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妮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發展和新課程改革的進一步推進,越來越多的初中教育工作者更加重視班級管理,班主任必須在實際工作中,耐心且細致地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有的放矢地去做,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德育觀,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積極發揮班主任的示范引領作用。“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教師只有自身起到示范,才能獲得學生的信任,才能做好學生學習、成長路上的引路人。教師在日常工作中,要本著奉獻的精神,投入精力滲透德育、實踐德育,合理有效地利用德育知識幫助學生解決日常問題。
二、組織各種班級活動創造德育環境。活動促德育,德育促教育。德育教育工作各項實踐活動的結果表明,想要提高德育水平,活動的開展是最佳載體。所以班主任可選擇合適的教育活動進行班集體德育,增強班級凝聚力。教師的言行會影響學生的發展,尊重和鼓勵的氛圍中,結合不同學生的特點、依托時事熱點來策劃和組織各類活動,并且積極帶動和鼓勵所有學生參與其中,這才是德育教育開展的最佳途徑,也能夠在根本上帶動學生們的發展和進步。
三、善于創造機會培養良好師生關系。良好師生關系是完善學校德育工作的必然要求。它對提高我國學校德育的總體能力,提升教師的德育技巧都有著重要的價值和意義。平常教學過程要有學生積極、主動、大膽地參與,還要學生對老師尊重。在教學實踐中滲透德育,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著手:面對學生,教學方式要親切自然;在教學實踐中,當學生的心情是愉快和輕松的,必然會受到感染,課堂表現相當活躍。作為教師,也要學會調整心態,時刻保持親切與自然的教學態度面對每一個學生;真誠平等地面對每一個學生,教師應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德育目的,遵循新課程標準的要求。良好師生關系能讓老師及時發現德育工作中的不足,并及時進行調整,從而提高德育水平。
總的來說,初中班主任在管理班級過程中要想做好德育工作,必須摒棄陳舊的教育理念,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職業素養,以學生為中心,以身作則,為學生建良好的道德榜樣,做到用自身的行為去影響學生;要敢于創新,結合本班級學生情況,結合初中生心理特點,創造條件和改善環境,站在學生的角度去看待問題,充分發揮班主任的帶頭作用,用容易讓學生接受的方式和活動,在他們的生活和成長中進行積極引導,保證學生具備良好的價值觀和行為準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