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慶華
新的《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閱讀,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批判等環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新的課程、新的理念,促使我們的語文教學必須以新的姿態、新的面貌來迎接新的挑戰。
基于以上指導思想,我認為在新課程背景下小說閱讀教學方式要大膽探索新的模式,在小說閱讀教學中,我主要探索了以下幾種小說教學模式。
一、自主探究性閱讀模式
這是教師引導學生通過自學獲得語文知識、鍛煉語文能力的一種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模式以學生的自學為主,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自學習慣。它對教師的指導提出了比較高的要求:在指導過程中,首先,教師要有明確的學習目的和要求,結合文本提出一定量的思考題;其次,要結合學生實際設計學習的步驟,提供充足的參考材料或學習方法;然后,要隨時觀察、了解學生進度,做到心中有數,面對學生的疑難,及時給予全班或者個別輔導;最后,在學習完成時要有針對性地檢查、總結。這種學習方法的典型代表是魏書生老師的“四遍八步讀書法”:一遍跳讀(記大概內容,記主要人物),二遍速讀(復述內容,理清思路),三遍細讀(掌握字詞句、圈點摘要、歸納中心),四遍深讀(鑒賞特色、分析寫法)。當然,教師也可以根據內容和學習主體適當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法。
二、對照比較式閱讀模式
將小說原文與改編進行比較欣賞,可以培養學生的鑒別能力。小說在改編成電影電視時,電影電視所展現的內容是經過了演員,導演、美工的再創作,它與原作有著很大的區別。如教學《祝福》《邊城》等課文時,可以先組織學生看電影《祝福》《邊城》,在學生熟悉電影情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將小說原文和電影改編進行比較閱讀,讓學生談電影電視改編的優劣,體會原創小說的語言魅力和精巧的藝術構思。
三、互動探究性閱讀模式
這種方式有些像開茶館,學生可以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語文。這種教學方式比較靈活,學生可以在課前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然后由教師篩選歸納,課堂上讓學生分小組交流探討;也可以在課堂上通過分小組座談的形式提出自己對某一問題的見解或者學習中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小組成員之間相互討論、探究;還可以以全班為單位,學生提出一個核心問題后,教師組織學生分小組討論,然后小組推舉發言人向全班匯報,闡述本組的觀點。探究討論既可以采取自上而下先集中后分散的方式,也可以采取自下而上先分散后集中的方式。探究討論式的教學,教師要引導學生尋找討論重點,但不宜有太多限制;討論過程中,教師要隨時巡視,了解學生情況,給予必要的指導,但要給學生充分發言,陳述個人觀點的時間。課后布置學生查資料,討論,整理探究成果。
四、深入研究教學活動的規律性
師生業務關系主要涉及的是師生雙方在教學活動過程中的地位、作用和活動方式問題。師生業務關系的合理確定,離不開對教學活動過程的整體觀照。對教學活動過程的不同認識,左右著師生業務關系的方向。杜威把教學活動視為兒童經驗的不斷生成和改造過程,由此提倡和堅持以兒童為中心的師生業務組合方式。馬克思主義指導下的教學認識論認為教學活動是教師教學生認識的過程,在師生業務關系上要求重視師生雙方的積極性,堅持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師生關系原則。我們認為,馬克思主義指導下的教學認識論所揭示的教學認識規律,對于正確處理師生業務關系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
五、堅持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基本模式,并具體探索主導主體的多樣表現和組合方式
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師生業務關系模式,既重視師生雙方的積極性、創造性,又對師生的作用和活動方式有所區分,較充分地體現了教學活動的雙邊性特征,具有理論合理性。主導主體的表現方式是復雜多樣的,應結合多種多樣具體教學模式的探討,努力積累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多樣化組合形式。同時,在教育實踐中,要依據具體的教學活動情境和條件,具體設計主導主體的豐富多樣的組合,尋求師生雙方積極性、創造性共同發揮的最佳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