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海萍 上海市東溝中學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 年版)》中提出,發揮核心素養的統領作用;構建基于分級體系的課程結構;以主題為引領選擇和組織課程內容;踐行學思結合、用創為本的英語學習活動觀;注重“教—學—評”一體化設計;推進信息技術與英語教學的深度融合的課程理念。
在教育信息化的大背景下,英語課程教和學的方式正在發生革命性的變化,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對英語課程教與學的支持與服務功能,鼓勵教師合理利用、創新使用數字技術和在線教學平臺,開展線上線下融合教學,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提供適當的幫助和支持,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線上教學以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為教學所用迫在眉睫。如何利用線上平臺的優勢,優化英語教學,激發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提高他們的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值得探討。釘釘“腦圖”功能輔助教學,可以幫助學生構建知識結構框架。“腦圖”即釘釘內置的思維導圖軟件。以上海牛津版7BU6Hard work for a better life為例。本單元分為閱讀模塊、寫作模塊和聽說模塊,筆者應用“腦圖”輔助單元教學。
閱讀教學是英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本單元閱讀課的教學目標有:①鞏固本課所學的重點詞匯和詞組;②梳理閱讀文本,加深對本課寓言故事的理解;③通過閱讀寓言故事,感悟寓意。
筆者用現代閱讀教學理論來指導教學實踐。設計的腦圖是根據閱讀課三個不同階段的特點,用以幫助學生提取文本的主要精髓,并促進他們對文本內容進行理解、儲存和記憶。在讀前階段,腦圖能激活學生的背景知識和已掌握的語言知識。學生在閱讀課前對于前面所學詞匯用腦圖整理。通過梳理詞匯,為閱讀文本掃除障礙。筆者在閱讀文本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用腦圖進行詞匯整理,課后完善,加深理解。在讀中階段,可以運用腦圖來幫助學生理解語言知識、篇章結構和內容話題。學生在閱讀和理解文本時,他們通常會感到無助。由于理解上的差距,學生很難掌握文本的中心思想。當分析和處理文本內容時筆者引導學生運用腦圖,根據對上下文的理解,了解寓意,提高閱讀能力。學生先快速地閱讀全文,了解文本的整體內容,并在線上進行討論,最后總結出文本的中心思想。之后讓學生再次仔細閱讀全文,并在重要的句子和常用詞匯上做出標記,在文本中查找重要信息,對重要信息進行再創造,形成閱讀文本的梳理圖,幫助學生理解文本內容,完整而有效地把握寓言故事。這一視覺化的思維工具,將邏輯思維與形象思維有效地結合起來,幫助學生在使用文字的過程中構建思維結構,發展思維能力。同時緩解學生因理解文本感到困難而產生的焦慮情緒。搭建合理的腳手架。
在讀后階段,可以使用腦圖來鞏固所學內容,無論是語言還是圖式都可以進行不同的表達。教師應該同時注重培養學生的閱讀技能,使他們能夠通過略讀、跳讀和細讀來獲取相關信息,從而掌握閱讀技巧,并有效促進他們的閱讀能力的提高。這樣的培養將為學生的寫作和口語能力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同時解決問題,感悟課文寓意:應該做個像螞蟻一樣勤勞的人,不應該做個像蚱蜢一樣懶惰的人,知錯就改,與人為善。
寫作教學也是英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本單元寫作課的教學目標有:①鞏固并運用It is+adj+to do 句型來描述行為特點或闡述理由;②運用腦圖,書面表達自己曾為某一目標而努力的過程、體驗及感受,寫作主題為“Working hard for my goal”。
在寫前階段,展示學生閱讀課之后的腦圖作業,讀取腦圖信息回顧寓言故事的內容和寓意,思考三個問題:①What did the grasshopper do after he made the promise?②What did the grasshopper do to achieve his goal?③How did he feel after he achieved the goal?提煉出寫作課主題Working hard for my goal。
在寫中階段,筆者引導學生審題,找出寫作題目與寫作要求中的關鍵詞,確定人稱、時態和主題要素。學生通過“語音連麥”、互動面板“聊天消息”等功能進行交流互動。根據交流結果,學生梳理出寫作框架:由題目中的My goal引出What was my goal?由working hard 引出How did I work hard to achieve my goal?由要求中的My feeling(s)提出How did I feel after I worked hard?等問題組,形成寫作框架,用腦圖呈現。
框架搭建之后,學生根據所提煉的問題“What was my goal?”進行頭腦風暴,之后筆者引導學生利用互動面板和語音功能展開討論,提煉歸納,得出skills,activities,competitions,habits等多個目標種類。生生交流舒暢,學生的寫作思維被激活,寫作思路被打開。筆者邀請學生聽并用腦圖記錄,幫助學生在線互助,寫作薄弱的學生也獲得了一定的寫作支持。及時將學生發言內容記錄在腦圖上的做法,彌補了在線教學沒有黑板記錄課堂生成的缺憾。同時讓學生感受到了同伴的關心和幫助,不是一人孤軍奮戰,大家一起討論,筆者做到了充分信任學生,并且給了學生發表自己見解和討論的平臺,彰顯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寫后階段,基于學生對于三個框架問題的充分討論,筆者引導學生討論設計出該篇作文的寫作評價工具——評價量表。學生討論得出量表的五個維度,并確定以努力過程的描寫為寫作重點,學生當堂寫作并完成自評表(見表1)。學生完成寫作并拍照上傳,筆者屏幕共享展示,學生借助寫作工具,通過語音溝通進行互評。

表1
腦圖在英語寫作教學中的益處在于,它不僅使學生能夠迅速厘清本話題的寫作結構,還能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和整體觀、發散思維能力,在思維發展中推進語言學習。腦圖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整理思路,還能夠拓展他們的思維邊界。在腦圖的引導下,學生可以跳出傳統的思維模式,勇敢地嘗試新的觀點和寫作方式。他們可以通過不同的關鍵詞和詞塊的組合,構建出獨特的思維框架,展現出自己獨特的思考方式。因此,它的目標不僅僅是教會學生寫作技巧,更在于通過思維訓練,培養學生學會科學的思考方式。學生的思維品質在寫作時對于立意和構思的重要性有著巨大的影響。腦圖的運用可以激發學生的內生動力,營造利于學生健康成長的教學氛圍。
聽說教學是英語教學又一重要組成部分。本單元聽說課的教學目標為:①掌握朗讀技巧,鞏固本課時所學的重點詞匯和詞組;②聽懂與特定話題相關的表達與語篇,獲取相關信息;③借助腦圖,運用所學句型和結構,表達對四個季節的聯想和感受。
在聽前階段,可以利用一些趣味的活動或故事來激發學生對聽說文本的興趣。比如,可以通過講述一個有趣的故事或者播放一段有趣的音頻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他們對即將聽到的內容產生好奇心。同時,在進行頭腦風暴的過程中,可以設計一些與話題相關的游戲或者活動,讓學生在參與游戲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接受與話題相關聯的詞匯。這樣的做法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還能為后面的聽力內容進行鋪墊。聽力文本內容是“關于春天使你想到什么?”首先,讓學生回答問題:What does spring make you think of?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對話題的思考,說出與其相關的詞匯。其次,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繪制腦圖。最后,讓部分小組代表在筆者的引導下完成并展示腦圖,筆者對其進行補充說明。
在聽中階段,學生對文本信息進行理解、推理和歸納總結。本環節安排了三個活動:思考kitty和Peter討論什么?寫下關鍵詞;聽胡老師和學生之間的對話,寫下Kitty和Peter談論內容的關鍵詞;再聽文本,完成填空。
學生在填空中只會關注個別詞匯,由于沒有考慮到句子之間的邏輯關系,因此必須利用思維導圖來整合聽力材料,重新設計習題,以便為后續的聽說結合打下堅實的基礎。筆者使用腦圖重新構思問題,以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并進行補充。
在聽后階段,學生會對聽力文本內容進行深入理解,并通過加工、擴展和輸出來進一步處理。筆者希望通過引導學生使用腦圖來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聽力文本,并且能夠根據邏輯關系進行復述和補充,以此培養他們的口頭表達能力,促進他們的語言能力發展。
在英語聽說課中運用腦圖,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提高聽力技能,還能增強他們的口語表達能力。部分基礎薄弱的學生更容易參與聽說活動中,緩解他們的緊張不安情緒。幫助學生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進而幫助他們建立英語語言學習的信心。此外,也能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力和整合力,最后作為自己的認知體系表達出來。所以在英語聽說課中引用腦圖,教學的改進將帶來更加明確和易懂的教學過程,學生對聽說將產生更濃厚的興趣,從而進一步提升他們的邏輯思維、理解分析和語言表達能力。
釘釘內置的思維導圖就是腦圖,它是在20 世紀70年代由被譽為“記憶之父”的英國心理學家、教育學家東尼·博贊提出的。博贊表示,思維導圖能夠將乏味的信息轉化為易于記憶和高度有序的圖形,它與人類大腦處理事物的自然方式相一致,以直觀形象的方式描繪知識信息。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 年版)》中教學建議的第4 條,建議教師秉持英語學習活動觀組織和實施教學。充分了解學生的情況,以學生為中心,通過主題導向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在語言學習中獲取新的知識、探索意義和解決問題,逐步深入語篇,并超越語篇,確保語言學習過程中學生的語言能力得到發展,思維品質得到提升,文化意識得到建構,并培養學會學習的能力。
借助腦圖作為教學工具,以主題為中心,以語篇為基礎,通過學習理解、應用實踐和創新活動等多種方式,引導學生綜合性地學習語言知識,進而能夠靈活運用所學的知識、技能和策略,圍繞主題表達個人觀點和態度,并能夠解決真實的問題,從而達到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目標。
在閱讀教學中,筆者借助腦圖構架語篇內容層次,可以獲取文中主要信息,理解文本的核心意思,根據不同的閱讀目的采用不同的閱讀策略,還可以通過情境和上下文推測不熟悉的詞匯和語言現象。本單元是一則寓意故事,對于七年級的學生來說篇幅較長,學生讀起來有一定難度,但是腦圖可以用簡潔的關鍵詞和詞塊來代替復雜的語言。通過這種方式,學生不僅能夠簡化文本,還能夠建立一個完整的知識框架,從而使他們能夠系統地理解文本內容,提高閱讀速度和加強閱讀理解能力。并在此過程中滲透做人的道理,比一味地說教更加生動形象。
線上教學腦圖所提供的信息量大,方便學生復習所學知識,但是釘釘腦圖繪制完整需要花費不少時間,也需要教師熟練掌握此項信息技能。因此課后補充完善腦圖非常有必要。堅持使用,熟能生巧,效果會更加凸顯。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 年版)》中教學建議的第6 條,建議引導學生樂學善學,英語教學既要注意學生“學什么”,又要注意學生“喜歡學”的程度和對“如何學”的了解。學生熱愛學習,需要發展他們的非智力因素。使學生以主題意義為中心,在豐富多彩,妙趣橫生的場景下,經過感知、模仿、觀察、猜測、交流與展示,體驗到學習英語的快樂。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發揮優勢與特長,找到了自身的興趣與潛力,提高了學習效能感。學生在克服困難和解決問題之后,增強學習自信心。
在寫作教學中,筆者要求學生梳理文本,提煉寫作主題,某位同學呈現的腦圖,用同一顏色標注蚱蜢和螞蟻的不同做法和對生活的態度,筆者并未要求用顏色標注,學生一定是樂于繪制腦圖,才會在繪制過程中創新,從而鍛煉了對比和觀察思維。通過觀察知識之間的相互聯系,學生能夠發現自己之前從未關注或意識到的各種知識之間的關聯,從而激發出一些獨特的理解,以達到創新性學習的目標。
線上教學,缺少教師實時監督,教師們嘗試各種方法,隔著屏幕護航孩子們的未來,而釘釘腦圖的圖形比文字更容易理解,學生更加容易接受,并且對這種教學方式懷有喜愛之情。使用不同的顏色和線條來顯示加強知識點之間的邏輯聯系,幫助學生對知識進行歸納和分類,為學生搭建知識和交流的平臺。學生透過一張張腦圖,看到自己的努力和成長,感受師生之間的溫度,教師提高了在線英語教學的效率和質量,學生提高了英語學習能力。正是這種不斷升騰的教學熱情,讓冰冷的屏幕之間傳遞著師生火熱的激情,心中蕩起陣陣暖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