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妹月
葉圣陶曾提出:“學生需要具備閱讀與寫作能力,因此創設了語文課來培養這兩項能力。”讀和寫一直也是語文教師旨在精進的兩個教學環節。但在名著閱讀教學中,我們常常看到的是有的教師在讀與寫方面割裂了,變成了純粹為了閱讀而讀,為了寫作而寫,結果導致了從閱讀到寫作的教學轉換無法順暢地進行。學生在名著閱讀過程中更多的是就名著讀名著,面對寫作時仍然感覺無處下手。
針對這種現狀,我意識到在名著閱讀教學過程中需要關注的重點主要體現在:名著閱讀過程中的讀寫結合是從閱讀走向寫作的實踐過程,經典名著閱讀與寫作怎樣有效結合,才能讓學生做到學以致用。這樣名著閱讀過程中,學生們的自我意識和創作熱情將會得到激發,閱讀理解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在一定程度上都會得到提高。在名著閱讀的讀寫訓練中應該如何提高學生的語言感受能力和表達能力。
于是,在我的教學實踐中,我一直努力以經典文學作品為重點,將其閱讀應用作為提高寫作技能的知識庫,將經典名著與寫作課程的有效整合,確定閱讀和寫作的聯系點,創新寫作,讓學生們在經典名著的熏陶下掌握品味和運用語言的能力,引發寫作的自信心,以此提升他們的語文素養。
一、找準名著讀寫結合點,創新寫作形式
我致力于尋找閱讀與寫作的交匯處,采取創新寫作手法,以鼓勵學生對寫作的熱忱,鍛造他們在情緒描繪和文辭修飾上的技巧。
(一)仿寫語段學習抒情
通過眾多經典著作的片斷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創新模仿,以提高他們的表達與理解能力,提升他們的寫作自信心。比如,《藤野先生》的終章情感闡述部分,就可以啟發學生仿寫情感表達文章。
例如,有時我常常想:茉莉花那如錦的色彩,那昂首挺胸的姿態,小而言之,是它開出了傾世的美麗;大而言之,是它面對挫折不言放棄的那份信心與堅毅。它的一抹潔白,一縷清香,在我的眼里和心里都是美的,激勵著我為成功而做出努力!
應該說,模仿寫作滿足了學生模仿的傾向,減輕了寫作的難度,是一個試之必效的讀寫作結合方法。
(二)寫頒獎詞凝練表達
頒獎詞是一種評價性的文字,其語言簡明扼要,句子形式多變,有助于提升學生的概述技巧和精確表達才能。讀完《昆蟲記》,我動員學生用頒獎詞闡述他們對書中昆蟲的看法。學生們創作出的許多頒獎詞,給予我驚喜的震撼,例如。
弱小的身軀,努力工作是唯一目的,
明確的分工,智慧在舉手投足間。
它們用一生筑造一座“城市”,
晚年為了子孫后代的生存空間干凈整潔,
卻悄然離去。
它就是恪盡職守的建筑師——黃蜂。
頒獎詞的寫作雖然只有寥寥數句,卻既能夠加深學生對名著人物的理解、對人物精神的把握,也對鍛煉學生言簡義豐能力和精準表達的能力特別有效。
(三)詩化表達,呈現閱讀感悟
在閱讀經典著作的過程中獲取相關的信息,按照詩詩歌的構造,重新闡述學生的閱讀體驗,也是一種頗為有趣的創作方法。
比如讀完《朝花夕拾》,學生創作了《獻給藤野的歌》。
時光是一支悠揚的歌,深情地凝望
清晨中那帶著露珠的花朵
那朵花的名字,叫藤野
看——
他訂正我講義的認真
他糾正我解剖圖的嚴格
他對我解剖實習的無比關切
他眼神中對我和中國的希望……
感激與懷念,已經在我的記憶鐫刻
匯聚成我對恩師不變的贊歌
學生們普遍偏愛詩歌創作這一形式的寫作,他們通過此方式將全書內容融入詩篇,這不僅可以幫助他們深度閱讀復雜的文字,也為閱讀過程增添了詩的美感和樂趣。
(四)批注、改寫、推薦語等其他讀寫結合的訓練角度
在閱讀活動中,我借助評判式注解、欣賞式注解等不同類型的注解方法,引導學生全面解讀名著里的藝術技巧、語言特色、關鍵句子以及思想感情等內容,促使他們深度閱讀、深度思考,形成邊讀邊寫的習慣。閱讀過《西游記》后,我讓學生們依照師徒幾人性格特性去設想他們取經途中可能遭遇的故事,發揮想象寫成新的故事。讀完一本名著后,學生們甚至會撰寫一段推薦語,向身邊的人推薦這部作品。
這些融合閱讀與寫作的練習,從各個方面提升了學生的寫作水平,對于觸發學生對寫作的熱情,并提升他們的語言分析能力和表述能力,都有一定的成效。
二、根據文本特質確定寫的內容
不一樣的經典作品,語言風格和閱讀重點之間的差異,顯然是由它們各自的文本特性決定的。
《艾青詩選》是詩集,以一首首意境凝重深遠、情感深厚大氣的詩歌為內容,以抒寫民族的苦難與反抗、對國家深厚的熱愛和對光明與勝利的期盼等為主題,非常適合學生朗誦和創作,我們就以創作小詩為寫作的內容,培養學生對詩歌的興趣,提升學生寫作思維。
《紅星照耀中國》寫到了眾多重要人物,給這些人物寫傳記或者設計人物名片,對學生了解人物事跡和品質很有幫助,可以讓學生牛刀小試展示寫作風采。這樣基于文本特質確定寫作的內容,經由閱讀延伸至寫作,就會使學生的思維變得靈活、深刻。
這是我在名著閱讀教學中關于讀寫結合的幾點嘗試,目的在于以名著閱讀為基礎,激發興趣,找準能促發學生寫作的片段,把學生由名著閱讀的“半畝方塘”引入廣闊的“寫作活水”,讓學生在自由時空里閱讀思考,促進學生名著閱讀與寫作素養的有效結合。
本文系煙臺市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一般課題《初中名著閱讀教學中讀寫有效結合的實踐研究》階段性成果,課題編號:YJGHYB145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