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蕊
(濱州市新聞傳媒中心,山東 濱州 256600)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不斷發展,網絡媒體迎來了全面發展,對傳統媒體帶來嚴峻的考驗。對于電視新聞媒體來說,編導工作是其中的重要內容,為了適應新媒體時代的發展,電視新聞編導應該積極做出改變,滿足廣大受眾對新媒體時代下新聞信息的獲取需求,提升編導人員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以此來推動電視媒體行業的健康發展。
為了探究新媒體時代的特點,應從新媒體理念入手,明確何為新媒體。顧名思義,新媒體是新時代趨勢下對傳統媒體做出的改革,常被人們稱之為社會性媒體或社會化媒體,一般指的是滿足廣大受眾交流討論、分享、撰寫和評價的技術形式以及網絡平臺。從狹義角度來看,新媒體是網絡受眾自發形成的組織形式,再通過網絡創造新聞信息并進行自主傳播的行為。在信息化時代和現代信息技術的支持下,新媒體得到了全面發展。
新媒體時代的特點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新媒體參與的受眾基數龐大;另一方面,新媒體主要是由廣大受眾自發完整地組織傳播,這兩個方面共同形成了新媒體的特征。此外,新媒體的另一個重要特征為具有較強的傳播性。由于新媒體是通過網絡和移動數據為人們輸出新聞資訊的傳輸方式,所以新媒體打破了傳統媒體的地域限制、空間限制與媒介限制,在傳播領域展現出絕對優勢,同時具備傳輸者與受眾實時互動的特點。可以看出,新媒體具有較強的適應性,能夠針對受眾的不同需求,將各類新聞信息傳播到特定人群或投放到相應平臺,改變傳統媒體只能被動接受用戶檢索的限制,新媒體的出現實現了廣泛的信息內容傳播,廣大受眾能夠針對自己需求的信息精準獲取。
在新媒體環境下,所有人都能夠獲得自己想要的信息,并且可以成為新聞的發布者,拉近了人們彼此交流的距離。新媒體的信息表現形式具有多樣性特點,改變了傳統媒體單一的形式,新媒體的新聞資訊能夠以視頻、音頻、文字、圖片等形式呈現,而且可以是動態或靜態的,所有信息突破了存儲限制,人們可以通過互聯網隨時調用相關新聞。新媒體時代展現出較強的互動性,受眾對于信息的獲取與發布都表現出實時性,使新聞信息的發布者與接受者可以無障礙交流。
隨著我國新媒體時代的不斷發展,電視新聞做出了全新改變,新媒體背景下的電視新聞在信息傳播上打破了傳統的模式,以現代電子技術作為支持,通過音視頻等符號傳播,對即時新聞事實進行電視媒體報道。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全面發展,電視新聞也被重新定義。從電視新聞的屬性角度來說,其在新聞領域中占據著核心地位,其屬性特征也發揮著重要作用。電視新聞編導是提高電視新聞傳播質量的重要影響環節,其主要的職責在于對采集回來的新聞素材和寫作手法進行創新編排,由新聞內容包含的熱門話題決定。
隨著新媒體時代的不斷發展,對傳統廣播電視媒體帶來巨大的沖擊,使電視新聞媒體的發展面臨著前所未有的調整。新媒體時代的發展改變了電視新聞傳播的格局,帶領人們步入全新的信息化時代,大部分傳統電視媒體在新媒體時代的影響下舉步維艱,并且少部分電視媒體的發展逐漸走向沒落。為了使傳統媒體行業能夠在新媒體時代下迎合時代發展需求,應該從充分了解新媒體時代對廣播電視媒體行業帶來的影響入手,權衡其中的利弊關系。新媒體時代對廣播電視行業帶來的沖擊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電視新聞的傳播渠道較為狹窄
隨著大數據時代的不斷發展,傳播電視新聞的傳播方式導致新聞的傳播范圍變窄,而且傳播形式較為死板,使大部分受眾逐漸失去對傳統電視新聞內容的閱讀興趣,從而逐漸向新媒體外流。在新媒體平臺,受眾能夠自主選擇需求和喜愛的新聞內容,不必為了收看特定節目而繼續守在電視旁,等于將主動權交還到受眾手中。
2.電視新聞的傳播內容創新度不高
傳統的電視編導工作由于思想過于守舊,導致新聞內容和傳播方式難以激發受眾的好奇心,使受眾感到乏味,缺少吸引力。在充滿創新活力的新媒體時代,人們更向往豐富多樣的電視新聞內容,但在傳統電視新聞媒體的編導中幾乎難以看到,因此傳統電視新聞存在落后的情況。
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電視新聞做出的改變逐漸得到受眾喜愛與追捧,其主要原因是受到新媒體環境產生的巨大影響力,新媒體的注入使電視新聞輿論熱點產生了轟動效應,并且為電視新聞編導提供了全新的發展方向。為此,在新媒體環境下,電視新聞編導應符合以下幾點要求:
1.依據客觀事實
電視新聞應保持內容的真實性原則,這也是電視新聞的基本屬性。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新聞事件無處不在,通過挖掘生活中的新聞熱點事件,形成電視新聞的概念。倘若新聞沒有披露,電視新聞仍舊會客觀存在。因此可以看出,電視新聞與熱點話題編導并非主觀臆斷形成,在電視新聞編導工作中,需要積極對新聞進行探索與求證,通過正規的途徑證實新聞內容的真實性,從而起到正確的輿論導向。
2.內容應具備雙重性
電視新聞的內容不僅要展現出監督性與批判性,還要發揮新聞的表彰作用與倡導作用,發揮新聞內容的雙重屬性作用。電視新聞編導通過雙重性,能夠弘揚新聞的正面效應,并且有效制止負面新聞的肆意傳播。所以,有效落實電視新聞的雙重屬性,可以提高電視新聞內容的正面導向作用。
3.應具有深刻的內涵
新媒體時代,電視新聞的編導要具有深刻內涵的立意,充分發揮電視新聞的主體性。編導人員應對新聞內容進行全方位調查,深入挖掘與新聞相關的題材與資料,對新聞的產生原因和動機做出深度剖析,同時跟蹤新聞事件發展,及時向受眾公布新聞要義和主旨,讓受眾領會新聞的主題思想。
編導人員作為電視新聞編導工作的主體,其專業水平、審美能力以及心理狀態等方面對電視新聞編導工作的質量產生直接影響。為了有效提升新時代電視新聞編導工作的創新水平,提高電視新聞媒體的收視率和口碑,應從電視新聞編導人員的培養入手,提高編導人員的創新思維,確保編導人員有效適應新媒體環境對電視新聞發展的要求,確保電視新聞編導具有新媒體時代的特征,可以和網絡媒體新聞相互競爭,提高電視新聞的發展水平。開展編導人員創新思維的培養措施具體包括以下幾點:
1.提升電視新聞編導人員的藝術創新思維
電視新聞的創新發現應具備技能和藝術的融合內容,因此面對新媒體時代的發展,電視新聞編導工作人員不但要具備編導的專業技能,還要提升自身的新聞編導藝術思維。在開展電視新聞的編導工作中,編導人員要注重新聞內容情感的豐富表達,運用多種情感傳遞形式,創造更多的藝術思維方式,通過豐富多彩的畫面靈活融入表現形式,做好時間、空間以及形態的交錯運用,以此來達到情感鮮明的傳播,充分調動廣大受眾心理與情緒共鳴,提高新聞編導內容的共情作用。此外,積極提升電視新聞編導人員運用剪輯技巧,將新聞內容表達的情感與視覺畫面有機結合,提高新聞內容傳播的渲染力。
2.提高電視新聞編導人員的外部環境應對能力
電視新聞編導人員作為整個新聞工作的主體,在開展編導工作中,除了會受到自身審美、專業能力以及心理素養等因素的影響,還會受到外部因素帶來的影響。為此,在電視編導工作中,編導人員要具備獨立的工作能力和良好的職業責任意識,有效提升自身應對外部環境變化的應力,提高新聞編導內容的真實性與可靠性。此外,積極發揮編導人員的創新思維,以此來通過外部環境探尋新聞創新編導思路,獲取更多隱藏的新聞素材,及時反饋,滿足新媒體時代受眾對電視新聞的多元化需求。
3.促使編導人員擺脫電視新聞的慣性思維
由于受到傳統思維的影響,大部分電視新聞編導人員的創新意識都被極大程度地限制。為了擺脫這種限制,編導人員在電視新聞編導工作中,應積極突破慣性思維對人員的束縛,鼓勵編導人員大膽想象,在編導內容中不斷探索和創新,不僅有助于擺脫思維的束縛,也能夠激發人員從不同維度思考問題,掌握該領域和多層次編導的能力,將創新思維與慣性思維有效融合,從而達到真正意義上的電視新聞編導創新。
在新媒體時代的影響下,電視新聞編導工作應從內容與形式兩個方面改變,創新電視新聞編導形式,有效提高電視新聞內容的收視率,為實現電視新聞媒體的長遠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具體措施如下:
1.提高電視新聞內容的時效性
隨著新媒體時代的發展,新聞信息傳播速度加快,電視新聞的價值核心在于新聞內容傳播的時效性,這也是傳統電視新聞沒落的根本原因。為了有效提高電視新聞編導工作的時效性,應充分利用網絡媒體優勢,對即時新聞進行有效編導。但是,傳統的電視新聞難以達到這一要求,電視新聞內容從采集到編導再到傳播,需要經歷一個系統化的流程,整個過程需要消耗較長的時間,因此失去了新聞本身的價值。在新媒體環境下,廣大受眾對沒有時效性的新聞失去了興趣,最終導致新聞媒體收視率的不斷下降。
面對這一問題,電視新聞媒體為了有效提升自身的收視率,應重視提升電視新聞編導內容的時效性,優化傳統的電視新聞編導流程,縮短新聞編導和傳播的時間,要求電視新聞編導人員用最短的時間合理編導新聞內容,為廣大受眾及時提供新聞內容。如果電視新聞編導獲取的新聞內容表現出短、平、快等特點,為了有效提高電視新聞傳播的時效性,編導人員應快速整合獲取的新聞資訊,并且采取滾屏報道的形式傳遞新聞資訊。如果電視新聞編導獲取的新聞含有大量的新聞內容,其中包括視音頻和大圖片等信息,在新聞編導時應靈活運用剪輯技術,有針對性地整合不同資訊,同時以簡單的文字表述,配合新聞工作中的口播快速報道,以此來實現即時報道新聞的效果。
2.提高電視新聞內容的真實性
真實性是電視新聞的核心價值,相比于網絡媒體新聞,電視媒體有著較強的權威性,也具有比網絡媒體更強的公信力。為此,在開展電視新聞編導工作時,應充分發揮電視新聞的權威性與公信力優勢,提高新聞內容的真實性,從而確保電視新聞媒體更好發展。在提高電視新聞內容真實性的過程中,新聞編導人員應遵循內容傳播化、形式直觀化與形象化等原則,充分提高電視新聞內容的客觀性與真實性。
此外,在電視新聞的編導工作中,還要深度剖析新聞的真實度,具體從以下三個方面呈現:第一,編導人員在進行新聞編導時,應合理把握新聞內容的細節,確保新聞內容真實可靠;第二,編導人員對采編回來的新聞開展深度剖析,在編導過程中嚴謹地融入主觀色彩,杜絕人云亦云,充分提高新聞內容的客觀性;第三,編導人員應提高新聞內容中視頻與圖片的還原度,嚴禁隨意剪輯或篡改新聞圖片或視頻內容,應確保所有關鍵的片段完整且清晰,最大程度地還原新聞圖片和視頻的真實度。
3.提高電視新聞報道的互動性
電視新聞媒體的傳播載體為電視機,所以為了提高電視新聞媒體的收視率,還要積極提高電視新聞和受眾的互動性,以此吸引受眾關注,激發廣大受眾群體的參與感,吸引忠實的觀眾。通過提高電視新聞的互動性,可以營造良好的電視新聞節目傳播效果,滿足觀眾的關注欲望。因此,在電視新聞編導工作過程中,編導人員可以設置開放性的交流平臺,引入開放性的討論話題,鼓勵受眾在平臺上實時發布自己的觀點與言論,在電視新聞界面增加參與二維碼,受眾可以通過掃碼在平臺上互動,從而獲取良好的新聞關注度。
4.提高電視新聞報道深度
隨著信息化時代不斷發展,廣大受眾群體獲取新聞資訊的方式也逐漸轉向智能化和網絡化渠道,同時信息獲取速度不斷提升,例如人們通過搜索可以快速獲取想要的資訊,但是通過網絡平臺獲取的新聞資訊通常難以滿足受眾對新聞深入探究的需求。因此,電視新聞媒體要發揮深度報道的優勢,跟蹤和探索新聞內容,給廣大受眾呈現完整且真實的新聞全貌,彌補網絡新聞資訊的不足,從而提高電視新聞媒體的市場競爭力。
綜上所述,隨著新媒體時代不斷推進,對傳統電視新聞媒體帶來較大的沖擊,也給電視新聞編導轉型迎來了全新的發展路徑。為了探尋電視新聞編導的轉型措施,電視新聞媒體應明確新媒體時代對電視新聞編導帶來的影響,并提出科學的創新措施,提升電視新聞的編導水平,強化電視新聞媒體的競爭優勢,滿足電視媒體的長遠發展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