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永紅,張 薇
(1.江蘇師范大學 商學院,江蘇 徐州 221116;2.金陵科技學院 商學院,江蘇 南京 211169)
《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 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明確提出“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2022年10 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進一步提出“著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提升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是實現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容,是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關鍵路徑,當前全球或區域產業競爭已不是行業與行業之間的競爭,而是產業鏈與產業鏈之間的競爭,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鏈現代化水平能夠反映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科技和工業發展水平,有利于提升國家或地區競爭優勢。2020 年江蘇地區生產總值和制造業營業收入分別位居全國第二,僅次于廣東,作為經濟大省和制造業強省,江蘇一直努力打造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現代化產業鏈,加快推進江蘇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鏈現代化發展,對促進江蘇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關于產業鏈現代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產業鏈現代化的內涵與動力機制方面。產業鏈現代化的實質是產業基礎能力的提升、運行模式的優化、產業鏈控制能力的增長和治理能力的提升[1]。劉志彪(2019)[2]認為產業鏈現代化是產業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和人力資源之間的高度協調、協同和協作。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課題組(2021)[3]提出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提升的四大基本動力機制,即終端需求驅動、要素供給驅動、區域產業布局驅動和融入全球產業分工體系驅動。鄭江淮等(2022)[4]認為產業鏈現代化的機制包括“中心-外圍”聯動機制、產業鏈外部聯系機制、產業鏈創新推動機制和產業鏈節點間集聚與分散機制。夏永紅(2022)[5]則從科技創新引領、知識溢出共享、產業關聯競合和數據驅動協同等方面分析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鏈現代化發展的動力機制。準確理解和把握產業鏈現代化的內涵和動力機制是測度產業鏈現代化水平的基礎。
由于產業鏈上、下游產業錯綜復雜的關系和相關數據的缺乏,許多學者從不同的視角對產業鏈現代化水平進行測度研究,目前還沒有形成統一的認識。其中,賀正楚等(2020)[6]通過產業融合度、產業耦合度、產業結構柔性、產業協調度、產業共享指數、首位引領度、產業創新生態等7 個指標構建了全產業鏈發展狀況評價指標體系,但并未根據具體產業鏈進行實證分析。毛蘊詩等(2020)[7]利用綠色設計與研發、綠色采購、綠色生產、綠色物流、綠色營銷與回收再利用6 個維度21 項二級指標構建了綠色全產業鏈指標體系,并對陶瓷行業的全產業鏈進行評價分析。蔡烏趕和許鳳茹(2021)[8]從產業組織、創新能力、經濟效益和綠色集約四個維度構建制造業產業鏈現代化水平的評價指標體系,而鄭江淮等(2021)[9]從產業鏈創新性、高端化、協同性、可持續性和自主可控性等五個方面構建了產業鏈現代化指標體系,毛冰(2022)[10]從產業結構、產業協同、產業整合和產業創新4 個維度構建三級指標體系評價中國產業鏈現代化水平。張虎等(2022)[11]從產業鏈基礎、產業鏈數字化、產業鏈創新、產業鏈韌性、產業鏈協同和產業鏈可持續6 個維度構建產業鏈現代化水平評價的指標體系。
綜上所述,關于產業鏈現代化發展的定性研究相對較多,而關于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指標體系構建和具體產業鏈現代化水平的測評研究有待進一步探討,特別是針對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鏈的研究。本文基于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鏈的創新性、高效性、協同集聚性和自主可控性四個方面構建衡量產業鏈現代化發展水平的指標體系,并對江蘇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鏈現代化水平進行實證測度分析,進而提出推動江蘇高端制造產業鏈現代化發展的對策建議。
基于2017 年《國民經濟行業分類》標準和2013年《高技術產業(制造業)分類》標準,同時,借鑒傅元海等(2014)[12]提出的分類方法,將通用設備、專用設備、交通運輸設備、電氣機械和器材、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以及儀器儀表等制造業列為高端裝備制造業。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鏈現代化的過程是通過提升產業基礎能力和優化產業運行模式,來實現產業鏈的創新能力和自主控制能力的提升,以及產業鏈的高效和集群化發展。下面主要基于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鏈創新性、產業鏈高效性、產業鏈協同集聚性和產業鏈自主可控性四個方面構建產業鏈現代化水平的指標體系。
產業鏈現代化要求產業鏈具有創新性,既包括產業鏈管理模式的創新,也包括企業生產技術的創新。其中,產業鏈技術創新要求達到世界先進水平,解決我國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鏈的關鍵環節被“卡脖子”的不良現象。江蘇高端裝備制造業在我國處于領先地位,其產業鏈技術創新至關重要,要不斷提高產業鏈技術創新水平,降低對外技術依賴程度。選取江蘇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鏈研究與開發經費支出與制造業生產總值的比值來衡量其產業鏈的創新性。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鏈研發經費支出占制造業生產總值的比重越大,說明江蘇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鏈的技術創新水平越高,有更多的資金用于技術創新,某一環節的技術創新又會帶動上、下游節點企業進行技術創新,形成整個產業鏈的創新氛圍,進一步提升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鏈的創新水平。
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鏈高效性是指高端裝備制造業處于整個產業鏈的高端或“鏈主”地位,具有較高的產業效率和較強的產業增值能力,從而對整個產業鏈具有較強的自主控制能力,有利于產業鏈的可持續發展。利用勞動生產率、成本費用利潤率和產出利潤率3 個指標衡量高端裝備制造業產業鏈的高效性。其中,人均利潤率是衡量企業生產效率高低的重要參考指標,該指標越大,說明人才資源能夠給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鏈帶來更多的利潤,有利于企業長遠發展;產業鏈成本費用利潤率是產業鏈一定期間的利潤總額與成本費用總額的比率,體現了經營耗費所帶來的經營成果,成本費用利潤率越高,說明產業鏈能夠優化成本控制,提高企業管理水平,產業鏈利潤越大,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鏈的經濟效益越好;產出利潤率則從產出視角考察高端裝備制造業的盈利能力。
產業發展經歷了由分散發展到產業專業化集聚,再到產業鏈協同集聚的發展歷程。產業鏈協同集聚有利于區域內不同產業之間產生知識溢出效應,提高地區內不同產業的技術創新水平,增強地區高端裝備制造業的競爭優勢,促進地區經濟高質量發展。關于產業協同集聚的測度,Ellison 和Glaeser(1997)[13]提出了多個產業協同集聚的EG 指數,Devereux 等(1999)[14]在Ellison 和Glaeser 研究的基礎上,關注不同產業是否定位在同一個區域,提出了一個不需要具體廠商數據,只需要產業和區域層次的數據即可以直接計算不同產業的協同集聚Gr指數[15],具體計算公式為:
其中,r 表示一組高端裝備制造業,j 表示第j 個高端裝備制造業;wj表示權重指標,即第j 個高端裝備制造業的就業人數或產值占高端裝備制造業的比例;Gj表示第j 個產業形成的地理集中度,G 指數的計算公式為:,式中,i 表示區域單元,假設M 個區域,i=1,…,M;si表示第i 區域高端裝備制造業或某一高端裝備制造業就業人數占江蘇該產業的就業份額;Gr表示高端裝備制造業共同形成的地理集中度,產業地理集中度分解為產業內集聚和產業間集聚水平,考察產業協同集聚受產業內集聚和產業間集聚的影響。具體分解公式為:
該公式的第一項表示高端裝備制造業產業鏈中6 個兩位數高端裝備制造業產業內集聚,第二項表示其產業間集聚。C(r)指數大于0 表示相關產業在一定的區域內具有協同集聚性,數值越大,協同集聚度越高,越有利于區域知識溢出和技術創新。
在逆全球化趨勢的影響下,為避免產業鏈的中斷,國家和地區的產業鏈自主可控性顯得尤其重要。高端裝備制造業在國家制造業的發展中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因此,必須重視加強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鏈的自主可控性,降低高端裝備制造業對其他國家和地區的依賴程度。衡量產業鏈自主可控性的二級指標主要有兩個:一是江蘇高端裝備制造業外商投資和港澳臺商投資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占比;二是江蘇高端裝備制造業產業鏈的外貿依存度。通常外商投資和港澳臺商投資主營業務收入占比越小,高端裝備制造業的自主可控能力越強;高端裝備制造業產業鏈的外貿依存度越低,說明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鏈對出口市場的依賴程度越低,在當前不確定的世界經濟環境中,降低對外部市場的依賴程度,有利于提高江蘇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鏈的自主可控性。
基于以上分析構建的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鏈現代化評價指標體系,利用《江蘇統計年鑒》和各地市統計年鑒的數據,計算江蘇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鏈創新性、產業鏈高效性、產業鏈協同集聚性和產業鏈自主可控性4 個指標,再通過標準化加權計算江蘇2006—2020 年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鏈的現代化水平。具體計算結果如圖1 所示。
由圖1 可以看出,在2006—2020 年,江蘇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鏈現代化水平呈現平穩上升趨勢。高端裝備制造業是江蘇的支柱產業,2020 年江蘇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鏈在全國處于領先地位,其營業收入達到5.8 萬億元,占全國高端裝備制造業營業收入的15.5%,江蘇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鏈現代化水平的不斷提高是國家和江蘇推行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然結果,江蘇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鏈現代化水平的提高,反過來又進一步促進產業鏈實現高水平創新、高效率制造、高品質供給,進而形成全國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鏈高質量發展的示范區。以下對江蘇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鏈創新性、產業鏈高效性、產業鏈協同集聚性和產業鏈自主可控性4 個指標進行具體分析。
江蘇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鏈創新性主要用其產業鏈研發經費支出與制造業生產總值的比值進行衡量,具體如圖2 所示。

圖2 2006—2020 年江蘇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鏈創新性演變趨勢
由圖2 可以看出,江蘇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鏈研發經費支出占比呈現不斷上升趨勢。為保持江蘇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鏈的領先地位,高端裝備制造業會進一步加大研發經費的支出,鼓勵核心技術創新,由于在江蘇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鏈內存在信息共享和知識溢出效應,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鏈關鍵節點的技術創新,會促進上、下游節點企業的技術創新,從而帶動整個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鏈技術創新水平的提高。由于在江蘇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鏈內存在良好的競爭與合作關系,不斷推出有競爭力的新產品,提升相關產品的附加值,進而增強江蘇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鏈的國內與國際競爭優勢。
產業鏈高效化主要利用人均利潤率、成本費用利潤率和產出利潤率3 個二級指標加權平均來衡量,江蘇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鏈高效化指標的具體計算結果如圖3 所示。

圖3 2006—2020 年江蘇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鏈高效化的演變趨勢
由圖3 可以看出,江蘇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鏈的高效化在2006—2020 年期間總體呈現上升趨勢,而2019 年出現人均利潤率大幅度降低,主要與國家統計制度規定的統計口徑調整和剔除重復計算數據有關。
利用產業協同集聚指數計算江蘇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鏈協同集聚度,同時分解其產業內集聚和產業間集聚,具體計算結果如圖4 所示。

圖4 2006—2020 年江蘇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鏈協同集聚度的演變趨勢
由圖4 可以看出,江蘇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鏈的協同集聚度整體呈現先下降再上升的演變趨勢,其中,在2006—2016 年期間呈現不斷下降趨勢,而2017—2020 年呈現不斷上升的趨勢。江蘇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鏈協同集聚包括通用設備、專用設備、交通運輸設備、電氣機械和器材、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以及儀器儀表等6 個兩位數高端裝備制造業的產業內集聚,以及由于6 個不同高端裝備制造業之間存在知識溢出效應而帶來的產業間集聚。在2017—2020 年期間,產業間集聚度明顯大于產業內集聚度,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鏈中不同產業存在明顯的知識溢出效應,有利于推動江蘇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鏈現代化水平。
產業鏈自主可控性反映了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鏈的對外依存度的高低,對外依賴程度越高,產業鏈的自主可控性越低,利用外商投資與港澳臺商投資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占比,以及高端裝備制造業產業鏈的進出口額占比進行衡量,具體計算結果如圖5所示。

圖5 2006—2020 年江蘇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鏈自主可控性的演變趨勢
由圖5 可以看出,江蘇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鏈的自主可控性在2006—2016 年期間呈現上升趨勢,而2017—2020 年江蘇裝備制造產業鏈的自主可控性呈現略有下降、平穩發展的趨勢,主要是受國內和國際經濟環境變化的影響,給江蘇裝備制造產業鏈的發展帶來一定的沖擊。江蘇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鏈的外商投資與港澳臺商投資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占其產業鏈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雖然在2017—2019年略有提升,但整體上呈現下降趨勢,說明國內投資企業的主營業務收入比例不斷提高,進而提高江蘇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鏈的自主可控性。江蘇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鏈的進出口依賴程度呈現明顯的下降趨勢,進一步增強了江蘇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鏈的自主可控性。江蘇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鏈在早期主要依賴進出口貿易,特別是一些核心零部件的進口,生產的產品也大量出口,過度依賴外部市場,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鏈的自主可控性較差,隨著我國不斷加強“制造強國”戰略的實施,支持鼓勵創新,尤其是對一些“卡脖子”的關鍵環節加大投入力度,降低了對外部市場的依賴程度。
1.基于產業鏈創新性、高效性、協同集聚性和自主可控性等構建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鏈現代化的指標體系。通過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鏈研究與開發經費支出與制造業生產總值的比值來衡量產業鏈創新性;利用人均利潤率、成本費用利潤率和產出利潤率3 個二級指標加權平均來衡量產業鏈高效化;通過六大高端裝備制造產業的協同集聚指數衡量產業鏈協同集聚性;通過外商投資與港澳臺商投資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占比和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鏈的進出口額占比兩個指標衡量產業鏈自主可控性。
2.江蘇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鏈的現代化水平不斷提高。江蘇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鏈的創新性、高效性和自主可控性呈現明顯的上升趨勢;而江蘇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鏈的協同集聚性則呈現了先下降后上升的演變趨勢,但是在2016 年之后的上升趨勢中,產業間的溢出效應明顯加大,有利于江蘇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鏈現代化的發展。
1.加強江蘇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鏈的創新性。通過加大江蘇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鏈上下游節點企業的研發投入力度,加強關鍵技術創新,攻克產業鏈中的關鍵環節“卡脖子”現象,提升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鏈的自主創新性,增強產業鏈的國際競爭力。
2.借助數字技術,加強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鏈的管理模式創新,降低產業鏈運營成本,提高產業鏈效率。利用5G、人工智能、云計算和大數據等新興技術,加強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流程再造,鼓勵產業鏈上、下游產業聯合創新能力的開發,減少交易成本和運營成本,降低管理費用和銷售費用,提高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管理效率。
3.加強江蘇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鏈協同集聚性,增強集群競爭優勢。江蘇通過統籌規劃布局,考慮不同城市的資源稟賦和外部環境,形成不同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集群,發揮產業集群內的知識溢出效應,促進集群內企業競爭與合作,提高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鏈的整體競爭力。
4.做精做強鏈上企業,增加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鏈的自主可控性。通過培育產業鏈上的“隱形冠軍”和“專精特新”企業,做強做精鏈上企業,增強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鏈的國際競爭力,優化高端裝備制造業進出口產品結構,減少對外部技術和外部市場的依賴程度,增加江蘇高端裝備制造產業鏈的自主可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