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 雨,王一帆,喬 珊
(寧波大學商學院,浙江 寧波 315211)
小宗農產品是相對于有著政府收購價格、完整的產業信息鏈的大宗農產品來說的,具有產量低、貿易量小、流通量小、產地集中等特點。在農產品研究的相關領域,比起小宗農產品,學術界更關心關乎民生的大宗農產品。然而近年來,“蒜你狠”“姜你軍”“蔥擊波”等現象層出不窮,中國農產品價格波動開始明顯強化,農產品的價格波動呈現“大上快下”的趨勢,對人們的日常生活造成了嚴重的影響。政府及相關部門越發重視小宗農產品的價格穩定保障。
在中國,對比大宗農產品,在經濟中起補充和輔助作用的小宗農產品,其生產、交易以及需求的數量都較小,例如大蔥、大蒜等。然而自從21 世紀初中國加入WTO 以后,國內小宗農產品價格市場頻繁地出現波動,再加上社會發展程度持續提高,居民生活水平不斷進步,小宗農產品的價格波動也越發明顯,尤其以大蒜等蔬菜為代表,其波動十分劇烈。以大蒜等生活調味品為代表的小宗農產品的價格產生波動,給消費者的日常生活帶來不小的影響,并且也對大蒜產業上下游的利益鏈產生了不良的影響,進而阻礙了中國相關產業的發展。為此,對大蒜銷售展開了相關研究,希望能夠認識大蒜的價格波動特征及其影響因素,從而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幫助相關產業謀求發展。
目前,國內對小宗農產品的價格波動特征及其風險做了較多相關研究,其中最常見的是大蒜等價格波動比較大的產品。劉哲(2018)通過研究,證實了相比大宗農產品,小宗農產品價格彈性需求較小,市場供給的變化更加容易引起價格的波動。[1]姚升(2021)利用MSVAR 模型研究分析大蒜價格時,發現不同區制下大蒜的價格與影響因素間,其動態關系存在異質性,且表現顯著。[2]李京棟等(2018)分析發現,蒜價波動主要體現在投機性價格大幅變化,且基礎價值的變化貢獻率較小。[3]姚升(2020)在研究小宗農產品的價格波動的內生演化時,得出在市場供需缺口較大時,中間商的行為會引起內生交易費用的增加,進而沖擊大蒜市場,加劇其價格波動。[4]馬宏陽,趙霞(2021)利用價格分解法和協方差分析法發現,根據貢獻程度看,長期趨勢因子影響我國大蒜的價格最顯著。大蒜價格波動形式主要是正常波動以及大幅波動,說明大蒜價格有較高的市場敏感性。[5]張有望等(2022)通過探究我國大蒜極端價格風險,發現大蒜價格存在泡沫風險,并且泡沫出現時常伴隨價格短期內的劇烈波動。[6]姜輝等(2016)研究發現,大蒜出口數量和國內貨幣的發行量會對國內蒜價產生沖擊,但作用不明顯。大蒜的進口數量也不會隨著國內大蒜價格的劇烈波動產生明顯的一致的調整。相反,大蒜出口價格則會顯著影響國內蒜價。[7]鄒嘉琦等(2018)進一步研究發現,國內市場價格的波動同樣會引起大蒜對外貿易的國際價格和貿易數量的變動。[8]
綜上,本文將使用2012 年至2022 年大蒜的全國批發市場價格,主要利用ARCH 類模型對其價格波動及其特征進行研究分析,并對研究結果有針對性地提出相關對策建議,以期對穩定大蒜價格,促進我國小宗農產品可持續發展有所幫助。
為了研究大蒜批發價格的特征,論文選取2012-2022 年全國大蒜批發價為研究對象,數據來源全國重點農產品市場信息平臺。
本文所使用的persist-AD 模型是將每個時間序列值與其先前的值進行比較,檢測時間序列值異常。在該模型中,參考窗長度為1,使用均值進行檢測,引用了統計學上對于異常值的測定,價格的(Q1-1.5IQR,Q3+1.5IQR)為價格波動正常范圍,反之則為農產品價格時間序列的異常值。
根據需要利用該模型檢測2012 年1 月-2022年10 月全國大蒜批發價月度價格進行檢測。得到圖1 大蒜價格檢驗結果與表1 價格異常年份大蒜價格月環比。

表1 價格異常年份大蒜價格月環比

圖1 大蒜價格檢驗結果
由圖1 可知,2012-2022 年十年間大蒜價格2012 年6 月、2013 年5 月-6 月、2016 年1 月、2016年4 月、2017 年5 月-6 月、2020 年5 月存在異常,在這些時期對應的大蒜價格月環比分別為0.600、-0.193、-0.282、0.328、-0.107、-0.267、-370 和-0.223。其中最小正值為0.328,最大負值為-0.107。根據閾值法,當大蒜價格月環比在(-0.107,0.328)范圍內時,其價格的波動是正常的,當波動幅度超出該范圍時,其價格波動可能存在異常。
在進行研究前,經過查閱梳理大量的文獻,發現引起大蒜市場批發價格波動的因素,主要有宏觀環境政策、供需關系、信息不對稱、氣候、成本因素、投機因素等。
1.宏觀環境及政策影響
從國際方面看,中國作為種植業大國,不僅是最大的大蒜種植國,也是最大的出口國。各國的農業政策、主要大蒜貿易國的進出口狀況等會以各種形式傳導到國內,從而影響大蒜供需狀況。從國內看,農產品價格不僅受到中長期產生的價格上移的趨勢影響,也會受到社會經濟中許多宏觀因素的影響。例如,在突然暴發新冠疫情的大環境下,中國采取嚴格的疫情管控政策,大部分飯店或停業或禁止堂食,蔬菜批發市場的大蒜下貨也受到阻礙,部分加工企業停產歇業。大蒜價格從2020 年1 月30 日的10.14 元/公斤下降至同年6 月25 日的5.03 元/公斤,很大程度上與疫情對大蒜銷售的限制有關。除此之外,政策變動、疾病等不可預期的因素也會引起農產品價格的不規則波動,擴大農產品價格變動的幅度。
2.供需關系
供需是影響大蒜價格波動的最基本因素。供給通過國內大蒜存儲量、大蒜種植面積、大蒜產量等對大蒜價格產生影響。需求通過收入水平、消費者心理等對大蒜價格產生影響。大蒜作為日常調味品,需求量一直較為穩定,需求彈性相對較小。而農民相比消費者對蒜價更加敏感,當大蒜價格明顯波動時,蒜農有很大可能大幅調整種植面積,大蒜供給彈性相對較大。2014 年蒜價偏低,因此主產區的部分菜農縮減了大蒜的種植面積。農業部對全國580 個蔬菜重點縣的主要蔬菜價格監測數據表明,大蒜價格自2015 年4 月5.12 元/公斤,至2015 年4 月10.40 元/公斤,同比上漲了103.23%。這與大蒜種植面積縮小有關,2015 年農業部發表的數據表明,大蒜田面積同比下降了2.2%,再加上寒潮、炒作等,諸多因素導致大蒜價格暴漲,供需穩定性的破壞導致大蒜市場價格受到沖擊。
3.信息不對稱
隨著中國農產品的市場化程度越來越高,其價格的形成不僅僅局限于市場供求和宏觀環境的作用,還會受到市場完備性的影響。這其中信息不對稱的制約尤其大。[9]大蒜作為百姓日常生活中占據重要地位的調味料,具有很高的市場認可度。但由于農民與市場之間存在距離,產銷各環節中缺乏有效信息渠道,其市場價格信息難以做到及時且精確,農民無法及時調整產量和預測市場價格,導致大蒜種植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滯后性。
4.投機因素
由于我國大蒜主產地集中在山東、江蘇、河南等地,產地集中,加上其在市場所占份額小,總量低,十分便于游資投機、人為炒作。同時大蒜作為易存儲的農產品,收購商可以輕易囤積大蒜,將其置于冷庫中保存,等到合適的時候哄抬物價,居奇出貨。這不僅加劇了我國大蒜價格的波動異常,也嚴重損害了蒜農和消費者的利益。大蒜價格從2016年5 月的從2016 年9.34 元/公斤,上漲至同年8 月的12.80 元/公斤,背后離不開投機者的推波助瀾。
5.氣候及成本因素
大蒜的種植易受氣候的影響,在不同生長階段對溫度要求不同。例如每年3 月底至4 月底是大蒜生產的重要時期,大蒜需要較高的地溫來維持生長,一旦該時間段遇到較強的冷空氣,將會引起地溫的降低,容易導致大蒜減產,從而影響蒜價。
除了氣候,成本也會影響大蒜價格。當前我國正處于老齡化階段,人口紅利正在逐漸消失,農業生產資料成本上升壓縮了農戶的生產利潤,[10]加上大蒜多為散戶種植,規模化程度低,種植成本只高不低,一旦價格產生了波動,很容易造成虧損。農戶為了回本采取低價策略惡性競爭,這又會導致蒜價進一步波動,加劇蒜價的不穩定性。[11]
6.其他影響因素
除上述因素以外,國內貨幣發行量、替代品價格等也對國內蒜價產生影響,但作用不明顯。政府施行積極的貨幣政策,加大貨幣的供應量,這會影響物價水平,導致通貨膨脹,最終導致農產品價格長期上漲。一般而言,芹菜、韭菜等大蒜的替代品價格變動會引起大蒜價格波動,但幅度不大。替代品價格上漲,大蒜價格會下跌,而替代品價格下降,大蒜價格會上升。
本文數據來自全國重點農產品市場信息平臺。研究區間為2012 年1 月1 日-2022 年11 月12 日全國大蒜批發價格,共有3952 個樣本。本文研究大蒜價格的波動性采用大蒜價格收益率指標。大蒜結果收益率計算公式為:Rt=Pt-Pt-1,其中Rt 為第t 天的全國大蒜批發價,通過EViews 可得大蒜收益率序列圖(見圖2)。

圖2 大蒜價格收益率序列{r}
由圖2 可以看出,大蒜收益率時間序列基本在均值0 附近上下震蕩,并且波動幅度很大。根據大蒜價格時間序列波動中表現出的明顯“集群”現象,可以初步判斷大蒜收益率中存在著的ARCH 效應。
由圖3 得出大蒜價格收益率的描述性統計分析結果如下:在樣本期間內大蒜價格收益率Rt 的均值(Mean)為0.000452;標準差(Std. Dev.)為0.022957;偏度(Skewness)為0.624722,大于0 ,說明序列分布存在很長的右拖尾;峰度(Kurtosis)為15.42609,高于正態分布的峰度值3,說明收益率序列具有尖峰厚尾的特征;Jarque-Bera 統計量為25786.85,P 值為0.00000,拒絕該收益率序列服從正態分布的假設。[12]

圖3 大蒜收益率序列{r}描述性統計圖

圖4 ADF 單位根檢驗
對大蒜批發價格收益率R 進行單位根檢驗,檢驗結果顯示,p 值在1%水平下是顯著的,因此拒絕原假設,即收益率序列{r}是平穩的。
殘差平方的自相關(AC)和偏自相關(PAC)系數,如圖5 所示,自相關系數和偏自相關系數顯著不為0,而且Q 統計量非常顯著,拒絕原假設,即殘差序列存在滯后1 期的ARCH 效應。

圖5 自相關性和偏自相關性檢驗圖

圖6 GARCH 模型檢驗結果

圖7 GARCH-M模型檢驗結果
采用ARCH 類模型對全國大蒜批發價格序列的波動特征進行分析,分別對大蒜價格序列進行GARCH、GARCH-M、TARCH、EGARCH 檢驗,明確大蒜價格波動的具體特征。
1.GARCH 模型回歸分析結果
GARCH 模型中的系數α、β 均通過1%水平下的顯著性水平檢驗,即序列具有顯著的集簇性,這意味著大蒜的批發價格既受外部因素影響,也受往期價格波動影響。α+β<0,說明這兩種影響對大蒜批發價格的影響會緩慢消失。GARCH(-1)的回歸系數是0.908220,即波動率當期方差沖擊的90.82%將持續到下一期,價格的波動會在短期內產生巨大影響,當價格波動較為激烈時,總體上存在的風險很大,需要對大蒜市場進行一定的政策干預,同時市場會根據大蒜供應信息的變化在一段時間的自我調節后達到平衡。[13]
2.GARCH-M模型回歸分析結果
GARCH-M 模型估計結果中在1%水平下顯著,均值方程中條件方差系數C=-0.000840<0,說明大蒜風險與收益之間關系是不確定的,這與大多數學者論證結果一樣,大蒜批發市場不具有“高風險高回報”的特征。在方差方程中,GARCH(-1)項=0.950807 與1 相近,說明大蒜價格波動時間持續長。[14]
3.TARCH 模型回歸分析結果
由圖8 可知,TARCH 模型中的杠桿效應項RESID(-1)2=0.33497 是顯著大于0 的,所以存在非對稱影響。當出現“利好消息”時,即當時,有一個=0.033 的沖擊;當時,則會帶來=0.033+0.096=0.129 的沖擊。說明大蒜價格波動能夠具有杠桿效應,即利空效應能比等量的利好消息產生更大的波動。[15]

圖8 TARCH 模型檢驗結果
4.EARCH 模型回歸分析結果
從圖9 可知,EGARCH 模型中的不對稱系數γ 在1%的顯著性水平下大于0,=0.173,其非對稱項的系數γ=-0.069<0

圖9 EGARCH 模型檢驗結果
所有這些,表明全國大蒜市場價格波動表現出明顯的非對稱性特征,進一步驗證了TARCH 模型中“價格信息引發的波動劇烈程度大于價格上漲引發的波動程度”的結論。
1.利用GARCH 模型能夠很好擬合全國大蒜批發價收益率波動的情況,大蒜價格的時間序列具有明顯的條件異方差存在-存在波動集簇性特征,即全國大蒜批發價收益率的價格隨著時間的變化而變化,并且在某一時間段連續出現收益率持續上漲與下跌的情況。但是經過市場長時間的自我調整,價格又將恢復到平衡。因此,批發大蒜相關利益各方可利用大蒜價格波動規律,對大蒜進行價格波動預測。
2.利用GARCH-M模型分析得出了全國大蒜批發價收益率不具有“高風險,高回報”的特征,因此可以得出,在全國大蒜批發市場中大部分主體交易主體更易受到非理性因素的驅使,說明全國大蒜批發市場是非完全成熟市場。
3.利用TARCH 模型與EGARCH 分析全國大蒜批發價收益率,發現在大蒜批發價格的波動存在明顯的不對稱性,比較價格上漲信息對波動的影響,價格下降信息所帶來的波動更劇烈。換言之,就是大蒜批發市場的決策主體更易于受到負向的收益率的影響,從而做出非理性的經濟決策。
1.規范大蒜批發市場監管制度,提高市場透明度。上文表明,大蒜批發價格存在波動過大情況,這說明在大蒜批發市場中存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引起這種情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能是由于大蒜批發市場信息披露不規范,市場主體的素質參差不齊。因此,一方面,政府要加強對于大蒜批發市場的監管,健全信息監測統計制度,加強市場價格監測,建立權威、規范的信息采集標準和統計指標體系,采集和統計的信息同時應具有可比性,給予大蒜批發市場主體信息支持,幫助市場主體做出理性的經濟決策,解決由于市場信息不對稱帶來的問題。同時政府積極推進農產品價格保險制度在大蒜種植業的普及,為大蒜行業的發展保駕護航。
2.規范市場投機行為與建立大蒜批發市場分析預警制度。大蒜批發價格收益率波動存在明顯波動集簇性特征,當大蒜收益率價格波動幅度顯著增長時,往往預示著價格波動不會馬上停止或放緩,這往往是由于游資炒作引起的,針對該情況:一方面,政府需考察大蒜批發市場主體的經營素質,加強誠信制度建設。建立健全誠信體系,對于有多次以牟取暴利為目的囤積大蒜、炒作蒜價的個人或企業加入誠信黑名單,禁止其進入市場。各個地區設立專門的監督部門指導并監督市場流通領域,對于“大量”或“過量”囤積物資的企業,先公示企業名單,要求期限內出售物資,若拒絕執行,主管部門命令其出售物資或采取罰款、依法拘留等強制措施。另一方面,相關機構也要綜合運用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手段建立大蒜批發價格異常預警機制,制定應急方案,將大蒜批發價格波動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
3.加強大蒜批發市場主體風險教育,為大蒜市場引入理性力量。大蒜批發價收益率存在風險與收益不均衡現象,大蒜批發市場主體缺乏風險意識,加劇了大蒜批發價格的非理性波動,為此要培養理性的市場主體,理性的市場主體有利于大蒜批發市場的平穩運行,避免出現價格的大起大落,危害大蒜種植業與消費者的利益。[6]