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紅梅
【摘要】文言文教學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也是提升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方式。當前部分學生在文言文學習上存在閱讀興趣不高、理解困難等問題。基于此,教師可以采取分層設計作業的方式,根據學生的學習水平和理解能力,將文言文作業分成不同的層次,讓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作業。這樣可以幫助學生逐步提高理解能力和閱讀能力,增強學習文言文的信心。
【關鍵詞】文言文;教學;初中;分層;作業
傳統的文言文作業形式比較單一,沒有層次性。這樣的作業對學生的促進作用非常有限,可能還會讓學生失去完成作業的興趣。為了改變學生對文言文的態度,更好地幫助學生鞏固所學內容以及發展學生的能力,教師要設計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具有一定層次的作業。分層作業能夠更好地發揮作業的鞏固與發展功能,從而促進學生的發展。
一、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
(一)將學生分層
要進行分層作業設計,教師先要對學生進行分層。只有對學生進行分層,教師才能有針對性地設計適合學生的作業,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首先,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水平和能力,將他們分為后進生、中等生和先進生三個群體,這有助于教師更加有效地指導和激勵學生的學習。其次,教師可以為每個群體的學生合理設計作業的難易程度,并為學生提供相應的指導和支持[1]。最后,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分層時,不要形成歧視,要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
以統編版語文八年級上冊《愚公移山》的作業為例。筆者針對后進生設計基礎性的課文理解題,幫助他們鞏固課文的基本內容。如讓學生編寫簡單的課文摘要和總結,提煉課文的主要信息。針對中等生,筆者設計較為深入的分析題,使他們能夠更深入地理解課文,分析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如設計角色扮演的活動,讓學生以愚公、智叟等身份參與思考和表達,這能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與創造能力。針對優等生,筆者設計開放性的探究題,引導學生進行更深入的分析和思考。如讓學生寫一篇與課文相關的作文,培養他們的創造能力和批判性思維能力。另外,筆者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學生進行個別輔導,充分發揮個性化教學的優勢,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課文內容。
通過分層作業設計,不同水平的學生可以在適合自己的難度范圍內進行練習和挑戰,每個學生都能夠得到發展和進步的機會,增強學習信心,提升學習的效果和語文學科核心素養。
(二)優化作業目標
作業目標的分層設計是為了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和促進學生的發展。教師通過適當調整和優化作業目標,可以發揮分層作業的優勢,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言文知識,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和學科素養。
以統編版語文八年級下冊《北冥有魚》的作業為例。針對后進生,筆者設置這樣的作業目標: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的基本情節和人物形象,讓學生掌握重要詞語的意思和用法。針對中等生,筆者設置這樣的作業目標:讓學生學習分析課文的人物性格特點以及梳理課文的情節。針對優等生,筆者設置這樣的作業目標:讓學生進一步探究與課文相關的歷史、文化等背景知識。這樣的分層目標可以讓學生獲得適切的發展。
在設置文言文作業目標時,教師要分析學生基本的學情,同時要對具體的文言文進行分析,從而優化作業目標,確保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完成相應的目標。當教師設置的作業目標能讓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踮一踮腳就能完成”的時候,學生會對文言文的學習充滿信心與期待。
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一)兼顧作業的形式
常見的文言文作業形式有選擇題、填空題以及簡答題等。此外,文言文作業形式也有朗讀、創新性寫作、角色扮演以及劇本創作等。教師可以通過多樣化的作業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語言表達以及創造能力,讓學生在文言文的學習中提升語文學科核心素養。
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學習需求,教師可以靈活選擇適合學生的文言文作業形式,以有效促進學生的學習和發展。也就是說,在設置文言文作業時,教師可以考慮分層的策略,給予不同層次學生個性化、多樣化的作業任務[2]。
以統編版語文九年級上冊《岳陽樓記》的作業為例。針對后進生,筆者設置組隊朗讀的作業,這既能夠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的基本意義和作者表達的情感,又能夠幫助學生鞏固語文基礎知識。針對中等生,筆者設置查找相關資料并分析作者思想對后人的影響的作業,這可以幫助學生深入理解課文的中心思想,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針對先進生,筆者設置新穎的寫作作業,引導學生運用創造性思維,聯想自身生活實際,寫出自己的讀后感。這樣的任務能夠激發學生的創作潛力,提高學生的文學欣賞和表達能力。
作業形式的分層,能夠激發學生對作業的興趣,從而讓學生在自己喜歡的形式中運用所學知識,獲得更進一步的發展。教師要兼顧作業的形式,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二)個體與集體共同發展
教師需要同時關注學生個體與集體的發展,避免學生出現學習差距過大和兩極分化的現象。分層作業是一種既可以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同時又不會忽視學生集體發展的教學方式。
以部編版九年級下冊《曹劌論戰》一課的作業為例。針對后進生,筆者圍繞課文中的“戰前之論”部分設計選擇題、填空題等基礎性閱讀理解題,幫助他們理解課文的基本內容和主要觀點。如筆者提取“衣食所安,弗敢專也,必以分人”“小信未孚,神弗福也”這兩句話,提問學生這是魯莊公說的還是曹劌說的。針對中等生,筆者圍繞課文中的“戰時之論”和“戰后之論”部分設計開放性問題,要求學生深入分析和解釋課文中的戰略思想、論點以及論證方法,從而加深學生的理解。如筆者設計這樣的作業:從“戰時之論”可以得出“把握戰機是作戰取勝的必要條件”這一結論嗎?針對先進生,筆者就“戰后之論”部分設計有挑戰性的作業,要求他們拓展學習,深入研究其他古代兵法文獻,比較曹劌的戰略與其他兵法戰略之間的異同,或者與現實生活相結合思考如何運用曹劌的戰略思想。
教師要合理安排作業的內容和難度,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減少學生之間的差距,實現學生集體的均衡發展。也就是說,教師可以通過作業分層,讓每個學生得到發展,從而提高班級整體的發展水平。
三、作業量分層
(一)縮短學生完成作業的時間
教師設計的作業,不能出現有的學生10分鐘就能完成,有的學生卻1個小時也完成不了的情況。也就是說,教師可以通過作業分層,更好地落實“雙減”政策,真正讓學生獲得身心的健康發展。
針對后進生,教師可以適當減少作業量,以減輕學生的負擔,讓學生循序漸進地提升學習效果。針對中等生,教師可以保持適中的作業量,幫助學生鞏固已學知識,同時提高學生的理解和應用能力。針對先進生,教師可以適當增加一些拓展性或創造性的作業,以滿足學生的發展需求。
以統編版語文八年級下冊《馬說》的作業為例。針對后進生,筆者縮減有關課文朗讀和生字詞書寫的作業,以讓他們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如筆者設計這樣的作業:“文章開頭作者是怎樣說明伯樂和千里馬之間的關系的?”針對中等生,筆者保持適中的作業量,設計這樣的作業:“課文為什么要說馬?怎么說的馬?”這能幫助學生進一步提高分析能力和語言應用能力,同時也能促進學生在思維和表達方面有所進步。針對先進生,筆者增加一些具有挑戰性的作業,如“如果你是千里馬,你該怎么做?如果你是伯樂,你又該怎么做?”這能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并促使他們更深入地思考課文內容。
教師通過縮減、保持或增加分層作業的量,能夠在確保作業質量的同時合理控制學生完成作業的時間,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二)合理調整作業結構
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習水平和學習需求,合理調整作業結構,確保作業內容能夠匹配不同層次的學生。
以翻譯文言文的作業為例,教師可以進行這樣的作業結構調整:將翻譯作業分為三天完成;同時,改變完成作業的方式,如第一天抄寫翻譯內容、第二天朗讀翻譯內容、第三天復述翻譯內容。
四、作業評價分層
(一)發揮學生的優點,挖掘學生的潛力
教師在作業評價分層中,發揮學生的優點和挖掘學生的潛力是非常重要的。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獨特的優點和潛力,教師要通過分層評價的機制,充分發揮激勵評價的力量,進而增強學生,特別是后進生的學習動力。
首先,教師要認真觀察學生,充分地了解學生的優點和潛力,從而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評價。每個學生都具有優點和潛力,有的學生在閱讀理解方面能力出色,有的學生在寫作表達方面水平突出,有的學生具有較強的創造力和批判性思維能力。
其次,教師要通過正面的評價和具體的指導,鼓勵學生積極完成作業,充分發展自己的優點和潛力,從而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教師可以提供學生展示自己的機會,如讓擅長表達的學生完成口頭匯報的作業、讓具有創造力的學生完成創造性作業。
最后,教師要創造積極向上的學習環境,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他們的肯定和重視。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多給學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機會,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討論和合作。另外,教師還要與學生家長保持良好的溝通,共同關注學生完成家庭作業的情況。
(二)個性化評價和個別化指導
每個學生都具有個人的學習特點、興趣和潛力,教師通過個性化評價和個別化指導,能夠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促進學生的身心發展[3]。
個性化評價指的是教師針對學生的個人表現進行評價和反饋。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作業完成質量、知識掌握情況以及個人能力水平對其進行評價。通過個性化評價,教師可以更準確地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幫助學生找到自身的優勢和前進的方向。
仍以統編版語文八年級下冊《馬說》的作業為例。筆者設置這樣的作業:“千里馬和伯樂,誰更重要?”有一個基礎較弱的學生回答:“這兩者都不如好的時代重要。”此時,筆者對這個學生進行個性化評價,表揚這個學生的創意與進步。
個別化指導指的是教師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和學習需求,有力支持學生的學習。教師可以根據學生作業存在的問題,給予他們具體的建議和指導,幫助他們克服困難、提升學習效果。
顯然,無論是個性化評價還是個別化指導,教師必須切實地關注學生的成長與發展,不能對學生有任何的歧視。這樣,學生能夠從教師的評價中汲取前進的力量,增強學習文言文的自信。
結語
教師進行分層作業設計可以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幫助學生在適合自己的難度范圍內學習和鞏固文言文知識。與此同時,教師優化作業設計的目標和形式可以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和主動性,促進學生的進步和發展。未來,教師在設計作業時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不斷創新作業形式,以更好地提高文言文教學的質量、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林一松.基于分層作業設計的初中語文教學[J].亞太教育,2022(9):154-156.
[2]王彤彥.語文作業設計的實踐性反思[J].中學語文教學,2022(1):8-12.
[3]詹耀平.“少教多學”背景下的高中語文作業設計探討[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5(6):35-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