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婷婷
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開展,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成為教學的主要目標,初中體育課程作為一門以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為目標的基礎性學科,對學生今后的成長發展有著顯著的意義。作為一名優秀的體育教師,如何在新課標背景下,優化初中體育教學策略,將體育學科的教學價值發揮到最大,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儼然成為當前教學中一項值得深入思考的重要課題。
一、體育學習的萱要意義
1917年,毛澤東在《新青年》發表《體育之研究》一文,其中談道:“體育一道,配德育與智育,而德智皆寄于體,無體是無德智也。顧知之者或寡矣,或以為重在智識,或日道德也。夫知識則誠可貴矣,人之所以異于動物者此耳。顧徒知識之何載乎?道德亦誠可貴矣,所以立群道平人己者此耳。顧徒道德之何寓乎?體者,為知識之載而為道德之寓者也。其載知識也如車,其寓道德也如舍。體者,載知識之車而寓道德之舍也。”可見,體育對個人發展和國家發展的重要意義。中學時期是學生身心成長的關鍵時期,做好中學體育教育工作,不僅能夠使學生體魄強健,培養學生良好的體育習慣,而且有助于學生在體育學習中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而體育課堂作為學生學習體育知識、鍛煉體育能力的主要陣地,要做到全面優化初中體育課堂的教學效果,教師的教學策略就顯得尤為關鍵。
二、當前體育教學的現狀分析
在“五育并舉”的教學背景下,體育作為“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包含著豐富的五育要素,具有養德、益智、勤勞、尚美的育人作用,且能發揮“以體帶全”的功能,即體育學科可向多學科滲透,用體育帶動全學科的融合發展。從這個角度來看,初中體育學科在整個學科體系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就目前初中體育教學現狀而言,可謂讓人喜憂參半。一方面,憂慮的是當前教學中存在不少問題,這主要表現在部分學生對體育學習持有錯誤的觀念,在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下,學生過度重視文化課而忽視體育課程,導致學生身體素質達不到應有的標準:加上部分教師的教學模式單一,使得本該豐富多彩的體育課失去了它原有的生機與活力。另一方面,值得慶幸的是,在新一輪的課程改革中,學生的身心健康再次成為教育界的“焦點”問題,而體育課程恰恰是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主要“角色”,加上新觀念和新方法的應用以及學生主體意識的增強,為構建高效率的體育課堂指明了方向。基于此,筆者將結合當前體育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從教學策略創新的角度入手,對新課標下的初中體育教學策略展開具體闡述。
三、新課標下初中體育教學策略分析
(一)培養興趣是前提
興趣是一個人在學習過程中的一種有效的學習動機,是否具備濃厚的學習興趣,會直接影響最終的學習效果,尤其是在當前興趣導向的課堂中,培養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是教學的首要任務,體育作為一門以運動為主的課程,興趣的培養無疑是學生形成良好體育習慣的基本前提。因此,在初中體育教學實踐中,教師應改變以往忽視學生興趣培養的教學模式,牢牢抓住學生的興趣點,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進一步提高教學效率。
例如:在上體育課時,為提高課堂教學效果,教師應從培養學生體育興趣的角度入手。一方面,在上室內體育課時,教師可以通過精心設計教案,優化課堂導人環節來培養學生的興趣。比如,利用多媒體課件為學生展現體育鍛煉對身體發展的積極作用,并運用動畫的手段為學生展示學習中的難點動作,通過分解動作的細節,讓學生對知識有更加直觀、形象的認識,以此來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另一方面,在上室外體育課時,教師可以通過豐富的體育活動來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比如,組織學生開展體育游戲,讓學生利用游戲來體會體育學習的開放性,并切實感受到體育中蘊含的競技精神和合作意識。在游戲進行的過程中,教師也可以參與進去,以活躍課堂氛圍,增強課堂的活力。除此之外,教師還要根據教學實際,對教學策略做出及時調整,以保證教學效果的最大化。
(二)優化過程是關鍵
教學過程是教師教和學生學的過程,二者能夠達到有機統一是實現教學目標的關鍵。受到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部分教師偏向單一的教學,雖能起到一定的教學效果,但難以引發學生的共鳴,讓學生認識到體育學科的價值。新課標理念下的初中體育教學,教學理念和方法的創新成為破局的關鍵。具體到教學實踐中,教師應充分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優化教學過程,使學生能夠體會到體育學習的樂趣,從而增強對體育學習的熱情。
例如:在上體育課時,為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教師應牢牢抓住教學過程這一環節,并在教學方法上做出有效的創新。一方面,教師要根據教學實際,合理運用任務驅動教學法。比如,將教學內容分成一個個的學習任務,讓學生按照訓練任務展開體育鍛煉,以讓學生在任務情境下獲得學習的滿足感。另一方面,教師還可以采取合作學習法來展開教學,將學生分成幾個學習小組,設計一個體育訓練的主題,讓每組學生在組內相互訓練,并派出代表參加組與組之間的比賽,以此來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通過這樣的方法,能夠讓學生切實體會到體育學習的樂趣。
(三)學科融合拓思路
在當前課程改革深入發展的大背景下,加快學科間的整合無疑為當前教學效率的提高提供了新思路。體育與其他學科有著緊密的聯系,就如同體育與其他四育之間的關系一樣,歸根結底,教育是一個有機統一的整體。因此,在體育教學中,學科融合及促進教學的創新性發展是關鍵。在初中體育教學實踐中,教師應以體育學科為核心,將其他學科的知識融合到教學中去,將理論和實踐結合起來,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科知識素養,為進一步進行體育實踐奠定堅實的基礎。
例如:在上體育課時,為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教師應以學科融合為基本思路,運用靈活的教學方法來展開教學。一方面,教師可以將體育和德育結合起來。比如,制訂一些體育課的規章制度,通過言傳身教,培養學生良好的紀律觀念;又如,可以利用比賽和集體活動對學生進行集體主義教育,讓每個學生都能懂得相互協作、配合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教師還可以將體育和智育結合起來,在體育游戲中培養學生良好的觀察能力和操作能力,在學習和訓練的過程中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促進學生智力發展。另外,教師還可以將體育與美育結合起來,通過布置體育場地,培養學生良好的審美意識。通過學科之間的整合,有助于實現體育學科育人價值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四)完善評價是保障
教學評價是教學中不可或缺的環節,也是師生互動的重要途徑。在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學評價的改革也在進行中。對于體育教學而言,不僅要培養學生良好的身體和心理素質,還要在教學中做好評價工作,使學生更加熱愛體育。在具體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學實際,對傳統的教學評價機制進行創新,發現學生需求,采取多樣化的評價方式,對學生展開差異化評價,使每個學生都能在評價中感受到來自教師的尊重與信任,從而更加堅定學好體育的信心。
例如:在上體育課時,為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教師除了在教學方法上做出適當的調整外,還要注重在教學評價上做出適應性轉變。一方面,教師要以綜合性評價為主,對學生的課堂表現、訓練效果以及學習態度等多個方面進行評價,使每個學生對自己的能力有客觀的認識,從而更好地認識到自己的體育學習情況。另一方面,教師要采取差異化評價的方式。比如,對學習情況不太好的學生采取多鼓勵、多引導的方式,讓學生對體育學習更有興趣和信心,從而以更大的熱情投入體育鍛煉中去;又如,針對學習情況較好的學生,教師則可以根據學生的特點采取針對性的評價,讓學生既能夠感受到來自教師的認可,同時能讓學生戒驕戒躁,繼續努力提升自己。教師還要根據學生的學習表現,形成系統的教學反饋,通過反饋來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法。此外,教師還要充分發揮家校合作的作用,讓家長參與到對學生的體育評價中來,通過家校合力來提高學生對體育學習的認識。
少年強則國強。健康的體魄,頑強的毅力,是青少年承載祖國未來、振興民族發展的基石。體育不僅能強身健體,而且教會人們如何進行團隊協作,這也是體育為什么是教育中非常重要一環的緣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