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夢琦
初中階段的歷史教學工作開展過程中,組織跨學科教學,能讓歷史知識的內涵更加豐富,使歷史課堂的教學內容更加飽滿,也可以讓學生深入研究歷史知識,促進深度學習。本篇文章主要結合筆者的教學經驗,分析新課標背景下,初中歷史跨學科教學的實踐方法,落實學科融合背景下的優質歷史教學,切實培育學生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
一、跨學科整合教學的基本原則分析
歷史學科是一門包含古今中外多學科知識的學問,因此想要真正學好歷史學科知識,培育學生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需要教師從整體上把握歷史,學好歷史。在歷史教學工作開展過程中,組織跨學科教學實踐活動時,歷史教師也要注意遵循一定的跨學科設計原則。在實施跨學科整合教學的過程中,歷史教師應該優先從課程標準出發,考慮教學的重難點,針對重難點知識進行跨學科整合。這樣不但可以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還能培育學生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跨學科設計會涉及多學科內容,當教師需要講解的知識變多時,教師整合內容也要更有針對性,優先考慮重難點,有利于提升歷史課堂的教學效率。
綜合性整合原則也是歷史教師需要認真分析的原則之一。所謂綜合性,要求教師在跨學科設計的過程中做到有主有輔,主次分明。雖然在歷史課堂上引入不同學科的知識,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教師也要明確引入其他學科知識,只是為了輔助歷史教學,教師要做好綜合設計。
當然,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也要遵循適度性原則,跨學科的教學設計很容易融入超綱知識。比如,教師將歷史學科與語文學科相結合,教師會在課上融人很多學生沒有學過的古文,在選擇語文教學資源或者設計跨學科教學活動的過程中,要認真分析學生的認知水平,精心選擇,適度教學。另外,需要盡量少打擊學生的學習自信心,這樣才能夠凸顯跨學科教學的優勢,提高歷史教學的整體質量。
歷史教師也要注重創新性原則,跨學科教學設計并不是近年來才有的新說法。在長期教學工作開展過程中,很多歷史教師會在課堂上融入新穎的教學元素,實施跨學科整合教學。在全新的教學背景下,歷史教師要注重原創性、情境性、趣味性的設計,注重聯系社會生活實際,教學設計要貼近學生的學習認知水平。在這種背景下,創建出來的歷史學科教學活動,更加符合學生們的學習需要,也更容易讓歷史課堂的跨學科教學工作展現出優勢。
二、歷史學科與地理學科的跨學科教學
在長期的初中歷史教學工作開展過程中,歷史教師可優先考慮將歷史學科與地理學科進行整合教學。在核心素養背景下,不斷發展學生的時空觀念,讓學生在探究歷史的過程中,對歷史知識有更客觀理性的認識,也是歷史教師需要重點考慮的問題。而歷史學科和地理學科在時空思維邏輯方面非常相似,只要利用好跨學科整合教學的觀念,才能夠簡化歷史教學的難度,幫助學生運用唯物主義觀點看待歷史。
例如,教學“西晉的短暫統一和北方各族的內遷”以及“東晉南朝時期江南地區的開發”這部分知識的時候,歷史教師會發現,有關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歷史知識大都比較瑣碎,細節性的知識點特別多,學生必須擁有更加成熟的時空觀念,才能夠在學習該部分歷史知識的過程中展現出良好的素養。為了給學生帶來更加優質的學習體驗,歷史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引入地圖,讓學生們在地圖的幫助下,分析西晉短暫統一和北方各族內遷的具體情節,尤其是北方各族內遷方面的知識,屬于動態性的歷史,需要學生用動態的眼光看待各民族的內遷。這些民族在引入中原地區以后又進行過多輪變遷,歷史教師可運用一張動態地圖逐次展現出來,只要學生有良好的讀圖能力,就能夠輕松學會這部分歷史知識,有利于提高歷史課堂的教學效率。
在跨學科理念的影響下,歷史教師還可以將地理學科中的讀圖教學融人歷史課堂。比如,在目前的教學背景下,學生做題時經常會遇到歷史圖表問題,教師可以借助地理學科中讀圖教學的理念,幫助學生在簡單的歷史圖片中獲取更多有效信息。這樣的教學方式可培育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優化歷史學科教學工作,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三、歷史學科與道德與法治學科的跨學科教學
在學習歷史知識過程中,教師會不由自主地給學生融入一些政治方面的內容,而初中階段學生接觸的道德與法治知識中,也會包含許多歷史知識的影子。加強這兩個學科的融合教學,不僅能夠提高歷史課堂的教學效率,也可以讓歷史教師在講解歷史知識的同時,有效融入愛國主義情懷,培養學生集體主義精神,加強德育教育引導。
例如,教學“溝通中外文明的絲綢之路”這部分知識的時候,歷史教師可結合道德與法治課堂上的“建設‘一帶一路’”相關主題進行跨學科整合教學。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上,教師只是簡單分享了古代絲綢之路的起源和發展歷程,重點讓學生看到如今“一帶一路”的建設與發展。而在歷史課堂上,教師則側重于給學生們分析絲綢之路的相關知識,讓學生們理解絲綢之路的開辟,給西漢時期帶來了怎樣的影響?給后世帶來了怎樣的影響?張騫出使西域有什么重要意義?相似的教學內容卻擁有不同的教學側重點,歷史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將這兩部分知識串聯起來,先帶領學生基于教材知識,深入學習張騫通西域的故事,研究絲綢之路的開辟過程,分析古代絲綢之路的沿線示意圖,講解海上絲綢之路的相關內容等。
基本的歷史知識教學環節結束,歷史教師會拓展分析道德與法治學科中的“一帶一路”相關內容,讓學生了解到,絲綢之路在今天有了怎樣的創新發展?當今,我們建設“一帶一路”又有怎樣的重要意義?運用這種教學方式,將歷史學科與道德與法治學科有機融合,不僅可以提高歷史課堂的教學質量,豐富課堂內容,還可以讓學生擁有更加完善的歷史認知,形成高水平的政史素養。
四、歷史學科與語文學科的跨學科教學
新課標下,初中歷史學科和語文學科的跨學科整合教學,受到了許多教師的重點關注。尤其是在中考改革背景下,歷史試題中開始出現許多文言文歷史史料。歷史和語文同樣作為人文性和綜合性的學科,將二者融合起來,增強學生的歷史史料分析能力,可以提高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幫助學生積極利用語文課堂上積攢的文學閱讀經驗,輕松解決歷史問題。
例如,平時組織歷史教學工作,教師可在課堂上給學生分享一些歷史史料。比如,帶領學生學習“西漢建立和文景之治”這部分知識,歷史教師可在課堂上引入一段史料。《漢書·食貨志》記載:“漢興……民失作業,而大饑饉。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過半。……天下既定……自天子不能具醇駟,而將相或乘牛車。”請學生利用語文課堂上積累的文言文閱讀經驗,分析這段歷史史料,然后請學生們談一談:通過閱讀這段內容,我們可以獲得哪些信息?當時的社會生活情況是怎樣的?能不能分析背后的原因?教師可以結合此類問題引發學生的思考,結合語文課堂上積累的學習經驗,發揮遷移思維,分析歷史問題。這樣,有利于增強學生的文言文閱讀能力,也可以讓歷史課堂的教學工作變得更加優質高效,滿足學生多元化的歷史學習需求,更好地培育學生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
五、結束語
歷史跨學科教學是社會發展的產物,是社會對人才培養要求在教育上的投射。教師可以運用其他學科的知識、理論和方法,交叉滲透相關知識點,編織綜合知識體系和能力網絡,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對初中歷史跨學科實踐與探索表明,初中歷史跨學科教學在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知識綜合遷移能力等方面具有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