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 光, 朱沛霽, 賈代漢, 齊玉凱, 李 軍
(江蘇立華牧業股份有限公司,江蘇 常州 213000)
飼料原料的開發和利用是飼料行業不斷努力和前進的方向之一。近些年由于飼料需求的增加、飼料原料產量的不足以及復雜的國際環境等諸多因素(陳秧分等,2021),飼料原料尤其是蛋白類原料的價格日益上漲。 因此選擇價格便宜并且能滿足家禽蛋白質和氨基酸需求的飼料原料, 是動物營養領域的重點工作(Schreiber 等,1998)。 葵花籽粕,也稱為葵花粕,是指葵花籽經預壓榨或直接浸出法榨取油脂后的物質(倫志國,2017)。目前葵花籽粕作為重要的蛋白原料, 是較好的豆粕替代品并得到廣泛使用。 肖芹等(2012)在豆粕的替代原料研究中發現, 葵花粕的經濟效益要顯著高于花生粕、芝麻粕和豆粕;倫志國(2017)認為,葵花粕的蛋白含量較高,B 族維生素含量豐富,脂肪酸中亞油酸占50%, 是一種較為理想的蛋白原料,也是目前未發現含有毒有害物質的雜粕蛋白類飼料; 但其外殼木質素含量和綠原酸可能是影響其消化吸收的影響因素 (王立新等1992);然而劉剛等(2011)研究表明,綠原酸具有較強的抗氧化活性, 因此把控好葵花粕在飼料中的用量,反而能夠發揮積極的作用,提高機體的抗氧化功能。 當前大部分研究均以白羽肉雞或蛋雞作為研究對象,而在黃羽肉雞上的研究較少。因此本試驗通過在黃羽肉雞飼料中使用不同水平的葵花粕, 研究其對黃羽肉雞生產性能和屠宰性能的影響, 為葵花粕在黃羽肉雞飼料中更好地使用提供一定的指導。
1.1 試驗材料 中速型雌性黃羽肉雞, 由揚州立華畜禽有限公司提供;葵花粕,烏克蘭進口(粗蛋白質≥35%,粗纖維≤17.5%,代謝能設定8.2 MJ/kg)。
1.2 試驗設計 選擇體重相近、健康的1 日齡中速型雌性黃羽肉雞2240 只,隨機分為4 組,每組8 個重復,每重復70 只。 分別在試驗飼料配方中使用0%、5%、10%、15%的葵花粕,并盡可能保證配方原料用量和主要營養水平一致,試驗共70 d。
1.3 飼養管理 試驗采用地面平養模式,自由采食和飲水, 光照等其他管理措施同中速雞常規管理。使用稻殼作為墊料,控制各組的玉米蛋白粉用量相同,以排除配方結構因素造成的試驗誤差。試驗按照1 ~15、16 ~30、31 ~50、51 ~70 d 四個階段飼喂并更換飼料,飼料參照NY/T 3645-2020黃羽肉雞營養需要量配制并制粒, 飼糧組成與營養水平見表1 和表2。

表1 1 ~15 d 和16 ~30 d 飼糧組成與營養水平

表2 31 ~50 d 和51 ~70 d 飼糧組成與營養水平
1.4 指標測定
1.4.1 生產性能 統計每個重復的體重, 計算每個階段和全階段的日增重、日采食量、料肉比。
1.4.2 屠宰性能 試驗結束后, 從每個重復中隨機選擇1 只體重與重復均重相近的雞, 開展屠宰試驗,測定胴體率、全凈膛率、腹脂率、腺胃率和肌胃率。
腹脂率/%=腹脂重/(腹脂重+全凈膛重)/全凈膛重×100;
腺胃(肌胃)率/%=腺胃(肌胃)重/全凈膛重×100。
1.5 數據分析 數據使用Excel 2013 進行簡單的統計和分析, 而后使用SPSS 20.0 數據處理軟件進行單因子方差分析。 結果以 “平均值±標準差”表示,并以P<0.05 作為差異顯著標準。
2.1 葵花粕對黃羽肉雞生產性能的影響 生產性能結果見表3。 飼糧配方中使用5%、10%、15%的葵花粕對雌性黃羽肉雞生長前50 d 每個階段的體重、日增重、日采食量和料肉比未產生顯著影響(P>0.05);與對照組、5%葵花粕組、10%葵花粕組相比,15%葵花粕組的51 ~70 d 階段的日增重分別顯著下降了8.7%、6.3%、7.8%(P<0.05),料肉比顯著增加了11.0%、9.2%、8.1%(P<0.05);與對照組相比,15%葵花粕組1 ~70 d 的料肉比顯著增加了4.5%(P<0.05)。
2.2 葵花粕對黃羽肉雞屠宰性能的影響 屠宰性能結果見表4。 與對照組相比,5%、10%、15%葵花粕組的全凈膛率分別顯著降低了2.8%、2.3%、2.6%(P<0.05), 腹脂率分別顯著提高了31.2%、28.1%、33%(P<0.05); 肌胃率分別顯著增加了13.6%、14.8%、19.8%(P<0.05),其他指標未出現顯著差異(P>0.05)。

表4 葵花粕對黃羽肉雞屠宰性能的影響%
3.1 葵花粕對黃羽肉雞生產性能的影響 研究表明,肉雞對葵花粕的粗蛋白質消化率很高,除賴氨酸外, 其他必需氨基酸的表觀代謝率和真代謝率均與豆粕相近, 因此作為畜禽飼料的蛋白類原料, 是一種較為理想的豆粕替代物 (張依量,2015)。 王秀等(2015)研究表明,飼料中使用4%的葵花粕可以顯著提高日增重,日糧中使用5.6%的葵花粕不影響蛋雞的產蛋性能和蛋品質。 鄒軼等(2018)匯總了近些年的相關研究后發現,不同學者對于葵花籽粕代謝能值的研究差異較大。 葵花籽粕的代謝能值為6.28 ~10.46 MJ/kg,較豆粕代謝能值低, 其受外殼木質素、 綠原酸的影響較大;綠原酸不僅使蛋白產品呈深褐色或棕褐色,而且極易被氧化形成鄰醌, 進而與蛋白質分子反應生成使非反芻動物無法消化的非營養成分(姜懋武等,1978),從而影響營養物質的吸收。但也有學者認為,綠原酸具有抗菌、抗病毒、抗腫瘤、抗氧化等作用和較強的生物活性, 因此使用適量的葵花粕反而會補充飼料中的綠原酸, 從而有益于生產性能的發揮(劉軍海等,2003;高錦明等,1999)。
本試驗結果表明,1 ~50 d 階段,飼糧中使用高達15%的葵花粕,其體重、增重和料肉比仍然未產生顯著差異, 但在51 ~70 d 階段,15%葵花粕組的日增重顯著低于其他組, 料肉比顯著高于其他組,且從數據來看,隨著葵花粕用量的增加,料肉比趨于線性增加的趨勢,說明在生長后期,隨著葵花粕用量的增加,飼料轉化率逐漸降低,可能是由于葵花粕用量的增加導致飼料粗纖維水平升高,從而對飼料轉化率造成一定的影響,這與Bilal 等(2017)研究結果相一致,表明肉雞生長后期階段,飼糧的粗纖維水平對飼料轉化率影響更大;也與Laudadio 等(2014)發現粗纖維會顯著影響飼料利用率,當肉雞飼糧的粗纖維水平高于7.7%時,肉雞的飼料利用率會大大降低的結果相一致,有區別的是本試驗發現, 飼料粗纖維水平高于4%即顯著影響了黃羽肉雞的飼料轉化率,這與白羽肉雞上的結果有差異,可能是品種不同造成,具體原因需要進一步分析。
3.2 葵花粕對黃羽肉雞屠宰性能的影響 屠宰性能是反映機體產肉能力的重要指標, 其在一定程度上更能代表經濟價值(陳中衛等,2021)。生產中通常以屠宰率、 全凈膛率等指標反映家禽的屠宰性能, 并且更希望得到更高的全凈膛和更低的腹脂(呂尊周等,2021)。 Akinola 等(2015)研究表明,葵花籽粕對肉雞屠宰率、胸肌率和腿肌率等方面沒有顯著影響,但隨著葵花籽粕添加量的增加,肉雞腹脂和心臟的相對重量降低, 肌胃和腸道的相對重量增加, 并且認為是葵花籽粕中高水平的粗纖維造成的;此外,葵花籽粕對肉雞腸道發育的促進作用可能也是低水平葵花籽粕能提高肉雞生長性能的原因;也有研究表明,飼喂添加葵花粕的飼料能夠增加肉雞的胃腸道相對重量, 降低腹脂相對重量(Horvatovic 等,2015;趙濤,2013)。 本試驗結果表明, 飼喂添加不同水平葵花粕的飼料能夠降低黃羽肉雞的全凈膛率, 增加肌胃的相對重量,且隨著葵花粕用量的增加,肌胃出現線性的增加,這與前人的研究結果相一致,但試驗也發現隨著葵花粕用量的增加, 腹脂率呈現線性上升的趨勢,這與Laudadio 等(2014)和Zhang 等(1996)研究結果相反,綜合試驗設計和品種特點,猜想可能是由于葵花粕代謝能值較低, 隨著飼料中用量的增加,油脂類原料用量必然加大,從而引起飼料粗脂肪含量增加, 進而促進了黃羽肉雞的腹脂生長所致,但需要進一步試驗驗證。
在本試驗條件下,飼糧中前中期使用15%的葵花粕,后期使用10%的葵花粕不會顯著影響黃羽肉雞的生產性能, 但使用葵花粕會影響黃羽肉雞的屠宰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