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嘉欣
摘要:目的:音樂慕課美聲之林以揚州大學為依托,始終堅持公益性質。慕課對各行各業的教育起著帶頭作用,探究在世界慕課大會召開的背景下,美聲之林對聲樂教育的途徑、模式、理念的影響及存在的弊端。方法:采用實踐法和文獻分析法進行調查研究,總結心得和經驗,以期為新形勢下音樂教育教學模式的改革提供參考、借鑒。結果:在慕課平臺上開展聲樂教學,不僅有助于資源共享,還有益于音樂教育的普及和傳播;揚州大學的美聲之林以其獨特的方式開創聲樂教學的新模式,這為廣大聲樂愛好者獲取聲樂知識提供了新路徑。結論:慕課作為一個科技化、資源龐大化、共享化的大型網絡教學平臺,其出現對廣大學習者來說,不僅是一種創新,還使學習內容更加專業;與其他音樂教學模式相比,慕課教學可以說是脫胎換骨,它既結合了音樂的傳播特點,又融入了音樂教學法、教學方式,可以便捷地對專業知識進行大眾傳播。
關鍵詞:世界慕課大會;音樂教育;美聲之林
中圖分類號:G434;J60-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3)21-0-02
1 慕課概述
1.1 慕課的歷史發展
慕課(MOOC),即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是“互聯網+教育”的產物,是一種新近出現的在線課程開發模式。慕課的歷史相當短暫。1962年,美國一名知識創新者提出此計劃:將互聯網與個人的計算機結合起來,進行知識的傳播。自此大批的教育工作者便投身到這一行業中。慕課在中國的傳播相當迅速,據相關數據統計,每8個慕課新學員,便有1個是中國的學習者,可見慕課在中國相當受歡迎。
1.2 世界慕課大會的召開及其對音樂教育的影響
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教育部規定“停課不停學”。在此背景下,首屆世界慕課大會在清華大學舉行。這一首次以慕課為主題的全球性會議,引起了許多學者的關注。數據顯示,中國慕課數量與學習規模已位居世界第一,慕課的資源共享與創新為音樂教學提供了便利。
1.2.1 普及專業音樂教育
隨著經濟社會的高度發展,人們對音樂教育的需求逐漸增加,越來越多的家長重視孩子的音樂學習[1]。但是專業性的音樂學習對貧困地區的孩子來說尤為困難。專業性的音樂學習存在收費高、路途遙遠等問題,慕課的出現解決了這些問題。慕課的不斷推廣,推動了專業音樂教育的逐漸普及。
1.2.2 節約師資
目前,我國音樂教育師資分布不均,不同地區的經濟發展不一,造成了師資力量不一。慕課的推廣可以節約成本,減輕我國音樂教育的資金壓力。江蘇人口密集,教師資源較其他省更豐富,而云南、貴州、新疆等地區較偏遠,專業音樂教育師資力量明顯不足。慕課可以有效解決這一問題。
1.2.3 促進全民終身學習
無論是專業院校的老師還是家長、學生,慕課有助于每個人的學習。音樂學習是日積月累的過程,學生每天都需要練習,慕課的音樂學習具有隨時性、便捷性等優點,可以隨時隨地進行,有助于提高我國國民的綜合素養。
1.2.4 音樂教學模式的升級
傳統音樂課堂的教學模式是一對多,每個人對音樂的理解程度不一,學習和接受能力也不一,慕課的出現可以方便大家對音樂的學習。慕課并不是單純地教授傳統課堂內容,在本質上,慕課能為學生提供傳統課堂所不具備的價值。慕課課程可以重復觀看、跳躍觀看,其便捷性為音樂教育帶來了便利。
2 世界慕課大會召開背景下的音樂教育——課程美聲之林
慕課音樂課程開設較少,而揚州大學音樂學院的歌唱家張美林發現了線上學習的優越性,于是開設了專業音樂課程美聲之林。美聲之林不僅可以帶領大家進行技術性的聲樂學習,還可以指導學員。美聲之林的開課,大大帶動了音樂教育發展。
2.1 慕課在音樂教育中的發展與應用——美聲之林
2.1.1 美聲之林的特點
(1)教學精細化。美聲之林由張美林對學員進行聲樂指導,與傳統的視頻錄制課相比,美聲之林更有針對性,細節更豐富。美聲之林對不同風格的歌曲進行劃分,并對學員進行一對一指導。以《兩地曲》為例,張美林首先對演唱者的演唱給予肯定,其次是解決演唱者細節方面的問題,使其情感處理到位,最后結束課堂。
(2)拉近師生距離。美聲之林大大拉近了教師與學生的距離。
(3)教學法科學。聲樂的學習需要科學用嗓,否則會事倍功半。張美林憑借開放式的教學風格、科學的教學方法吸引了廣大聲樂愛好者,使其擁有良好的音樂教育機會。以《梧桐樹》為例,演唱者是一個比較年輕的學生,張美林引導她以情進聲,進入角色。《梧桐樹》表達的是思鄉之情,演唱者要以情動人。在融入情感的基礎上,技巧必不可少,《梧桐樹》的演唱需要強大的氣息作支撐,因此提醒學生課后練習時注重氣息的練習。
(4)節約路途奔波的時間以及所耗金錢。許多學子慕名來上張美林的課,這耗費了大量時間、金錢。與此同時,張美林自身也事務繁忙。慕課美聲之林的開設降低了教師與學生的時間、金錢成本,十分便捷。
2.1.2 美聲之林的未來發展
(1)符合后現代教育發展理念。后現代教育理念強調多元音樂文化的融合學習,美聲之林是聲樂唱法的代表性課程,不僅可以推動我國的音樂教育發展,還提高了我國的國際知名度。
(2)更加專業化、精準化、科技化。隨著科技不斷發展,慕課的課堂體驗會更加真實,不斷滿足人們對音樂教育的學習需求。慕課作為信息化和科技變革的產物,憑借靈活的學習方式、準確的數據支持、實現教育公平等優勢,吸引了許多學習者[2]。在此背景下,美聲之林今后將引進更多專業人才來授課,確保課程內容更加專業、精準,教學方式更加科技化。
2.2 慕課在音樂教育中的傳承與創新——美聲之林
2.2.1 突破傳統音樂教學模式
傳統的音樂教學模式由一個教師指導一個或者5個以內的學生,由于師資力量有限,所以一節時長45分鐘的課程分配到每個人身上,最多能夠演唱兩遍歌曲。而慕課美聲之林進行了創新,采用線上教學的模式。美聲之林選擇具有代表性的學員,對學生歌曲演唱進行分析,并提供針對性指導。美聲之林的上課模式分為基礎、初級、中級、高級,并配以相應的教學手段與措施,是一套相對成熟的體系。張美林根據時代要求,不斷創新,保持課程的時效性,為音樂教育契合時代需求提供了新的模式。
2.2.2 顛覆傳統音樂教育觀念
美聲之林的傳播與發展顛覆了傳統的教育觀念,給人以更大的遐想空間。觀念的改變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實現,慕課的推廣和普及,使更多的人相信和推崇這一教育模式。
2.2.3 改變傳統的音樂學習方法
傳統的音樂學習方法缺乏自主性與獨立性,更多依賴老師。慕課的出現改變了傳統的音樂學習方法,深入挖掘學生的潛能。
2.2.4 更新了全國聲樂教學曲目
美聲之林不僅更新了全國各高校的聲樂曲目,還填補了慕課在音樂教育領域的空白。傳統的聲樂入門曲目是《送別》《花非花》等,美聲之林選取了特色聲樂曲目,給各大高校作了表率。
3 美聲之林的價值與意義
3.1 推動音樂教育發展
美聲之林推動了高等音樂教育、聲樂曲目的傳播與更新,促進了我國高等音樂教育的發展。
3.2 以人為本——激發人們的興趣
慕課體現以人為本的價值觀[3],美聲之林也體現出以人為本的精神,基于學生的需求制訂教學計劃,契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
3.3 學習成本低
共享資源的慕課美聲之林有效解決了藝術學習成本高的問題,為藝考生以及就讀于音樂專業的學生提供了學習資源,大幅降低了學生及廣大聲樂愛好者的學習成本。
3.4 為中小學慕課奠定基礎
目前,我國中小學教育仍然為傳統的教育模式。高等教育的慕課大大推動了中小學線上教學的發展。翻轉課堂通過線上線下、課內課外的結合,不僅能以多種媒介推動教學,還能以學生為中心定制課堂,帶領學生學會思辨,實現教學目標。慕課的翻轉課堂模式不僅給中小學教育帶來了啟迪,還(下轉第頁)(上接第頁)為中小學教學提供了參考。
4 美聲之林存在的問題與弊端
4.1 更新頻率慢
慕課的流程比較復雜,包括錄制、上傳等,僅錄制環節就有很多需要關注的細節,否則無法成功上傳。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美聲之林更新頻率慢,不利于進一步吸引各高校的學生。因此,如何提高更新頻率是目前亟須思考的問題。
4.2 不能完全因材施教
美聲之林主要面向研究生、本科生、戲劇團音樂愛好者。但俗話說,“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萊特”,每個人都是獨特的。美聲之林較為遺憾的是不能根據每個人的身心發展特點來制訂音樂學習計劃,只能根據大眾需求和情況開展教學,這一問題有待解決。
5 美聲之林的未來發展
美聲之林開辟了音樂慕課的先河,為無數音樂愛好者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在未來的發展中,美聲之林的內容會更加豐富;在教學互動方面,將從單一的互動方式向多元化互動方式發展;在科技方面,美聲之林將采用先進的技術手段,為大家帶來身臨其境的效果。
6 結語
世界慕課大會在中國的召開對中國教育領域產生了極大的影響。慕課美聲之林作為音樂教育領域慕課的杰出代表,雖然存在一些問題,但具有較好的示范作用。在未來,音樂慕課美聲之林將會越來越完善、效果越來越好。
參考文獻:
[1] 任愷.“互聯網+”思維下的音樂慕課與音樂教學創新[J].中國音樂,2018(3):144-149,187.
[2] 董穎.聲樂慕課的幾點思考[J].當代音樂,2022(3):57-59.
[3] 楊策勛.慕課語境下高校音樂欣賞課教學模式探究[J].藝術評鑒,2021(24):70-7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