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 妮
(黔南廣播電視臺,貴州 都勻 558000)
出鏡記者是記者群體中的組成部分,他們大多數從普通記者轉變為出鏡記者,雖然都屬于記者,但是就工作性質而言,新聞報道對于出鏡記者的要求更高、業務能力要求更強、專業素養要求更嚴格。出鏡記者不僅要傳播新聞內容,還要在新聞采訪過程中融入自身的態度與情感,通過情感語言、肢體語言讓觀眾感受現場的氛圍和環境,增強觀眾的代入感、體驗感、現場感,從而縮短觀眾與新聞現場的距離。通常,人們會通過出鏡記者的采訪狀態、采訪內容、邏輯思維以及行為方式來評判新聞的價值與意義。但是在當前的電視新聞采訪中,一些出鏡記者對自身工作職責定位不清晰、不明確,缺乏高度的政治敏銳性和職業態度。在實際采訪過程中,不注重對細節的處理與把握,從而導致電視新聞采訪的傳播范圍、社會效應大打折扣。因此,出鏡記者應當深刻認識到自身角色定位、工作職責的重要性,認識到自身的問題與不足。同時,應當在專業知識、職業態度、職業精神、行為舉止、情緒掌控等方面進行學習和提升,使電視新聞采訪呈現出時效性、深刻性、專業性和現場感等特征,提升電視新聞采訪的整體水平。本文將從電視新聞采訪中出鏡記者的重要性、電視新聞采訪中出鏡記者存在的問題、電視新聞采訪中出鏡記者需要注意的問題三個方面具體分析。
電視新聞采訪不同于其他電視節目,在時間上以及空間上都受到了相應的限制,有具體的時間規定和標準,這意味著記者對新聞采訪內容進行高度的提取和處理,在最短的時間內組合語言,將新聞采訪的內容以及核心要素傳播出去,從而提高新聞采訪質量。在新聞采訪報道中,記者出鏡可以集中觀眾的注意力,使觀眾將獲取新聞采訪內容的視線重點放在出鏡記者上,重點關注出鏡記者的介紹以及提出的問題等。觀眾通過觀看出鏡記者的報道,能夠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獲取相應的新聞信息,通過采訪能夠得到想要的答案與結果,出鏡記者將現場新聞進行快速整理,運用最簡潔的語言將事件表達清楚,讓觀眾能夠及時了解什么時間什么地點發生了什么事情,有哪些是需要持續關注的內容等,這是出鏡記者在新聞采訪報道中的重要作用之一。
出鏡記者在電視新聞采訪中起到了“引導”觀眾注意力的作用。如果只是通過畫面和旁白講解,觀眾很難找到電視新聞采訪的重點與核心,只會注意到新聞報道的大概內容,不易深入思考。在對突發性新聞事件進行采訪時,出鏡記者可以引導觀眾的目光,帶領觀眾迅速找到新聞采訪的重點,使觀眾能夠快速地了解到新聞采訪內容的核心是什么,想要傳遞的信息是什么。同時,出鏡記者在鏡頭前面向觀眾,代表觀眾對采訪對象進行采訪和提問,這樣可以打通新聞現場與觀眾的屏幕隔閡,讓電視機前的觀眾有身臨其境的感受,使觀眾能夠及時了解到新聞信息的發展趨勢及方向,體現了新聞采訪的真實性,從而使觀眾對電視新聞采訪產生信服力。
電視新聞采訪是聲音、畫面的統一與結合,如果單純依靠畫面的呈現或新聞事實的陳述,很多觀眾無法深入理解新聞背后蘊含的規律以及意義。通過出鏡記者的采訪和提問,很多畫面表象中無法呈現的內容通過語言提問的形式傳遞出來,這樣觀眾能夠更更好地掌握新聞背后反映出來的問題的本質,能夠對新聞采訪的內容進行辯證性判斷與分析。出鏡記者可以將現場的新聞資源迅速進行梳理整合,通過強大的思維邏輯能力與語言組織能力進行有針對性的提問和采訪,這樣在對被采訪者進行采訪時,可以將問題以條理清晰、邏輯嚴密的方式呈現出來,也會讓觀眾對新聞事件的起因、發生、現狀以及結果有一個條理性、邏輯性的認知,便于觀眾對新聞事件的始終進行深入地了解和分析,也能夠明確新聞采訪的主題,將觀眾瞬間帶入到新聞事件當中,激發出觀眾觀看新聞采訪的興趣和熱情。
電視新聞采訪現場需要出鏡記者到達現場后,迅速對現場的新聞素材、新聞資源進行梳理整合,找出新聞的關鍵點和價值點,并快速組織語言對新聞相關人員進行采訪。但是,在實際現場采訪過程中,有些出鏡記者在到達新聞現場后,對新聞資源的敏感性不強,不能在第一時間找出新聞的采訪點在哪里,無法迅速將新聞信息進行整合并提出較有深意的問題。在實際的新聞采訪現場,往往是讓相關負責人介紹情況,沒有提出觀眾想要提出的問題。
其次,出鏡記者的專業技能有待提升。電視新聞采訪在大多數的情況下是具有突發特征的,很多出鏡記者到達現場后,只是根據工作流程進行采訪,他們的語言組織能力和提問題的深度等都沒有充分體現出新聞采訪的意義,還有一些出鏡記者缺乏對現場新聞采訪的應變能力。新聞發展始終是在變化的,出鏡記者需要及時根據新聞的發展,轉變采訪思路和方向,甚至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轉變采訪對象。但是,很多出鏡記者缺乏隨機應變的能力,最終只是單一地對新聞信息進行報道采訪,缺乏對新聞的深入解讀和分析判斷。
出鏡記者存在的意義之一,就是要帶動電視機前的觀眾對于新聞的情緒與看法,但是很多出鏡記者沒有認識到情感和態度的重要性。他們在新聞采訪中,容易產生兩個極端。一方面是出鏡記者在采訪過程中融入了大量的情感與主觀感受,沒有將新聞的事實進行梳理和傳達,這樣觀眾也會跟隨記者將關注點放在情緒和情感的抒發上,沒有關注到新聞采訪本身的內容及其背后蘊含的規律與本質,這樣的新聞采訪沒有突出應有的意義。另一方面是出鏡記者對于新聞事件的發生、發展以及結果等沒有情緒上的波動與變化,他們往往極度理性,過分強調自身旁觀者的角度,將自身的情緒置身事外,旨在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務。他們對新聞采訪沒有投入應有的情緒和肢體語言,沒有將自己的情感與新聞內容有效地結合起來。此類記者,無論面對什么樣的新聞內容和采訪對象,都沒有情緒以及情感上的表達,很難調動電視機前觀眾的情緒,導致觀眾無法與新聞報道事件共情,失去了對新聞的興趣,新聞采訪就失去了應有的傳播作用和影響價值。
電視新聞采訪中的出鏡記者是節目整體的“門面”,是給予觀眾的第一印象。尤其在新聞采訪類節目中,出鏡記者的言談舉止、外貌形象都在第一時間被觀眾的視角關注。這關系到觀眾對這臺新聞節目甚至整個電視臺的印象。因此,出鏡記者的言談舉止以及外貌形象都十分重要,出鏡記者在鏡頭前的狀態也十分關鍵。有時,出鏡記者可能會受到現場氛圍、采訪對象狀態等外部環境因素的影響以及自身情感波動、專業術語等方面的制約,失去了應有的采訪狀態,導致影響到此次采訪的效果。
流利清晰的口語表達,是作為一名出鏡記者的基本素養,雖然不要求像播音員那樣字正腔圓,但如何用觀眾聽得懂的語言把復雜的新聞事件講清楚,這需要出鏡記者有出色的語言表達能力。當前,一些出鏡記者過于注重自身的外在形象,減少了對新聞采訪的關注點,還有一些出鏡記者的著裝打扮不適用于新聞現場采訪環境,與實際的采訪內容并不匹配。
電視新聞采訪往往具有突發性和即時性,需要出鏡記者在到采訪現場后,能夠通過現有的新聞資源迅速組織語言并進行相應的采訪。出鏡記者要結合自身原有、長期儲備的知識來快速分析新聞事件的背景、進展以及走勢預測。專業知識的儲備和積累,可以讓出鏡記者在第一時間從容、迅速、準確地對新聞事件進行分析、判斷,使新聞采訪的實質能夠精準、快速地傳達出來,帶給觀眾更加深入的報道。
出鏡記者需要具備專業的媒體技能。出鏡記者要在新聞采訪中,根據具體的內容,充分調動自己的感官系統,讓自己的情緒、肢體語言以及情感都與新聞采訪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出鏡記者應在鏡頭前突出自己的態度和情緒,在合理控制的范圍內將悲傷、痛苦、惋惜、快樂、興奮等情緒充分表達出來,讓電視機前的觀眾可以感受到出鏡記者的態度與情感、新聞現場的環境與氛圍,從而帶動觀眾的情緒,引發觀眾在情感上的共鳴,體現出新聞采訪應有的作用與意義。
在電視新聞采訪中,要求出鏡記者具備良好的專業技能和全面的知識積累。只有這樣,記者才能應對各類突發的新聞事件和新聞現場,將新聞信息更加專業地傳播出去。
新聞敏感性是挖掘新聞價值的重要因素。如何能在大家都已知的新聞信息里捕捉到“獨家”視角,需要出鏡記者具有極高的新聞敏銳性。在一些非突發情況下的新聞采訪,記者可以通過其內容以及新聞結構,構思相應的選題內容和采訪核心。這樣,當出鏡記者到達現場后,就能夠根據現場情況迅速作出應有的判斷和采集新聞元素,并與之前的構思相結合,最終呈現出完整的新聞采訪節目。出鏡記者在到達突發新聞事件現場后,要在最短時間內發現新聞的細節和元素,在眾多、繁雜的新聞信息中捕捉到最核心的新聞信息,這樣的新聞采訪才能夠深入挖掘出新聞的價值。在這個過程中,出鏡記者要保持精致、細致、極致的態度,保持對新聞事件全面調查的現場能力,抓住新聞核心,利用好現有的新聞線索,及時進行判斷和梳理,對現場不易被發現的細節內容進行現場調查,完成對新聞現場整體的掌控和分析,這樣新聞的內涵才能夠被深入挖掘出來。
電視新聞采訪現場隨時會出現各種各樣的突發事件,是不可預料的新聞發展性事件。在復雜情況下,需要出鏡記者具備較強的現場掌控能力和隨機應變能力。即無論現場如何變化,在保證自身安全的情況下,要將發生的事件進行語言總結并傳遞給觀眾。因此,在采訪現場,出鏡記者要對現場有完整的掌控能力。特別是面對突發情況時,不能自亂陣腳,而是應該保持清醒的頭腦,迅速調整自己的情緒和狀態,在短時間內對該事件進行快速的分析和反應,能夠針對它的性質特點做出正確的判斷,特別是能夠梳理出核心信息,用敏捷的思維對現場已經發生的情況進行簡潔、準確的報道。隨后,待現場情況平穩下來,出鏡記者可以對相關的工作人員等進行采訪。無論現場情況如何變化,出鏡記者依舊要具備駕馭整個新聞現場的能力,并對可能發生的突發事件做好相應的心理準備,在事件發生時能冷靜、及時處理。
隨機應變能力還體現在,不論被采訪者的回答如何,出鏡記者都能從容進行下一步提問。現場的被采訪者的回答是不確定的、多樣化的,出鏡記者要根據他們的實際回答進行回應,并快速找到下個問題的突破口進行提問。這樣,新聞采訪才能更好地銜接,整體的采訪內容更加具有連貫性。
電視新聞采訪時,出鏡記者作為電視臺的外景主持人,其形象是新聞采訪的重要視覺元素。所以,出鏡記者要注重自身的儀容儀表、外形舉止等問題。出鏡記者的形象需要嚴肅而不失大方,具有一定審美價值。同時,要注意避免另一種誤區,即太過于重視外形服飾,例如穿著太休閑、服裝搭配太過顯眼等問題。出鏡記者在采訪中,要避免穿著標識過于明顯、圖案過于花哨的服裝,這容易給觀眾帶來困擾,也容易讓觀眾的注意力從新聞內容中轉移。所以,出鏡記者在選擇服飾時應該注意,不要穿戴太過復雜的服飾,這樣反而不利于新聞的傳播。
出鏡記者要根據采訪的新聞內容進行服裝搭配,行為舉止也要干凈利落,尤其在細節上不能有小動作和太多的微表情,而是應該讓自己的動作形象讓觀眾感到親切自然。出鏡記者應正確運用自身的體態語言,通過視、聽、味、嗅、觸等方式,直觀地反映現場,讓觀眾對出鏡記者的視覺產生深刻印象,將“無聲的語言”力量充分發揮出來。在對新聞進行采訪時,出鏡記者還應展現出應有的親和力與現場感染力,能夠帶動電視機前觀眾的情緒,使觀眾具有身臨其境的感受。
出鏡記者作為電視新聞采訪的核心,要始終明確自身的工作職責,定位好新聞采訪的方向和目標,認識到自己的問題和不足,并積極調整和完善。因此,出鏡記者要不斷學習專業知識,提高自身專業素養,豐富知識和工作經驗,還要具有良好的邏輯思維能力以及心理素質。出鏡記者還要注重自身外表以及言談舉止,給觀眾留下一種親切、親近、信任的感受,讓觀眾可以通過出鏡記者的報道與采訪,了解到新聞事實的本質及其蘊含的規律,對其新聞采訪本身產生興趣,從而更好地實現電視新聞采訪的傳播意義與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