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宏梅
【摘要】支架式教學法的核心理念是將學生視為積極的知識建構者,將教師視為指導者和引導者。在名著閱讀教學中,教師可創設多樣化的閱讀支架,與學生建立平等的對話關系,為學生提供學習的支架和引導,使他們深入、全面地理解名著的主題、人物形象、情節內容以及文化內涵,幫助他們建構完善的認知框架。文章主要探討通過建構多元化的支架,促使學生提升名著閱讀實效的教學路徑。
【關鍵詞】閱讀支架;小學名著閱讀;支架式教學法
當前,小學名著閱讀存在一些問題,一是不少學生對閱讀名著缺乏興趣和動力,只是機械地執行教師布置的任務;二是不少學生對一些文學作品的理解和解讀有困難,缺乏一定的閱讀理解能力;三是不少學生對名著整本書的結構和主題理解不夠深入,局限于單篇閱讀,缺乏對整本書的整體思考和總結?;诖?,教師將支架式教學法與名著閱讀教學相結合,就能更好地指導學生開展有效閱讀,促進他們發展高階思維。學生可以通過借助支架,在閱讀和探究中個性化地解讀名著,從而提高對名著的理解力和鑒賞力,提高閱讀理解能力。
一、搭建情境支架,營造閱讀氛圍
創設視頻情境是一種很好的名著導讀方式。視頻能夠讓語言文字鮮活生動地呈現出來,從而讓學生更好地融入名著的情境中,激發他們閱讀經典名著的熱情。教師可以選擇由名著改編的影視或動畫作品片段,在課堂上播放給學生觀看。這些視頻內容可以是對名著關鍵情節的呈現,也可以是對主要人物形象的描繪,還可以是對書中背景和氛圍的再現。通過觀看視頻,學生可以更直觀地感受到書中的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播放完視頻之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和交流,讓學生表達觀看視頻后的感受,激發他們對故事情節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教師還可以結合視頻內容,以問題導學,引導學生進行深度思考和探究。
以《西游記》為例,教師可以選取與《西游記》相關的影視或動畫作品片段,如孫悟空大鬧龍宮的精彩片段或唐僧師徒四人取經路上的歷險故事等,在課堂上播放。通過觀看視頻,學生可以更加直觀地感受到《西游記》中的奇幻世界,進一步激發對這部名著的探究興趣。播放完視頻之后,教師可以設計問題,引導學生展開討論和交流,如:“你對這個情節有什么感受?你認為這個角色是怎樣的性格?你認為這個情節和主題有什么關聯?”通過討論,學生能深化對名著情節、人物等的認知。
視頻不是可有可無的點綴,它能讓學生深入情境中,獲得不一樣的學習體驗,引導學生從淺層閱讀走向深層閱讀,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賞《西游記》這部經典名著。通過觀看視頻片段,學生能夠直觀地感受到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的趣味和魅力,促使他們對書中的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更加主動地投入閱讀,自發、自動地開展名著閱讀[1]。
視頻情境的創設可以讓學生從視覺和聽覺兩個方面多角度感受到名著的魅力。同時,視頻情境還可以提供更多關于名著的線索和背景信息,幫助學生更好地解讀名著。教師應該結合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視頻內容,提升學生的閱讀體驗和學習效果。
二、搭建問題支架,推動閱讀實施
問題支架是通過提出具有啟發性和引導性的問題,引導學生深入分析文本、思考并解決問題的一種教學策略。這一策略可以引發學生思考,讓他們不斷地提升分析、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可以通過搭建問題支架,引導學生思考和探索關鍵問題,進一步推動他們深入理解名著。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名著的內容和情節設計一系列開放性問題。這些問題可以涵蓋人物性格、名著主題、價值觀、情節發展等多個方面。在課堂討論環節,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通過思考和討論深入理解名著中的復雜情節或深層含義。
以《西游記》第四回“官封弼馬心何足 名注齊天意未寧”為例,教師可以設計以下開放性問題:“‘弼馬心何足與名著的主題和人物形象有什么關聯?對人物形象的構建有何幫助?這體現了名著中的哪些價值觀和思想?”
通過搭建問題支架,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更深入地理解《西游記》中的情節和人物,同時也能夠讓學生深入體會名著的主旨、價值觀和情感。這樣的問題支架設計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創造性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對名著的文學鑒賞能力。同時,學生也能在思考和交流中獲得更多的閱讀樂趣。
可以看出來,搭建問題支架還能轉變學生的被動閱讀狀態,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名著閱讀中。學生在一邊解答問題,一邊閱讀名著的過程中,會主動思考和思辨,逐漸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三、搭建閱讀方法支架,促進自主閱讀
教師還可通過搭建閱讀方法支架,讓學生在閱讀方法支架的引導下,逐步培養自主閱讀的能力和習慣。具體來說,教師可以搭建閱讀規劃支架,引導學生制訂閱讀計劃,明確每天的閱讀時間安排、閱讀的書目和閱讀目標等;建構閱讀技巧支架,引導學生掌握快速瀏覽、提前預測、理解主題句等技巧,使學生逐漸提高閱讀技巧和效率;搭建閱讀筆記支架,指導學生學習如何做好閱讀筆記等;搭建閱讀理解支架,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文本內容。
以《西游記》第七回“八卦爐中逃大圣 五行山下定心猿”為例,為幫助學生提高閱讀效率,教師搭建了如下閱讀技巧支架。首先,讓學生在開始閱讀前,先快速瀏覽文本的標題、段落或插圖,快速獲取關鍵信息,對整個故事情節有大致了解。通過快速瀏覽,學生能夠整體感知文本,更快地掌握故事情節和核心內容,提高閱讀的速度和效率。
其次,學生瀏覽完文本之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預測故事接下來的情節發展,比如:“你覺得孫悟空會如何逃出八卦爐?”“根據‘五行山下定心猿猜一猜后續的情節”等。預測能夠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最后,教師可引導學生閱讀文本的主題句或段落主題句,幫助他們抓住文本的主要情節。比如,帶領學生閱讀《西游記》第七回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找出關于孫悟空逃脫八卦爐以及“五行山下定心猿”的關鍵句,并引導他們分析這些主題句反映的人物特點。
在閱讀方法支架的指導下,學生能夠掌握快速瀏覽、預測和理解主題句等閱讀技巧,提高閱讀效率和閱讀信心,并通過運用這些閱讀技巧,更深入地理解故事情節的發展和人物的形象特點,提高對文本的分析和理解能力[2]。
對于小學生來說,掌握一定的閱讀方法,能提高他們對名著的閱讀興趣。因此,教師可精心設置閱讀方法支架,讓學生逐步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更深刻地理解名著的內涵,進而提升他們的閱讀能力和語文核心素養。
四、搭建閱讀任務支架,建閱讀共同體
對于初中生來說,讀完厚厚的整本名著是需要一定的毅力的,教師的鼓勵和激勵必不可少。對此,教師可搭建閱讀任務支架,讓學生通過一個個任務,完成對名著的閱讀,并形成閱讀共同體。搭建閱讀任務支架的第一個步驟是確立共讀任務。共讀任務可以是對名著某一個章節的閱讀和學習,也可以是對特定主題的討論和分析。教師可以通過開展師生共讀、同伴共讀、親子共讀等活動,構建閱讀共同體,促使學生完成名著閱讀任務。通過共同閱讀和討論,學生們可以一起解決問題,形成良好的閱讀氛圍,降低閱讀名著的難度,還能多角度理解名著的內容、人物和情節等。
以《西游記》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戲唐三藏 圣僧恨逐美猴王”為例,教師可以將這一回內容作為一個共讀任務,讓學生一起閱讀,展開討論和分享。在共讀任務開始前,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這一回的內容進行預測,以激發學生的興趣。然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分小組閱讀這一回內容,閱讀完之后,進行小組討論,交流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教師可以設定一些問題來引導學生討論,如“為什么尸魔要戲弄唐三藏?”“為什么唐三藏要驅逐孫悟空?”等。在小組討論的基礎上,教師可以組織全班學生進行分享和討論,讓學生加深對這一回內容的理解。教師還可以提出一些具有挑戰性的問題,如“這回要是沒有孫悟空的幫助,結果會怎么樣”,以鼓勵學生深入思考。
通過設置共讀任務,學生可以在良好的閱讀氛圍中形成閱讀共同體,一起閱讀,相互交流,合作探究,從而加深對名著的理解。這樣一來,學生不僅能夠解決閱讀時遇到的難題,還能夠從他人的觀點中獲得啟發,拓展自己的思維和眼界。另外,教師通過搭建閱讀任務支架,能夠促使學生主動參與到閱讀任務的探究中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五、搭建閱讀監督支架,提高閱讀實效
搭建閱讀監控支架主要是為了更好地關注學生的閱讀過程,并基于學生的閱讀情況給予精準的指導。在學生閱讀前,教師可以設定明確的閱讀目標,幫助學生明確閱讀的重點和目的。這可以幫助學生更有針對性地進行閱讀,并提高閱讀的效果。在學生閱讀的過程中,教師要為學生提供閱讀指導,包括指導學生預讀、速讀和精讀,引導學生分析和理解文本,傳授他們閱讀策略和技巧。在學生閱讀完之后,教師要總結和評價,提出學習建議,幫助學生不斷提高閱讀效率。一個有效的閱讀監督支架,可以幫助學生提高閱讀實效,加深閱讀感受。
以《西游記》第二十八回“花果山群妖聚義 黑松林三藏逢魔”為例,教師可以提前設定閱讀目標,如“了解花果山群妖的特點和聚義的意義”。在學生閱讀前,教師可以簡要介紹這一回的內容,激發學生的興趣。在閱讀過程中,教師要關注學生的閱讀情況,引導學生運用預讀、速讀和精讀等方法進行閱讀。在精讀階段,教師可以搭建問題支架,引導學生思考文章的主旨和細節。比如,教師可提問:“這一回的主要情節是什么?為什么唐三藏要經過黑松林?有什么特殊的意義或目的嗎?魔障是什么?它是如何阻礙或威脅唐三藏的?唐三藏在面對魔障時采取了哪些行動?這些行動有幫助嗎?為什么?”
這些問題可以幫助學生聚焦故事發展的關鍵細節,引導他們深入思考和理解故事的核心意義。教師還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呈現相關的圖片、視頻等,來豐富學生的閱讀體驗。學生閱讀結束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分享自己對故事的理解。比如,引導學生討論唐三藏在黑松林遇到的魔障是什么,并分析魔障對唐三藏的考驗和影響;還可以引導學生討論唐三藏是如何克服魔障的,這一情節設置的意義是什么;等等。
通過搭建閱讀監督支架,教師可以有效地引導和監督學生的閱讀過程,提供及時的指導。這樣的教學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效果,助力學生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同時,教師的參與和監督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和自主性,提高他們對閱讀任務的參與度和投入度[3]。
結語
支架式教學法在小學名著閱讀中的應用,能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助力學生掌握快速瀏覽、精讀、理解主題句等名著閱讀技巧,提升學生的閱讀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學生積極參與到名著閱讀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不同需求和閱讀水平,個性化地調整教學策略和支架設計,推動學生展開更深層次、更多角度的名著閱讀探究,使學生從閱讀中獲得閱讀理解能力和語文核心素養的提升。
【參考文獻】
[1]王悅穎.支架式教學法與名著閱讀教學策略:以《哈姆萊特》為例[J].語言與文化研究,2023,28(3):100-104.
[2]王艷梅.名著閱讀單元的支架式教學策略初探[J].中小學教材教學,2022(11):56-59.
[3]李忍.搭建支架,助推古典名著的高效閱讀[J].小學教學參考.2022(34):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