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雅頌
(湖南信息學院,湖南 長沙 410151)
在“一帶一路”倡議下,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雙邊貿易突飛猛進,湖南對外出口額也逐年提升。作為湖南對外出口的主力軍,機電產品出口貿易得到較快發展。但關于對湖南機電產品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出口貿易潛力的影響因素及其測算的研究還較少,本文根據聯合國區域劃分的標準及商品名稱和編碼協調制度,確定沿線國家范圍及界定機電產品類型,通過構建引力模型,分析影響因素,測算湖南機電產品出口到沿線各國的貿易潛力值,從而促進湖南機電產品出口貿易增長。
關于湖南機電產品出口影響因素,學者們從產業結構、貿易壁壘、物流等方面進行了分析。吳迎學等(2019)[1]以湘歐快線鐵路貨運為重點,指出其出口貨物主要有機械配件、鋼材等,湘歐快線為湖南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經貿往來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周海璇和徐艷(2020)[2]采用數據包絡分析方法,對湖南省九個市州機電產品的出口競爭力進行實證分析,發現湖南在技術人才、資金投入、產業結構等方面有所匱乏。關于區域出口貿易潛力,楊蕾(2020)[3]從時間、空間、結構三個方面對中國與中亞地區的產業貿易情況進行比較,并測算貿易潛力效率。郭連成和左云(2021)[4]使用十五年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24 個國家的面板數據建模,得出貿易流量與各國GDP 正相關、與距離和人口負相關的結論。針對機電產品出口貿易潛力,喆儒和王楚盈(2020)[5]以八年的面板數據來構建引力模型,計算了中國機電產品出口到東盟各國的貿易潛力。尹華和鄧亞妮(2021)[6]采用三元邊際法,對中國機電產品在“一帶一路”倡議實施前后的出口情況進行分析,得出對沿線各國機電產品出口增長的主要驅動力是數量邊際,其貢獻率高達82.45%。
諸多學者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機電產品的貿易、潛力和效率影響因素等進行了深入的探討,也在逐步改進貿易潛力的計算方法,除了包含經濟規模、人口、距離三個客觀指標,還加入了技術性壁壘、基礎設施辦理指數等主觀指標,使得模型選取的指標因素更具有全面性。以上學術成果,為本文的撰寫提供了很大的參考價值。但從目前的研究中看,從我國省級層面研究機電產品對沿線國家出口貿易潛力的文獻還比較少,因此本文以湖南省機電產品出口為例,有望進一步豐富相關研究成果。
機電產品長期位于湖南對外出口的主力地位,并且隨著全球貿易和互聯網電子商務的發展,湖南省機電產品出口總額有所提升。從表1 可以看出,近年來湖南省機電產品年出口規模不斷增加,從2017—2020 年,其出口貿易額占全省外貿出口總額的40%以上,出口“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貿易額從239 787.1 萬美元增長至2020 年534 808.75 萬美元,實現了翻番。

表1 2017—2020 年湖南對外出口狀況
如圖1 所示,2017—2020 年,湖南對“一帶一路”沿線七個區域出口機電產品均呈現上升趨勢。其中,出口到東盟10 國的金額在2020 年接近30 億美元,占湖南機電產品出口沿線國家總額的54.85%,遠遠超過其他六個地區,東盟是湖南最大的機電產品貿易合作伙伴。由于東亞和中亞所包含的國家數量較少,導致這兩個地區的趨勢變化不明顯,總貿易額也是最低的。

圖1 2017—2020 年湖南機電產品出口“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額 (單位:萬美元)
由圖2 進一步可知,2020 年湖南機電產品出口沿線國家金額排名前十的國家里有一半是屬東盟地區,其中,湖南對越南的出口流量最大,達到132 264.11 萬美元;而排名第十的土耳其,湖南對其出口額僅僅只有17 576.9 萬美元。這體現了湖南機電產品對“一帶一路”沿線地區出口過于集中,出口地域分布不均衡。

圖2 2020 年湖南機電產品出口前十的國家 (單位:萬美元)
基于中國海關總署等部門聯合發布的《中國高新技術產品出口目錄(2006)》,利用海關HS 編碼從機電產品中篩選出高技術產品,并結合EPS 數據庫,得到湖南高技術型機電產品的出口數據。由表2可以得知,湖南高技術型機電產品出口總額由2017年的23.17 億美元增加到2020 年的47.82 億美元,年均增長率達到27.48%;湖南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高技術機電產品出口總額由2017 年的2.04 億美元增加到2020 年的4.78 億美元,年均增速達到32.91%,高技術機電產品出口額在機電產品出口總額中的占比在波動中緩慢上升,由2017 年的8.49%增加到2020 年的8.93%。總體而言,湖南機電產品中的高技術型產品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出口額保持快速增長趨勢,但是所占比重小于9%,表明湖南的機電產品出口中以勞動密集型為主,需要加強對高技術產品的研發投入,提升產品的技術水平和競爭力。

表2 2017—2020 年湖南高技術型機電產品對外出口狀況
為了測算湖南對沿線各國機電產品的出口潛力值,本文參考了傳統貿易引力模型及一般貿易引力模型,構建了以下貿易引力模型計算理論出口值:
式(1)中,ln 表示取變量的自然對數值,i 代表湖南省,j 代表“一帶一路”沿線62 個國家,t 是指年份,β0、β1、β2、β3、β4是待估參數,μijt是隨機擾動項。lnTijt表示t 時期湖南對沿線各國的機電產品出口貿易額。GDPit和GDPjt分別表示t 時期湖南和沿線進口國家的國內生產總值,一般認為出口地區國內生產總值越高,表示其生產能力越強則越有能力出口,進口地區經濟水平越高,則進口需求越大進口額越高。DISij表示國家i 和國家j 的空間地理距離,通常情況下,兩國地理位置相近,有利于產品的出口,兩個國家相隔很遠,會抑制產品出口。FTAijt為沿線各國是否與中國(湖南)簽署自由貿易協定,本文將這個變量作為虛擬變量,如果雙方簽署了協定就取值為1,否則就取值為0。自由貿易協定可以減征關稅,有利于促進雙方貿易發展,實現優勢互補。
使用的各個變量數據來源如下:湖南機電產品出口貿易總額取自EPS 數據庫,湖南省GDP 和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數據都是來自中國統計局,沿線各國的GDP 和人口數量均來自世界銀行,長沙與各地首都的距離是通過距離計算器得出的,是否有簽訂自由貿易協定在中國自由貿易區服務網查詢獲得。
根據表3 進行如下回歸結果分析:

表3 模型的回歸結果
回歸結果顯示,R2的值為0.814 3,修正的可決系數R2的值為0.811 2,F 值為266.322 7,這說明了該模型擬合得較好,是顯著的回歸方程。由此可以得出模型表達式為:
lnGDPit、lnGDPjt、lnDISTij、FTAijt四個變量在5%的水平下顯著,即對湖南出口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機電產品有顯著影響,并且回歸系數符號和預期是一樣的。具體分析結果如下:
(1)湖南省GDP(lnGDPit)的回歸符號為正,表示在其他變量不變的狀況下,湖南省GDP 每增長1%,湖南對沿線各國機電產品貿易量就會增加4.512 9%。
(2)沿線各國GDP(lnGDPjt)對湖南省出口機電產品影響顯著,具有積極作用。意味著其他條件不變,沿線各國的GDP 每上升1%,湖南對沿線國家機電產品出口貿易額將會上升1.162 3%。
(3)地理距離(lnDISTij)反映出運輸成本對出口貿易起阻礙作用。表明其他變量不變,湖南省與沿線各國之間的距離每增加1%,則會相應減少湖南機電產品出口貿易量1.304 8%。
(4)自由貿易協定(FTAijt)的簽訂對湖南省機電產品的出口具有正面效應,減少貿易壁壘能推動雙方貿易往來。假定其他條件不變,每與一個國家簽署自由貿易協定,湖南機電產品出口到沿線各國的貿易額將會增加0.848 3%。
出口貿易潛力是指貿易伙伴間的貿易額的實際值與模型擬合,其大小可以用實際出口值與理論出口值的商來表示,計算公式如下:
式(3)中的TPij表示i 國與j 國之間的出口貿易潛力值,Eij代表i 國向j 國出口的實際值,則為i國向j 國出口的理論估計值。在本文中,i 國是指湖南省,j 國是指沿線62 個國家,TPij是湖南機電產品對沿線各國的出口貿易潛力值。劉青峰和姜書竹(2002)[7]將0.8 和1.2 這兩個數值作為出口貿易潛力的分位值,系數沒有達到0.8 歸屬潛力巨大型,表明應充分挖掘出口貿易潛力;系數為0.8~1.2 屬于潛力開拓型,表明出口適度,還可以有進一步擴大的余地;系數高于1.2 稱作潛力再造型,代表出口過度,需要尋找產品新的增長點才能繼續增加出口貿易。本文使用該分類方式,分析湖南機電產品對沿線各國的出口貿易潛力。
從表4 可以看出,湖南向蒙古出口機電產品的貿易潛力系數在2017—2019 年具有緩慢增長的態勢,2019 年的潛力值高達1.127 6。雖然在2020 年,貿易潛力值出現了小幅度的下降,但仍然高于2018年的系數。

表4 湖南對東亞蒙古機電產品出口的貿易潛力值
2017—2020 年,獨聯體7 個國家的貿易潛力值都集中在0.9~1.1 之間,不存在貿易過度的現象,具體數值如表5 所示。因此,湖南省可對獨聯體國家繼續加大機電產品的出口,注重機電產品質量、品牌、服務、科技等方面的提升,以此提高產品的國際競爭力。

表5 湖南對獨聯體7 國機電產品出口的貿易潛力值
中東歐國家距離湖南省較遠,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湖南機電產品的出口貿易。從表6 可以看到,波黑和黑山的貿易潛力值分別在2017 年和2018 年在0.8 以下,歸為潛力巨大型。

表6 湖南對中東歐16 國機電產品出口的貿易潛力值
由表7 可以得出,與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相比,塔吉克斯坦和吉爾吉斯斯坦貿易潛力值的變化更加明顯。2018 年,吉爾吉斯斯坦的貿易潛力值達到1.153 2,逼近系數1.2。

表7 湖南對中亞4 國機電產品出口的貿易潛力值
從表8 所示的總體貿易潛力值看,南亞8 國的數值較穩定,都屬于潛力開拓型國家。說明未來湖南對南亞出口機電產品的挑戰較大,需要有針對性地去解決現有問題,不斷提升機電產品的貿易質量。

表8 湖南對南亞8 國機電產品出口的貿易潛力值
從表9 所示的東盟10 國整體的貿易潛力值看,總體較為穩定,沒有太大的起伏,基本在0.9~1.1之間。說明在這四年里,湖南對東盟機電產品的出口貿易受外部影響也較小。

表9 湖南對東盟10 國機電產品出口的貿易潛力值
從表10 可知,西亞大部分國家出現小幅度下降,隨后又有小幅度上升,雖然波動不大,但相對其他區域國家來說不太穩定。湖南省還可以繼續挖掘對巴勒斯坦的機電產品貿易潛能,尋找新的機遇。

表10 湖南對西亞16 國機電產品出口的貿易潛力值
獨聯體及東盟地區與湖南的合作較多,并且通過實證結果可知,便利的貿易政策能促進湖南機電產品的出口,提升出口貿易潛力。湖南省可以結合中國(湖南)自由貿易試驗區的設立,不斷完善與獨聯體和東盟地區的經貿合作機制,出臺優惠的貿易政策,為機電企業對獨聯體和東盟地區出口產品提供更加寬松、更加自由的經濟環境。
中東歐與西亞地區距離湖南較遠,根據回歸結果可知,地理因素是會阻礙湖南機電產品出口。因此政府要加強建設基礎設施,提升湖南省與中東歐、西亞的交通便利水平,盡量減小地理距離對貿易出口的負面影響。另外,實現互聯互通能降低湖南跨境交易的成本,有效推動湖南機電產品出口到中東歐和西亞地區貿易量的增長,促進貿易潛力的高效實現。
近幾年,南亞地區的出口貿易潛力出現低迷狀態。因此,湖南機電企業可以通過提升產品的附加值來突破瓶頸,繼續保持對南亞地區的出口貿易,發掘南亞的市場潛力。企業不僅要注重量的出口也要注重質的出口,加強對機電產品的科研投入,提升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另外湖南機電企業在建立品牌優勢時,可以多挖掘自身產品的特色,量身賦予自家機電產品的品牌意義。
中東亞地區的貿易潛力增速較快,可以作為湖南機電產品出口的重點對象,推動其發展為潛力再造型。湖南省可以根據中東亞地區的貿易環境制定差別化的出口方案,提供多元化和個性化的產品服務,不斷挖掘貿易潛力。此外,還可以利用互聯網搭建信息交流平臺,讓雙方能夠及時掌握產品信息和進口國的需求,為湖南機電產品的出口提供更多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