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俊艷
如何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筆者談幾點粗淺認識。
一、群文閱讀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群文閱讀簡單來說就是在一組文章中包含開放、可討論的話題,師生通過對文章進行閱讀分析和集體構建,逐漸理解其中蘊含的意義,最終師生形成共識。群文閱讀教學作為教育改革進程中誕生的新型教學方式,與傳統閱讀教學方式相比,具有先進性和有效性的特點,保證了學生閱讀理解的質量。群文閱讀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完善對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教育。教師群文閱讀教學方案進行合理設計,使學生在學習中得到良好發展。
(一)明確議題,提高閱讀質量。教師在進行群文閱讀教學前,首先要結合課文確定相關議題,合適的議題在群文閱讀教學中能有效提高教學質量,使得老師與學生在素質教育上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群文閱讀中,議題的選擇有多種方式,可以根據文章的文體、結構、表達方式等確定,也可以根據核心素養的教學目標設計更加多樣的議題。
(二)合理組合文本,提高鑒賞水平。在群文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選擇大量的文本作為授課素材。現階段的學生正處于對學習求知欲很強的時期,面對問題時也會有自己的思考方式,但對于陳舊單一、枯燥無味的教學模式,也很難將注意力集中到課堂上。因此,如果在文本選擇時數量過多或者內容晦澀難懂,無疑是給閱讀理解能力較弱的學生增加難度。因此,需要讓老師在選擇和組合文本時進行多方面考量,根據最先確定的議題去選擇內容和主題有內在聯系的文本。同時,對于閱讀理解能力較弱的學生,可以將一些具有一定規律的文本組合在一起,方便學生在閱讀時能迅速將注意力集中到有明顯特征的文本上,方便教學目標的實現。
二、整體閱讀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整體閱讀簡單來說就是,就是學生通過運用適當的閱讀方式方法,針對一本書進行閱讀練習的活動。與傳統的讀書相比,整本讀書更注重的是將一本書看完。通過對文章的解讀,讓學生們感受到作者的創作意圖,與文章引起共鳴,從而引起自己的思考。整體閱讀拓寬學生的眼界,對提高學生的語文語言理解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一)引領學生看懂目錄。書目是整本書的“門面”,可以引導學生閱讀、仔細觀察和分析、整理整本書的目錄書目,可以提升學生們對書的理解,促進學生們的語文知識體系的不斷發展和提升,促進他們的閱讀神經系統的整體發展,從而在吸收、瀏覽和掌握課本目錄的過程中,建立語言體系的“地基”,促進他們的整體閱讀架構。
(二)搭建整本書閱讀思維導圖。在小學整本書的閱讀指導課堂教學過程中,老師幫助學生建立閱讀思維,是貫徹新課標教學方針的根本方法,也是拓展學生閱讀思維的橋梁。而思維導圖的構建,對于整個語文知識的閱讀引導,具有重大的推動作用,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渴望和知識吸收興趣。老師在整體知識進行教學時,可以按照單元的順序來構建思路,來逐漸地分析出這一單元中的知識和主題。這不但可以促進學生的閱讀意識、質量和能力的有效提高,讓學生在思路的引導下,逐漸理順整個書籍的關鍵部分,還可以提高學生閱讀的邏輯性,促進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拓展自己的想象力和聯想能力,提高自己的思考頻率和意識,從而有效地探索出一種更符合自己思考能力發展的閱讀方式和技巧。
總之,語文閱讀教學的方法很多,只要教師們以閱讀為中心,時刻牢記讀是閱讀教學的精髓,讀是閱讀教學的生命線,在“閱讀”方法上做文章,讓學生在“閱讀”中感受美好、在“閱讀”中掌握知識,在“閱讀”中提高能力,那么學生就會“愿讀、樂讀、愛讀、喜讀”,學生的潛能會得到充分發揮,個性也會得到充分張揚,才能真正實現自我發現和發展,語文課堂就會成為學生個性化閱讀的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