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利利 上海市七寶實驗小學
2021 年7 月后,隨著“雙減”政策的進一步落地與實施,體育課后服務逐漸得到孩子和家長們的青睞。而體育課后服務的質量和學生參與興趣影響學校體育課后服務能否順利開展。在信息化時代,教育數字化賦能是指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將教育資源、教學內容、教學過程和教學評價等各個環節數字化,以實現教育的高效、精準和優質。在數字化時代,如何利用數字化技術融進體育課后服務這一項重要工作,推進學校切實落實減負增效,改善學生體質健康、提高學生體育參與興趣,是我們必須面對的挑戰。努力借助信息化技術搭建不同的體育場景,營造濃厚的體育學習氛圍,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與賽事中,通過各項運動增強體質、掌握運動技能,從而培養學生良好的組織能力和社交能力,增強參與意識,培養學生體育鍛煉的興趣,落實“五育并舉”,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健康發展。我們要探尋將信息技術和體育與健身學科教學相融合、將線上學習與線下學習相結合、校內學習與校外學習相結合的有效路徑。
建立包括學業看護服務、社團活動課程以及俱樂部課程三時段的“野孩子”課后服務課程圖譜。學校堅持以素質教育為導向,注重依托課后服務大力推進“五育并舉”,開展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和俱樂部活動,豐富了學生的課余生活,為學生搭建了展示特長的平臺,讓學生感受了健康、陽光、積極、向上的體育精神。學校堅持立德樹人、五育并舉,不斷完善和創新社團活動方式,努力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生態環境。

圖1 “野孩子”課后服務課程圖譜
1.趣味比賽——形式方法異彩紛呈
我們定期通過微信公眾號推送體育教師演示的運動健身方法視頻,推送符合年級特點的運動內容和標準,引導學生和家長共同參與到科學運動中來。我們體育教研組也會定期根據體質健康數據報告分析量身定制運動處方,并在精彩視頻的指導下,進行豐富多彩的體育運動。每月我們都會開展各項主題的線上運動會并向學生和家長們發出邀請,英姿颯爽的體育老師們向每一位學生發起了“挑戰”。老師們的運動絕活中,有跳繩、仰臥起坐、體能組合、核心力量、坐位體前屈等,老師們的“獎牌榜”等待孩子們的挑戰,鼓勵學生爭做“體育鍛煉小明星”,相約線上運動會。
2.樂趣互動——打造“云”空間
在課后體育服務中,針對性地進行面對面一對一地指導教學,也在課后通過體育作業的形式,通過視頻或圖片指導學生,教師及時查看學生的鍛煉情況,保持課后體育服務教學內容的新穎性,調動學生的運動積極性,讓學生能夠增強體質,保持良好的身體和心理狀態,提高自身免疫力。課后體育鍛煉訓練營中,班主任老師積極參與管理,保證了課后體育鍛煉的人數和運動效果,配合體育教師督促學生完成體育作業打卡。體育教師合理、科學布置體育作業,打卡作業和視頻作業相結合,打卡作業關注彌補室內課運動量不足的問題,視頻作業關注學生運動技術掌握情況,兩者共同保證學生體育活動時間和鍛煉效果。
“虛擬”網絡環境與AI 智慧課堂的融合,在“雙減”政策下開發的“野孩子魔鏡健身房”給教育帶來了新的變革,AI 人工智能交互數據分析技術能夠及時準確地捕獲學員的動作姿態,學員們能夠依據自己的體質選擇最適合的項目。通過“野孩子”健身房虛擬動作的跟練,學生們能夠在興趣活動、打榜競賽、現場PK 等各種互動體驗方式中,更好地掌握知識,提升學習效率,從而推動教育的變革。透過使用數字技術,我們能夠推進教育和課堂的革命性變革。
結合我校特色“樂部落”勞動教育,學校還專門挑選20 多位“小胖子”,并為他們開設了“野孩子健身房——小胖子廚房”直播課程,相約每周六在騰訊直播間在線進行減脂餐的制作直播、互動交流。通過在線學習,我們可以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家庭飲食習慣和飲食結構,也在直播溝通中透過家庭飲食結構了解每一個學生的真實的個性、自主性和交互性,在溝通交流中不斷關注學生的真實體驗感和參與度。
數字化平臺家校融合是當前教育領域的重要趨勢,“樂空間”更是打開了家校融合的另一扇大門。我們通過平臺從學生的學業進步、成長體驗、個性技能、身心健康等諸多方面進行了數據的記錄和匯聚,家長可以隨時關注孩子各方面的成長情況?!皹房臻g”通過數字化技術手段,打破時間、空間限制,使學校和家庭之間的聯系更加緊密,促進家校共育、共同發展。每年的學生體質健康相關數據報告以及個人體質數字畫像均在“樂空間”上分類顯示,管理部門、學生個人、家長、體育老師等分別可以登錄查詢,并根據相關數據進一步調整體育課后服務策略與手段和具體訓練方案。
“雙減”背景下,學校成為主陣地,學校的體育工作得到進一步的重視,而學生對于體育的興趣是影響學生參與課后體育鍛煉以及各項課后體育服務的動力來源,因此,學校建立了與之相匹配的以興趣為導向的全天全時的體育課程結構(見圖2)。

圖2 七寶實驗小學全天全時的體育課程結構
為切實增強學生體質健康,達到“減負增質”效果,我校的五項管理中體質健康的管理,加強了課后體育服務,營造健康和諧的文化氛圍,著眼于促進學生興趣、需求和特長的個性化發展,結合學?!皹穼W精深,和諧養正”的辦學理念,引入校外優秀資源,開設“一年級一品”項目體驗課程?!癤”為根據不同年級規律的10門項目體驗課,具體內容見下表1所示:

表1 全天全時的課程結構“1+X”模式
1.“融”信息化平臺,“創”校內外聯動
課間與課后的“魔鏡”挑戰延續到了校內與校外,同班級的互相比拼,擴展到同樓層間的比武。孩子們在小小一方“魔鏡”前跳躍、奔騰,在體育老師和班主任老師的鼓勵下堅持、超越,不斷完成每一次的挑戰任務單。
2.“聚”焦社團,“樹”體育文化品牌
以社團為體育平臺,在學校二三年級中開展啦啦操普及課,將啦啦操充分地融入整個課程體系當中去。實踐證明,學生從興趣出發,始于興趣,忠于興趣,啦啦操的隊伍建設更有活力。經過不懈努力,我校的啦啦操校隊多次代表學校取得耀人成績,準確地將“以美促體、五育并舉”的文化理念傳達給每個學生。
3.“趣”聯賽,“新”考核
為避免以往學校體育活動內容散、時間短、周期長等弊端,我們在七寶實驗小學推行聯賽式、等級段位考試的體育活動。如“樂足杯”班班賽、春季跳繩段位等級考、秋季跳繩段位等級考等。以教研組和年級組為單位,利用上午大課間和中午午休時間,組織學生進行了“跳繩等級段位考”和“樂足杯”班班賽。通過小考官的授繩,以及不同段位對應顏色繩子的取得和樂足杯比賽獎杯的發放,不斷激勵學生參與體育運動。在親子拔河比賽等各項活動中,家長與老師們參與其中,給學生們樹立健康、活力的示范和榜樣,切實提升校園體育文化。
4.“玩”特色,“抓”亮點
具有校本化特色的體育特色項目,是不同于學校其他普通的體育運動項目。它要有自己的特點和特性,也需要符合本學校學生的身心特點,從學校的實際出發,找出這些特色體育運動項目的優點并發展起來,這樣就能得到很好的推廣,為本學校的學生提供很好的增強身體素質的機會,也為學校的體育文化建設奠定基礎。我校結合現有場地器材,開發了馬術、滑板、啦啦操、花樣跳繩體育特色項目。
5.“釘”打卡,“練”課后
通過表2、圖3 可以看出:三年級1 班在一分鐘仰臥起坐和一分鐘跳繩項目上打卡完成率最高,分別是89.2%、81.1%,而三年級4 班一分鐘仰臥起坐的完成率僅達44.7%,三年級3班打卡完成率兩項均為50%,以上打卡完成率的統計結果與體質測試中各班級成績高度相關,也就是打卡完成率較高的班級體質測試的成績也較高。

表2 三年級體育教學課后體育打卡完成率統計表

圖3 三年級課后體育打卡完成率統計圖
通過表3、圖4 可以看出:三年級1 班一分鐘跳繩成績均值最高為153.8 個,三年級2 班的一分鐘跳繩成績均值為134.0個,與之前體質測試的數據比對,發現三年級2 班線上體育教學期間的一分鐘跳繩成績有退步;一分鐘仰臥起坐項目上,三年級6 班的一分鐘仰臥起坐數量均值最高,為40.8 個,三年級1 班的一分鐘仰臥起坐均值最低,為31.2,以上數據的統計分析為日后體育教學的作業布置提供了方向。

表3 三年級體育教學課后體育打卡完成率統計表

圖4 三年級課后體育打卡項目均值統計圖
計算機系統根據評價等級結果和個體差距,按照預先設置的“保優、提弱”原則,查找運動處方數據庫,自動生成運動處方,按照運動處方通過18 周的鍛煉,對胡某和瞿某各項體質進行重新測試,測試表如表4 所示:

表4 實驗前、后學生體質指標的比較
經過18 周運動處方的干預實驗,女生的身高及男生的身高、體重表現出顯著變化,符合青少年學生身體自然生長發育的規律。就體重來說,實驗后學生的體重變化也較為顯著,除了自然的生長發育,這也說明適當的體育鍛煉會促進青少年發育,進而需要進食更多,其中BMI的增速也有相應的提升。
肺活量是反映身體機能的重要指標,也是反映學生有氧能力的重要因素。肺活量呈現顯著性改變,說明經過運動處方的干預性鍛煉,學生心肺功能得到明顯改善。通過實驗前、后各項身體素質的對比發現,男生的50 m、坐位體前屈、跳繩、仰臥起坐,女生的肺活量、50 m、仰臥起坐、跳繩成績提高明顯。而其他指標成績均有不同程度的進步,因此說明運動處方內容設計針對性強,鍛煉方法較為科學、合理。
依托校企合作引入的申花體育俱樂部,啟跳籃球俱樂部開展足球、籃球、乒乓球日常訓練,甚至擴展到家校協同的同心圓課程、15 分鐘幸福圈等一系列周末親子活動、校內外競賽及梯隊建設工作,解決學生參與課外體育鍛煉和課余體育訓練的動力問題,最大限度滿足學生的體育發展需求。
國家體質健康測試成績上報時,若采用人工數據采集法,不僅準確性低且負擔也會比較重。為提高工作效率,我們從第三方公司購買了一批手持終端機和智能體測設備,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就能運用智能設備分項進行體測和數據采集。由于此設備與國家體質健康測量平臺需求同步,教師就可以將測量結果及時上傳。我們還可以使用該平臺強大的數據處理與分析工具來完成各項數據報告。租賃服務模式構建的數字基座不僅減少了硬件的投入,更減少了教師的工作量和工作時間。如今我們全校2 000 多名學生的體能測試工作基本只需一個月就可以完成數據采集、上傳和分析的全過程。
“魔鏡”系統通過每一階段的系統升級,目前為每個同學設置更高的目標和挑戰,內容增多、次數增加,積分排名也是每周公布,在很大程度上激發了學生自由參與和探索的激情,有的學生甚至開始默默地利用課間時間去超越同伴(見圖5)。

圖5 “野孩子”魔鏡健身房學生鍛煉圖
數字化學習空間的開拓和個性發展的提高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我們需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和教育資源,積極探索數字化學習的新模式和新方法,為學生提供更加靈活、多樣化的學習體驗。同時,我們也需要加強政策引導和教育管理,確保數字化學習的安全、穩定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