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聰 熊文瑜
農家書屋,是打通公共文化服務“最后一公里”的重要堡壘,更是實現鄉村振興的“精神糧倉”。去年7月,湖北省黃岡市漕河鎮高山鋪村以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向外輻射,新建了農家書屋,這進一步擴大公共文化服務的覆蓋面,豐富群眾的閱讀體驗和精神文化生活。
沿著蜿蜒的公路漫步,高山鋪村農家書屋便映入眼簾。書屋內設有共享書吧、黨員活動室、紅色影吧、愛心醫務室、書畫教室、棋牌教室等諸多文娛活動場所。“我們致力于開發農家書屋的多種功能,傳承紅色文化、涵養文明風尚,為村民們共筑美好精神家園。”高山鋪村農家書屋管理員曾小敏說道。
農家書屋里不僅放置了紅色經典文學和農業農產等書籍,還開展了各項文明實踐志愿服務活動,提供書畫技能授課、棋牌休閑等服務。同時,根據村民們的實際需求,陸續組織開展不同的文娛活動,豐富群眾茶余飯后的休閑時光,創建“精神食糧”加油站。
村黨支部大力挖掘紅色資源,開發了《鄺鐵血染大別山》《斷后部隊鎖口袋》等10余個高山鋪戰役紅色教育特色課程,依托縣黃梅戲劇團,開發高山鋪戰役紅色情景劇。組建了高山鋪志愿服務理論宣講隊,培訓5名宣講員。積極籌建紅色旅游公司,建設高山鋪紅色教育培訓基地,開展紅色培訓,傳承紅色基因,引導更多黨員群眾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源源不斷為農家書屋注入新活力,將農家書屋打造成為紅色教育的“練兵場”。
農家書屋還設置了關工委組織,展示村中的“五老”風采和“五老”精神。建立“五老”信息庫,促進老同志們積極發揮余熱,話“五心”助“五進”,結對幫扶留守兒童、殘疾兒童、特困兒童,持續開展關心關愛活動。
據了解,高山鋪村有800多名老年人,村委會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聯合縣老年大學在農家書屋開設老年大學高山鋪村教學點,教師們秉承“寓教于樂”的教學理念,與老年學員一同組建舞蹈隊和合唱隊,并定期開展培訓學習,參加廣場舞大賽、紅歌賽、重大節日演出等,將書屋建設成滿足精神需求的新陣地。
“農家書屋不僅成為了村民們思想充‘電、精神補‘鈣、興業加‘油的新陣地,也成為了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與推進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重要抓手,為鄉村振興提供文化動能。”看到村民對農家書屋的認可,高山鋪村黨委書記李能勝非常欣慰。
近年來,高山鋪村用心用情謀發展,腳踏實地搞建設。而農家書屋作為群眾的“心靈港灣”,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下一步,該村將繼續辦好各項活動,開發更多功能,讓農家書屋成為鄉村振興的“加油站”和群眾共同致富的“充電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