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思宇, 王 靜, 徐松濤, 田 雪, 石 西 , 李學軍
(1.河南師范大學水產學院,河南省水產動物養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河南 新鄉 453007;2.平度市水利水產局,山東 青島 266700)
優質仔魚的培育是水產養殖業健康持續發展的關鍵技術之一,因此,除了適宜的生長環境外,選擇最佳的開口餌料對獲得健康活潑、 品質優良的仔魚就顯得尤為重要(陳建華等,2017;杜強等,2017;Leita~o 等,2011)。 研究表明, 豐年蟲幼體(Artemia)含有豐富多樣的營養成分,是業界公認的促進魚蝦蟹苗種健康生長和良好發育的優質開口料,但同時也存在難以保鮮和貯存、誘發魚苗疾病等缺點,且對生存環境的品質要求較高,因此,在實際的養殖中常投喂冷凍生物餌料(邢明威等,2022;Stappen 等,2020;Lavens 和Sorgeloos,2000)。凍干生物餌料脫殼豐年蟲卵通過冷凍干燥工藝有效殺菌后, 既最大限度的保留了活餌料的成分和鮮味,又具有良好的復水性,便于投喂,安全有效;逐漸引起了國內外學者們的高度重視,而淇河鯽仔魚在該方面的研究還較少(Chen 等,2019)。 傳統的蛋黃豆漿培育法在大宗淡水魚苗種繁育中應用十分廣泛,但存在容易酸化水體、造成營養損失等問題 (李德發,2019;Venou 等,2006)。 商業開口料具有營養全面、 餌料轉化率高等優點,但開口性差、長期投喂易污染水質。近年來, 隨著規模化養殖的需要和飼料工藝的成熟, 商業開口料已被成功應用到魚蝦蟹苗種繁育中,并且效果顯著,但對淇河鯽仔魚的研究報道相對匱乏(Aya 等,2021)。
淇河鯽(Carassius auratus)俗稱“雙背鯽”,其厚度是普通鯽的兩倍, 是一種天然雌核發育的三倍體雜食性淡水魚,其生長快、營養全面、食性廣且抗逆性強,是一種經濟性狀優良,適合集約化養殖的地方特色物種(Wang 等,2021;Wu 等,2021;董傳舉等,2020;Wang 等,2020)。 為此,國內外科研人員在病害免疫(Zhu 等,2022)、養殖技術(汪桂宇等,2020)、遺傳育種(Shi 等,2022)等相關領域對淇河鯽展開研究和技術推廣,但目前仍處于初級階段。近些年來,由于棲息地環境的污染、過度捕撈、傳染性疾病和低質量養殖等因素,導致淇河鯽出現了成熟個體小型化、性成熟早、平均魚齡下降等現象,此外,淇河鯽的野生種質資源也出現了嚴重衰退的跡象 (Gao 等,2020;Wang等,2017;Zhang 等,2017)。 為此,2007 年農業部批準設立淇河鯽魚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2018 年農業部批準同意對保護區面積范圍和功能分區進行調整。
因此,為了保護淇河鯽的種質資源,促進淇河鯽苗種繁育和養殖業的發展, 有必要對其仔魚的開口餌料展開試驗。 本試驗結合淇河鯽的生物習性, 選用了5 種常見易得的淡水魚開口餌料對出膜4 d 后的淇河鯽仔魚進行了為期25 d 的培育試驗,試驗結束后對仔魚的攝食率、生長性能、成活率和形態指標進行測定與分析, 旨在初步探討出淇河鯽仔魚最佳開口餌料的投喂方案, 以期為淇河鯽苗種培育中餌料的選擇提供技術借鑒。
1.1 試驗魚 試驗所用的淇河鯽仔魚來自于河南師范大學水產基地。 利用促黃體素釋放激素(LHRH-A2) 和地歐酮(DOM) 對雌雄親魚進行催產,出現追尾現象后采用干法授精的方式進行人工授精,然后在流水環境下將受精卵孵化成淇河鯽幼苗(董傳舉等,2019);幼苗出膜4 d 后,選擇健康活潑且大小規格一致的個體用于試驗, 初始體長為(5.67±0.12)mm,初始體重為(1.9±0.2)mg。
1.2 試驗餌料 本試驗選用豐年蟲幼體、 熟蛋黃、豆漿、商業開口料、脫殼豐年蟲卵5 種內陸淡水養殖易得常用的開口餌料。 豐年蟲幼體為凍干豐年蟲卵經人工配制的海水孵化, 去除卵殼和未孵化蟲卵后獲得無節幼體;雞蛋煮熟后去除蛋清,用紗布包住蛋黃揉碎, 經100 目篩絹過濾后即得到蛋黃漿;將黃豆浸泡過夜后,利用豆漿機打碎,經100 目篩絹過濾后即得到豆漿; 商業開口料為通威開口樂微粒子飼料, 購買自河南通威飼料有限公司(河南新鄉);脫殼豐年蟲卵購自無棣縣尚嘉水族館(山東濱州)。
1.3 試驗方法 試驗在河南師范大學水產學院水產動物遺傳育種實驗室中進行。 試驗設定5 個不同開口餌料的試驗組:豐年蟲幼體組、蛋黃組、豆漿組、 商業開口料組和脫殼豐年蟲卵組。 試驗前,先將所有魚苗放入同一圓形養殖桶(200 L)中暫養1 d。 每個試驗組設置3 個平行,每個平行隨機投放50 尾淇河鯽仔魚,共計750 尾。 試驗容器為塑料養殖缸(圓柱形,容積約4.5 L),每個養殖缸中加入水的體積為3.0 L,試驗用水為曝氣自來水。 每日于8:30、12:30、17:30 各投喂1 次,以保證飼養缸內餌料充足。 在每次投喂前使用吸管清除殘餌和糞便,以保持良好水質。 試驗期間,每天換水1/3, 采用充氣泵連續微充氧并保持水體溶氧≥5 mg/L,水溫維持在23 ~25 ℃,pH 為7.1 ~7.5。 試驗持續25 d。
1.4 觀察和測定 試驗開始前, 隨機抽取30 尾仔魚,測定初始體長和初始體重。試驗參照林貞賢(2015)描述的方法統計開口攝食率:各試驗組投喂24 h 后, 于每個養殖缸中隨機抽取30 尾仔魚置于帶水的培養皿內, 用顯微鏡仔細觀察仔魚食道內是否有餌料,并做好相關記錄。 試驗開始后,每天記錄各平行試驗組仔魚的死亡數量, 用于計算成活率。 試驗過程中,分別在第5、10、15、20、25天,于每個養殖缸內隨機抽取5 尾仔魚,測定體長和體重。 體長和體重的測量采取以下方式:將仔魚從養殖缸中取出,置于吸水紙上,使用游標卡尺小心迅速測量每尾仔魚的體長 (精確到0.01 mm);使用分析天平精確稱量經濾紙吸收水分后的5 尾仔魚的總體重(精確到0.0001 g),稱量后迅速放回對應的養殖缸內,5 尾仔魚總體重除以5 即為每個養殖缸中仔魚的體重。
1.5 數據處理與參數計算 采用SPSS Statistics 21.0 軟件對試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 首先,對數據進行正態分布和方差齊性檢驗;然后,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 比較不同試驗組間的差異,若組間差異顯著,再利用Tukey’s 法進行多重比較,顯著性水平為P<0.05。 數據以“平均值±標準差”表示。 相關參數的計算公式如下:
開口攝食率/%=(攝食個體數/總個體數)×100;
存活率/%=(存活個體數/初始個體數)×100;
日增體重/mg=(末體重-初體重)/總天數;
日增體長/mm=(末體長-初體長)/總天數;
體重增長率/%=(末體重-初體重)/初體重×100;
體長增長率/%=(末體長-初體長)/初體長×100;
體重特定生長率/(%/d) =(ln 末體重-ln 初體重)/總天數×100;
體長特定生長率/(%/d) =(ln 末體長-ln 初體長)/總天數×100;
肥滿度/%=(體重/體長3)×100。
2.1 不同開口餌料對淇河鯽仔魚開口攝食率的影響 投喂24 h 后,各餌料組的開口攝食率都很高,均達到88%以上(圖1)。 其中,蛋黃組的開口攝食率最高,達到了100%,其次是商業開口料組(97.8%)、脫殼豐年蟲卵組(93.3%)、豐年蟲幼體組(90.0%)、豆漿組(88.9%),但各個餌料組之間的差異不顯著(P>0.05)。

圖1 不同開口餌料對淇河鯽仔魚開口攝食率的影響
2.2 不同開口餌料對淇河鯽仔魚存活率的影響培養25 d 后, 豐年蟲幼體組的存活率最高,為(40.67±6.11)%,顯著高于蛋黃組和豆漿組(P<0.05),但是與脫殼豐年蟲卵組和商業開口料組無顯著性差異(P>0.05)。在培養初期(Day5),豆漿組的存活率較高,但隨著培養時間的延長,存活率顯著降低。在0 ~15 d,各餌料組的存活率呈現出明顯的下降趨勢,15 d 后, 各組的存活率基本保持穩定(圖2)。

圖2 不同開口餌料對淇河鯽仔魚存活率的影響
2.3 不同開口餌料對淇河鯽仔魚體型、體重和體長的影響 試驗結束后, 利用豐年蟲幼體培養的仔魚在體型上明顯大于其他餌料培養的仔魚(圖3)。在體重方面,豐年蟲幼體組的體重表現出明顯快速的增長速度,經過25 d 的培養,其體重增長了39.10 倍。 在每個養殖階段,豐年蟲幼體組的體重均顯著大于其他四個餌料組(P<0.05)。 25 d后,豐年蟲幼體組的平均體重分別為蛋黃組、豆漿組、 商業開口料組和脫殼豐年蟲卵組的8.08、17.32、10.60、11.37 倍; 蛋黃組的體重顯著高于豆漿組(P<0.05),而與商業開口料組和脫殼豐年蟲卵組無顯著差異(P>0.05)(圖4a)。 試驗結束后,豐年蟲幼體組的日增體重(圖4b)和體重增長率(圖4c)均顯著高于其他四個餌料組(P<0.05);蛋黃組的日增體重和體重增長率顯著高于豆漿組(P<0.05)。 在體長方面,豐年蟲幼體組的體長增長速度最快, 經過25 d 的培養, 其體長增長了1.65 倍。在每個養殖階段,豐年蟲幼體組的體長均顯著大于其他四個餌料組(P<0.05)(圖5a)。25 d后,豐年蟲幼體組的平均體長分別為蛋黃組、豆漿組、 商業開口料組和脫殼豐年蟲卵組的1.49、1.74、1.55、1.83 倍。 試驗結束后,豐年蟲幼體組的日增體長(圖5b) 和體長增長率(圖5c) 均顯著高于其他四個餌料組(P<0.05),而蛋黃組和商業開口料組的體長、 日增體長和體長增長率均顯著高于豆漿組和脫殼豐年蟲卵組(P<0.05) 。

圖3 不同餌料組淇河鯽仔魚的生長差異

圖4 不同開口餌料對淇河鯽仔魚體重的影響

圖5 不同開口餌料對淇河鯽仔魚體長的影響
2.4 不同開口餌料對淇河鯽仔魚特定生長率的影響 在每個培養時期,豐年蟲幼體組的體重特定生長率(表1) 和體長特定生長率(表2) 均顯著高于其他四個餌料組(P<0.05)。 25 d 后,豐年蟲幼體組的體重特定生長率分別是蛋黃組、 豆漿組、商業開口料組和脫殼豐年蟲卵組的2.24、4.56、2.94、3.25 倍。蛋黃組的體重特定生長率在各個培養時期都比較穩定,商業開口料組和脫殼豐年蟲卵組的體重特定生長率在培養初期較低,而隨著培養時間的推移,其數值呈現上升的趨勢,而豆漿組的體重特定生長率一直處于較低水平。豆漿組和商業開口料組的體長特定生長率在培養初期較低,隨著培養時間延長,其數值呈上升趨勢,然后維持穩定。

表1 不同開口餌料對淇河鯽仔魚體重特定生長率的影響%/d

表2 不同開口餌料對淇河鯽仔魚體長特定增長率的影響%/d
2.5 不同開口餌料對淇河鯽仔魚肥滿度的影響在培養初期(5 d),豐年蟲幼體組的肥滿度顯著小于豆漿組和商業開口料組(P<0.05),而與蛋黃組和脫殼豐年蟲卵組無顯著性差異(P>0.05)。隨著培養時間的延長(10 ~25 d),豐年蟲幼體組的肥滿度顯著大于其他四個餌料組(P<0.05)。試驗結束時, 脫殼豐年蟲卵組的肥滿度顯著小于豐年蟲幼體組,而大于其他三個餌料組(P<0.05);其中豆漿組的肥滿度最小(表3)。

表3 不同開口餌料對淇河鯽仔魚肥滿度的影響%
3.1 不同餌料對淇河鯽仔魚開口攝食的影響當內源物質消耗殆盡,消化管與口腔逐漸連通后,仔魚必須攝取理想的外源物質, 以便進一步生長發育, 這就是仔魚的開口攝食期(Sarasquete 等,1995;朱成德,1986)。開口攝食的優劣直接影響仔魚的生長和存活, 而引起開口攝食變化的關鍵因素之一就是其攝食對象(秦志清等,2020)。本研究中,24 h 內, 各個餌料組的開口攝食率均達到88%以上, 說明大部分淇河鯽仔魚的食道已完全打開, 可以較好的攝入這幾種餌料 (劉婷等,2021)。 其中,以蛋黃組的開口效果最好,開口攝食率為100%,豐年蟲幼體組次之,豆漿組最低,這可能是由于餌料的形狀、密度、粒徑和分布等對攝食成功率產生了影響,這與陳斌等(2020)對似鮈(Pseudogobio vaillanti)仔魚的開口餌料試驗結果相一致。張建明(2019)研究發現,鮮活生物餌料中的營養成分對仔魚的攝食率有顯著影響, 本試驗中各個餌料組攝食率沒有顯著差異, 蛋黃組的攝食率僅略高于豐年蟲幼體組, 這可能與仔魚初期游泳能力較弱有關。有研究報道,仔魚攝食的速率和頻率與餌料下沉速度有關(周暉等,2016),該結果在本研究中得到證實。 邢明威等(2022)分析發現,環境因素(如水體堿度、溫度)會對餌料的特性造成一定的影響, 這些因素可能會刺激相關餌料加速降解和下沉,不利于仔魚攝食。 此外,凍干豐年蟲卵經鹽水孵化后, 可能初期對弱堿性的試驗水體較為陌生,產生了應激反應,導致仔魚難以捕捉他們,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適應下來,這可能解釋了本次試驗的結果。蛋黃漿攝食效果很好,但長期使用容易污染水質。因此,這意味著利用豐年蟲幼體去養殖淇河鯽仔魚, 可以提高仔魚的攝食能力,進而促進苗種的生長與發育。
3.2 不同餌料對淇河鯽仔魚存活率和生長的影響 當卵黃囊不再能滿足幼魚生長需要時,仔魚需要從外界攝取營養物質, 而外來餌料的營養組成、粒徑大小、餌料豐度等,對仔魚生長和存活起重要作用 (李姣等,2015;Hoehne-Reitan 和Kjorsvik,2004)。研究顯示,優質的開口餌料可在一定程度上顯著提高仔魚的品質,因此仔魚的生長性能可通過投喂高品質的餌料如天然生物餌料而產生積極影響(趙月月等,2018;Izquierdo 等,2001)。 在自然水域中,淇河鯽是典型的雜食性魚類,可憑借發達的下咽骨和咽齒之間相互協作去攝食小型蝦類和浮藻(胡鳳霞,2016)。在本研究中,在開口攝食的初期(0 ~15 d), 各餌料組的存活率都出現了顯著下降的趨勢,而隨著時間的延長(15 ~ 25 d),各餌料組的存活率保持穩定;此外,攝食豐年蟲幼體的淇河鯽仔魚在生長性能方面,各個時期的體長、體重的增長率及特定生長率等都顯著高于其他餌料組,在形態方面(肥滿度)也優于其他各組,而豆漿組在生長方面表現最差,這與多鱗白甲魚仔魚(Onychostoma macrolepis)(李宏等,2020)、 黑斑原鮡仔魚(Glyptosternum maculatum) (王萬良等,2021)、清水江鯉仔魚(Cyprinus carpio)(杜強等,2019)所進行的開口餌料試驗結果相吻合。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產生這一結果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在生長發育的危險期,淇河鯽仔魚下咽骨和咽齒的形態結構和功能尚未形成,對餌料的咬合力量和切割能力較弱,這可能導致仔魚無法及時攝入外源營養而引起大量死亡,隨著危險期的過度,仔魚慢慢適應了外源營養,死亡數大大降低(朱成德,1986);二是較于豆漿、 蛋黃漿和商業開口料等靜態餌料,活性餌料豐年蟲幼體可能由于口感更柔軟順滑,質地更適宜,營養和微量元素更全面而優于其他餌料(Stappen 等,2020;Lavens 和Sorgeloos,2000);三是5 種開口餌料顏色亦有差別,可能仔魚在初次攝食后通過習得的經驗形成了食物印記,更喜好體色鮮紅的豐年蟲幼體作為理想餌料(Gordon,1967);四是可能由于豐年蟲幼體中的某些分子所散發的特有氣味易于喚醒并刺激仔魚先天的索餌行為(Olsén等,2018);五是在試驗水體中沒有浮游生物,豆漿等其他餌料只會逐漸凝固下沉,根據淇河鯽的攝食習性,長此以往是不可能保證魚苗飼養成活的,所以選擇豐年蟲幼體最佳(趙月月等,2018);六是仔魚初期口腔的微弱差異、水體溫度、水體體積等內外部因子都會對其生長和存活產生影響,但國內外諸刊中鮮有報道(劉利平等,2017;So/rensen 等,2014)。 此外,豐年蟲幼體組的試驗魚具有最高的存活率、特定生長率和肥滿度,表明活性餌料可能有利于魚苗消化道的發育和消化吸收功能的完善。
本研究結果表明, 利用豐年蟲幼體作為開口餌料,可以顯著提高淇河鯽的開口攝食率、存活率和生長性能, 增強其活力, 并使其具有良好的體型, 是淇河鯽最理想的開口餌料。 蛋黃具有成本低、制作簡單、常見易得等優點,作為淇河鯽的開口餌料,其開口攝食率最高,但存活率相對較低,因此在生產中可以配合豐年蟲幼體一起使用。 商業開口料組和脫殼豐年蟲卵組的存活率較高,但促生長作用較小,可以作為補充餌料。豆漿組的存活率、生長率和肥滿度均最低,不適合作為淇河鯽仔魚的開口餌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