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煥婷



摘要:目的:近年來,隨著社會對兒童發展及生態環境保護引起重視,越來越多學者和研究者開始倡導“自然教育”這一理念。當前,幼兒園的景觀設計更關注教學目的的實現,忽略了其應具備的自然教育功能,導致兒童缺少與自然環境互動的機會。方法:文章在闡述自然教育理念的基礎上,以河南鄭州一八學校幼兒園(理想國校區)為例進行研究與剖析,揭示充分利用校園環境的自然資源有效開展自然教育的可行性,通過建設校園自然景觀,幫助孩子們樹立正確的自然觀,培養他們認知自然的能力,為他們增強情緒管理和社會交往能力提供助益。結果:幼兒園校園景觀設計在加強幼兒的自然知識學習方面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良好的校園氛圍能夠有效增多幼兒與自然環境互動的機會,并且能夠培養其良好的行為習慣和道德修養,應給予充分關注。結論:文章總結了幼兒園校園自然教育景觀設計策略,用理論指導實踐以實現自然教育的目的,促進自然教育理念在我國的進一步發展。
關鍵詞:自然教育;幼兒園;校園景觀;景觀設計
中圖分類號:TU984.1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3)21-0-03
1 自然教育的概念
自然教育是指利用與自然環境、自然事物互動的方式,讓幼兒在自然中學習、成長和發展,培養幼兒的自然意識、環境意識、生態意識和創新意識。自然主義教育思想的真正奠基者和發揚者當屬盧梭,他開啟了西方自然主義教育理論從客觀自然向主觀自然轉變的序章[1]。18世紀,盧梭在《愛彌兒》一書中提出了一種清晰的自然主義觀點,即應該把重點放在培養兒童的原生態傾向和本能行為方面,因為它們都是不容忽視的,大自然的規律是不容侵犯的,人的天性也是不容侵犯的,兩者之間有一定的聯系。他將教育劃分為自然學習、社會學習和實踐學習這三個領域。只有三者達到平衡,兒童教育才能獲得最大的成長和進步。
自然教育強調尊重和培養幼兒的本能,以便讓他們更好地適應大自然和發揮潛能。兒童應該積極探索自然、體驗自然、感受自然,以便更好地理解世界,體悟生活的真諦,從而獲得寶貴的生活經歷和成長體驗。
2 自然教育的重要性
2.1 自然教育是培養幼兒環境意識和生態意識的重要途徑
當前,環境污染、資源短缺等已經成為全球性的問題,因此,培養幼兒的自然環境意識和生態意識顯得尤為重要。自然教育旨在讓幼兒在自然環境中學習,了解自然事物的本質和規律,培養幼兒的自然環境意識和生態意識,提高其對自然的認知度,學會敬畏自然,成為珍愛自然、保護環境的公民。
2.2 自然教育是培養幼兒創新意識的重要途徑
大自然充滿創造力和想象力,自然界中的萬物都是獨特多樣的,這種多樣性正是自然的魅力所在。通過自然教育,幼兒可以接觸到各種各樣的自然事物,激發他們的創新意識,豐富他們的想象力,讓他們成為更有創造力的人才。
2.3 自然教育是保持幼兒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徑
自然環境充滿了各種各樣的刺激,這些刺激有益于幼兒的身心健康。在自然環境中,幼兒可以接觸到陽光、空氣、水等天然的資源,甚至是危險性可控的環境。自然環境能夠讓幼兒放松身心、緩解壓力,從而提高幼兒的身心健康水平。
3 一八學校幼兒園(理想國校區)案例研究
3.1 案例概況
一八學校幼兒園(理想國校區)擁有良好的基礎環境資源。幼兒園一樓有7860平方米的戶外用地,樓頂還有1480平方米可用于建設。所處的理想國社區不僅擁有網球場、棒球場、足球場、籃球場等多種比賽標準場地,還擁有河濱、湖區、林地等豐富多樣的自然生態資源。該園區的設計初衷是希望借助科學的教育理念,從材料、色彩選擇、空間塑造等多個角度打造幼兒園,運用設計的能量充分支持教育工作者的日常教育需求,為幼兒園的戶外自然教育提供助力,讓幼兒擁有強健的體魄,培養他們獨立的人格、健康的價值觀以及良好的學習與認知習慣,讓幼兒在自然環境中學習、成長和發展。
3.2 多樣性的自然知識教育形式
為了實現自然教育的目的,幼兒園的設計以“濃縮的自然”為出發點,促使小朋友在接觸大自然、認識大自然的過程中,與大自然中的萬事萬物建立亦師亦友的關系。幼兒園充分利用環境優勢,盡最大努力將幼兒教育挪到戶外進行,借助自然的力量,促進幼兒成長。春天教會小朋友等待和珍惜,從花骨朵兒冒出來的時候開始期待,漂亮的花兒今天會不會開。充分運用色葉植物的季節變化特征,當樹葉越來越多、越來越綠時,則意味著夏天要來了,這個時候花卉植物品種繁多,五顏六色的植物讓幼兒明白自然界中的植物并不只有綠色這一種顏色。秋天的時候,綠葉逐漸變黃或者變紅。到了霜降,小朋友可以和老師一起學習如何制作柿餅,從中體會勞動的樂趣(見圖1)。
3.3 注重自然教育環境的還原和營造
讓幼兒直觀地接觸自然的媒介之一是材料。幼兒園大量使用木屑、樹皮、圓石子、鵝卵石等自然材料來展開設計(見圖2)。道路由多種材料鋪裝而成,小朋友可以在行走過程中感受木屑的松軟、石頭的凹凸不平以及不同材料的溫差,這種直觀的觸感有利于小朋友更真切地了解自然。驚蟄之后,小朋友會在木屑、樹皮和石子路上發現小蟲子,由此領悟驚蟄節氣的含義,贊嘆先人的智慧。木頭上會長出木耳,木屑地面上會冒出小蘑菇,這些都是很好的教育素材,可以讓小朋友體會自然的神奇力量,贊嘆生命的多樣與頑強,激發小朋友探索自然的熱情,使他們更加熱愛自然。
在色彩方面,摒棄豐富鮮艷的人工色彩,幼兒園更多采用大地色系進行裝飾,彈性地墊操場也使用同色系。采用樹木與植被還原大自然的面貌,呈現自然界中的真實色彩,減少過于濃烈的人工色彩,運用四季更替自然形成的顏色,讓小朋友掌握四季變化的規律。
3.4 種植園地活動空間
幼兒園的景觀設計非常注重活動空間的設計,如充分利用樓頂空間,將樓頂改造為迷你農場,成為重要的教學道具(見圖3)。老師會讓各個班級的小朋友“認養”農場,大家都十分重視自己的責任田,種植、澆水、捉蟲、施肥等都親力親為。同班同學自行安排讓人輪流“值班”,每天上樓頂照看自己班的小麥。理想國幼兒園除了常規的五大領域課程之外,還設置了節氣美學課程。在芒種節氣系列課程中,從栽種到收獲,教小朋友如何種植小麥,并將麥子加工成食物。由于有雀鳥啄食小麥,因此屋頂的收成不太多,小朋友也會驅趕雀鳥,從中了解自然的規律,理解收獲糧食的不易。
3.5 不同體驗的游樂設施
3~6歲的幼兒尤其熱衷于用身體探索周邊世界。基于幼兒的活動特征,理想國幼兒園在游戲元素設計上充分考慮幼兒的活動需求,設計適合幼兒活動的空間。幼兒園的自然庭院從小朋友的視角出發,設計了能讓小朋友獲得不同使用體驗的游樂設施,鼓勵小朋友進行探索。小朋友會排隊登上塔樓,探頭尋找藏身于水泥管中的同伴,在平衡木上角力。夏天的時候,可以在旱溪中玩水,有的小朋友會按壓水泵,還有的小朋友會光著腳丫到旱溪里,把同伴剛剛泵出的水流踩出水花。在樓頂利用人工堆砌等方法形成小坡,小朋友可以趴在上面爬行,也能躺在坡上欣賞藍天白云。這些集體活動能促使小朋友積極開展互動交流,在游戲中學習、成長和發展,從游戲中學習社會規則。
3.6 風險意識的培養
自然界中的安全隱患在所難免,幼兒園不僅要保證幼兒的安全,還要引導幼兒辨別和規避危險。在與園長達成共識的基礎上控制跌倒風險,針對不帶護欄的設施設備,老師要提高警惕,家長在家庭生活中對幼兒的提醒教育也非常重要。幼兒園通過一定的“危險”教育,讓小朋友在玩耍的過程中學會辨別危險,幫助小朋友建立自我保護意識,培養自我保護能力,與嚴防死守相比,這種方式更能讓小朋友受益。
4 基于自然教育理念的幼兒園校園景觀設計策略
4.1 自然環境的營造
在設計幼兒園時,應以自然環境為基礎,并結合幼兒的天性和發展規律展開設計,促進他們的身心健康和全面發展。采用豐富的自然元素來優化幼兒園的環境布局至關重要。景觀設計是幼兒園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能夠幫助幼兒更好地了解自然環境,并通過豐富的自然元素來激發孩子們參與游戲的興趣。在這個過程中,可以鍛煉孩子們的觀察能力、探索能力、創造能力和思維能力,為他們提供更多接觸大自然的機會。幼兒通過身體、語言、視覺等來感知自然世界,有利于對自然、個人和社會形成更加全面的認識,激發他們的活力,讓他們充分感受大自然的美妙。
4.2 自然活動空間的設計
開辟種植園地可以提高幼兒對自然的感知能力。幼兒園景觀設計應充分考慮幼兒的活動需求,設計適合幼兒活動的空間。為了讓幼兒更加深入地接觸自然,可以設計各種種植園地,讓幼兒獲得更多探索自然的機會,從播種插秧到后期觀察、記錄植物的生長情況,讓幼兒對植物的生命形態形成更加深刻的認知,從而更好地掌握植物的生長規律。總之,參與自然活動有利于幼兒更好地學習、成長和發展,提升幼兒的自然感知力。
4.3 游戲元素設計
幼兒園景觀設計應融入游戲元素,讓幼兒在游戲中學習、成長和發展,激發幼兒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幼兒園不僅要充分利用自然資源,如草坪、湖泊等,還可利用木材制作出適合戶外活動的玩具,如大型積木、木架等,為幼兒探索自然、發現自然的奧秘提供物質保障[2]。
4.4 風險教育設計
現代人對大自然往往缺乏敬畏之心,但其實自然環境暗含各種風險因素。雖然安全保障措施完善的游樂場可以有效降低孩子受傷的可能性,但是許多兒童心理學家仍然建議,如果游樂場過分強調安全性,會對孩子的情緒發展造成負面影響,甚至可能導致他們無法擺脫焦慮和恐懼的情緒。社會過分關注保護孩子的安全性,卻忽略了冒險可能帶來的巨大回報。限制兒童的冒險行為雖然在短期內保護了兒童的安全,但是也可能導致兒童缺乏自我保護能力[3]。危險性可控的游戲對孩子的身心發展至關重要,它能讓孩子們學會如何應對外界的挑戰。不過,家長和老師也要認識到孩子在玩耍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危險,及時為孩子提供幫助。為了讓孩子們在幼兒園里盡情玩耍,景觀設計必須保證足夠的活動空間,以便孩子們盡情探索和發揮潛能,而不是出于安全考慮使其受到各種束縛。
5 結語
自然教育是一種重要的教育理念,可以促進幼兒全面發展,增強其環境意識。幼兒園景觀設計作為幼兒園重要的隱性教育資源,是實現自然教育目的的重要手段之一。幼兒園應創設自然環境,使幼兒在自然、本真的環境中接觸自然、探究自然,在潛移默化中對幼兒產生積極影響。幼兒園景觀設計實踐應注重環境營造、活動空間設計、游戲元素設計和風險教育設計,確保讓幼兒在自然環境中學習、成長和發展,培養幼兒的環境意識、生態意識和創新意識,以此促進自然教育理念在我國的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1] 李新展.基于自然主義教育思想的幼兒園自然教育[J].學前教育研究,2022(9):83-86.
[2] 梅燕芳.淺談“回歸自然”促進幼兒發展的重要性及實施策略[J].學周刊,2016(4):210-211.
[3] 王小英,陳歡.基于兒童視角的幼兒園物質環境質量評價[J].學前教育研究,2016(1):1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