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美鈞
[摘 要]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企業的經營面臨著越來越多的挑戰和變化。企業財務內控作為確保企業經營正常、合規經營的重要保障,其重要性愈發凸顯。目前,隨著數字化轉型的深入推進,財務內控的監督和管理也越來越趨于精細化。本文闡述企業財務內控的定義和重要意義,并就企業財務內控精細化管理提出了自己的意見和建議,目的在于探索其實現路徑和價值所在,以期為企業提高財務內控水平和管理效率提供參考。
[關鍵詞]企業;財務內控;精細化
[中圖分類號]F27文獻標志碼:A
近年來,企業面臨的風險與挑戰日益復雜,尤其是在金融危機的沖擊下,企業財務管理和內控變得更加重要。在先進管理理念不斷涌現的今天,財務內控精細化管理已成為提高企業競爭力不可或缺的一環。本文提出將內控精細化理念運用到企業財務管理中的建議,對解決內控管理不足的問題起到積極的作用,以期為企業管理者強化企業財務內控管理提供借鑒,進而推進企業的長期穩健發展。
1 企業財務內控及其重要意義概述
1.1 企業財務內控定義和特征
企業財務內控是指企業為履行自身職責和義務、保障企業財務及相關資源的有效管理,通過自身內部機制和管理措施的規范和有效運作,確保企業財務活動的合法性、準確性、完整性、真實性和安全性。其目的在于有效防范內部風險,保障企業財務穩健發展和合規經營。其主要特征包括:全面性、系統性、前瞻性、持續性和動態性。全面性是指企業財務內控是通過對財務管理各個環節進行全面控制,達到風險控制的全方位覆蓋。系統性是指企業財務內控是建立在全面的財務管理架構之上,形成一個完整的內部控制體系,確保各項財務管理活動相互銜接、依賴和配合。前瞻性體現在企業財務內控必須具備預警和預防的特點,及時識別潛在風險和問題,提前采取措施,盡可能避免損失的發生,確保財務活動的正常運行。持續性體現在企業財務內控是一個長期不斷強化的過程,需要保證其不斷的完善和更新,以適應企業內外環境的不斷變化,保障企業長期運營發展。動態性是指企業財務內控需要隨著企業內部和外部環境的變化而調整和優化,以適應不斷變化的市場和經濟環境的要求[1]。
1.2 企業財務內控精細化管理的重要性
1.2.1 有利于提高資金使用率
企業經營離不開資金的支持,如果出現資金中斷或者其他問題,則會產生很大的風險。企業財務內控精細化管理可以提高企業的資金使用效率,主要有以下四點原因。一是有效節約成本。通過精細化管理,企業可以更加有效地規范資金使用和收支流程,避免多余的成本支出,從而實現成本的有效控制,提高資金使用效率。二是減少資金浪費。企業通過建立財務內控體系,可以制定很多內部控制措施,如審計、清點等,減少資源與時間的浪費,從而提高資金使用效率。三是加強決策優化。企業通過實施精細化管理,可以對內部資金使用情況進行全面的監控和分析,及時掌握企業的財務狀況,協助企業管理層做出優化決策,提升資金使用效率。四是提高信息透明度。企業對財務內控的精細化管理,可以提高財務信息的透明度和真實性,從而使企業管理者作出更好的決策,進一步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因此,企業財務內控精細化管理有利于提高企業的資金使用效率,及時發現資金使用問題,避免引發重大風險,促使企業經營有序推進,創造更大的管理效益。
1.2.2 有利于強化財務工作的效能
企業財務內控精細化管理有利于強化財務工作的效能,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一是減少錯誤和失誤。企業財務內控精細化管理可以有效規范企業內部的財務操作流程,降低錯誤和失誤的發生率,從而提高了財務工作的效率和準確性。二是加強資源管理。企業精細化管理財務流程,使得企業能更加有效地利用資源,從而提高財務工作效能。三是提高信息準確性。企業財務內控精細化管理有助于提高財務信息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及時性,幫助企業管理者更好地決策和規劃業務需求。四是規范管理流程。企業精細化管理財務工作,必將規范企業內部管理流程,從而提高效率、減少成本、增加效益。綜上所述,企業財務內控精細化管理的實施能夠增強財務工作效能,達到規范管理、提高效益、降低風險和保障企業長期健康發展的目標[2]。
1.2.3 增強企業的競爭力
企業財務內控精細化管理可以增強企業的競爭力,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一是降低財務風險。企業精細化管理財務過程,促進企業全員財務意識,提高風險防控意識,能夠最大限度降低財務風險,增強企業對金融環境的適應能力,提高企業的競爭力。二是提高財務效率。企業財務內控精細化管理可以加強對內部財務資金的監管、管理和透明度,使企業在同行業中處于更好的競爭地位,提高了企業的財務效率和競爭力。三是加強資源配置。企業財務內控精細化管理可以更加合理和高效地進行資源配置,避免浪費,從而為企業減少成本,提高利潤率,提高企業的競爭力。四是提高信息披露透明度。企業財務內控精細化管理可以提高企業財務信息的真實性、準確性和透明度,對于投資者和業務合作伙伴具有一定吸引力,提高了企業的信譽度和競爭力。
1.2.4 強化企業風險的管控
企業財務內控精細化管理可以強化企業風險的管控,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一是建立風險識別機制。企業財務內控精細化管理可以建立風險識別和分析機制,及時發現潛在風險和問題,并有效制定預防措施,避免潛在風險隨時可能對企業造成的損失。二是實現實時監控。企業財務內控精細化管理可以通過數字化和自動化的方式,實現財務信息的實時監控,可以精準地識別風險,并且采取相應的處理措施,實現快速響應,及時處置,更加高效地控制和管理風險。三是分散風險投資組合。企業財務內控精細化管理可以將企業的資金進行分散投資,降低單個風險資產的比重,從而降低企業的整體風險,加強風險的管控能力。四是建立內部審計機制。企業財務內控精細化管理可以建立完善的內部審計機制,加強對企業內部運營情況的查詢和監督,避免出現違紀行為和財務不合規問題,從而加強企業風險管控能力。
2 企業構建財務內控精細化模式的意見和建議
2.1 完善財務內控管理制度
重點是法人治理結構的完善。企業實現財務內控精細化,需要完善財務內控管理制度,可以從以下五個方面入手。一是審查與制定制度。審查企業現有的財務內控管理制度,查缺補漏,完善現有制度、制定重要制度等,并將制度與企業實際運營結合,制定出適合企業內部運營的財務內控管理制度。二是制度培訓與執行。對新制度進行培訓,普及財務內控管理制度的重要性、管理流程、操作技能等,確保員工理解并執行制度;建立明確的執行流程、時間節點等,并加強自查、監督與追責,確保制度執行的有效性。三是信息收集與處理。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加強對內外部的信息收集,及時獲取各式各樣的財務數據,對財務資產流向和支付收入進行精準掌控,從而實現細節化管理。四是內部審計與管理。依據制度,開展財務內部審計,發現企業內部問題并及時改進;推行兼職內審及第三方評估,提高審計的專業性;通過考核、問責等方式,加強財務運作過程的監督與管理,以保障制度的有效性和貫徹執行情況。五是不斷完善與改進。不斷完善財務內控管理制度,吸取經驗教訓,并根據企業實際情況不斷優化和改進管理制度,從而不斷提高制度的科學性和實效性。綜上所述,企業實現財務內控精細化需要不斷完善財務內控管理制度,促進財務管理的規范化和科學化。在管理機制的制定、完善及落地實施中,要始終立足企業發展實際,保證財務工作及企業整體效益不受影響[3]。
2.2 切實發揮內部審計職能
對于企業財務內控工作開展來說,內部審計是處于核心地位的。企業實現財務內控精細化,需要充分發揮內部審計職能,可從以下五方面入手。一是明確內部審計職責。明確內部審計職責,制定明確的審計制度和工作流程,明確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和客觀性,確保內部審計能夠獨立開展審計工作。二是建立有效的內審體系。建立有效的內審體系,明確審計對象和范圍,及時發現和解決企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形成有關重要問題的審計報告,提出合理化建議,幫助企業改進建立適合自身的內部控制體系,確保財務內控制度的有效實施。三是增強專業能力。內部審計人員應強化自身專業能力和知識背景,掌握企業的業務和管理知識,做到熟悉財務、法律、會計審計等領域的正式職業知識,并不斷學習和更新該領域的相關規定與知識。四是強化內部審計管理。運用多種內審技術,包括獎項及風險評估、數據分析、取證技能等,依據事實,匯總數據,進行準確的信息分析并解釋,進而對風險立項提出嚴謹的控制計劃,有效保護企業的利益。五是加強內部溝通與互動。內部審計人員應加強與其他部門的溝通與配合,根據企業需要決定內部審計的時間與規模,并保持與監管部門日常聯系,促進內外部監控的整體有效性。綜上所述,企業實現財務內控精細化的過程中,內部審計職能的發揮非常重要,可以通過明確內部審計職責、建立有效的內審體系、增強專業能力等方式,建立內部監控機制,幫助企業規范管理,提高企業的競爭力和長期穩定性。
2.3 引入授權機制推行權力制衡
要想走企業財務內控精細化管理之路,必須做好權限牽制問題的整改,建立健全授權制度,以達到相互制衡的目的,有效避免財務管理中的權力過度集中和失控現象,具體要做到如下四點。一是明確職責分工。制定一份職責清單,明確組織架構、崗位職責和職責分工,規定每種職責的權力和權限,保障每一項職責的合理分配和權力制衡。二是授權范圍的設定。明確授權的范圍和權限,規定授權管理流程,制定授權監管制度,通過對授權的網格化管理,實現權力制衡的基礎建設。三是細化授權流程。建立授權流程和授權標準,對授權流程進行細化管理,確定每一項業務的授權流程、文書手續和必要的門檻標準,并適時進行修訂和管理。四是強化授權文書管理。通過標準文書加強對正規授權、合法辦理證書嚴格管理,并規定授權文書的有效期限、使用范圍以及修改、注銷等管理流程,制度實施以后可以加強對授權的管制。綜上所述,企業實現財務內控精細化管理,引入授權機制可以推行權力制衡,有效建立權力機制,從而保障財務管理的公正性、規范性和有效性,確保財務管理的順暢運作,規避職能交叉產生的濫用職權問題;取得良好的財務內控效果,使之始終建立在內部權力平衡制約基礎之上[4]。
2.4 積極推行全面預算管理
在新的發展形勢下,預算管理的價值逐漸凸顯,強化全面預算管理制度成為必然。企業實現財務內控精細化,全面預算管理是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企業積極推行全面預算管理,可以從以下五方面入手。一是確立全年預算編制計劃。全年預算編制計劃是推行全面預算管理的前提。企業應制定預算編制計劃,明確預算的范圍、編制場所、編制期限等,并確立預算編制領導小組,由高層管理人員親自把關,確保預算編制符合實際情況。二是精細化預算編制。企業應從整體角度和具體業務操作角度,將預算編制落實、細致到月份、渠道等,確保其預算編制的精準與質量。三是提高預算使用效益。企業應在預算使用階段,加強預算和實際支出對比,及時分析預算偏差原因,矯正錯誤決策,提高預算使用效益。四是加強預算監控。企業應通過預算管控系統,及時監控預算支出情況,設立財務預警機制并和業務實際情況相結合,對預算執行過程進行監控和調整,確保預算落地執行。五是重視預算評價。企業應根據預算執行情況,定期進行預算評價,不斷完善預算管理制度,提高預算編制的質量和執行的效益,實現預算管理的長效運作。綜上所述,推行全面預算管理是企業實現財務內控精細化的必要途徑,通過上述措施,可以確立全年預算編制計劃,精細化預算編制,提高預算使用效益,加強預算監控和重視預算評價,實現企業財務內控效果的全面提升。
2.5 加快數字化轉型
企業實現財務內控精細化,數字化轉型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手段,具體可從以下五方面入手。一是構建數字化平臺。企業應構建數字化平臺,以數據中心、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為支持,建立集成化數字化系統,實現數據的抓取、整合、管理優化等功能。二是強化數據管理。企業應積極收集、整理和分析各類財務數據,通過數字化系統進行統計、分析、比對,確保數據的可靠性和準確性,為企業做出正確的財務決策提供支持。三是實現業務流程數字化。企業應實現業務流程數字化,包括采購、倉儲、物流、銷售等各個業務流程,以數字化方式實現全流程管控和數據整合,提高內部管理的效率和精確度。四是推行數字化審批。企業應推行數字化審批流程,通過數字化系統提高審批流程的透明度和效率,并保證內部審批的規范和良好的審批記錄。五是加強數字化安全。企業應注重數字化安全,通過數字化系統安全技術措施和人員培訓,提高內部安全防范意識,防止數字化系統遭受信息泄露、惡意入侵等風險,避免造成企業財務損失。綜上所述,加快數字化轉型是企業實現財務內控精細化的必要途徑,通過數字化平臺的構建、強化數據管理、實現業務流程和審批的數字化、加強數字化安全等措施,可以有效提升企業的內控能力和財務管理水平,使企業能夠更好地把握市場機會,優化運營效率和盈利能力。
3 總結
綜上所述,企業財務內控精細化管理是企業內部控制的基石,可以在確保企業財務安全、提高內部效率、建立信用體系、保障企業長遠發展等多方面發揮重要作用。這就要求企業采取有效措施,提高企業內部控制精細化管理的效能,以提高企業內部控制的全面性、實效性、科學性。
參考文獻
[1]王青. 強化財務內控精細化管理的關鍵要點分析[J]. 中國國際財經(中英文),2017(9):173-174.
[2]康龍. 關于強化企業財務內控精細化管理的探討[J]. 現代國企研究,2019(12):10.
[3]康宇敏. 強化財務內控精細化管理的關鍵要點分析[J]. 中國國際財經(中英文),2017(15):97-98.
[4]李宏熹. 強化財務內控精細化管理的關鍵要點分析[J]. 中國國際財經(中英文),2017(15):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