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遠虹
【摘要】《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將思維能力作為核心素養之一,且提出課程內容主要以學習任務群組織與呈現,并在第二層“發展型學習任務群”中編排了思辨性閱讀與表達的內容,而思辨性閱讀對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起到了關鍵作用。初探小學語文教師在思辨性閱讀教學過程中如何進行閱讀指導,提升低年段學生的思維能力,旨在為低年段學生以后的語文閱讀打下扎實的基礎。
【關鍵詞】小學語文;低年段;學習任務群;思辨性閱讀
小學低年段學生的閱讀認知水平、閱讀思維方法決定了他們的閱讀常常是被興趣驅使的,他們對文章的理解具有較強的主觀性。有些教師認為小學生升入中高年段后才需要培養閱讀思維能力,在課堂上只是一味地對低年段學生進行知識的灌輸,而且采用的指導方式單一,甚至會忽略閱讀方法的指導,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和積極性,進而導致小學語文低年段閱讀教學的效果不理想[1]。為更好地提升學生的閱讀素養,教師應結合低年段學生可塑性較強的特點,將思辨性的閱讀指導貫穿在整個教學過程中。
一、學習任務群和思辨性閱讀概述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課標》)在課程理念部分提到,語文課程結構整合學習內容、情境、方法和資源等要素來設計語文學習任務群。學習任務群的安排注重整體規劃,突出不同學段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的需求,體現連貫性和適應性?!墩n標》在課程內容部分則提到,設計語文學習任務,要確定具有內在邏輯關聯的語文實踐活動。語文學習任務群具有情境性、實踐性、綜合性。語文課程按照內容整合程度不斷提升,分三個層面設置學習任務群,其中第二層設“思辨性閱讀與表達”等3個發展型學習任務群。思辨性閱讀與表達學習任務群第一學段的學習內容包括閱讀有趣的短文、說出自己的想法、大膽提出生活和學習中遇到的問題等。據此,教師應該聚焦核心素養,結合單元內容設計若干學習任務,并設計一個有真實情境、明確目標的落實學習任務群的過程。
葉圣陶先生曾說:“多年來我一直認為,語文課的主要任務是訓練思維,訓練語言?!痹谛W語文課堂教學中,閱讀及表達是教師應關注的重點,也是提高學生思維能力十分有效的方法[2]?;趯W習任務群,教師在對低年段學生開展課文教學時,需以培養學生的理性思維與理性精神為目標,圍繞學習任務設計主題,創設有趣、真實的教學情境,開展多樣化的學習活動,把課堂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推動學生在實踐中進行探索與發現,提升閱讀思維能力。
二、基于學習任務群的小學語文低年段思辨性閱讀教學策略
(一)布置合作學習任務,讓學生樂于思考、敢于表達
在小學語文低年段教學中,筆者和教研團隊的教師們結合《課標》的相關內容,以學生為主體,為學生提供多元化、趣味性的學習途徑,讓他們在閱讀中提升自己的思維能力。教師在進行思辨性閱讀教學的過程中,不僅要發揮引導作用,重點關注學生閱讀的自主性,還要加強在傳統教學中容易被忽略的語言表達訓練[3]。
以部編版語文二年級下冊關于童話故事的單元的教學為例,教師在備課時確定的學習總目標是:自主瀏覽、合作學習、思辨表達。在課堂上,首先,教師布置合作學習任務,讓學生快速瀏覽課文,并填寫“思維、智慧火花”表格(見表1)的內容,并利用網絡和教師提供的圖書等來了解文中動物的特點。然后,教師讓學生開展“暢游童話王國”實踐活動。最后,教師讓學生在小組內暢所欲言,說說自己是運用什么策略來達成學習目標的,并通過表演、朗讀精彩片段等方式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低年段學生好奇心、自信心得到激發、增強,在閱讀課中才敢多問幾個“為什么”,才敢說出自己的想法。教師還應及時進行表揚,肯定他們能發現和思考身邊的動物奇妙之處的行為。
(二)善用資源進行拓展閱讀,讓學生樂于閱讀、勇于探究
思辨性閱讀與表達要求學生通過閱讀、推斷、質疑等方式,梳理觀點、事實與材料及其關系,辨析態度與立場,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養成勤學好問的習慣。筆者認為:好奇心是理性思維的出發點;培養低年段學生提問的意識和能力,目的就是讓學生在閱讀簡短有趣的文章后,能大膽說出自己的看法并提出學習中的問題,再一起積極地思考、探究。教師既要在課內對學生進行閱讀思維能力的培養,又要關注學生在課外拓展閱讀中的思維培養情況。因此,教師可以推薦學生多讀一些富有童趣的優秀兒歌集、童話書等,讓他們學會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然后用正確的思維方式進行知識整合,從而培養他們的理性思維和理性精神[4]。
例如,部編版語文一年級上冊的《雪地里的小畫家》這篇以兒歌為體裁的文章中,不但通過有趣的語言滲透了青蛙冬眠等科學知識,還為學生提供了想象的空間。一年級的學生好奇心強,容易被新鮮的事物吸引,所以教師依據學生的特點和教材的特色,設計主題為“觀賞雪景”“暢談雪地”“暢游雪地樂園”的學習任務。在課堂上,教師借助多媒體課件讓學生觀看展現雪景的視頻,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讓學生思考下雪時自己最想干什么。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進入了一個如詩如畫的雪的世界,并用“下雪啦,下雪啦!”等語言表達出了看到雪時激動的心情。另外,考慮到學生對小雞、小狗、小鴨、小馬的認識來源于生活,來源于電視節目、動畫片和書本等,但有的學生對這些動物在雪地里留下的腳印不怎么了解,于是教師結合學習任務,精心設計了一道有趣的“知識小樂園”課堂練習題。這道練習題需要學生探究其他一些動物腳印的特點,與同學說一說還有哪些動物會到雪地里,它們會畫些什么。如有的學生說:“小羊畫愛心?!庇械膶W生則說:“小鳥畫樹枝。”之后,在學生理解課文的前提下,教師提供了一些關于動物如何過冬的兒歌、繪本,幫助學生了解相關知識,并讓學生相互交流、分享,快樂地在雪地樂園中暢游。教師利用這些課外學習資源,能夠實現學生的有效學習。
在整節課中,學生們大都處于極佳的學習狀態,能夠體驗到學習語文的樂趣。在輕松的交流中,學生的思維和表達能力也得到了鍛煉和提高。在低年段思辨性閱讀教學中,教師要用好教材,并巧設話題,從聽、說、讀、寫等方面帶領學生開展思辨性閱讀,從而更好地發展學生的閱讀能力,真正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三)結合生活情境巧妙對比,讓學生樂于參與、共同分享
英國教育家洛克認為,每一個人的心靈都像他們的臉一樣各不相同。正是他們無時無刻不在表現自己的個性,才使得今天這個世界如此多彩。通過語文教學培養學生個性的關鍵在于引導學生獨立自主地去感悟,而不同學生產生的感悟往往有所不同。根據教材的內容特點以及低年段學生的思維規律,教師在從有價值的話題以及課外閱讀等方面對學生進行思辨性閱讀指導時,應該使學生結合自身的生活體驗深入文本,由淺入深地幫助學生掌握具有思辨性的知識,并借助現代化信息技術,激發學生了解更多內容的興趣和參與課堂的積極性,使學生快樂、自主地閱讀,從而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完成教學任務。
經過多次教學實踐,筆者發現通過抓住關鍵詞、進行圖文對照、留白等方式,可以很好地激發學生的想象力,拓寬他們的思路。比如,教師在教學部編版語文二年級上冊的古詩《夜宿山寺》時,根據二年級學生的學情特點,充分結合學生的生活閱歷和閱讀經驗,合理安排了閱讀課文、觀看視頻、畫圖配詩的學習任務,并且利用課文中的插圖、相關視頻資料等來創設生活情境,激發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相互交流自己想象出的畫面,從而落實語文要素,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具體來說,在課前,教師給每個學生一份學習任務單,讓學生學會正確、流利地朗誦古詩。對于古詩的內容,學生提出了一些疑問:“李白為什么會到這座山寺而不去大海邊、草原上看星星、寫詩呢?”“李白在生活中是不是遇到了什么困難?”……不難看出,這些疑問與學生的生活相關。他們在教師的幫助下,通過詩人當時的生活經歷和所處的環境進行想象,了解了詩人用夸張的手法來突出山寺的高聳入云。對于詩人“摘星”后內心的各種想法,學生進行了熱烈的討論,碰撞出了許多思維的火花,進而通過“不敢”和“恐”這兩個關鍵詞明白了山寺與天空的距離很近,詩人此時站在高處、內心十分愉悅。在課后,學生創作出了一幅幅生動形象的圖畫,并配上自己改編的詩句,然后與其他同學進行了分享,從而完成知識的內化,獲得閱讀思維能力的提升。
又如,部編版語文二年級下冊的《蜘蛛開店》和《青蛙賣泥塘》這兩篇課文都是童話故事,它們共同的特點是以賣東西為主要線索,充滿童趣,可以引發學生的思考。因此,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巧妙合理地地設計了觀看視頻、閱讀課文、角色體驗的學習任務。在課堂上,教師播放生活中人們吆喝、賣東西的視頻片段以創設情境,讓學生對課文有初步的了解。然后,學生開始閱讀這兩篇課文,并思考課文中的蜘蛛和青蛙賣的商品是什么,這些商品有什么不同之處,并填寫相應的表格(見表2)。教師設計表格的目的是:讓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能夠變得敢于表達,初步掌握思辨方法;讓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有技巧地發言,使他們的語言更有條理性、邏輯性。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讓學生重溫之前學的《畫楊桃》這篇課文,想一想當時自己是怎么比較文中的老師和同學們的做法的。這需要學生先對相關內容進行梳理,然后結合這些內容做比較,最后進行分析歸納和學習方法的遷移,從而提升思維能力。同時,教師鼓勵更多的學生在思維碰撞中發現、提出更多問題,如“蜘蛛與青蛙在賣東西的過程中內心的想法是什么?”等。之后,教師引導他們去思考故事背后的生活哲理。通過將課文閱讀與生活實際相聯系,學生能夠學會區分事物、分析和總結問題,懂得做事要專一。并且在經歷了觀察、比較、質疑、猜想、推理、概括等一系列的思維過程后,學生學習和接受新知識的速度得到了提高,思維能力得到了發展[5]。
結語
總之,構建思辨性閱讀與表達學習任務群,有利于學生開展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培養學生的閱讀思維與表達能力,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發展[6]。筆者所在的教研團隊在剛開始的實踐中,總是對學生們感到不放心,怕他們表達不出自己的想法,所以做了過多的預設、引導,希望他們按照教師的節奏走,但這樣的課堂缺少靈動性;之后便試著放手,用大問題引導他們去讀、去說,此時發現他們其實都很有自己的想法,可以品出不一樣的“語文味”。小學語文教師需要努力轉變閱讀教學的理念和方式,讓學生樂于思考、敢于表達、樂于閱讀、勇于探究、樂于參與、共同分享,進而不斷提升閱讀能力。現階段,有越來越多的教師在參加學校組織的一系列培訓后,開始將學習任務群運用到教學中,旨在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路徑,開闊學生的學習思路,讓學生在語文閱讀中碰撞出更多的思維火花。
【參考文獻】
[1]張克.小學語文低年級閱讀教學的改革探析[J].新課程,2021(38):95.
[2]段榮霞.低年級思辨性閱讀教學淺探[J].小學教學參考,2020(16):32-33.
[3]魏小娜,陳永杰.小學語文“思辨性閱讀”教學探析[J].語文建設,2022(8):16-19,75.
[4]張敏華.談第一學段思辨性閱讀與表達任務群的理解與實踐[J].小學教學參考,2022(34):1-4.
[5]徐靜.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加強學生思辨能力的培養方法[J].小學生(上旬刊),2022(7):106-108.
[6]鄭江濤.“思辨性閱讀與表達”任務群的設計要點及策略[J].語文教學與研究,2022(24):105-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