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燕云
【摘要】手工創作活動是初中美術課堂上常見的一種活動形式,對于培養學生的審美感知、藝術表現、創意實踐、文化理解等素養有顯著的作用。文章以提升初中美術課程教學質量、培養初中生美術核心素養為目標,討論了在核心素養背景下組織初中美術手工創作活動時常出現的問題,并據此分析有效組織手工創作活動的策略。
【關鍵詞】核心素養;手工創作活動;初中美術教學
《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指出:“藝術課程要培養的核心素養主要包括審美感知、藝術表現、創意實踐、文化理解等?!笔止撟骰顒訉τ谂囵B學生的美術核心素養有顯著的作用,初中美術教師可以積極優化手工創作活動的教學設計,通過豐富、有趣的內容激發學生的美術探究興趣,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引導學生在實踐中掌握基本創作技巧,增強形象思維,形成創新意識,提高藝術實踐能力和創造能力。
一、在初中美術教學中組織手工創作活動常出現的問題
(一)學生參與動力不足
一部分初中美術教師在組織手工創作活動時,不注重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使得學生參與手工創作活動的動力不足,這會顯著地影響初中美術教學的效果。教師應明確,學生是教育活動的參與主體,其學習態度將直接影響教學效果。要提升美術教學的效率,教師需要找到學生感興趣的內容,采取合理的教學形式,確保手工創作活動充分發揮作用。此外,有一部分初中學生因自身動手能力較差、美術興趣較弱或者受學業壓力繁重困擾不重視美術學習,所以在參與手工創作活動時學習狀態相對低迷,教師也應著重關注這類學生,給予他們幫助,讓他們發現手工創作活動的樂趣,積極參與創作。
(二)教師的教學準備不夠充分
在手工創作活動中,教師應當鼓勵學生發揮想象力創作,適當給學生提供幫助。為此,初中美術教師需要在教學前挖掘適合學生完成手工創作任務的材料,找到能夠輔助學生創作的相關信息,分析學生在創作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及自己能夠提供的幫助。但一部分初中美術教師在組織手工創作活動時,僅僅根據教學內容擬定一個主題,就布置創作任務,發放材料,讓學生根據任務要求進行實踐創作。顯然,這樣的手工創作活動難以充分發揮作用。筆者以為,出現這樣的問題,是因為這部分初中美術教師在實施活動前沒有花費足夠的精力和時間進行教學準備,或者由于教學水平仍有待提高,想不到能給學生提供怎樣的引導和幫助,這也會導致教學的最終效果與預期存在顯著差異。
(三)活動模式與內容相對單一
手工創造活動應該是豐富學生想象力、激發學生創作熱情、發展學生創新能力的活動,在設計手工創作活動時,教師應避免活動的模式和內容單一化,而是在學生創作的過程中提供技術支持和思路指導,并且在學生創作完成后對學生的作品進行點評,讓學生獲得啟示。
二、核心素養視角下組織初中美術手工創作活動的策略
(一)加強教學引導,培養學生審美感知素養
《課程標準》指出:“審美感知是對自然世界、社會生活和藝術作品中美的特征及其意義與作用的發現、感受、認識和反應能力。”在開展審美感知教育時,教師一方面要引導學生分析審美對象的特征、意義、作用,讓學生了解審美對象美在哪里;另一方面要鼓勵學生進行實踐,讓學生積累豐富的審美體驗,提升審美能力[1]。
在組織手工創作活動時,教師可以加強對學生創作思維的引領,通過介紹理論知識、藝術表現方法增強學生創新意識。教師可以在介紹理論知識的環節展示豐富的優秀創作案例,帶領學生遷移運用所學理論知識,分析這些作品的藝術表現形式和設計理念;到了創作環節,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創作情況,積極地與學生互動,為學生完成作品提供指導意見。
例如,在教授人教版初中美術教材九年級上冊的“彩塑”一課時,教師應該在組織手工創作活動時加強引導,協助學生完成更有創意的作品。本課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了解古今中外優秀的彩塑作品,能夠通過彩塑的造型、色彩、意境等元素分析彩塑的審美特征,對彩塑藝術產生喜愛之情。在教授本課時,教師可以著重培養學生的審美感知素養。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先利用多媒體設備展示優秀的民間彩塑作品,如江西華嚴寺彩塑、天津泥人張彩塑、無錫惠山泥人彩塑等,然后引導學生通過對比分析的方式了解這些優秀彩塑作品的藝術特征。在學生了解彩塑藝術的特征后,教師可以組織手工創作活動。在學生創作時,教師需要持續關注學生的創作情況,并適時和學生對話,了解學生的想法,向學生提供方法指導。
在學生學習和創作的過程中加強引導,不僅可以幫助學生積累豐富的審美經驗、順利完成作品,凸顯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還可以讓學生受到優秀美術作品的熏陶,形成良好的學習意識,提升感知美的能力。
(二)穿插評價活動,培養學生藝術表現素養
《課程標準》指出:“藝術表現是在藝術活動中創造藝術形象、表達思想感情、展現藝術美感的實踐能力?!痹谑止撟骰顒又?,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展示藝術構想,在作品中融入自己的情感,使作品展現出獨特的美感。要培養學生的藝術表現力,教師需要鼓勵學生創造和表達,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使用學到的技巧創作,通過創作完成情感交流[2]。
在組織手工創作活動時,教師可以在教學全過程穿插評價活動,比如在案例演示環節展示優秀的手工美術作品,并鼓勵學生點評這些作品,在激發學生手工創作興趣的同時,讓學生掌握藝術表現技巧,認識到藝術與生活的廣泛聯系;在創意構思環節鼓勵學生分享自己的創作思路,傾聽同學的創作靈感,讓學生進行情感和思想交流;在作品展示環節,教師可以組織分享和評價作品的活動,引導學生回顧、反思如何更加有效地創造藝術形象、表達思想感情,同時讓學生發現同學的優點以及同學作品的精妙之處,從而更好地改進自己的創作。此外,教師還要注意,對于審美發展水平不同的學生,教師應當設定不同的評價要求,分層次培養學生的評價能力,發展學生的藝術表現素養。
例如,在教授人教版初中美術教材八年級上冊的“手工書設計”一課時,考慮到本次教學的重點為讓學生了解書籍裝幀的基本形式,并基于特定主題構思、設計并制作手工書,教師可以培養學生審美感知素養為目標,設計貫穿手工創作活動全過程的審美評價活動。
1.案例演示環節:在演示優秀的手工書案例后,鼓勵學生從外觀和材質分析這些優秀手工書的特點,分享自己從這些優秀的案例學到了什么。
2.創意構思環節:讓學生尋找自己感興趣的創作主題,然后據此構思自己的手工書的外觀和材質,繪制作品草圖。在學生完成任務后,鼓勵學生分享自己創作的草圖,分享自己的思路,傾聽同伴的創意,獲得更多創作靈感。
3.作品展示環節:在學生制作出自己的手工書后,鼓勵學生到講臺上分享自己的創作成果,介紹自己在創作時遇到了哪些困難,自己又是如何解決這些問題的。接下來,請其他學生評價他們對于同學作品和創作過程的看法,說出他們從同學身上學到了什么。
(三)提供創意手工材料,培養學生創意實踐素養
《課程標準》指出:“創意實踐是綜合運用多學科知識,緊密聯系現實生活,進行藝術創新和實際應用的能力?!痹诿佬g課上,教師可以將創意手工材料作為培養學生創意實踐素養的切入點[3]。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挖掘豐富的手工材料,或者布置自制材料的任務,讓學生從生活中尋找適合自己創作的手工材料。獲得豐富的手工材料后,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分析這些材料的質感、大小、顏色、形狀等要素,讓學生據此思考如何進行創意實踐,設計獨特的手工作品。
以人教版初中美術教材八年級下冊的“裝點居室”一課的教學為例,本課為實踐類課程,教師應當讓學生了解常規的居室空間,并結合自己的實際生活需求,設計兼具實用性與審美價值的生活物品來裝點自己的房間,培養學生積極的生活態度和審美觀點。在組織手工創造活動時,教師可以著重培養學生的創意實踐素養,為學生提供豐富的設計材料,引導學生探究獨特的創作方法,展現自己獨特的創作理念。為幫助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完成創造,教師可以準備以下幾種材料。
1.基礎材料:多種材質和顏色的紙、布等。
2.廢舊材料:牛奶盒、飲料瓶、舊衣物、吸管、雪糕棍等。
3.裝飾材料:麻繩、彩色珠串、水鉆裝飾物等。
4.創作工具:針線、剪刀、膠棒、熱熔膠槍、砂紙等。
多元的手工創作材料能激活學生的創作思維,為學生進行創意實踐提供便利。在學生創作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指導學生根據這些材料的觸感、質感、顏色等進行組合嘗試,鼓勵學生在創作時融入自己的思想感情,讓作品體現出自己的個性。這樣的創作活動有助于學生形成創新思維,提高藝術實踐能力和創造能力。
(四)介紹民間美術知識,培養學生文化理解素養
《課程標準》指出:“文化理解是對特定文化情境中藝術作品人文內涵的感悟、領會、闡釋能力。”具備較好文化理解素養的學生能正確看待美術與文化的內在聯系,理解藝術活動、藝術作品的文化內涵,領會藝術對文化發展的貢獻與價值[4]。在初中美術教學活動中,教師應當主動介紹我國傳統手工技法,以有效培養學生的文化理解素養。
在手工創作活動中,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展示相關文化知識,組織實踐活動,使學生系統地學習手工技藝,了解其蘊含的文化內涵,感受中華傳統美術文化的魅力,堅定文化自信,形成傳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意識。
以人教版初中美術教材九年級上冊的“蠟染與扎染”一課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在介紹扎染和蠟染的知識時,培養學生的文化理解素養。蠟染是在中國云南、貴州、湖南的苗族、土家族和布依族民間傳統紡織印染手工藝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扎染也是傳統而獨特的染色工藝,流行于新疆、云南、四川、江蘇等地??梢哉f,蠟染和扎染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具有故事性、象征性。在組織手工創作活動時,教師可以布置探究任務,引導學生深入了解相關美術知識。比如教師可以先播放介紹扎染工藝的視頻,然后展示優秀的扎染作品,設計探究扎染知識的任務,再拿出事先準備好的棉線、絲麻布、靛藍色燃料、扎染桶、水盆等材料,鼓勵學生嘗試進行扎染實踐。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不僅可以通過觀看視頻和圖片的方式欣賞傳統手工藝,了解與扎染手工藝有關的文化常識,還可以通過實踐了解扎染技藝的具體步驟,這對于學生形成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文化觀有積極作用,學生還會由此更加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堅定文化自信。
結語
綜上所述,手工創作活動對于培養學生的多種能力、讓學生具備正確的藝術觀念具有顯著的作用。教師在組織手工創作活動時應重視教育形式和教育內容,確保學生形成深刻的學習體驗,逐步提升美術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徐婉娟.核心素養背景下“設計·應用”領域的有效教學探究:以蘇少版初中美術設計模塊的教學為例[J].美術教育研究,2022(17):178-180.
[2]白琳.核心素養視角下初中美術課堂教學創新實踐研究[J].甘肅教育研究,2021(2):25-28.
[3]丁瑜.探討核心素養背景下初中美術的教學策略[J].美術教育研究,2021(3):130-131.
[4]張永玲.初中美術手工制作課的實效性探究[J].寧夏教育,2020(6):7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