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志遠
上海,任何一個新行動,都會吸引外界的關注。
作為中國的經濟中心和國際大都市,一直以來都是以金融、貿易、服務業等第三產業為主導的城市。在全國乃至全球的城市競爭中,憑借其強大的綜合實力和影響力,上海睥睨群雄。
然而,近年來,上海卻突然掀起了一股“農業招商”的熱潮。從崇明島到松江區,從青浦區到奉賢區,各個區域紛紛拿出良田向全球發出邀約,以產業化思路開展“農業招商”。
這究竟是出于什么樣的考慮?上海的“農業招商”又有什么特點和效果?
有預言,未來十到十五年,中國有可能從較為落后的農業大國轉身成為全球發達的農業強國。
事實上,即便是發達國家有著超過80%的城市化率,依然也有農村存在。國內的北上廣深一線城市也是如此。
拿上海來說,公開資料顯示,截至2020年6月,上海共有16個區,所轄107個街道、106個鎮、2個鄉。2020年全年,全市農作物播種面積25.78萬公頃。
正如相關學者所指出的那樣,“上海市郊各區的鄉鎮還在,農村務農的農民還有”。這是上海農業的可觀現狀。
據報道,從2014年至2022年底,上海通過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盤活、復墾集體工礦倉儲用地、宅基地等存量低效土地,累計新增耕地超過45平方公里(約6.75萬畝)。
實際上,在四大一線城市中,上海的耕地資源處在遙遙領先的位置。

如何在有限的土地資源上搞好農業,促進鄉村要素資源高效配置,上海給出的答案是“農業招商”。
需要指出的是,“農業招商”并不是上海放棄第三產業的發展,而是為了實現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上海面臨著人口增長、資源消耗、環境污染等諸多挑戰。如何保障城市的糧食安全、生態安全和居民健康,成為上海必須面對和解決的問題。
因此,上海在提出“建設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目標的同時,一些郊區也提出建設生態島,并將農業作為發展的重要支撐。
具體來說,“農業招商”就是在破解“人找地、地等項目”的基礎上,通過引進優質農業經營主體,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這些優質農業經營主體包括國內外知名的農業企業、科研院所、高校等,他們可以利用自身的技術、資金、品牌等優勢,在上海開展高端、高效、高附加值的農業項目。
例如,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河口沖積島和中國第三大島,崇民島承載了上海最為珍貴、不可替代、面向未來的生態戰略空間。作為農業大區,放大農業招商的優勢效應,是崇民島跟其他區差異化發展的關鍵。
崇民也探索出自己的“農業招商”路徑。例如,通過建立全區農業土地信息發布平臺,面向全國發布土地招商信息,同時建立土地招商目標企業庫,讓信息動態更新,并面向全球開展農業項目招商引資。目前,已有多個知名企業在崇明島投資建設了現代都市型農場。
此外,松江、青浦、奉賢等區也出臺各自的“農業招商”政策,對農產品加工業、智慧農業等提供重點扶持。
通過這些“農業招商”的舉措,上海的農業不僅實現了規?;?、標準化、品牌化生產,而且實現了科技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這些農業項目不僅提高了農業生產效率和經濟效益,而且提高了農業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
更重要的是,這些農業項目還滿足了城市居民的多樣化和高品質的消費需求,滿足了城市居民的休閑和體驗的文化需求。
80后不想種地,90后不懂種地,00后不問種地,未來中國誰來種地?如何發展農業,已經成為擺在中國面前的“發展之問”。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這句話也同樣適用在農業上,對于“農業招商”,國際化大都市的玩法也有“國際范”。
上海,作為中國最具國際化和創新力的城市,也是中國農業現代化的領跑者和引領者。
早在1967年,上海水產大學的前身上海水產學院的科研人員突破了團頭魴的人工繁殖技術,并在上世紀80年代形成成熟的商品魚新品種,從而創造了一個地區新品種在全國推廣的先例。
可以說,在農業科技創新上,上海一直走在前列。
只不過,因為“大上?!钡臄⑹铝晳T,又因為農業GDP占比不到1%,上海三農仍被視為“小三農”。但這些絲毫不影響上海農業現代化評價指數、都市現代農業發展指數包括水稻平均單產多年來領跑全國。
實行“農業招商”,能夠最大限度的將上??萍純瀯葙x能農業。
一方面,通過“農業招商”,上??梢砸M一批國內外知名的農業企業和機構,提升農業的科技含量和創新能力。
2022年度上海市科學技術獎中,共有19個涉農科技項目獲得科學技術獎項,較上一屆(2020年度為11個)同比增加72.7%。
例如,崇明攜手上海市農業科學院、上海海洋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成立崇明農業科創聯盟,糧油作物種質創新與遺傳改良重點實驗室、淡水水產種質資源重點實驗室等13個農業科技平臺同步揭牌成立。

通過多次舉辦農業招商會,崇民區還赴荷蘭Armada集團、以色列Danziger集團等世界知名企業開展農業招商,為“世界級生態島”招來“世界級選手”。
另一方面,“農業招商”也有助于各方面資源的整合,打造出一批集科研、教育、生產、觀光于一體的農業示范區,提升農業的綜合效益和社會影響力。
公開資料顯示,正大集團300萬羽蛋雞養殖項目,就是滬郊開展農業招商引進的典型優質項目之一。此外,上海青浦在“龍頭企業+合作社+專業戶+品牌”的產銷一體化發展模式上探索出與自身資源相契合的“農業招商”模式,浦東作為上海市轄區的“新貴”,也瞄準“農業招商”。在寸土寸金有限資源下,推出了14個招商資源項目,面向全球公開招募建設運營主體。設立浦東國家農業科技園宣橋園區,打造現代種業種源企業孵化園,重點引進集聚一批現代種業研發領域內的創新型企業,推進現代種業全產業鏈發展和一二三產融合。
大城市如何發展農業,上海通過“農業招商”無疑是趟出了一個全新的思路。同樣,“農業招商”也為其他地區破解農業發展難題提供了一些經驗借鑒。
一是促進城市農業資源高效配置。開展“農業招商”,有助于解決此類“地找不到人、人找不到地”的信息不對稱現象。通過引入國內外現代農業研發、生產領軍企業,可以有效整合和配置農業資源,提高土地、水、資金等要素的利用效率,增強農業的競爭力和創新力。例如,上海崇明區推出10萬畝土地向全球招商,希望引進一批“面向市場有競爭力、面向農民有帶動力、面向市民有吸引力、面向未來有促進力”的優質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二是土地集約化使用程度更高。開展“農業招商”,可以促進土地規?;⒓s化、標準化的經營管理,提升單位面積產量和產值。通過引入先進的設施裝備、智能化技術和循環農業模式,可以實現農業生產的高效管理、實時監測、精準作業和低碳排放。例如,上海浦東新區引進簽約了27個現代農業項目,預計投資總額超過120億元,涵蓋了水稻種植、水產養殖、蔬果種植、食用菌種植等多個領域。
三是現代都市建設與農業開發協調發展。開展“農業招商”,可以實現城市與鄉村的互動互補,促進區域經濟社會的均衡發展。通過打造優質綠色副食品的核心供應基地,可以保障超大城市的食品供應安全和市民的健康需求。通過打造青少年農業科普、教育、實踐基地,可以增強城市居民對農業的認知和參與。通過打造生態循環和復合農業樣板范例,可以展示城市與自然的和諧共生。
“農業招商”是上海探索適應超大城市特點的現代農業發展模式的重要舉措,也是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有效途徑。通過“農業招商”,上海不僅為自身可持續發展注入新動能,也為其他地區提供了可借鑒的經驗和啟示。
(作者系本刊特約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