礎題型;設計路徑
2023年各省市的初中學業水平測試已落下帷幕,試題樣式精彩紛呈。尤其是各省市語文試卷的基礎題型的積累與運用部分,堅決落實了語文課程的核心素養,注重考查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況,知識點覆蓋全面。重視口語交際和綜合能力、思維過程和創新能力的考查。在情境內設計基礎知識題點,考查學生基礎知識的積累與運用能力,尤其注重考查學生在具體真實的情境中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也是2023年多省市中考命題的新趨勢。
下面,以部分省市的語文中考試題探析語文基礎題型的設計新路徑。
新課標首次提出學習任務群這一理念,并據此設計了初中語文課程目標。在試卷中以任務群的方式,將基礎部分的字音、字形、詞語運用、病句、語法知識、語句銜接、古詩文默寫等基礎知識點整合在一起,以具體情境為依托,是2023年各省中考試題呈現出的新趨勢。
如,2023年浙江省溫州中考語文卷有關基礎知識的積累與運用的部分,首先設計一個總任務:溫州“九山書會·大宋戲倉”是中國首個集戲曲文化、游園體驗為一體的戲曲生活市集,定期推出系列文化活動。請你作為戲曲推廣人,與同學一起去打卡。然后通過“打卡戲文大道”“打卡主題集市”“打卡九山戲臺”等子任務完成對古詩文默寫、名著知識、語言運用等基礎知識點的考查。
再如,2023年江蘇省連云港中考語文卷,也是設計一個總的活動任務:班級開展“好奇心和探索精神”主題學習活動,請同學們積極參與。然后給出具體的語料,在充分閱讀語料的基礎上將字音、詞語釋義、詞語運用、語言表達、設計標題、古詩文默寫和名著知識等分散的基礎知識點統一到一起,完成對學生基礎知識的考查。
又如,2023年黑龍江省齊齊哈爾中考語文試卷,以學習任務群的方式設計了“口語交際及綜合性學習”部分的試題。首先設置一個總任務:5月30日18時22分,神舟十五號航天員乘組順利打開“家門”,歡迎神舟十六號航天員乘組入駐“天宮”,6名航天員“太空會師”。為此,你所在的新華中學開展一系列活動,請你完成以下任務。然后通過任務一“航天對聯我來擬”、任務二“航天英雄我采訪”、任務三“航天夢想我踐行”三個子任務完成對學生口語交際知識點的考查。
將基礎知識融會貫通,以任務群的方式進行命題,是建立在學生對情境的閱讀感受和閱讀體驗的基礎之上的,這樣既促進了命題改革的進一步深入,又巧妙地進行了命題形式的引導和探索。
文化自信是立德樹人的基石,是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內容。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堅定文化自信,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1]因此,2023年各省市的大部分中考試題秉承著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目標,以“文化自信”為試卷鑄魂,在試題背景材料的選用以及設問角度的安排上,彰顯文化自信,引導學生關注、傳承中華優秀文化,打好生命精神底色。
(1)傳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例如2023年山西省中考語文卷,處處彰顯文化的痕跡。試卷的開篇這樣寫到:“親愛的同學,讓我們在閱讀材料中感受語文的魅力,在實踐活動中展現語文的素養;讓文化的燈光照亮前進的征程,讓文化的力量啟迪進取的心。”這樣的開卷語將傳統文化理念滲透在字里行間。然后在“書法·筆墨濃淡里的博雅氣韻”和“詩文·盛世花香中的大美中國”兩個基礎板塊引領了學生對傳統書法和古詩文的認識,厚植了學生的文化情懷。再如2023年陜西省中考語文卷中綜合性學習部分,更是從多方面、多角度詮釋了傳統文化的內涵。首先設計了一個活動主題:周秦漢唐風韻彌彰,中華文明世代傳揚。請你參加以“厚重陜西·古韻今風”為主題的綜合性學習活動。接著無論是活動一中把《禮記·大學》中的語句,正確、規范、工整地書寫在田字格中;還是活動二中請從“信”“勤”“謙”中任選一個詞,仿照“耕讀傳家”“儉以養德”“修學好古”中某一短語結構,擬寫一條班訓;抑或是活動三中闡釋穿漢服成為一種時尚的原因,都讓學生在與傳統文化的觸摸、傳承和對話中,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
再如2023年黑龍江省哈爾濱和齊齊哈爾中考語文卷不約而同地將傳統文化中的二十四節氣滲透在試題中。其中,哈爾濱卷以說明文閱讀的方式向學生們介紹了二十四節氣之一的“白露”,讓學生在字里行間了解了“白露”這一節氣的含義和天氣特征。齊齊哈爾卷則以客觀題型的方式介紹了二十四節氣之一的“驚蟄”,情境文字雖然簡短,卻讓學生了解了“驚蟄”的南北方差異??梢姡魇∈械脑嚲頍o一不是將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與一紙試卷緊密結合,讓傳統文化在一代一代的學子中薪火相傳。
以上試題的背景材料選擇和試題的命制皆體現了中華傳統文化的優秀基因,在設計中注重引導學生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核和表現形式,讓學生在字里行間接受中華文化的熏陶和感染,從而增強文化的自信力。這樣的命題形式才真正體現了語文學科課程育人的真正價值和意義。
(2)熱愛鄉土文化。中考試題也應讓學生對家鄉文化有自豪感,所以在命題設計時,在語料的選擇上,要讓學生在感受文字的同時,對家鄉文化產生親切感、自豪感。
例如,山西省中考語文卷有這樣一道題:2023年5月,一則贊美山西特產的文案在網上刷屏。請你另選一種山西美食或特產,寫一句話為它做宣傳。學生無論是寫爽滑筋道、百吃不厭的山西刀削面,還是甜蜜的柳林紅棗,都意在讓學生在熟悉的生活中對山西本土文化有一份親近感。試卷不僅僅是考查學生寫作宣傳語這一知識點,更是引導學生對家鄉風物的熱愛,也讓更多的人了解了山西,了解了山西的本土文化。
通過一紙中考試卷,用文化基因點燃學生的文化自信,用文化傳承厚植學生的愛國熱情。這樣的命題是語文核心素養的體現,更是引導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的過程。如果一張試卷能以中華傳統文化教養后人,以鄉土文化感染后人,以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激勵后人,那么,這樣的命題與立德樹人的根本要求是一致的。
試題命制以學生為本,從學生實際出發,注重理論聯系實際,既要強化語文雙基,又要使生活語文得到有效體現。
新課標指出“生活語文”的引領一是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感悟、體驗和審美活動;二是貼近真實的背景,注重與社會生產、生活實際以及時代生活發展的緊密聯系;三是貼近學生最近發展區,培養學生在具體問題情境中獨立性思考和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谝陨弦?,中考試題在命制上貼近學生現實生活,給學生創設具體真實的情境,幫助學生調動自己的真實體驗,感受學習探究的獲得感。
例如,2023年陜西省中考語文卷中名著題的命制:面向七年級新同學,學校“讀書會”舉辦“青春書海第一帆”名著推介活動,請你結合閱讀體驗,簡述推薦理由。此題設計貼近學生的閱讀體驗;又如2023年浙江省溫州市中考語文卷中關于語言的表達與運用的能力層級中命制了這樣一道題:為了推廣戲曲文化,請你在班級就“戲曲與語文”這一話題發表微演講。結合打卡體驗,撰寫演講詞。此題的設計既關注了戲曲文化,又是生活語文具體的體現。中考語文命題的一個主要特點是試題命制與生活緊密結合,以消除學生的陌生感,更加貼近學生的語文學習生活。
再如,2023年黑龍江省龍東地區中考語文卷中命制了這樣一道“口語交際和綜合性學習”試題: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引領推動下,全民閱讀工作深入推進,書香社會建設進展明顯,讀書學習蔚然成風[2]。為了深入開展讀書活動,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九年一班定于6月29日上午8點30分在班級舉行“誦讀經典經驗交流會”。作為班長去邀請李校長參加活動,你怎么說?這樣的試題貼近學生的生活,讓學生有話可說,有情表達。
總之,以優秀文化為具體內容,圍繞生活體驗設置具體情境,以學習任務群統領全篇,將是中考命題的新趨勢。挖掘東北文化的優秀基因,關注學生的生活,學習新課標,也將是我們探求中考命題的新路徑。
參考文獻:
[1] 丁慧民.立德樹人:高校教師職業道德旨歸[J].教育倫理研究,2017(00).
[2] 張賀,鄭海鷗. “形成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的濃厚氛圍”[N]. 人民日報,2023-04-24(001).
編輯/李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