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開淮
摘 要:傳統音樂文化在高中音樂教學中的融入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科能力及素養,逐漸在高中育人階段引起各學科教師的重視。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對每位學生綜合情況的掌握與分析,強調傳統音樂文化融入路徑及方法的合理性,可豐富教學內容,重點陶冶學生情操,強化學生對傳統音樂文化的認同感,也可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及效率。
關鍵詞:音樂教學;傳統音樂文化;融入路徑
傳統音樂文化是一種優質的教學資源,在高中音樂教學中對其大量滲透與融入,能打破教材內容的局限性,重視學生的體驗感,能夠重點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同時,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學科教師還會強調傳統音樂文化的價值,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方面入手,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對學科知識共同探究,增強學生感悟能力,還會加深學生的學習印象,提高學生學科成績及素養,突出傳統音樂文化在高中音樂教學中的融入價值。
一、高中音樂教學現狀
隨著我國現代化教育事業的創新發展,雖然在音樂教育方面加大革新力度,但大部分高中學校對音樂教育課程及時長的設計缺乏合理性,導致學生學科基礎能力較差,也使音樂教育的發展速度較緩慢。尤其是城市與鄉村音樂教育有較大的差距,主要表現在重視的程度、基礎條件不同等,在音樂教學中無法追求平衡性,導致現階段高中音樂教學存在較多的不足。
比如:教育部門對城鄉音樂教學開課率不具備平衡性、師資力量不同、教學理念傳統等。大部分高中音樂教師往往會選擇傳統化教學模式,未對音樂教學的重要性有新的更高的認識,學校往往重視學生其他學科成績的提升,會把音樂課換成其他課程,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被嚴重打消,音樂課堂教學成效不理想[1]。
高中音樂教學現階段存在的問題還需引起更多領域的高度重視,尤其是教育部門、高中學校、學科教師等,善于自我總結及反思,把日常教學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及時分析與處理,能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及氛圍,重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及探究欲望,也符合素質教育要求,建議在多個方面加大改革及創新力度,在源頭上解決高中音樂現階段的教學問題,能對學生全面發展及學科素養的提升產生積極影響。
二、傳統音樂文化融入高中音樂教學中的必要性
(一)提高學生音樂創造力
傳統音樂文化作為一種重要的文化遺產,需得到高中音樂教師的重視和關注,通過創作、演奏、表演等多種形式加深學生的學習印象,真切地感受到傳統音樂的內涵和魅力,提升學生的審美素養和藝術修養。通過高中音樂教師引導學生聽一些傳統音樂,了解其中的文化內涵和歷史背景,增強學生感受,在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進行音樂演奏和創作,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創作真實地表達個人情感和思想,提高學生音樂創造力的同時還能提升學生的藝術修養和審美素養。
(二)激發學生探究欲望
音樂教育是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教師注重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創造力,讓學生能夠欣賞不同類型的音樂,并學會表達自己的音樂想法和創意。此外,音樂教育還注重培養學生的音樂技能,包括歌唱、演奏、和聲、節奏等方面的技能,讓學生能夠在音樂中得到實際的表現和體
驗[2]。教學中教師注重音樂教育的實踐性和參與性,讓學生能夠在實踐中感受到音樂的魅力和樂趣。同時,考慮學生個體差異性,通過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讓每個學生都能夠在音樂中發揮自己的特長和才華。
比如:教師引導學生賞析《花兒為什么這樣紅》,其本來是一首古老的塔吉克民歌,后來由雷振邦先生改編成電影《冰山上的來客》插曲,插曲表現的是電影故事中一名駐守新疆唐古拉山的解放軍邊防戰士,同當地一名美麗的姑娘的一段愛情故事。在賞析音樂過程中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及探究欲望,還打破傳統教學模式,讓學生自主思考及參與課堂活動,教師鼓勵學生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或見解,使學生更好地學習,還加深學生印象,每位學生都會集中注意力學習,教學效果突出。
(三)提升學生藝術素養
藝術素養所包括的內容較多,意義特殊。其中,對于藝術作品的欣賞和理解,通過音樂課堂教學,教師引導學生深入分析音樂作品,了解作曲家的意圖和音樂表達的情感,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和創造力,讓學生通過自己的作品來表達真實情感和思
想[3]。或者是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藝術形式和風格的了解及欣賞,通過比較和交流拓寬學生的視野,豐富學生音樂體驗。
此外,對學生藝術品質判斷和鑒賞能力的培養,教師與學生共同探究音樂作品的內涵及價值,了解音樂作品的歷史背景,能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和判斷力,既有利于學生更好地欣賞音樂,又能保證學生在今后生活中更加具備良好的審美素養。
三、高中音樂教學中傳統音樂文化的融入路徑
(一)教學情境的創設,增強學生的探索熱情
傳統音樂文化內涵較豐富,在高中音樂教學中教師需發揮較強的引導與組織作用,采用多種教學手段加深學生學習印象,并重視學生探索熱情的培養。比如:先讓學生通過觀看演出、聽取錄音、閱讀相關文獻、親身體驗等方式來了解傳統音樂文化,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其中,增強學生對傳統音樂文化的興趣和理解[4]。然后,教師注重音樂課程與傳統音樂文化的融合質量,盡可能使學生在學習傳統音樂文化的過程中體驗到音樂的美感和文化的深度,提高學生對音樂的欣賞和鑒賞能力。最后,為保證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和可持續性,還需持續完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和興趣,使傳統音樂文化真正地融入高中音樂課程中,為學生的音樂素養和綜合能力的提升做出更大貢獻。教師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理解和欣賞傳統音樂文化元素,鼓勵學生深入探析其內涵和特點,在親身體驗的過程中發掘傳統音樂文化的
魅力。
比如:以生活資源為基礎,創設傳統音樂文化滲透情境,遵循體驗式教學原則,在教師組織及引導下保證每位學生都能參與實踐活動,把課堂教學拓展到課外及課下,鼓勵學生在多個領域中追尋傳統音樂文化的源頭,還會使學生在較熟悉的生活場景中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或觀點,也促進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之間的相互交流,維護師生良好關系,為學生營造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使學生的情感、能力、思想等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保證傳統音樂文化知識及人文精神厚植于學生的腦海和心田,進一步提升傳統音樂文化在高中音樂教學中的融入深度。
(二)開設鑒賞課,提高學生藝術品位
傳統音樂文化能幫助學生了解和認識本民族的歷史、文化和精神,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因此,教師在音樂鑒賞教學中,應注重挖掘傳統音樂文化的內涵和價值,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采用多種教學方法,使學生在欣賞傳統音樂的過程中,不僅能夠感受到音樂的美,還能夠領略到民族文化的魅力和特色,從而達到全面提升學生的藝術素養和人文素質的目的[5]。
比如:選擇大部分學生感興趣的《春江花月夜》樂曲鑒賞,這首樂曲的旋律悠揚、優美,充滿了詩意和藝術感染力,讓人聽了不禁沉浸在江南水鄉的美麗景色中。樂曲以古箏、琵琶、二胡、笛子等樂器為主要演奏工具,將旋律和配器巧妙地結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種優美的音樂畫面,使人耳目一新。樂曲的前奏以古箏和琵琶交替演奏,旋律流暢、優美,仿佛江水緩緩流淌。緊接著,二胡和笛子一同演奏,旋律逐漸加強,如同江水漸漸寬闊。整個樂曲的節奏感非常強,音樂旋律起伏跌宕,仿佛一幅山水畫卷,將江南水鄉的美景展現得淋漓盡致。樂曲的中間部分,樂曲漸漸變得平靜起來,仿佛江水平緩,花影輕搖,月光如水,這樣的景象讓人感到心曠神怡。接著,樂曲再次高潮,樂器的演奏越來越強烈,仿佛江水翻滾,花影翩翩起舞,月光如銀,這樣的美景讓人心馳神往。整首樂曲以其優美的旋律和巧妙的配器,將春江花月夜的美景展現得淋漓盡致,讓人仿佛置身于江南水鄉的美麗景色中,感受到大自然的恬靜和神秘。這首樂曲是中國古典音樂中的經典之作,也是一首讓人心曠神怡的樂曲。
《春江花月夜》意境優美,樂曲結構嚴密,旋律古樸、典雅,節奏比較平穩、舒展,用含蓄的手法表現了深遠的意境,具有較強的藝術感染力。此曲音樂的主旋律盡管有多種變化,新的音素層出不窮,但每一段的結尾都采用同一樂句出現,聽起來十分和諧。在漢族民間音樂中,這種手法叫“換頭合尾”,能從各個不同角度揭示樂曲的意境,深化音樂表現的內容。《春江花月夜》構思非常巧妙,隨著音樂主題的不斷變化和發展,樂曲所描繪的意境也逐漸地變換,時而幽靜,時而熱烈,體現了大自然景色的變幻無窮。
對此,教師在傳統音樂文化實踐與應用過程中還需強調學生親身感受和體驗感,真切地感受到傳統音樂文化的魅力和藝術價值,進一步加深對傳統音樂文化的認識和理解。教師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和興趣愛好設計靈活、多樣的教學內容和形式,讓學生在傳統音樂中感受到自己的創造力和表現力,激發他們對音樂學習的熱情和興趣,從而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三)課程資源的整合,明確滲透點
首先,教師對幾千年傳統音樂文化有充分的熱愛、了解和掌握。包括中國傳統音樂的歷史特點、演奏技巧等方面的認識,才能在教學中準確地引導學生學習和理解傳統音樂文化。其次,加強與其他學科的聯動,將傳統音樂文化與語文、歷史、美術等學科相結合,讓學生從多個角度感受傳統音樂文化的魅力[6]。教師通過多種教學手段,如:聽、說、唱、演奏、創作等,讓學生全面了解傳統音樂文化。比如:在課堂上播放傳統音樂的錄音或視頻,讓學生感受傳統音樂的藝術魅力;讓學生親自演奏傳統音樂,通過實踐體會傳統音樂的演奏技巧和藝術特點。最后,教師重點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和綜合能力,通過選修傳統音樂課程、參加音樂比賽等方式,讓學生深入了解傳統音樂文化,提高音樂水平和綜合素質。
比如:教師對教材內容的處理,以培養學生音樂素養和審美能力為核心目標,借助多媒體設計趣味性較強的教學方案及計劃,讓學生在感受和理解音樂的過程中逐漸形成自己獨特的音樂情感和認知,能逐漸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人文素養。再加上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產生密切聯系,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根據自身的興趣愛好選擇一些傳統音樂自主欣賞,或者是以小組合作方式,教師結合課堂上的教學內容為各小組布置課下任務,既能保證每位學生都會有目的性地學習,又培養學生協作意識與能力,深層次地激發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和熱愛,為學生的未來音樂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四)多種教學方法,培養學生人文素養
高中音樂教學更注重培養學生的音樂實踐能力和人文素養,讓學生在傳統音樂文化中感受音樂的魅力,提升綜合素質,便于學生更好地了解音樂歷史、文化背景、社會價值等,增強學生文化自信,拓寬國際視野[7]。再加上教師教學、學生學習目標的明確,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如:音樂欣賞、音樂創作、音樂表演等,結合教師日常教學中對學生興趣、特長等的掌握,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音樂學習體驗,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創造力,在實踐中提高音樂水平,增強音樂自信心和表現能力;選擇小組合作學習方式,拓寬學生的音樂視野及交流機會,改變單一化的教學方式,強化學生主導意識及能力,使其大膽地提出問題及不同的見解,均能加深學生的學習印象,多方面地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比如:在設計合作交流任務時,教師從多個方面考慮,先是對傳統音樂文化的歷史背景和文化內涵的引導教學,通過介紹傳統音樂文化的歷史、特點、流派等方面的知識,讓學生了解和感悟傳統音樂文化的內涵和價值;然后對傳統音樂的演奏和表現形式進行分析,通過演示傳統樂器和聲樂表演,讓學生了解傳統音樂的演奏和表現形式,并鼓勵學生參與其中[8]。在傳統音樂與當代音樂深度融合的過程中,讓學生了解并體驗傳統音樂在當代音樂中的影響和發展。最后是對合作交流任務的設計,考慮學生年級和音樂水平,設計不同形式的合作交流任務,如:音樂會演出、合唱創作、樂器制作、音樂故事講述等,讓學生在合作中體驗傳統音樂文化的魅力。
結束語
結合上述內容分析,能了解傳統音樂文化融入高中音樂教學中的必要性,既能提高學生的音樂創造力,又會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持續提升學生的藝術素養。針對現階段高中音樂教學現狀的分析,還存在一些問題待解決,需學科教師發揮較強的育人作用,通過對教學情境的創設增強學生的探索熱情,在傳統音樂文化融入的同時開設鑒賞課,逐漸提高學生的藝術品位。再加上滲透點的確定,豐富教材教學內容,調動學生積極性,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學習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為學生學習及發展均帶來積極影響。
參考文獻
[1]張德斌.傳統音樂文化融入高中音樂教學的路徑探討[J].甘肅教育研究,2022,42(10):85-87.
[2]蔡李琪.跨學科視野下高中音樂鑒賞課堂導入設計研究:以傳統音樂教學單元為中心[J].音樂生活,2022,11(8):57-63.
[3]米秋梅.中華優秀傳統音樂文化校園傳承的現狀與路徑研究[J].戲劇之家,2021,68(24):92-94,101.
[4]陳雷.全球化背景下我國少數民族傳統音樂文化的傳承創新研究[J].今古文創,2021,6(12):91-92.
[5]夏雄軍,李瑾.湘版高中音樂鑒賞中傳統音樂元素的運用探析[J].北方音樂,2020,32(16):105-107.
[6]許亞倩.高中音樂鑒賞與傳統文化相融合的教學策略探討[J].才智,2020,62(13):89.
[7]牛琴,劉曉娟.基于高中音樂學科核心素養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學實踐與反思:以川江號子為例[J].中國音樂教育,2020,3(5):13-18.
[8]張惟.中國傳統音樂文化的傳承路徑分析[J].智庫時代,2020,42(4):240-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