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林妍
摘 要:高中美術教學在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和審美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基于核心素養,本文探究了高中美術單元教學設計,以“中國畫”為例,具體分析了如何結合核心素養進行高中美術單元教學設計。
關鍵詞:高中美術;核心素養;教學設計;中國畫
高中美術教學是一個讓學生在藝術領域盡情發揮的平臺,可以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然而,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并不能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更難滿足當今社會對綜合素質教育的需求[1]。針對這種現狀,我們需要尋找一種基于核心素養的高中美術教學模式,注重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一、核心素養的概念和意義
核心素養是指在日常生活中,個人必備的核心素質,可以幫助人們進行批判性思考和解決問題。其中,包括語言素養、信息素養、文化素養、社會與人文素養、健康素養、生涯素養等七大方面。通過教育和培訓,可以提高學生在各個素養方面的掌握程度,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高中美術單元教學
(一)高中美術單元教學的概念
高中美術單元教學是指將美術課程按照主題或內容特點進行分段組織和教學的方法。每個單元都以一個明確的主題為核心,圍繞該主題展開相關的藝術素材、技巧、理論和實踐活動[2]。通過單元教學的方式,可以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應用美術知識,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和藝術表現能力。
(二)高中美術單元教學的意義
第一,提升學習效果。采用單元教學的方式,可以將分散的知識點整合起來,形成有機的學習體系。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更容易建立起知識之間的聯系,系統化地理解美術的基本原理和技巧,提高學習效果[3]。第二,激發學生興趣。通過設置富有吸引力的主題,如自然風景、人物肖像、抽象藝術等,可以激發學生對美術的濃厚興趣,增強他們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學生在探索主題時,能夠更加全面地體驗和感受藝術的魅力[4]。第三,培養綜合能力。高中美術單元教學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學生在完成每個單元的任務時,需要進行素材搜集、創意構思、實踐操作、作品展示等多個環節,并通過藝術批評和自我反思提升自己的藝術水平。這樣的教學方式可以使學生在審美、表達、觀察和批評等方面得到全面的發展。
(三)高中美術單元教學的要求
1.強調實踐操作:高中美術單元教學強調學生的實踐操作。教師應當提供充足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進行創作實踐,并指導他們運用所學知識和技巧,在鑒賞過程中培養藝術感知和審美能力。
2.提供有效的評價和反饋:教師應當提供及時、準確的評價和反饋,幫助學生認識到自己的優點和不足,并給予具體的指導和建議,促進他們在藝術表達和技巧運用上不斷提升。
3.注重情感體驗和審美教育:高中美術單元教學不僅注重技法和知識的傳授,更應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和審美教育。教師可以通過引導學生觀察、思考、感受和欣賞藝術作品,培養他們的審美情操和獨立思考能力。
三、高中美術教學單元設計策略
高中美術教學的單元設計是為了幫助學生系統地學習和掌握美術知識與技能,培養他們的創造力和審美意識。以下是一些設計策略,可用于高中美術單元教學:
(一)確定主題或目標
在高中美術教學中,確定主題或目標是單元設計的重要一步。一個明確的主題或目標可以幫助學生集中精力、有針對性地學習和提高技能水平。以下是一些關于確定主題或目標的具體策略:
1.教學大綱和課程要求:參考教學大綱和課程要求,了解學校和教育部門對美術教學的指導方針和目標要求。在此基礎上,選擇與教學大綱和要求相符合的主題或目標,以確保教學的有效性和合法性。
2.學生需求和興趣:了解學生的背景知識、興趣愛好和學習需求,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確定適合學生的主題或目標。通過調查問卷、小組討論等方式,聽取學生的意見和建議,為他們創造一個積極的學習環境。
3.教學周期和時間安排:考慮教學周期和時間限制,確定一個合理的主題或目標范圍。確保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去探索和實踐,并在教學周期內完成作品展示或評估。
4.跨學科整合:將美術與其他學科相結合,確定一個與其他學科相關的主題或目標。例如:結合歷史學習人物素描,結合科學學習色彩理論等。這樣可以促進跨學科學習和綜合能力的培養。
5.學生能力水平和技巧發展:根據學生的能力水平和技巧發展狀況,確定適當的主題或目標難度。考慮學生的起點和發展空間,設計出既具有挑戰性又可行的教學活動和任務。
(二)分析學生需求
分析學生需求是一個重要的環節,在單元設計之前,了解學生的背景知識、技能水平和興趣愛好對于教師來說至關重要。以下是一些具體策略,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分析學生的需求。
1.背景調查:通過問卷調查或個別面談等方式,了解學生的藝術經驗、學習興趣以及他們對美術的態度和期望。例如:是否有參加過藝術培訓班、是否喜歡繪畫還是雕塑等。這將提供有關學生的背景信息,有助于教師根據學生的需求進行個性化的教學設計。
2.觀察和評估:在教學開始之前,通過觀察學生的繪畫、創作作品以及聽取他們對藝術作品的描述,可以初步了解他們的技能水平和創造力。此外,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作品進行評估,找出他們的優點和改進的方向。
3.群體合作與小組討論:組織學生進行群體合作活動和小組討論,促使學生彼此交流和分享他們對美術的看法和經驗。通過這種方式,教師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學生的需求和期望,并對后續的教學設計進行調整。
4.不同渠道獲取信息:教師可以通過參觀美術展覽、培訓會議以及閱讀相關資料等途徑,不斷豐富自己的美術知識和教學方法,并將其應用到實際教學中。這樣能夠更加準確地把握學生的需求,并能夠提供更有針對性的學習內容和活動。
(三)設計多樣化的教學活動
通過豐富多樣的教學活動,可以引發學生的興趣。例如:可以組織實踐性的活動,如戶外寫生、藝術展覽參觀,以及與專業藝術家的交流等。此外,使用多媒體技術和藝術品欣賞也是有效的教學方法。
(四)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
在單元教學中,鼓勵學生主動探索和學習。提供獨立研究項目或個人創作任務,讓學生發揮創造力并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教師應該提供必要的指導和反饋,以確保學生的學習質量。
(五)與其他學科的整合
美術與其他學科的整合是一種有益且有效的教學策略。通過將美術與其他學科相結合,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廣闊的知識視野和綜合素養的培養。
1.歷史與美術:美術作品往往反映了不同歷史時期的社會、文化和價值觀念。通過研究和欣賞不同歷史時期的藝術作品,學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歷史背景和文化傳統。例如:學習中國古代繪畫時,可以結合相關歷史事件和人物,探討藝術與歷史的關系。
2.文學與美術:文學作品中的描寫和意象常常與美術作品相似。通過結合文學作品的閱讀與美術創作,可以促使學生對文學作品的理解更加深入,并通過藝術表達的方式來詮釋文學中的形象和情感。
3.科學與美術:科學與藝術都需要觀察、實驗和創新的能力。通過結合科學與美術的教學,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創造力和實驗精神。例如:在學習植物科學時,可以結合繪畫和雕塑,讓學生觀察植物的形態結構,并通過藝術創作展示他們對植物的理解。
4.社會學與美術:社會學研究社會文化現象,而藝術作品往往是社會文化的重要表達方式之一。通過結合社會學和美術教學,學生可以了解不同社會群體的審美觀念和藝術產出,進而深入探討藝術與社會的相互關系。
通過與其他學科的整合,美術教學不再孤立于技巧和創作,而是與學生所學的各個學科相互交融,幫助學生建立跨學科的思維和能力。這種整合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科綜合素養,還能培養他們的批判性思維、創新思維和多元文化意識。因此,將美術與其他學科相結合的教學策略具有重要的教育意義和實際應用價值。
(六)培養審美能力
美術教育不僅僅是教授技能和技巧,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引導學生分析和評價藝術作品,讓他們學會欣賞美和批判性地思考。此外,組織參觀藝術展覽和展示學生作品也是培養審美能力的重要途徑。
(七)實施評估和反饋
在單元教學結束時,教師應該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評估。可以通過作品展示、答辯或書面評估等方式,對學生的技能和理解程度進行評價,并給予及時的反饋。評估結果可用于調整教學方法和內容,以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四、中國畫單元教學設計案例
中國畫是我國獨有的繪畫藝術形式,具有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在基于核心素養的高中美術教學中,中國畫單元是一個重要的內容,可以幫助學生了解和掌握中國傳統藝術的精髓,提升他們的審美能力和創作水平。以下是中國畫單元教學設計案例:
(一)教材分析
本單元以人美版《美術鑒賞》中的中國畫為主題,將課本第二單元的中國傳統繪畫和文人畫部分與第六單元中的現代中國畫進行整合,可分為三個單元進行教學。
1.單元目標
教學目標是教師在設計和實施教學活動時所希望學生能夠達到的預期結果。在中國畫單元的教學中,可以按照教學進度設立單元目標。
2.知識與技能
(1)了解中國畫的起源和發展歷程,理解中國畫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2)理解中國畫的獨特美感,如意境、寫意、寓意等,并對中國畫作品進行欣賞與分析。
3.情感態度價值觀
(1)培養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興趣和欣賞能力,激發他們對中國畫的熱愛和追求。
(2)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和創造力,通過中國畫的學習與實踐,培養學生對美的感知和表現
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
能夠運用所學的中國畫知識,進行美術作品鑒賞,表達自己的想法與感受。
教學重難點
重點:應用所學對中國畫作品進行鑒賞,表達自己的看法。
難點:理解中國畫獨特的審美,正確看待中國畫。
(三)教學過程
中國畫單元的教學過程一般分為三個課時,旨在讓學生了解中國畫的發展歷史、鑒賞方法以及現代中國畫的特點。以下是對每個課時內容的詳細展開。
第一課時:中國畫的發展
1.人物、花鳥、山水和技法發展:首先,介紹中國畫的三大題材,即人物、花鳥和山水。引導學生了解這些題材在中國畫中的重要性和表現手法。通過圖像、視頻或實物等多媒體形式展示不同年代的中國畫作品,讓學生感受到不同題材和技法的變化和發展。
2.引導學生欣賞名家作品:選取幾位中國畫名家的作品,如顧愷之、米芾、張大千等,讓學生欣賞并理解他們的創作風格和獨特之處。通過展示不同時期的名家作品,學生能夠感受到中國畫在歷史演進中的變化和創新。
3.學生互動參與:鼓勵學生進行討論和分享,讓他們表達自己對中國畫的感受和認識。可以設計小組活動或展示,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和感受進行創作或演講分享。
第二課時:中國畫的鑒賞方法
1.介紹中國畫的基本鑒賞要點:包括構圖、線條、色彩、筆墨等方面。解釋每個要點在中國畫中的重要性和表現方式,并通過示例作品進行具體說明和分析。
2.學生參與鑒賞活動:設計鑒賞活動,提供多幅不同風格和題材的中國畫作品給學生觀察和評價。學生可以用自己所學的知識和鑒賞要點,對作品進行分析和評價,并和同學們分享自己的見解。
3.鑒賞方法的實踐:鼓勵學生通過模仿名家作品或自由創作,應用所學的鑒賞要點,運用自己的想象和創意創作一幅中國畫作品。這樣可以加深學生對鑒賞要點的理解和應用能力的培養。
第三課時:現代中國畫鑒賞
1.現代中國畫的特點介紹:通過對比傳統中國畫和現代中國畫的不同之處,引導學生了解現代中國畫的發展和特點。講解現代中國畫家的作品,如吳冠中、齊白石等,讓學生了解他們的表現手法和創作思路。
2.深入學習一位現代中國畫家:選取一位現代中國畫家進行深入學習,包括他們的藝術背景、風格特點以及代表作品的欣賞。通過研究一個具體的畫家,可以讓學生更加全面地理解現代中國畫的多樣性和發展趨勢。
3.學生作品分享與總結:鼓勵學生將自己的現代中國畫作品進行分享,并結合所學的知識和觀點進行解說。教師可以進行點評和總結,引導學生對整個單元的學習進行回顧和總結。
通過上述三個課時的教學,學生可以系統地了解中國畫的發展歷史、鑒賞方法和現代中國畫的特點。他們將學會欣賞不同題材和風格的中國畫作品,并能夠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技巧進行鑒賞和創作。此外,通過互動參與和作品分享,學生的表達能力和團隊合作意識也得到了培養。這樣的教學過程可以激發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興趣,提高他們對藝術的欣賞水平和審美能力。同時,學生也能夠了解到中國畫在當代的創新和發展,拓寬了他們的視野和思維方式。這種針對中國畫的單元教學過程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藝術修養,豐富他們的文化素養[5]。
結束語
基于核心素養的高中美術單元教學設計,能夠使學生提高創新和批判性思維。因此,在進行美術單元教學時,我們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自主學習和創新能力。同時,在設計具體的單元內容和教學方法時,也要根據學生的實際需求和興趣愛好進行調整,盡可能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通過富有創意性、科學性、人文性的教學模式,可以有效提升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王有成.基于核心素養的中學美術單元化教學設計實踐研究[J].科學咨詢,2021(2):260-261.
[2]蔡蕾.聚焦核心素養的“主題—單元”教學設計探究:以“古典概型”為例[J].中小學數學(高中版),2021(12):5.
[3]秦秋霞.基于學科核心素養優化單元教學設計[J].試題與研究,2021(16):1.
[4]劉靜.高中美術鑒賞課教學設計案例探究:以八大山人的藝術人生一課為例[J].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全文版)教育科學,2021(5):2.
[5]魏輝.核心素養本位的高中美術鑒賞教學設計[J].生活教育,2021(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