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燚, 魏 偉
(1.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廣東 深圳 518172;2.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創新創業學院,廣東 深圳 518172)
鄉村振興戰略包含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5 個方面的要求,是解決“三農” 問題和促進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的關鍵(王海杰,2023)。鄉村振興戰略符合我國階段性發展需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核心內容。 其中,飼料產業是農業農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起到聯系種植業和畜牧養殖業的作用。 因為飼料產業能提高農村居民經濟收入水平, 減少城鄉發展差距, 所以飼料產業成為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的主要推動力。特別是在低碳經濟背景下,飼料產業要及時抓住時代發展機遇, 堅持綠色低碳的生產經營方式,并借助科技發展和技術創新,減少產業鏈上中下游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量, 從而走上高質量發展道路。
低碳經濟是一種減少高碳能源消耗的經濟發展模式, 低污染、 低排放和低能耗是其顯著的特點。 低碳經濟強調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盡量減少對自然資源的過度消耗,堅持走可持續發展之路,實現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雙重目標 (陳豪偉,2022)。 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增強,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選擇低碳生活方式, 并且在選購產品時傾向于選擇綠色環保的產品。在消費需求導向下,飼料產業由傳統粗放式生產向綠色低碳方向轉型是大勢所趨。因此,飼料產業要及時轉變和調整生產經營方式,打造綠色低碳的飼料產品和配套服務。
2.1 飼料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實現產業振興 黨的“二十大”強調的“三農”問題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所以要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把解決“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 從產業鏈角度看,飼料產業與種植業、畜牧養殖業緊密相連,發展飼料產業有利于加強農業農村經濟建設,帶動產業鏈上下游的協同發展(張正佳等,2022)。為此, 諸多地區著重研究如何通過飼料產業來實現產業振興, 并在低碳經濟的客觀要求下把生態振興作為飼料產業發展過程中的基本前提, 通過優化調整農業農村經濟結構,加強農作物種植、飼料加工、畜牧養殖間的產業聯動、產業集聚和資源共享,不斷拓寬飼料產業的功能性,實現飼料產業鏈的延伸。除了飼料產業直接帶來的就業崗位外,飼料產業還能加速資金、技術、信息、人才等生產要素在城鄉之間的流通, 將農村地區的優勢資源整合到一起,形成具有跨界、跨產業的經濟活動,從而為低碳經濟背景下飼料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奠定基礎。
2.2 飼料產業吸引高素質人才返鄉就業創業,實現人才振興 人才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關鍵因素,無論是產業振興,還是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都需要人的參與,如果沒有人才作為支撐,鄉村振興就是一句空談(李慧玲,2023)。 所以,飼料產業吸引高素質人才返鄉就業創業就是要讓更多的人才愿意到農村地區發展, 且能留得住、 干得好。 在就業方面,農村地區之所以出現人才流失,根本原因在于農村地區無法提供有效的就業崗位, 在無法保障經濟收入和職業發展前景的情況下, 人才只能選擇到城市謀發展。 而飼料產業的發展能給農村地區帶來大量的就業崗位, 特別是在飼料產業轉型升級的背景下, 這些就業崗位對從業者的知識和能力提出了較高要求, 更適合高素質人才返鄉就業。在創業方面,飼料創業項目能給農村地區帶來極為欠缺的生產資源, 如高素質人才、資本、技術、市場信息等,并通過這些生產資源在飼料產業中進行優化整合, 創新農業農村經濟的生產經營方式和資源利用方式, 在提高農村居民經濟收入水平的同時也為助力鄉村振興提供了人才。
2.3 飼料產業踐行低碳經濟發展要求,實現生態振興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與城鎮相比,良好的生態環境是農村地區的最大優勢和寶貴財富,所以在發展農業農村經濟的過程中,要始終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原則, 把環境保護和生態宜居作為鄉村振興的基本前提,只有走綠色環保、低碳節能之路, 才能以良好的生態環境支撐起鄉村振興戰略要求(張萍等,2023)。 其中,低碳經濟是飼料產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轉型方向, 旨在通過科技發展和技術創新減少產業鏈上中下游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量, 從而實現飼料產業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雙贏局面。
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對飼料產業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只有以飼料產業帶動鄉村產業體系,為農民持續增收提供堅實的產業支撐,才能為鄉村振興戰略的貫徹落實提供物質基礎。因此,飼料產業與鄉村振興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關系。在低碳經濟背景下, 飼料產業主要通過以下幾個方面,助力鄉村振興戰略。
3.1 加快飼料產業向綠色環保方向轉型 低碳經濟是飼料產業的發展方向, 要想實現飼料產業的可持續發展,需要想辦法降低碳排放量,減少發展過程中的生態環境代價。為踐行綠色環保要求,國務院于2017 年第4 次修訂了《飼料和飼料添加劑管理條例》,要求新飼料、新飼料添加劑要遵循科學、安全、有效、環保的原則,并且在新飼料、新飼料添加劑投入生產前要向農業行政主管部門提交新飼料、新飼料添加劑的成分、性質、工藝、環境影響、污染防治等報告,確保新飼料、新飼料添加劑符合國家環境保護要求。為滿足上述條例要求,飼料產業要加快向綠色環保方向轉型, 積極研發綠色環保的飼料、飼料添加劑,在不影響畜產品產量和質量的情況下,最大程度地減少氮、磷及重金屬元素的排放。如在飼料原料選擇上,要堅持選用無藥殘、無三廢污染、無重金屬的飼料原料,切實保證飼料產品的安全性;在飼料配方設計上,既要充分考慮不同種類、 不同生長階段動物的營養需求,又要量化飼料原料的營養成分,避免出現營養浪費或營養不足的問題;在氮排放控制上,要基于理想蛋白質模式,平衡飼料中的氨基酸,適當降低蛋白質含量,提高飼料的氮利用率(崔莉,2020)。
3.2 以飼料產業帶動農村地區三產融合 在農村地區實現三產融合可以有效拓展產業鏈, 提升飼料產業的經營主體規模和數字化發展水平,讓農村居民能真正享受到市場經濟發展的成果,提高企業的經濟收入。為此,飼料產業要打破傳統的地域、行業限制,以農業為基本依托,充分整合資源要素, 以農村地區的三產融合助力鄉村振興。特別是飼料產業與種植業、畜牧養殖業緊密相連,要實現飼料全產業鏈的發展, 需要積極與產業鏈上游的農民、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建立戰略合作關系,以訂單式的定向種植來豐富飼料原料的來源,確保飼料原料的質量和安全。 如飼料產業要做好牽頭作用,為農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供必要的生產資料,構建高標準的種植基地,從源頭保障飼料原料的質量(王洋,2021)。 另外,飼料產業要對農民進行知識和技術培訓,選育出產量高、營養豐富、抗病蟲害的全株青貯玉米或優質牧草,避免信息不對稱的問題, 從而影響飼料原料的供給。 最后,飼料產業可通過自建、收購、入股的方式進軍產業鏈上游,提前做好飼料全產業鏈的布局,這些措施可以有效解決農民、 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資金短缺的問題,真正落實農村地區的三產融合。
同時, 飼料產業要以產業鏈下游的實際需求為導向, 積極研發符合市場需求的飼料產品和飼料添加劑,實現與畜牧養殖業的無縫對接,并且能針對畜牧養殖客戶的不同需求提供個性化的產品和服務,從而達到產業聯動、產業集聚的效果。 特別是在食品安全備受重視的當下, 只有保證了飼料安全, 才能保證動物源性食品安全 (常臻等,2022)。因此,飼料產業可以與畜牧養殖業、食品加工業組成戰略同盟, 以終端市場的信息共享指導飼料產業研發和生產符合市場需求的飼料產品,解決飼料產品的銷量問題。 除了與相關產業鏈開展合作外,飼料產業還可以推動資源的跨界組合,嘗試往物流配送、電子商務等領域擴展產業范圍,在服務飼料產業電商營銷的同時, 為飼料產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3.3 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 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是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的重要抓手, 并且有利于增強食物保供能力, 進一步帶動基礎產業的發展, 加快城鄉生產要素資源的循環流動(黃禹等,2023)。 對飼料產業而言,飼料原料產地、飼料生產地、飼料消費地可能位于不同地域,并且在電商營銷的加持下, 飼料產業能夠把飼料產品銷往全國各地,所以對飼料原料、飼料產品的運輸極為重要。如,飼料原料多位于人煙稀少的牧場、草場、農作物種植區,在飼料原料的大規模運輸過程中,如果缺乏必要的基礎設施支持, 不僅會增加運輸難度和運輸費用, 而且無法保障飼料原料的穩定供應。 因此,飼料產業要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如公路、水利設施、電力設施、農業設施、園林綠化、物流配送體系等的建設和維護,這樣才能將飼料原料產地、 飼料生產地、 飼料消費地連接在一起, 提升農村地區各種資源的轉換效率、 轉換途徑,保障農業農村經濟的高質量發展。
3.4 飼料產業充分吸納農村剩余勞動力,保障農民經濟收入水平 在農村地區, 飼料產業的發展必然會提供大量的就業崗位, 有利于充分吸納農村剩余勞動力, 保障農民的收入水平。 從定義來看, 農村剩余勞動力主要指在現有農業生產資料條件下不能獲得長期穩定的就業機會和勞動收入的農村勞動力。 出現該問題的原因在于農村人口多、耕地數量少、農業產業結構單一、就業崗位比較有限。 因此, 農村剩余勞動力實際處于失業或半失業的狀態(趙楓和雍飛,2022)。飼料產業充分吸納農村剩余勞動力, 不僅不會導致農業產業減產, 還能提高勞動生產率, 保障農民經濟收入水平。
在低碳經濟背景下, 飼料產業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要求, 能為農村剩余勞動力提供充足的就業機會,在有經濟收入來源的情況下,農村剩余勞動力自然不會選擇背井離鄉、進城務工,從根本上解決了農村地區人才流失的問題。 另外, 因戶籍、購房、就業競爭壓力等問題,部分青年、大學生、退伍軍人積極響應“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號召,選擇返鄉就業創業,這不僅給農村地區帶來了知識、技術、信息、資本等生產要素,而且為農村地區飼料產業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勞動力資源。 以大學生返鄉就業創業為例, 各級政府立足于農業農村經濟發展現狀, 引導校企合作、 產教研一體化、就業創業指導服務等項目,為大學生返鄉就業創業提供了更加廣闊的平臺, 積極鼓勵大學生投身于飼料產業的就業創業活動中, 以高素質人才推動飼料產業的高質量發展(韓燕,2023)。并且隨著農村地區飼料創業項目的興起, 農村居民將擁有更多的就業選擇, 既可以憑借勞動力在飼料產業中工作,謀取穩定的經濟收入,又可以選擇靈活就業,為飼料產業提供飼料原料、物流運輸,或者依靠飼料產品從事畜牧養殖。 在穩定就業崗位和多元化就業情況下, 農民經濟收入水平自然得以提高。
綜上所述,在低碳經濟背景下,飼料產業直接關系到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和鄉村振興戰略的落實。 為此, 飼料產業要積極響應低碳經濟相關政策,不斷滿足低耗能、低污染、低排放的客觀要求,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 真正助力實現農業強大、農村美麗、農民富足的鄉村振興戰略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