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義市教師發展中心 張喜榮

主題式閱讀教學是一種高效的閱讀教學模式,閱讀主題的擬定是主題式閱讀教學的靈魂。 如何擬定閱讀主題,是一個值得探索與思考的問題。
教師在確定閱讀主題時,要考慮學生的認知水平, 符合其所處學段的認知性。例如,一年級上冊《說話》一課中運用了“嘩嘩、沙沙、咕咕”等大量的擬聲詞,教師在教學時便可以擬定主題為“生動的模仿秀——擬聲詞”。
新課標倡導“創意表達”,要求在表達時有新意、有個性,不落俗套。 教師在擬定閱讀主題時,也要盡量體現一定的文學性和創意性。 例如,在中高學段教學中,教師可以擬定 “簡要復述小錦囊”“風物無語,自言真情”等富有創意的主題。
小學生正處于對世界充滿好奇的階段,對于普通、單調的內容則缺乏耐心,教師在擬定閱讀主題時,可以加入一些趣味元素,如“并列奔跑的句子小馬車”“頑皮的小雨滴”“不斷長大的疊詞”等,使學生一看即生喜愛之心。
中高學段隨著閱讀能力的進階,閱讀主題的擬定可以偏重于實用性。 例如“小生靈畫出的故事情節波”“一波三折的民間故事”“說明方法知多少”“抓關鍵句把握觀點”“畫龍點睛的題目”等,學生一看主題,即可明晰閱讀任務。
教師在擬定閱讀主題時,盡量多角度、多方向、小切口,讓學生實現“一課一得”。
統編教材是采用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雙線組元的方式進行編排的。 在開展教學時,教師可以結合實際選取恰當的人文主題和語文要素擬定閱讀主題,使學生在多文本閱讀中既提升了人格,又訓練了能力。 例如,在教學二年級下冊《找春天》時,教師可以本單元的人文主題“春天”為主題擬定閱讀主題, 帶領學生閱讀《春天在哪里》,讓學生進一步探尋春天。又如,在教學四年級上冊《爬山虎的腳》時,教師可以結合本單元的語文要素“體會文章準確生動的表達,感受作者連續細致的觀察”,擬定“連續觀察”這一閱讀主題,帶領學生閱讀《蟋蟀的住宅》《神奇的絲瓜》《桂花日記(節選)》等,使用“放大鏡”,讓學生的觀察更細致。
根據不同學段特點,統編教材統籌安排各類主題的相關學習內容,教師可依據文本題材擬定主題,讓學生加深對同類主題文本的學習。 例如,葉圣陶先生有很多作品涉及“花”和“樹”,其優美生動的語言,極具新鮮感的表達,讓讀者如臨其境。因而在教學三年級下冊《荷花》時,教師便可以提煉“葉老筆下的花和樹”這個閱讀主題, 讓學生閱讀葉老的 《三棵銀杏樹》《牽牛花》兩篇作品。 又如,在教學四年級上冊《觀潮》時,教師可以參考劉禹錫的《浪淘沙》、樂維華的《錢塘潮》,提煉出閱讀主題“我們來觀浙江潮”。
通過閱讀教授學生寫作的方法技巧,讓學生掌握一些寫作技能,是教師在擬定閱讀主題時需要特別注意的。 例如,針對學生剛開始寫作文時題目平淡無奇的問題,教師便可以擬定閱讀主題“有趣的作文題目”,把《慢性子裁縫和急性子顧客》《剃頭大師》《一匹出色的馬》《鋪滿金色巴掌的水泥路》《在牛肚子里旅行》《手術臺就是真諦》進行整合閱讀。 又如,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普羅米修斯》和《斯芬克斯之謎》《燭龍圣神》《鉆木取火》, 這四篇神話充滿了神奇的想象,故事中的人物都有不可思議的神奇力量,在創作結構上都體現出了“遇到困難—英雄出現—解決困難—英雄勝利—人們過上美好生活”的思路特點,教師可以從寫法的維度擬定閱讀主題“編寫神話的秘密”,帶領學生探索神話故事的寫作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