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欣榮
“這里環境好,平常有空就來書屋坐坐。”湖北省黃岡市紅安縣城關鎮紅華村村民王海麗來到農家書屋,翻開一本《種植栽培大全》,便認真地閱讀起來。
近年來,黃岡市把農家書屋建設作為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和文化惠民的“村字號”工程來抓,把農家書屋打造成農民學文化、長知識、長技能、強本領的“加油站”,讓農家書屋成為留守兒童健康成長的“安全屋”和農民群眾脫貧致富的“指明燈”。
打造書香黃岡“主陣地”
黃岡市在實現村級文化服務中心全覆蓋的基礎上,全面加強農家書屋的建設和管理,線上線下開展豐富多樣的農家閱讀活動,營造了全民閱讀的濃厚氛圍。
各地農家書屋充分利用“4·23”世界讀書日、兒童節、寒暑假、開學季等重要時間節點,組織開展各種主題閱讀活動。通過分享讀書感悟、暢談人生夢想、講述脫貧故事、描繪小康美景等喜聞樂見的形式,充分調動農民群眾的閱讀積極性。
羅田縣連續5年舉辦“書香門第·耕讀人家”農民讀書節(曬書節)活動,為全縣示范農家書屋、農民讀書用書示范戶頒發獎牌,并開展贈送電腦、圖書和學習資料、舉辦讀書征文和演講比賽、組織專題講座和實用技術培訓等主題系列活動,深受廣大農民群眾的喜愛
麻城市細石嶺村農家書屋積極爭取社會各界愛心人士和愛心企業的大力支持,建成集勵志館、圖書館、畢昇文創體驗館、傳統教育館為一體的特色農家書屋,并設立了“后山書院晉級讀書獎”以激發學生讀書熱情。該書屋先后獲得“湖北省中心農家書屋”、“全國示范農家書屋”、全國“最美農家書屋”等榮譽稱號。
打造紅色教育“小講堂”
黃岡市將農家書屋建設與黨史學習教育實踐活動結合起來,在農家書屋統一設置了黨史閱讀區,并精心挑選了具有鮮活時代特征的黨史文獻等圖書資料,吸引群眾“進得來、坐得住、讀得進”,常態化組織鄉村閱讀季——黨史學堂“知黨史、感黨恩、跟黨走”主題閱讀活動,使農家書屋真正成為凝聚共同意識、促進鄉風文明、引領群眾愛黨信黨頌黨的宣傳主陣地。
黃州區廣泛開展“紅色課堂 傳承紅色精神”“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等活動,引導廣大黨員在黨史“悅”讀中增強信心、砥礪前行。
羅田縣、英山縣充分利用農家書屋資源,對青少年進行黨史學習教育,通過“書籍+感悟”“講授+體會”“影視+交流”等豐富多彩的形式開展黨史教育,激發青少年學黨史的熱情。
紅安縣、麻城市以農家書屋為載體,開設孩子們的校外“第二課堂”,組織老黨員和紅色宣傳員講述抗戰、建黨、建立新中國等紅色故事,為小朋友們講解黨旗、國旗、國徽的相關知識,讓孩子們學黨史、感黨情,掀起黨史學習熱潮。武穴市、團風縣累計配送黨史相關書籍6000多冊,將黨史學習教育送到尋常百姓家。
浠水縣、蘄春縣組織開展支部書記上黨課、主題閱讀、黨史知識競賽等活動,推動黨史學習教育全面覆蓋、深入人心。
黃梅縣依托農家書屋組織黨員群眾集中收聽收看黨的二十大開幕會,大力開展“永遠跟黨走 奮進新征程”主題閱讀活動。
黃岡全市組織開展黨史學習教育、黨的二十大宣傳1500余場(次)、受眾50萬人(次),展演紅色文藝劇目200余場次、受眾110萬人(次)。
打造藝術傳承“新舞臺”
黃岡市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站),融入鉤花、十字繡、剪紙、書法、戲曲等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項目,采用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點單和中心派單的模式,組織專業志愿者到村(社區)文明實踐站,依托農家書屋開展興趣課堂,為農村留守老人、留守婦女、留守兒童、殘障人士授課,豐富農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
羅田縣大河岸鎮柏堂村的5名退役軍人自籌資金10萬元創建了村級軍榮農家書屋,安裝了湖北數字農家書屋設備終端,上架紙質圖書5000冊,設置全國書法家段志國書法屋、黃岡第五代剪紙傳人宋武剪紙藝術室,常態化為留守兒童等群體進行免費書法、剪紙、繪畫培訓。
黃梅縣小池鎮、獨山鎮等16個鄉鎮農家書屋開展寫春聯、送福字、猜謎語、曬年味、主題宣講、經典誦讀、詩歌朗誦、讀書分享、征文比賽、演講比賽等活動2000余場(次),廣大留守兒童和農民群眾受到文化熏陶教育,從玩游戲、打麻將中走出來,學起傳統技藝。
全市共有1506個農家書屋圍繞元旦、春節、世界讀書日、全國助殘日、“六一”兒童節、農民豐收節、國慶節,廣泛開展送書送春聯、書畫攝影展、親子閱讀等系列活動,讓農家書屋成為民間技藝展示和傳承的平臺。
打造留守兒童“大家園”
為順應“雙減”工作新形勢,緩解學生群體假期“教育難”的問題,黃岡市積極探索并創新推進農家書屋提質增效和延伸服務,嘗試推出“農家書屋+公益課堂”模式。全市80%以上的鄉鎮(街道)、村(社區)依托農家書屋文化陣地,開設四點半課堂、電子琴入門、英語口語培訓、趣味課堂等課程,由選調生村官和志愿者老師講授教學。
蘄春縣所屬村(社區),讓學生們利用周一到周五放學后、周末、寒暑假、法定節假日等不在校園的時間,為學生們提供免費課程,學生家長以志愿服務形式換取積分,學生以積分換取上課資格。
英山縣、團風縣、黃州區在縮小城鄉教育差距的同時,為留守兒童提供零距離便民生活服務,使留守兒童放學有人看管,學習有人輔導,潛能得到挖掘激發,興趣愛好得到發展,以學生帶動家長,以學生家長感染左鄰右舍,使廣大村民和留守兒童走進書屋、愛上閱讀,從而引領農村閱讀新風尚,樹立文明新風、淳樸民風,助推鄉村文化振興,構建新時代鄉風文明的和諧鄉村。
黃梅縣五里墩社區、西河橋社區等農家書屋巧借“共同締造”創設“周末課堂”,讓轄區青少年足不出戶就能享受優質的閱讀教育服務,讓孩子們勤學習、樹理想、煉意志。
今年暑假,全市3000多個農家書屋針對留守兒童開展特色活動,農家書屋真正成為看書、讀報、學習、交流的“精神家園”。
打造村民致富“黃金屋”
前年,黃岡市按照全省“萬村數字農家書屋建設”項目的目標任務,把數字農家書屋建設與農民實用技術培訓緊密結合,依托數字農家書屋海量農村實用技術資源,采取村民線上自學、線下集中辦班等形式,促進農民發展特色產業、民宿、電商的水平,讓“數字農家書屋”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一把“金鑰匙”。
麻城市、紅安縣、黃梅縣和武穴市邀請農技專家和有經驗的鄉土人才現場傳授技術、答疑解惑,開辟群眾脫貧致富新思路,提升農民發展特色產業和電子商務的能力,讓農家書屋成為農民增收致富的“黃金屋”。
浠水縣太平橋村為了讓書屋產生最大的經濟效益和更好的社會效益,結合村情實際,堅持科學致富唱主角、文化引導樹新風作為本村發展的主要目標和硬性任務,把增加農民收入、加強農村精神文化建設作為重點來抓,不斷提升村民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團風縣、蘄春縣聯合農業農村部組織開展“閱讀助力鄉村振興”閱讀推廣活動,充分發揮農家書屋學習、宣傳的陣地作用,邀請農技人員和種植養殖大戶分享產業發展新技術、好方法,用群眾聽得懂、愿意聽的經驗實例,找到解難題的“致富經”。
羅田縣為助力脫貧攻堅、提升農家書屋服務效能,大力推廣“農家書屋+電商”模式,已建成10個鄉鎮綜合服務站、200個村級服務網點以及個體電商414個(其中特色電商10個),累計服務參與電子商務農戶3000余戶,取得了文化扶貧新成效。
下一步,黃岡市將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引,進一步解放思想、拓寬思路,加快鄉村文化建設,營造濃厚文化氛圍,努力提高廣大農民群眾的文化素養,以推動鄉村文化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