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光軍,汪宜心,石 琴
(1.武漢科技大學 恒大管理學院,湖北 武漢 430081;2.湖北產業政策與管理研究中心,湖北 武漢 430000)
構建新發展格局,產業必須強大。黨的十九大以來,我國高度重視產業鏈現代化建設,進行了多次戰略部署。2019 年12 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健全體制機制,打造一批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制造業集群,提升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進一步指出,要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提高經濟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著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2022 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指出“要圍繞制造業重點產業鏈,找準關鍵核心技術和零部件薄弱環節,集中優質資源合力攻關,保證產業體系自主可控和安全可靠,確保國民經濟循環暢通”。湖北作為科技資源大省,如何將區域科技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提升產業鏈現代化水平,對促進湖北經濟高質量發展,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新格局具有重要現實價值。
何為產業鏈現代化?目前國內學者們的闡釋各有側重。盛朝迅(2019)[1]較早對產業鏈現代化進行了研究,認為產業基礎能力提升、運行模式優化、產業鏈控制力增強和治理能力提升就是產業鏈現代化。劉志彪(2019)[2]從產業經濟學的角度分析產業鏈現代化的內涵,指出產業鏈現代化要推進基礎產業高級化,強化企業間技術經濟聯系,提高產業鏈與創新鏈、資金鏈和人才鏈嵌入的緊密度。羅仲偉和孟艷華(2020)[3]認為產業鏈現代化是用科技創新手段改造產業鏈,使產業鏈具備高端鏈接能力、自主可控能力和領先于全球市場的競爭力水平。黃群慧和倪紅福(2020)[4]從價值鏈角度提出產業鏈現代化是指一個國家或者地區提升產業鏈水平,強化其產業在全球價值鏈各環節的增值能力,實現其在全球價值鏈地位升級的過程。蔡烏趕和許鳳茹(2021)[5]認為產業鏈現代化是一個綜合復雜的系統,產業鏈現代化主要包括發展基礎更優、數字化水平更高等六個特征。可以看出,學者們從產業經濟學、價值鏈等不同角度對產業鏈現代化的內涵作出了說明,但未對產業鏈現代化內涵達成統一認識。
綜合上述分析,本文認為產業鏈現代化內涵應從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高度出發,以產業鏈為主線,從產業鏈本身的能力出發,以創新能力驅動導向,存在形式是分工協作,結果是價值鏈高端化,產業鏈環境是產業要素中人才鏈、資金鏈、技術鏈的協同,產業創新、產業鏈集聚水平、產業價值鏈高端化構成了產業鏈的自循環,產業鏈的可持續發展形成產業鏈的外循環。
根據相關文獻分析,由于產業鏈在全球分布,產業鏈要實現現代化必須打通產業鏈的外循環,即從產業鏈的自循環和產業鏈開放性的雙循環兩個方面構建指標,以能力為導向,強調過程以及產業鏈的環境構成。因此本文把產業鏈現代化解析為產業鏈創新性、產業鏈高端化、產業鏈集聚性和產業鏈可持續性。本文借鑒鄭江淮等(2021)[6]的產業鏈現代化內涵解析張鴿和郭彬(2021)[7]的評價模型,建立了產業鏈現代化水平評價指標體系,具體如表1 所示。

表1 產業鏈現代化水平評價指標體系
1.灰色關聯分析法。把產業鏈現代化水平看成一個大系統,產業鏈現代化的組成因素是小系統,兩個系統的組成因素的關聯性會隨著時間或者對象的變化而發生改變,這種關聯性大小的量度就是產業鏈現代化水平與各子系統的關聯度。當產業鏈現代化水平系統發生變化時,若產業鏈現代化水平大系統和各子系統的變化趨勢是一致的,那么二者的關聯度是較高的,反之則較低。灰色關聯分析法是灰色系統理論研究方法之一,產業鏈現代化水平的數據都是以灰色關聯度值來進行關系的表達。為消除量綱對原始數據進行了無量綱化處理。具體步驟如下:
第一步,確定評價對象和參考數列。設評價對象有m 個,評價指標有n 個,用X0(k)(k=1,2,…,n)表示各項指標數據最優值組合成的參考數列,用Xi(k)(i=1,2,…,m)表示經過無量綱處理后組成的比較數列集。
第二步,通過熵權法確定權重。本文利用熵權法確定各指標對應的權重w=[w1,…,wn],其中wk(k=1,2,…,n)為第k 個評價指標對應的權重。
第三步,計算灰色關聯系數。在灰色關聯分析中,關聯系數指參考序列與比較序列不同節點的幾何距離,其取值越高,即指數之間的關聯度更高。計算公式為:
2.全局熵權法。熵是系統無序程度的一個度量,指標的信息熵越小,說明該指標變異程度越大,提供的信息越多,在綜合評價中發揮的作用越大,其權重也越高。根據全局熵值法的基本思想,將立體時序數據表按照時間順序整理成二維表,再按照傳統熵值法進行計算。根據全局熵值法為指標體系確定權重,具體步驟如下:
首先,對t 年內m 個地區的n 個變量進行評價,收集數據得到t 張截面數據表Xt=(Xij)m×n,引入全局思想將這張表格按照從上到下時間順序排列,構成多階全局評價矩陣,記為:
其次,對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即:
計算第j 個指標下第i 個地區在該指標中所占的比重,即:
計算第j 個指標的信息熵,即:
計算第j 個指標的信息熵冗余度,即:
計算各個指標的權重,即:
最后,計算綜合評價得分,即:
本文的研究對象是制造業相關產業鏈的現代化進程。在對湖北省產業鏈現代化水平進行評價時,主要采用灰色關聯度分析法,利用2002 年、2007年、2012 年和2017 年的投入產出表數據,結合2002年、2007 年、2012 年、2017 年和2018—2020 年的《湖北省統計年鑒》獲得相關數據,對2002—2020 年湖北省產業鏈現代化水平進行測量。在對湖北省產業鏈現代化水平進行全國比較分析時,考慮到數據的可獲取性和科學性,選取湖北省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生物醫藥和汽車制造三大支柱產業,利用全局熵權法對2017—2019 年的產業鏈現代化水平進行全國對比分析,主要數據來源于EPS數據庫、專利數據庫、各省份統計年鑒等。
將原始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后,通過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模型得到湖北省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指標的關聯系數,再根據熵權法對各項指標賦權后測度各項指標的關聯度,得到湖北省產業鏈現代化水平的關聯度,如表2 所示。

表2 2002—2020 年湖北省產業鏈現代化水平關聯度
從產業鏈創新性變化特征來看,2002—2020 年湖北省產業鏈創新性呈緩慢上升趨勢,整體呈現“W”型。2002—2007 年產業鏈創新性關聯度急劇下降,2007—2020 年產業鏈創新性關聯度呈緩慢上升趨勢,這說明產業鏈創新性因素對產業鏈現代化水平的關聯度呈上升趨勢。其中2017—2018 年的上升速度最慢,2019—2020 年的上升速度最快(見圖1)。

圖1 2002—2020 年湖北省產業鏈創新性關聯度
從產業鏈集聚性變化特征來看,2002—2020 年湖北省產業鏈集聚性關聯度呈上升趨勢,整體呈現“勾”型。2002—2007 年急劇下降,2007—2020 年快速提升,這說明產業鏈集聚性對產業鏈現代化水平關聯度呈上升趨勢,其中2002—2007 年下降速度最快,2012—2017 年上升速度最快(見圖2)。

圖2 2002—2020 年湖北省產業鏈集聚性關聯度
從產業鏈高端化變化特征來看,2002—2020 年湖北省產業鏈高端化關聯度呈曲折上升趨勢,整體呈現“M”型。2002—2007 年急劇上升,2007—2017 年下降,2017—2018 年呈急劇上升趨勢,2018—2020年呈急劇下降趨勢,這說明產業鏈高端化與產業鏈現代化水平的關聯度不穩定。其中2017—2018 年上升速度最快,2018—2019 年下降速度也較快,因此需要高水平穩定產業鏈高端化(見圖3)。

圖3 2002—2020 年湖北省產業鏈高端化關聯度
從產業鏈可持續性變化特征來看,2002—2020年產業鏈可持續性呈波動上升趨勢,整體呈現“M”型。2002—2012 年產業鏈可持續關聯度上升,2012—2017 年下降,2017—2018 年上升,2018—2020 年下降,整體上產業鏈可持續性對產業鏈現代化水平的關聯度提高,但是波動較大,發展不穩定,2018 年以后可持續性對產業鏈現代化水平關聯度不斷下降,需要引起重視。其中2002—2007 年上升速度最快,2012—2017 年下降速度最快(見圖4)。

圖4 2002—2020 年湖北省產業鏈可持續性關聯度
從湖北省2002—2020 年產業鏈現代化水平綜合評價變化特征來看,2002—2020 年湖北省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整體呈緩慢上升趨勢,2002—2018 年產業鏈現代化水平呈上升趨勢,2018—2020 年產業鏈現代化水平關聯度呈下降趨勢。其中2017—2018年上升速度最快,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提升較快,2018—2019 年產業鏈現代化水平關聯度下降,產業鏈現代化水平進程緩慢。
從具體指標看,2002—2020 年產業鏈可持續性與產業鏈現代化水平的關聯度最大;不過2002—2020 年間產業鏈集聚性與產業鏈現代化水平的關聯度持續上升,到2020 年產業鏈集聚性、產業鏈可持續性與產業鏈現代化水平的關聯度已基本持平,這說明產業鏈可持續性與產業鏈集聚性對產業鏈現代化水平的拉動力最大;2002—2020 年產業鏈創新性關聯度最小,這說明湖北省產業鏈創新性對產業鏈現代化水平的拉動力還不夠,在目前中美政治、經濟博弈的大環境下,湖北省需要提高產業鏈創新能力,打破發達國家技術依賴和技術壟斷,以防斷供對產業鏈帶來破壞性危機(見圖5)。

圖5 2002—2020 年湖北省產業鏈現代化水平關聯度折線圖
為進一步解析湖北省產業鏈現代化水平現狀及原因,為政策建議提供充分依據,把湖北省主要制造業產業鏈現代化水平與全國進行對比,沿用湖北省現代化水平評價指標體系,選取湖北省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生物醫藥和汽車制造三大支柱產業,利用全局熵權法對2017—2019 年的產業鏈現代化水平進行全國對比分析,數據主要來源于EPS 數據庫、專利數據庫以及各省份統計年鑒等,但由于評價指標體系涉及數據較多,部分省份數據缺失嚴重,為不失科學性,將不同產業中數據缺失兩年及以上的省份剔除。
由生物醫藥產業現代化水平測量結果可知,湖北省生物醫藥產業現代化水平逐年增加,但增加幅度有限,排名并未出現變化。與廣東、山東、江蘇、浙江相比,產業鏈現代化水平及增長幅度均有所差距(見表3)。

表3 生物醫藥產業現代化水平
由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現代化水平測量結果可知,2017—2019 年間湖北省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現代化水平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與湖北省格外重視光屏芯端網一體化發展相關。但從產業鏈現代化進程來看,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現代化水平較高的仍集中在東部沿海地區,即廣東、上海、浙江、江蘇等地(見表4)。

表4 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現代化水平
由汽車制造業現代化水平測量結果可知,2017—2019 年來,湖北省的汽車制造業現代化水平也逐年上升。主要因為汽車制造業一直是湖北省支柱產業,在武漢、襄陽、十堰、宜昌、荊門等地區均有布局。近幾年湖北省重點地區還在不斷引入如特斯拉、小鵬等新品牌來更新產品體系,不斷強化汽車大省地位(見表5)。

表5 汽車制造業現代化水平
綜上可知,湖北省生物醫藥產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汽車制造業現代化水平均處于國內前列,但是與排名靠前的廣東、上海、江蘇、北京等較為發達省(市)相比仍具有一定差距。從時間維度上看,生物醫藥產業排名未變,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汽車制造業排名呈現逐年上升的趨勢,但排名上升幅度增長緩慢。
本文在重新界定產業鏈現代化水平的內涵與基本特征的基礎上,著重進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的評價模型構建,利用灰色關聯度分析法和全局熵權法對湖北省制造業產業鏈進行關聯度評價并與全國比較分析。通過分析得出以下結論:
第一,產業鏈可持續性與產業鏈集聚性對產業鏈現代化水平的拉動力最大;產業鏈創新性關聯度最小,這說明湖北省需要提高產業鏈創新能力,以防斷供對產業鏈帶來破壞性危機。
第二,運用全局熵權法對湖北省三大支柱產業進行全國比較分析,結果表明湖北省支柱產業鏈現代化水平處于全國領先水平,但是與發達省(市)之間仍存在著較大差距。
依據本文的研究結論,為進一步促進湖北省制造業產業鏈現代化水平的提升,避免固化在產業鏈“中低端陷阱”的風險,推動產業鏈供應鏈向高端升級[8],提倡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實施產業鏈引領型主體鍛造行動計劃,做強生態循環凝聚力。建立“鏈主型企業—基低型支撐企業—平臺型生態企業”梯隊龍頭培育庫,鼓勵企業做優做強產業鏈節點,培育出聯系緊密、層級有序、治理高效的現代企業群落;以湖北省16 條標志性產業鏈為核心,建立全省產業鏈庫,繪制產業地圖,以引領帶動能力強的高端制造產業帶動全省產業鏈向高附加值環節爬升,協同構建良性互動的產業生態圈。
二是實施產業鏈育能力融鏈行動計劃,做強生態循環鏈接力。在武漢設立全省產業技術研發集群創新專門性園區,搭建出完備的研發樣本間,采取“租賃或購買”模式為地市企業打造飛地技術研究平臺;圍繞產業關鍵技術需求鏈,與地方園區共同組建具有獨立法人的產業技術創新研究院;圍繞制約產業鏈發展的關鍵核心技術及國產替代進口需求,滾動編制關鍵核心技術及產品攻關清單,開發生產強鏈補鏈新產品。
三是實施產業鏈優結構補鏈行動計劃,做優生態循環內驅力。定期摸排強鏈補鏈建鏈項目和產業鏈協同創新項目,實施項目動態滾動和跟蹤管理;圍繞湖北十六大標志性產業鏈繪出行業龍頭企業布局圖、關鍵共性技術需求圖、重大項目開發作戰圖,編制產業鏈招商目錄,以強鏈補鏈為目標縱向開展填空式招引;建立創新產品政府首購制度,為創新產品提供應用場景和升級迭代的市場空間。
四是實施產業鏈現代化發展環境優化工程,做活生態循環外驅力。推進公共云計算平臺、大數據共享中心、高速泛在信息網絡等數字智能經濟基礎設施建設,實現跨區域的產業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和互補;定期實施重點產業鏈不同環節調研,梳理一批企業經營活動共性問題,出品“學子家鄉行”“鄂籍名人會”和“鄉賢返鄂”等鄉情系列招商精品線,加快出臺滾動式營商環境建設清單。
五是實施產業鏈密協作整鏈行動計劃,做大生態循環影響力。圍繞湖北省“501020”產業集群計劃,引導各地區規劃建設對接和融合聯動,組建一批產業生態聯盟圈,協作共建萬億級、千億級的光芯屏端網、生物醫藥、汽車制造及新能源汽車等世界級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打造湖北卓越制造品牌集群;選拔優勢產業、重點企業牽頭創立國際經濟組織,舉辦形式多樣的國際技術交流活動,支持其海外并購,有效整合全球資源,鞏固和提升全省產業在全球價值鏈分工體系中的地位,提升產業及產品品牌的國際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