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課標致力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然而部分學生英語學習力薄弱,嚴重制約了核心素養的提升。指向學科核心素養發展的英語學習活動觀,明確活動是英語學習的基本形式。教師運用活動觀,圍繞主題語境設計了一系列學習理解、實踐應用和遷移創新活動,這些活動促成了課堂的互動性,提升了高中學生的英語閱讀力、思考力和表達力,學生的英語學習力逐步得到提升。
關鍵詞:英語學習活動觀;高中生英語學習力;例析
高中生英語學習力包括閱讀力、思考力和表達力。部分高中生英語學習力薄弱,突出表現是閱讀力和表達力薄弱,思考得不夠深入,長此以往,思考力欠缺。造成高中生英語學習力薄弱的因素有很多,在這當中教師的教學行為失當是很大一部分原因。由于擔心部分學生基礎薄弱,長期以來一些教師時常采用一言堂式的單向灌輸,學生的閱讀活動多是浮于表面的碎片化閱讀甚至沒有真閱讀,更為糟糕的是,很少或基本不給學生口頭或書面表達的機會。這些教學行為導致了一系列問題:教師在演“獨角戲”,學生缺少深度閱讀,閱讀力很薄弱;也缺少獨立思考深層次思考的機會;最嚴重的問題是,學生缺少表達的機會,只有被動的語言輸入,沒有及時有效的口頭或書面的語言輸出,根本沒有培養出表達力。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以下簡稱《課標》)提出了指向學科核心素養發展的英語學習活動觀,明確活動是英語學習的基本形式,這是高中英語教學活動設計的根本遵循。為了改進高中英語教學特別是閱讀教學,踐行學習活動提升學生的學習力,做好活動設計是閱讀教學的關鍵。為此,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根據學生的學習力情況,基于課堂的互動性,閱讀的層次性和表達的時效性,圍繞主題語境設計了一系列學習理解、實踐應用和遷移創新活動[1]。
一、運用英語學習活動觀提升高中生英語學習力
現以2019年譯林版牛津教材的一篇閱讀課教學設計為例,具體闡釋實施方法。
(一)讀前活動——創設情境,在互動中提升閱讀力和表達力
在閱讀教學活動開始前有一個導入環節,導入環節是重要的讀前活動,教師可以采用多種方式導入話題,例如:播放一段視頻、欣賞一組圖片、自由談論等。教師要根據話題特點和學情特點創設合適的學習交流情境,以期激活學生已有知識,在互動中提升學生的閱讀力。
為了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教師設計了圖片展示和自由談論等學習理解類活動,這兩個環節相輔相成,圖文并茂。在讓學生閱讀之前,教師一般要根據圖式理論提出問題,啟動學生的先前知識,建立先前知識與新知識之間的聯系,掃除學生的閱讀障礙[2]。是貼近學生生活的事實性問題,這三個問題創設了一個學生很感興趣的話題情境,從而引起生生、師生互動,也很自然地建立了個人生活經歷與文本話題之間的聯系。接下來的幾個問題屬延展性問題,是基于學生生活的理性思考,由此導入文本話題——減肥與健康生活。在這個環節中學生的閱讀力和表達力都得到了
提升。
(二)讀中活動——圍繞主題語境,在深度解構語篇中提升閱讀力
為了解決語篇閱讀浮于表面,只注重細節,不關注主題和篇章結構的問題,徹底改變碎片化閱讀和假閱讀現象,教師緊緊圍繞主題,設計了一系列學習理解性活動,層層推進,以期引導學生深度解構語篇文本。
1.關注語篇多模態要素,在預測語篇體裁和主題中提升閱讀力
本文既有標題,也有兩幅插圖,教師指導學生讀懂標題和插圖以此來預測文章的體裁和主題。首先教師要求學生仔細看標題,然后提出以下問題:
Q1:Whats the genre(體裁)of the text?
Q2:What will be talked about from the title?
根據標題,學生很容易就猜測出文章是一篇新聞報道,其主題是關于青少年健康的話題:為了減肥或者保持苗條身材而節食,結果時間一長身體垮了暈倒了。再讓學生看文章里的兩幅插圖,并從這兩幅圖中猜測文章的話題和主要內容。
從第一幅圖學生可以預測出有人被送往醫院急救中心了,結合標題還可以看出,有人因為節食體力不支暈倒了。從第二幅圖學生可以看到草莓、啞鈴、卷尺、電子秤,由此學生預測出文章關注健康問題的解決??赡軙岢龊侠頊p肥的建議:平衡飲食和經常鍛煉。在此過程中,學生關注語篇多模態要素,在預測語篇體裁和主題中提升了閱讀力。
2.聚焦主題梳理文章結構,在歸納文本結構特征中提升閱讀力
除了抓住文章的主題,閱讀的另一目的是厘清文章結構,為此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整體閱讀,然后劃分段落,提煉總結段落大意。
在快速閱讀環節,教師設計了應用實踐類活動來引導學生聚焦文章首尾段和其余段落的首尾句,然后略讀文章并要求學生思考每個段落的主題句是什么?如何把文章分成三個部分?每部分的主題是什么?
學生先認真讀好文本的首尾段和其他段落的首尾句,搜索出全文的主題句:A teenage girl fainted yesterday at Stonechester High School after skipping meals和每段的主題句。然后試著把文章劃分成三個部分,劃分完畢后學生再讀文章,歸納每部分的主要內容,討論每個段落的功能。
學生討論后歸納得出:第一段呈現新聞報道的主題,即引出話題;其余段落的功能是提供細節信息和支持信息。歸納起來,新聞報道類文本的結構特征是倒金字塔形。從總體上來看是一個倒金字塔形,從信息的重要性來看,從最重要到次重要,到最不重要。在此過程中,學生聚焦主題梳理文章結構,在歸納文本結構特征中提升了閱讀力。
現在大多數語篇是集文字、圖表、符號為一體的多模態語篇,教師要引導學生關注到這些多模態語篇要素,培養學生利用多模態要素預測語篇體裁和主題的能力[3]。在此基礎上,通過聚焦文章的主題,包括全文的主題和段落的主題,梳理文章的結構,探究段落的功能,從而歸納出一類語篇的文本結構特征。內化這類文本結構新知有利于未來學生再次遇到相同文本時的辨別和解構。
二、讀后活動——自主表達,在讀寫融合中提升表達力和思考力
閱讀是語言的輸入環節,但是只有輸入,沒有輸出是低效甚至無效的學習活動。輸出的形式可以多樣化,主要是口頭表達和書面表達兩種。教師通過設計遷移創新類讀后活動,幫助學生完成從深度輸入到及時輸出的環節轉換,發展了學生的思維品質。同時,把閱讀、口頭表達和書面表達融合起來,既提高了教學效率,又提升了學生的表達力。
(一)在口頭表達中鞏固核心詞匯,提升表達力
思辨性問題能引發學生較高層次的思維活動,筆者通過設計評價、推斷等思辨性問題,以達成對文本的深刻解讀和理解,并建構個性化的文本意義。為此,教師設計了讀后自主表達環節,學生就文本話題展開思辨,口頭表達個性觀點的同時鞏固核心詞匯:教師引導學生討論以下問題:
Q1: If you were Jennifer's classmates, how would you persuade her to lose weight properly?
Q2:What is your opinion about beauty?
(二)讀寫融合,在及時輸出中提升表達力
語言學習包含輸入和輸出兩個環節,閱讀是輸入環節,讀后活動就是基于閱讀的輸出環節。讀寫結合有利于學生實現能力向素養的轉化。讀后續寫既是模仿原文,又是創造新內容。因此,教師通過引導學生續寫情節,既解決了輸出的問題,也實現了語言知識向學習能力、學習能力向核心素養的遷移創新。在學生自主表達個性觀點基礎上,教師設計了下面的問題鏈以幫助學生完成讀后續寫:
Para1 When Jennifer came back to her class, all the classmates were very glad to see her back.
學生看到第一段的首句,需要思考幾個問題:他們做什么來歡迎她?她的反應如何?他們接下來談論什么?她贊成他們的觀點嗎?
Para2 Jennifer decided to change her lifestyle.
學生看到第二段的首句,也需要思考幾個問題:她此刻對于健康和美的態度是怎樣的?她還會不吃早飯嗎?為什么?她會做什么來強身健體?我們可以從她的經歷中得到什么教訓?
前兩個問題引發學生的個性化思考,在使用文本核心詞匯中鞏固提升對話題詞匯的熟悉度和敏感度,同時也彰顯出文本的育人價值。預先做好寫作的主題引領,再通過八個問題鏈的形式幫助學生緊扣主題構思情節,幫助學生模仿續寫。如此,既有閱讀輸入,也有表達輸出,讀后續寫實現了讀和寫的完美融合(2022,何良東),在這個環節,學生的表達力得到了很好的提升[4]。
(三)實施多元評價,在習作評價中提升思考力和表達力
對英語學習的日常評價也應體現英語學習活動觀的理念和各維度的表現。教師設計的評價活動要體現評價的科學性和可行性。同時,新課標提倡多元評價,教師和學生同為課堂評價的主體,提倡師生合作評價,學生在自評和互評中提升思考力和表達力。
首先,教師通過對學生作文的批改發現優秀文本,同時也找出存在典型共性問題的文本,投影給學生看。一方面讓學生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找出優秀文本的亮點有哪些,特別是哪些優點我們通過努力也可以做好的;另一方面,也讓學生盡力去發現問題并提出自己的改進建議。如情節銜接不合理,如有的同學寫Jennifer回到班級后,有同學嘲笑她,并指責她不應該為了減肥不吃早飯;語言錯誤多,如有的同學為了使用高級句型使用了各種從句,但是這些從句都弄混淆了,反而弄巧成拙:時態運用前后不一致,特別典型的是一般過去時和現在時甚至將來時隨意混雜亂用;單詞拼寫錯誤,特別是動詞的過去式過去分詞寫錯的很多;上下句之間,段與段之間缺少過渡詞等;書寫潦草影響閱卷等。
其次,學生根據以上共性問題自主修改自主訂正,在此過程中學生的思考力和語言表達力逐漸得到了提升。
最后,同伴互評,在此過程中教師要求學生必須按照評價標準去評價,并且做好批注。在同伴互評的過程中,學生之間反復溝通交流和智慧碰撞,這其實又是一次寫作提升的過程,提升的不僅是學生的思考力,更是語言的書面表達能力。
附:評價標準
1.評價續寫內容、風格與原文的融洽度:續寫部分的內容是否合情合理,與原文有沒有緊密的邏輯聯系?續寫體現了作者的寫作意圖了嗎?
2.評價續寫的銜接度連貫度:續寫的內容與所給的兩個段落首句是否銜接連貫?續寫的句子間是否有邏輯關系且銜接自然?續寫中是否使用了恰當的代詞、連接詞或者變換詞語、使用某些句式使短文銜接連貫?
最后一步,學生在自評互評的基礎上重寫作文,教師提醒學生不一定要面面俱到地去改進作文,抓住自己的主要問題去改進。每位同學各不相同,有的是續寫內容方面的,有的是語言表達方面的,有的是書寫工整度方面的;學生只要每次在一兩個方面努力去改進,長期堅持,一定能很好地提升自己的思考力和表達力,寫出高質量的作文。
做好寫作后的評價是高中生英語學習的一個重要且必備環節。在此過程中,教師在做好初步批改的基礎上篩選出了優秀文本和共性問題文本,然后引導學生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發現優點,找出問題,提出建議,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了極大調動,學生一直在積極思考,熱烈交流,學生的思考力和口頭表達力得到了鍛煉和提升。接下來的自評和互評活動在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下有條不紊地進行,學生實際上經歷了幾次思考的過程和口頭與書面表達的過程,這些活動都是具有很強針對性,對于個性化提升每位學生的思考力和表達力幫助很明顯[5]。
結束語
新課程標準的核心目標是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學生英語學習力的提升是達成這一目標的根本保證。指向核心素養培養的英語學習活動觀明確活動是英語學習的基本形式。教師設計所有的教學活動都必須以英語學習活動觀為根本遵循。同時,高中學生的學習力情況也是教師做好活動設計的前提準備,在此基礎上設計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的一系列活動很好地提升高中生英語學習力,從而打造出互動融洽的閱讀課堂、層次分明的深度課堂、讀寫結合的高效課堂,為此筆者還將不懈努力。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62.
[2]藍觀平.中學英語評判性閱讀教學中課堂提問有效性的研究[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020(6):39-43.
[3]程曉堂.基于語篇分析的英語教學設計[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020(10):1-8.
[4]莫影春.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思維品質的策略[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019(12):28.
[5]何良東.基于以續促學的讀后續寫教學實踐[J].中小學班主任(課程育人),2022(2):17-20.
本文是江蘇省中小學教學研究室2022年度教學研究立項課題“高中生英語學習力診斷與干預研究”(編號:2021JY14-L386)的階段性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