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享

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是推進新時代社會治理創新的重要舉措。習近平總書記特別強調,“要健全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和疏導機制、危機干預機制,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親善友愛的社會心態”。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高度重視社會心理服務體系推進工作并且取得積極成效。
什么是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呢?是基于人民群眾的心理或精神需求,通過公共服務或社會服務等手段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評估、心理咨詢與心理治療、心理援助等服務,加強國民心理建設,提高身心健康素養,引導形成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
近日,《國家心理健康和精神衛生防治中心關于印發全國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優秀案例名單的通告》發布,“‘安心·舒心’大鵬心理健康服務項目”榜上有名,成為此次評選出的178 個優秀案例之一。彰顯出我國社會心理服務體系的建設發展已取得一定成效。
今年8 月,40 多名青少年來到深圳大鵬新區,在西涌天文臺的山與海的背景下,通過“漫步天文學之路,聆聽宇宙之音”“安心拓展訓練”和“心理劇體驗”等多種形式,放松身心,進行心理療愈。孩子們走在宏偉壯觀的天文棧道上,了解星空的知識,夜晚宿在獨特的民宿里,欣賞頭頂繁星點點,星河在指尖盤旋。第二天,他們在蔚藍的天空下,在歡快的沙灘音樂中,和同伴一起玩耍,嬉笑打鬧,感受著人與人之間的溫度。

這就是大鵬新區利用自身三面環海(東臨大亞灣,與惠州接壤,西抱大鵬灣,遙望香港新界)的優越山海資源,深厚的紅色文化根基打造的未成年人心理關愛主題活動,也是“安心·舒心”大鵬心理健康服務項目的一角。該項目是深圳大鵬新區群團工作部為滿足新區廣大職工群眾對優質、多元化心理服務需求,通過整合資源、強化部門聯動,堅持以黨建為引領打造的深圳市第一個全面的心理健康關懷服務體系。
“安心·舒心”大鵬心理健康服務項目組建了由“智庫專家+駐點兼職心理健康服務人員+心理援助志愿者”構成的147 人的心理健康服務隊伍,建立專業為主、志愿為輔、分工明確的心理服務隊伍。并與深圳市康寧醫院安心行動辦公室合作,組織近100 名心理骨干參加新區為期12 天36 學時的心理專業賦能培訓以及市康寧醫院2022 年安心驛站心理服務能力培訓,為新區心理健康關愛工作儲備專業人才。
同時,依托新區黨群服務中心整合打造新區心理關愛中心,整合3 個辦事處安心(舒心)驛站、25 個社區安心驛站、N 個心靈驛站,構建“2+3+25+N”的基層心理健康服務矩陣。
成立了心理關懷中心,開展熱線咨詢、線上線下“一對一”的心理輔導、心理科普、心理減壓團體輔導,為市民提供了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的心理健康服務。已經有一些市民形成了“有心理問題找‘鵬師傅’”的觀念。
本項目創新“街道-學校-社區”“三人小組”工作模式,并組建工作專班,構建以預防為前端、疏導為中端、干預為末端的全鏈條、全覆蓋型的新區心理健康服務“家庭、學校、社區”聯動機制,同時建立經專家組論證發布的預測預警、心理服務、心理疏導、危機干預四項心理工作機制,規范工作流程,打造服務閉環,提高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
作為深圳的生態特區,大鵬新區山海資源優越,紅色文化根基深厚,“安心·舒心”大鵬心理健康服務項目融合新區生態資源和紅色資源,開發了藍天下的心理減壓HRV 實訓課程、“放松身心鼓舞人生”藝術心理課程、積極心理調適策略等獨具大鵬特色的心理服務課程,發布深圳市首個“山海志·成人禮”系列線路。
在此基礎上,開發出深圳市第一個以“山海式”為特色,集心理健康科普、情緒疏導和社會交流為一體的減壓小程序“安心鵬友圈”,開設線上線下咨詢服務,打造覆蓋全體新區居民職工的“云端”集成式心理健康服務陣地。開通“新區關愛熱線”0755-28336734,開展“不打烊”的公益關愛咨詢和心理輔導。
項目實施至今,小程序“安心鵬友圈”的用戶達近4000 人,點擊量超過1.23 萬次;接聽788 個電話,進行了190 個面對面的心理咨詢;在線上和線下進行了50 多次活動,總人數超過了13 萬人,收到了11 面感謝錦旗。
“安心·舒心”大鵬精神健康服務項目進行了3000 多次網上精神健康檢查,形成了一個新的精神健康檢查報告,為下一步的心理服務工作奠定了基礎。同時對20 個重點群體進行心理調查,并走訪和慰問,在矛盾發生之前做好情緒的消解工作。大鵬新區群團工作部為宣傳心理健康知識和緩解壓力的小貼士,編寫并發布了《大鵬新區心理關愛服務手冊》。組織了3+25個“安心角”,在新區范圍內進行了近13000 人的宣傳教育,為廣大員工提供了更多的精神衛生知識,提升了員工的幸福指數。

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為居民開展心理講座
下一步,大鵬新區將逐步提升該項目的質量,整合各方面的資源,強化軟硬件建設,持續提高服務質量,促進新區的精神健康關懷服務體系向長期、特色、可持續的方向發展,最終形成一種可復制、可推廣、可落地的綜合的精神健康服務模式。
早在2013 年,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就將心理干預作為預防和化解社會矛盾的重要手段。
2018 年國家衛生健康委牽頭發布了《全國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試點工作方案》,要求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至少選擇1 個區市展開試點工作,明確試點地區的工作目標和工作內容,并在經費支持、政策優惠等方面給予保障。
2019 年,中央政法委、國家衛生健康委等9部門聯合印發《全國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試點地區名單及2019 年重點工作任務》,在全國56 個地區部署第一批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試點項目,初步搭建我國社會心理服務網絡。
2021 年試點工作任務進一步要求完善社會心理服務網絡,提出試點地區的基層社會心理服務平臺以村(社區)為單位的建成率要達到80%以上,所有精神專科醫院要設立心理門診等。“安心·舒心”大鵬心理健康服務項目正是在這一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其他地區也多有嘗試。
河南省駐馬店市以“六進”“六服務”“六嚴控”“六結合”為抓手,將心理服務融入基層治理,推動形成理性平和的社會心態,有效化解社會矛盾。湖北省武漢市建立健全多部門心理服務合作機制,建立“三專”(專班、專員、專干)心理服務體系,實施“五社一心”服務項目,整合各方力量開展心理危機干預工作,加強心理熱線及線上平臺服務,推進心理健康和精神衛生服務進社區。廣東省深圳市政策保障到位,部門協調順暢,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參與度高,各行業示范點建設起點高、理念新,很好地發揮了示范引領作用。
但也需看到,我國社會心理服務體系的建設雖然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仍處于起步探索階段,與廣大人民群眾的需求尚存差距,也存在一些問題,需要進一步完善。
《中國經濟時報》曾刊載《我國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現狀、分析及建議》,文章認為,要加強社會管理,促進公民身心健康,促進公民自尊、自信、理性、平和、友善的社會心態,就要不斷健全和完善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并提出如下建議:
法制是構建和諧社會的基石。建議以我國的社會心理發展現狀、試點經驗以及群眾的實際需要為基礎,推進社會心理服務的立法,對社會心理服務的主體、內容、范圍、程序、方式、責任承擔等內容進行明確,對社會心理管理和服務的部門職責和分工進行明確,將政府和社會服務機構之間的責任權限、義務范圍以及禁止的行為都進行厘清,從而保證社會心理服務工作能夠依法、高效地進行。要做好《精神衛生法》《突發事件應對法》《國家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預案》的銜接工作,防止出現法律沖突。

建立健全社會心理聯席會議機制,強化社會心理風險預警與干預功能,提高社會心理危機干預和疏導能力。明確社會心理服務體系監管部門,加強監督檢查,開展社會心理服務體系第三方評估,強化責任落實。細化社會心理服務體系的管理制度,建議國家衛生健康委、發展改革委、中央政法委等相關部門聯合制定服務體系的行業規范和技術標準。建立社會心理服務從業人員的準入、登記、評價和信息公開制度,推動資格認證體系建設。鼓勵各地綜合考慮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文化習俗、宗教信仰等,打造差異化服務目錄,確保服務行之有效。
借助“互聯網+”等數字化技術,構建一個綜合性的社會心理服務平臺,將政府、專業機構、社會力量、個人及各類機構等多層次的社會心理服務資源整合起來,通過共建、共治、共享等方式,實現社會心理服務需求和資源的精確匹配。以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社區社會組織為依托,在“三社聯動”的基礎上,將精神衛生知識與技能融合,逐步形成分層、精準化的服務模式,提高社會治理的總體效率。健全精神衛生服務體系,通過整合網上資源,增加網上視頻咨詢、答疑等服務,增加社會心理服務的便利度。建立心理健康、社會矛盾糾紛大數據篩選與監控機制,開通抑郁癥、自殺干預等應急熱線,開通網上求助渠道。
與社會需要密切聯系,對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職業學校社會心理學、臨床與咨詢心理學和相關專業的學科進行完善,構建起一個以學歷教育、繼續教育和實習實踐為一體的專業人才培養體系。要對基層社會心理工作者進行職業技能訓練,不斷提升其職業素養。健全績效考核、職稱評審和技術資格認證制度,加強對員工的福利保障。構建從業人員人才信息庫、專家資源庫,并積極發展社會心理服務志愿機構和志愿者隊伍,把基層網格員、人民調解員等都加入志愿者隊伍中,打造出一支全方位、多功能的社會心理服務隊伍。
建立一個具有全國范圍內權威的心理健康科普網站,鼓勵利用新媒體,對心理疾病的預防、識別和治療知識進行普及,從而提升對社會心理服務的知曉率,消除人們對心理問題的偏見,并消除他們使用社會心理服務的顧慮。對各組織中負責思想政治工作、工會工作以及其他服務性工作的工作人員進行規范的心理健康培訓,提高服務的專業性和科學性。在社會團體、社區、學校等領域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開展“掃盲”、普及心理學基本知識和常見精神疾病的教育。提倡適當運動、保障睡眠、平衡膳食的健康生活方式,推動民族的身心健康協調發展,使人民的身體和心理都得到全面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