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福笑 胡昌平

兵團紅色文化是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在屯墾戍邊的偉大歷史實踐中形成的一種先進文化。兵團紅色文化以延安精神、長征精神等優秀革命精神為基礎,將“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艱苦奮斗、開拓創新”即兵團精神作為自身發展的精神內核。兵團紅色文化是在履行屯墾戍邊偉大使命的過程中形成的,有利于發展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同時,促進兵團紅色文化發展和傳播有利于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
在全媒體時代,不同類型的文化“魚龍混雜”,落后文化不僅會影響社會風氣,還使大眾的精神文化需求無法得到滿足。而兵團紅色文化上溯歷史,涵蓋現實,并且延伸到未來,其中蘊含的豐富內容不僅能夠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注入動力,還能滿足大眾的精神文化需求。兵團紅色文化對維護新疆社會穩定和長治久安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全媒體時代,如何對兵團紅色文化進行視覺重構,從而解決其傳播分散、視覺呈現形式較為單一等問題是值得關注和探索的問題。
在全媒體時代,數字媒介技術得到突飛猛進的發展,從而引發了媒介革命,與此同時帶來的是文化傳播風向的改變。文化傳播風向的改變導致生產思維方式進行了更新換代。傳統媒體以文字符號為主要傳播方式的機制被削弱,而數字技術激發的以圖像符號為主要組成部分的傳播機制成為新的發展趨勢,并對當前社會大眾的生產生活產生了深刻的影響,使大眾的閱讀內容和閱讀方式產生了“質變性”變化。視覺中具有沖擊力的圖像和更能吸引大眾眼球的元素成為大眾關注的目標。但與此同時,新媒體社會中的感性思維元素被放大,生產者在生產內容時具有膚淺化和煽情性傾向,這與傳統媒體時代對邏輯性的重視相沖突。在圖像符號中,跳躍性和感性化成為內容生產的主流和趨勢。借助視覺元素對傳播內容當中的形式表意特征進行再激發,以獨樹一幟的形式對資源進行解釋和重構是視覺重構理論的內涵和特征。
借助視覺傳播媒介,通過具有沖擊力和刺激性的數字化視覺元素,讓受眾通過認知、態度以及行為層面的范式對內容進行重構式解讀,是視覺重構理論的實踐路徑。將這種新范式的轉變與兵團紅色文化進行有機結合,能夠改變受眾對兵團紅色文化的認知態度,從而引發受眾的情感共振。亞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學》中提出,視覺在本質上是一種認知性的高級感官,是造物主賜予人類的高貴禮物。由此可知,從人類文明誕生至今,圖像符號在傳播中一直扮演著一種重要的在場角色。
視覺重構理論對兵團紅色文化的傳播具有重要的意義。將兵團紅色文化中的圖像、文字、聲音等進行重構,然后通過數據采集、存儲、處理以及展示進行傳播,能夠使各種元素再生、還原和共享,繼而可以通過創新的方式對兵團紅色文化進行傳播。
在全媒體時代,兵團紅色文化的傳播依靠網絡媒介取得了一定成效,讓大眾了解了更多兵團紅色文化,但是也存在一些問題,影響了兵團紅色文化的傳播效果。
受眾在符號隱喻中和實踐主體詢喚的過程中與視覺消費有著重要聯系,兵團紅色文化在當今媒體社會中進行可視化傳播,需要視覺消費通過市場邏輯進行引領。在市場邏輯引領視覺消費的過程中,大眾視覺消費在其中占據主要地位。在全媒體時代,市場和媒介相互作用,引發出對流量的重視,過度追求流量成為媒介和商品市場的現狀和發展趨勢。在這種情況下,兵團紅色文化面臨的現實困境主要表現為數量上的劣勢以及受眾呈現出集中化趨勢。可視化作品相對較少以及受眾存在集中化的情況會導致兵團紅色文化傳播的質量和效果無法達到最佳,從而也會影響兵團紅色文化視覺重構的效果。大眾在這種情況下對兵團紅色文化的了解以及對其內涵底蘊和精神價值的體會也會削弱其視覺重構效果。
可視化作品是兵團紅色文化的重要載體,同時還是大眾進行視覺消費的主體,其在本質上又是兵團紅色文化在當今互聯網媒介時代進行傳播的前提。這些可視化作品在互聯網媒介時代進行傳播,雖然能夠弘揚主旋律,在維護新疆社會穩定、加強民族團結方面起到積極作用,但是這些作品與目前社會大眾的視覺消費期待存在一定偏差,不能滿足大眾的消費需求。
兵團紅色文化資源包括物質文化資源和非物質文化資源兩種資源類型。兵團紅色文化具有分散性:兵團分布在新疆遼闊的地域上,兵團紅色文化資源中的文物、革命舊址以及烈士墓等資源散布在新疆的不同地區,且呈現出點狀分布特征,有眾多比較重要的文化資源分布在交通不便、基礎設施比較落后的偏遠地區。兵團紅色文化資源分布的單一性和分散性在一定程度上會加大兵團紅色文化傳播的難度。
兵團紅色文化的傳播方式也具有分散性,主要表現為傳播媒介具有分散性和大眾對兵團紅色文化信息的接收具有碎片化特征。在全媒體時代,兵團紅色文化的網絡傳播已經具有初步的視覺路徑思維,但實際上在多媒體層面,圖像化傳播仍然具有系統性不足的劣勢。當前,“兩微一端”等各類新型數字化媒介成為傳播者主要利用的傳播方式,但是數字化媒介技術在兵團紅色文化傳播中的應用仍然存在一定問題。例如,在對兵團紅色文化信息進行數字化采集、復原、存儲、視覺傳播以及構建受眾沉浸式體驗系統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不足,是所謂的單一化傳播,即以“傳者”為主要特征。由于兵團紅色文化資源在分布上具有分散性,受眾在接收信息時也具有碎片化的特點。
在全媒體時代,利用媒介傳播兵團紅色文化是否能達到最佳傳播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傳播內容能否滿足受眾的需求以及能否吸引受眾眼球。目前,兵團紅色文化的視覺敘事在一定程度上呈現出文本內容淡化和解構的特征。
兵團紅色文化傳播的單一性主要體現為傳播觀念、傳播內容和傳播方式的單一性。由于傳播觀念上存在一定的單一性劣勢,在全媒體時代,兵團紅色文化的傳播內容和傳播方式也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在傳播內容上,在對兵團紅色文化背后的故事進行解構時,傳播者對其的理解存在問題;另外,兵團紅色文化的視覺元素也具有枯燥和單一的特征。此外,傳播者在利用數字媒介的視覺元素對兵團紅色文化進行傳播時主要停留在表面的視覺體驗層面,傳播者一味地對兵團紅色文化遺跡的表象進行宣傳,而沒有充分展示其背后的價值和教育意義。兵團紅色文化的傳播方式也呈現出單一性,沒有體現出全媒體的聯動性。在兵團紅色文化傳播中,將過多信息強加給受眾,過于強調視覺的傳播形式難以帶給受眾良好的情感體驗。這種方式無法給受眾帶來良好的互動體驗和沉浸式體驗,必然會使傳播效果大打折扣,也就無法使兵團紅色文化的傳播真正“入心入腦”。
兵團紅色文化傳播既要注重理論性,充分發揮意識形態的建構功能;又要注重實踐性。對于視覺重構原則,需要在傳播中整合運用各種新媒介,推動兵團紅色文化傳播內容的優化與創新。只有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兵團紅色文化才能在全媒體時代通過網絡傳播實現傳承與發展。
在全媒體時代,兵團紅色文化利用多種媒介在互聯網平臺傳播,是一種視覺傳播表意實踐。兵團紅色文化的傳播是在主流意識形態、視覺文化敘事以及數智媒介網絡傳播的融合中進行的,因此,兵團紅色文化的視覺呈現效果若想達到理想程度,人才隊伍建設是基礎。
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其一是要提高人才的政治素養,使其能夠從容地處理意識形態領域面臨的挑戰和風險。從發生學視角來看,視覺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泛娛樂化傾向。而要想應對這一情況,就需要提升兵團紅色文化傳播者的政治素養。傳播兵團紅色文化需要在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引領下開展一系列視覺表意實踐。其二是提升兵團紅色文化傳播者的多元復合業務能力。兵團紅色文化傳播者不僅需要研究和探索全媒體時代傳播媒介的內在規律和運行機制,還需要將兵團紅色文化中的抽象概念與文本內容通過各類數智媒介進行視覺編碼以及具象的視覺建構,以便受眾接受。其三是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兵團紅色文化的傳播需要視覺傳播主體和兵團紅色文化專家學者進行資源共享。雙方只有進行優勢互補,才能對兵團紅色文化的形態符號進行充分解讀,從而挖掘兵團紅色文化的獨特定位,避免同質化解讀,創構豐富多樣的兵團紅色文化視覺形態。
部分兵團紅色文化遺跡地處偏遠,隨著時間的流逝以及受到自然條件的影響,已呈現出老化趨勢;另外,與兵團紅色文化相關的部分文件和照片等也都已老化。若想促進兵團紅色文化的傳承和發展,使其達到最佳的傳播效果,可以運用數字化服務系統對兵團紅色文化遺跡、遺址等資源進行保護、修復和整合。若想使數字化技術真正在兵團紅色文化傳播中起到重要作用,需要充分利用語音、視頻、運算儲存能力以及大數據等技術,建造可聽、可視、可感的數字化服務系統終端,制定多位一體布局的移動化立體宣傳策略。
通過建造兵團紅色文化數字館,為受眾提供沉浸式體驗,將受眾帶入兵團紅色文化故事中,調動受眾的視覺感官、聽覺感官以及嗅覺和觸覺感官,以此喚醒受眾的集體記憶。這種沉浸式傳播的虛擬數字化環境能夠為兵團紅色文化的傳播提供有效的路徑,從而達到提高民族凝聚力以及增強受眾文化自信的目標。
若想突破目前兵團紅色文化傳播的瓶頸,打造融媒體矩陣是重要措施之一。兵團紅色文化傳播者需要了解受眾的喜好,打造能夠精準契合受眾需求的融媒體傳播模式。融媒體傳播矩陣建設中至關重要的一環就是通過大數據技術的應用實現對傳播矩陣的整合。通過挖掘兵團紅色文化中的可視化元素,利用視覺重構技術調動受眾的感官,并采用全媒體時代的智媒技術進行數據研判,在不同融媒體渠道中注入豐富多彩的內容和新穎的形式。同時精準定位不同平臺受眾的習慣和接受特性,從而確定適應不同媒體平臺的兵團紅色文化傳播內容和傳播形式,實現傳播效果最大化。
兵團紅色文化傳播還要定位于差異性重構解讀,打造新型傳播渠道。兵團紅色文化的傳播需要注重對視覺元素的呈現,對外界進行差異性重構解讀。例如,對于日常生活中可以重構成兵團紅色文化傳播內容的部分,要以大眾化形式向受眾進行解讀,通過發揮“朋輩效應”,打造新型兵團紅色文化全媒體傳播矩陣,如此才能真正發揮兵團紅色文化的感染力,實現對兵團紅色文化的有效傳承與發展。
視覺文化傳播時代的到來滿足了大眾的視覺需求。兵團紅色文化若想在全媒體時代煥發生機,就要對自身所蘊含的視覺意象進行更深層次的挖掘和探索,還要通過科學技術對傳播形態進行創新,對視覺意象進行拆分和重構,這樣才能真正實現兵團紅色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兵團紅色文化在進行視覺化信息傳播的同時也要精準把握尺度,防止因過度追求視覺刺激而忽視文化的精神內核和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